王孟英

《王孟英醫案》~ 卷二 (1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9)

1. 勞傷

東垣云:中年以後,已行降令,清陽易陷,升舉為宜。吾師趙菊齋先生,年逾花甲,偶因奔走之勞,肛翻患痔,小溲不行,醫者擬用補中益氣及腎氣丸等法。孟英按其脈軟滑而數,苔色膩滯。此平昔善飲,濕熱內蘊,奔走過勞,邪乃下注。想由強忍其肚墜之勢,以致膀胱氣阻,溲澀不通。

既非真火無權,亦詎清陽下陷。師聞而嘆曰:論證如見肺肝。雖我自言,無此明切也。方以車前、通草、烏藥、延胡、梔子、橘核、金鈴子、澤瀉、海金砂,調膀胱之氣化而滲水,服之溲即漸行。改用防風、地榆、丹皮、銀花、荊芥、槐蕊、石斛、黃連、當歸,(後治痔漏)清血分之熱而導濕,肛痔亦平。設不辨證而服升提、溫補之方,則氣愈窒塞,濁亦上行。

況在高年,告危極易也。

孫氏子患腿痠寢汗,溺赤脘疼,食減口乾,或疑為損。孟英按脈緩大,苔色微黃,乃勞力火升,內兼濕熱也。以沙參、竹茹、甘草梢、小麥、石斛、楝實、絲瓜絡、綠萼梅、建蘭葉、帶露桑葉為方,送服松石豬肚丸,旬日而愈。嗣有任氏女校書患帶,諸藥罔瘳,孟英視曰:脈軟數而長,非虛也,宜豬肚丸清其濕火。服匝月,病良已。

白話文:

【勞傷】

東垣曾說,人到中年以後,身體機能開始衰退,清陽之氣容易下陷,因此應該提升陽氣。我的老師趙菊齋先生,年紀已經超過六十歲,因為一次匆忙奔波的勞累,導致肛門脫垂,患上痔瘡,甚至小便無法順利排出。醫生打算使用補中益氣和腎氣丸等方法來治療。

然而,我摸了他的脈象,發現脈象軟滑且跳動頻繁,舌苔呈現膩滯的顏色。這是由於他平時喝酒過多,體內濕熱積聚,加上這次的過度勞累,導致濕熱之邪下注。他強忍著腹部下墜的感覺,導致膀胱氣機受阻,小便排泄困難。

這並不是因為身體內的真火不足,也不是清陽之氣下陷。老師聽了我的分析後,感嘆道:你對病情的理解就像看到了我的五臟六腑。即使我自己說,也沒有如此清晰明確。於是開了車前子、通草、烏藥、延胡索、梔子、橘核、金鈴子、澤瀉、海金砂,調理膀胱氣機,促進水分代謝。服用後,小便漸漸恢復正常。之後再用防風、地榆、牡丹皮、銀花、荊芥、槐花、石斛、黃連、當歸,清血熱,引導濕氣下行,肛門的痔瘡也平復了。如果沒有辨證治療,只是一味地服用提升氣機、溫補的藥物,反而會讓氣機更加閉塞,濕氣也會向上逆行。

何況對於年齡較大的人來說,這種情況非常危險。

孫家的孩子患有腿部痠痛,睡眠時出汗,尿液呈紅色,胃口減退,口乾舌燥,有人懷疑是勞損所致。我摸了他的脈象,發現脈象緩慢且大,舌苔微黃,這是勞力後火氣上升,體內同時伴有濕熱的症狀。我開了沙參、竹茹、甘草梢、小麥、石斛、楝實、絲瓜絡、綠萼梅、建蘭葉、帶露桑葉,搭配服用松石豬肚丸,十天後病情就痊癒了。後來有一位姓任的女學生患有帶狀皰疹,各種藥物都無效,我看她的脈象軟滑且長,這並不是虛弱的表現,應該使用豬肚丸來清除體內的濕熱之火。服用一個月後,病情明顯好轉。

2.

甲申夏,予於登廁時,忽然體冷汗出,氣怯神疲,孟英視之曰:陽氣欲脫也。卒不及得藥,適有三年女佩姜一塊,約重四五錢,急煎而灌之即安。後用培補藥,率以參、耆、朮、草為主,蓋氣分偏虛也(。乾薑辛溫,故用之以回陽氣。若並此不得,則令壯盛人以氣呵之,亦可救倉卒之變。)

無棣張柳吟封翁,於乙未夏偕令嗣恆齋刺史赴滇南任,道出武林。其家人鄭九者,封翁寵人之弟也。途次抱恙,抵杭日招越醫陳六順診治。服藥後,汗出昏狂,精流欲脫。封翁大駭,躬詣孟英以希挽救。孟英切其脈,既數且亂,沉取極細,乃語封翁曰:此證頗危,生機僅存一線。

亦斯人之陰分素虧,不可竟謂附、桂之罪也。封翁聞言大悅曰:長者也。不斥前手之非以自伐,不以見證之險而要譽。相見恨晚,遂定忘年之交,彼此盡吐生平。始知封翁最喜談醫,岐黃之言,無所不覽,惟不肯為人勘病,亦慎重之意耳。於是孟英以元參、知柏、桑枝、龍、牡、生地、白芍、甘草、百合、石斛、梔子、鹽水炒淡豆豉為大劑灌之,下咽即安。次日,去梔、豉、甘草,加龜板、鱉甲、鹽水炒橘紅,十餘帖而康。

胡秋紉,於酷熱時偶有不適,醫以柴、葛、香薷散之,反惡寒胸痞。更醫用枳、樸、檳榔以瀉之,勢日劇。延孟英視之,自汗不收,肢背極冷,奄奄一息,脈微無神,曰:稟賦素虧,陽氣欲脫,此必誤認表證使然。與救逆湯,加參、耆,服之漸安。繼以補氣生津,調理匝月而痊。

溫敬齋令正,九月間忽然四肢麻木,頭暈汗淋,尋不能言,目垂遺溺,渾身膚冷,急請孟英視之,脈微弱如無。乃虛風內動,陽浮欲脫也。先令煮水以待藥,與東洋參、黃耆、龍、牡、桂枝、甘草、茯苓、木瓜、附子九味,煎數沸,隨陸續灌之。未終劑,人漸蘇,蓋恐稍緩則藥不能追也。

葉茂栽,年三旬余,寒熱時形,身振多汗,醫從瘧治,數日而危。速孟英視之,脈微欲脫,語難出聲,舌光無苔,筋惕肉瞤,亟宜救逆。合建中湯灌之,覆杯即愈。續服多劑培補而安。

白話文:

[脫]

甲申年的夏天,我在上廁所的時候,突然感到身體冰冷,汗水直流,氣力衰弱,精神疲憊。孟英看我的情況說:這是我體內的陽氣快要流失了。當時來不及找藥,正好有一塊三年的女性佩帶的薑,大約有四五錢重,趕緊煎了讓我喝下去,立刻就覺得好多了。後來用的都是滋補的藥物,大多是以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甘草為主,因為我氣血方面比較虛弱。(乾薑辛溫,所以用它來恢復我的陽氣。如果連這個都沒有,就讓壯年人對著我哈氣,也能應急救命。)

無棣的張柳吟老先生,在乙未年的夏天,和他兒子恆齋刺史一起去滇南上任,途中經過武林。他的家人鄭九,是老先生寵愛的人的弟弟,在路上生病了。到達杭州那天,找了當地的醫生陳六順診治。吃了藥後,鄭九汗流浹背,精神錯亂,精氣快要流失。張老先生非常驚慌,親自來找孟英希望可以救活鄭九。孟英摸了他的脈,既快又亂,深入摸的話又細得幾乎感覺不到,於是告訴張老先生說:這個病情很危險,生命只留下了一絲氣息。

這也是因為鄭九本身陰氣就比較虧損,不能完全歸咎於附子和肉桂的藥效。張老先生聽了孟英的話非常高興,稱讚他是一個有道德的人。他不會批評前一個醫生的錯誤來抬高自己,也不會因為病情危險就要求贊譽。兩人相見恨晚,於是結成了忘年之交,彼此分享了各自的人生經歷。這才知道張老先生最喜歡談論醫學,黃帝內經的話,他無所不知,只是他不願意為別人看病,這是他的謹慎態度。於是孟英用元參、知柏、桑枝、龍骨、牡蠣、生地、白芍、甘草、百合、石斛、梔子、鹽水炒淡豆豉等藥物大量熬製,讓鄭九喝下去,馬上就安定了下來。第二天,去掉了梔子、淡豆豉、甘草,加了龜板、鱉甲、鹽水炒橘紅,十多帖藥後就康復了。

胡秋紉,在酷熱的天氣下偶爾感到不舒服,醫生用柴胡、葛根、香薷來治療,反而讓他感到寒冷和胸悶。換了一個醫生用枳實、厚樸、檳榔來排泄,病情卻越來越嚴重。請孟英來看,發現他自汗不止,四肢和背部冰涼,奄奄一息,脈搏微弱無力,孟英說:這是因為他的體質本來就比較虛弱,陽氣快要流失,這一定是被誤診為表面症狀導致的。他給胡秋紉喝了救逆湯,加了人參和黃耆,喝下去後慢慢好轉。接著用補氣生津的藥物調理了一個月,終於痊癒了。

溫敬齋的妻子,在九月間突然四肢麻木,頭暈目眩,汗水淋漓,不久就無法說話,眼皮下垂,小便失禁,全身皮膚冰涼,急忙請孟英來看,脈搏微弱幾乎感覺不到。這是因為虛風內動,陽氣快要流失。首先讓他煮水等著藥物,用東洋人參、黃耆、龍骨、牡蠣、桂枝、甘草、茯苓、木瓜、附子九種藥物,煎幾次,然後分次讓他喝下去。還沒喝完藥,人就逐漸清醒了,因為怕稍微遲疑,藥物就無法及時發揮作用了。

葉茂栽,三十多歲,經常出現寒熱交替,身體震顫,多汗,醫生按照瘧疾來治療,但幾天後病情加重。迅速請孟英來看,脈搏微弱快要流失,說話困難,舌頭光滑無苔,肌肉抽搐,急需救急。用建中湯讓他喝下去,喝完一杯後就痊癒了。接下來服用多次滋補的藥物,最終安穩了下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