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仁伯醫案》~ 暑溫 (1)
暑溫 (1)
1. 暑溫
姚(常熟。),惡寒無汗,之下,身熱不除,甫經三日,神氣漸昏,不知人事,面垢遺尿,譫語時甚致肢動頭搖,氣急痰聲,口乾苔剝,脈弦滑數,左右無神。暑先入心,亦必傷氣,都被冷風外遏,襲入手足厥陰,有進無退,驟變之形已露,奈何奈何!勉擬方以盡醫力。
薄荷(七分),滑石(三錢),生草(四分),羚羊角(一錢五分),當歸(一錢五分),赤芍(一錢五分),細生地(四錢),川芎(五分),防風(二錢),茯神(三錢),遠志(一錢五分),竹瀝(一兩),石菖蒲汁(一錢),杏仁(三錢),川貝(三錢),另藿香,正氣(四錢入煎),安宮牛黃丸(八分)
又:頭之搖、肢之動、言之亂、神之昏,患在手足厥陰者皆有和意;且面垢時笑,循衣摸床等象,亦能遞減,似屬佳兆。然十分病僅衰一二,而身有微熱微汗,胸次不舒,得湯如噎,舌苔灰膩,口中乾燥,自云心內乾熱,大便旁流,矢氣下轉,脈弦滑數。暑風濕熱痰食交阻之邪。布於三焦者,正屬不少,必須涼膈清心以分其勢,再論吉否。
桔梗(一錢五分),連翹(一錢五分),制軍(二錢),生草(五分),薄荷(五分),黑梔(一錢五分),歸身(一錢五分),羚羊角(七分),遠志(一錢,去心),茯神(三錢),竹瀝(一兩,入薑汁二匙,沖),白蜜(五茶匙,同煎),石菖蒲(一錢五分)
又:汗收加熱,舌尖光紅,脈來弦數,尺部軟弱,痙象略重,此暑伏營中,暗傷津液,似瘧而作也。尚恐熱極變端,必須天明以前微汗而解為正。
犀角(四分),丹皮(一錢五分),川貝(三錢),茅根(一兩),鮮石斛(一兩),鮮生地(一兩),花粉(一錢五分),桑皮(錢半)
又:左脈稍和,右仍數滑,風之動者雖輕大半,而心包部分,尚屬若明若昧,身熱微汗,黃昏則劇,小溲頻數,肢體易痙,舌苔灰濁,胸脘不舒。顯系手足厥陰之邪,欲歸陽明中土,土中之暑邪濕熱,結秘不開,氣皆受病也。病在險途,未便小安為慰。
川連(七分,酒炒),淡芩(一錢五分),川黃柏(七分),茯神(三錢),枳實(五分),桑葉(二錢),丹皮(一錢五分),木通(四分),黑梔(二錢),全瓜蔞(六錢),川貝(三錢),竹葉(一錢),荸薺(四枚),海蜇(一兩),萬氏牛黃清心丸(四分),西瓜汁
又:今日神氣又清於昨,呼吸之氣亦和於前,似屬佳兆。然身熱似瘧,小便頻數等症,不一而足,且舌尖深紅,邪雖漸化,陰液大傷,非所宜也。
川連(五分),黑梔(一錢五分),中生地(五錢),麥冬(一錢五分),車前(三錢),桑葉(一錢五分),竹葉(三錢),淡芩(一錢五分),丹皮(一錢五分),瓜蔞(三錢),元精石(二錢),茯神(三錢),牛黃丸(四分,茅根湯下)
白話文:
暑溫病患,起初惡寒無汗,繼而高燒不退,三日後神志昏迷,不省人事,面容污穢,尿失禁,時而胡言亂語,肢體抽搐,頭部搖晃,呼吸急促伴痰鳴,口乾舌苔剝落,脈象弦滑數,眼神呆滯。暑邪首先侵犯心臟,必然傷及元氣,又因受寒風侵襲,導致手足厥陰經受阻,病情持續發展,危急狀況已顯露。我盡力擬方治療。
第一方:薄荷、滑石、生石膏、羚羊角、當歸、赤芍、生地黃、川芎、防風、茯神、遠志、竹瀝、石菖蒲汁、杏仁、川貝母,另加藿香、正氣散同煎,另服安宮牛黃丸。
病情觀察:患者頭搖肢動、言語錯亂、神志昏迷等症狀,皆與手足厥陰經受阻有關;此外,面容污穢卻偶爾會微笑,以及摸衣摸床等現象,病情似有減輕,這可能是一個好兆頭。但病情僅僅減輕了一兩分,仍有低燒、少汗,胸悶不適,服藥後感覺像哽住一樣,舌苔灰膩,口乾,自覺心內燥熱,大便溏瀉,屁多,脈象弦滑數。暑、風、濕、熱、痰、食等邪氣交阻三焦,病情仍然較重,必須清熱瀉火,涼膈清心以控制病情發展,再判斷預後。
第二方:桔梗、連翹、生地黃、生石膏、薄荷、梔子、當歸、羚羊角、遠志(去心)、茯神、竹瀝(加薑汁沖服)、蜂蜜、石菖蒲。
病情觀察:汗收而發熱,舌尖紅,脈象弦數,尺脈軟弱,痙攣症狀加重,這是暑邪深入營分,損傷津液,類似瘧疾的表現。必須在天亮前微微出汗而解熱才是好的預兆。
第三方:犀角、丹皮、川貝母、茅根、鮮石斛、鮮生地黃、花粉、桑白皮。
病情觀察:左脈略微和緩,右脈仍弦滑數,風邪雖然減輕許多,但心包經氣仍虛弱,有低燒少汗,黃昏症狀加重,小便頻數,肢體容易痙攣,舌苔灰濁,胸脘不舒。顯然是手足厥陰經的邪氣欲轉入陽明經,陽明經中的暑邪濕熱鬱結不通,氣機受阻。病情危急,不可掉以輕心。
第四方:川連(酒炒)、黃連、黃柏、茯神、枳實、桑葉、丹皮、木通、梔子、瓜蔞、川貝母、竹葉、荸薺、海蜇、萬氏牛黃清心丸,加西瓜汁。
病情觀察:今日神志比昨日清晰,呼吸也比之前順暢,似屬好轉。但仍有類似瘧疾的發熱,小便頻數等症狀,舌尖深紅,邪氣雖漸消退,但陰液已大傷,需謹慎調理。
第五方:川連、梔子、生地黃、麥冬、車前子、桑葉、竹葉、黃連、丹皮、瓜蔞、石膏、茯神,另服牛黃丸(用茅根湯送服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