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仁伯醫案》~ 暑溫 (2)
暑溫 (2)
1. 暑溫
又:小便頻數等症,霍然而愈,毋庸論矣。就脈數,左小右大,舌尖稍紅,口中乾燥,夜頻少寐,神亦少慧。陰虛邪戀之時,又值立秋大節,小心反復。清化餘邪之法,參人養陰之中。
中生地,棗仁,茯神,知母,丹皮,杭菊,石決明,花粉,淡芩,青蒿,元參,珍珠粉
又:神明已出,肢體更疲,言語亦覺無力,脈平而帶小數,小寐妨食,舌色尖紅,口時乾燥。病漸退,正益虛。仿七虛三實例,擬甘寒除熱法,仍不出暑邪調治之範圍。
參葉(五分),甘草(三分),麥冬(一錢五分),元生地(五錢),川斛(三錢),石決明(七錢),花粉(二錢),茯神(三錢),羚羊角(一錢五分),穀芽(三錢),茅根(一兩),燈芯(十根)
張:(長興。),失血之體宜補,前病之後,元虛不復亦宜補,正在虛則補之之候。小有寒熱,虛更甚矣,尤宜大補。然脈形細小而按其至數則數,察其形象則滯,加以寒熱分爭,爭於午後,胸前痞悶,舌苔滿白,口中乾膩,小溲色黃,大便或溏,咳嗽時作,頭痛體痠,一派暑邪內伏,出入於少陽,陽明之界,又須提化時也。斟酌為宜。
小柴胡湯(合),溫膽湯加旋覆花,杏仁
白話文:
暑溫
有些患者小便頻繁等症狀突然就好了,就不用多說了。如果脈搏左邊弱小,右邊有力,舌尖略紅,口乾舌燥,夜裡頻頻醒來睡不好,精神也不好,這是陰虛邪氣交纏的時候,又趕上立秋這個節氣,要小心病情反覆。治療方法是用清熱滋陰的藥物來清除殘餘邪氣。
藥物包括生地黃、酸棗仁、茯苓、知母、丹皮、杭菊花、石決明、花粉、黃連、青蒿、玄參、珍珠粉。
有些患者神志清醒後,四肢更加疲乏,說話也覺得沒力氣,脈象平和但略微數,睡得少,吃不下東西,舌尖紅,口乾。病情漸漸好轉,但正氣不足。可以參考七虛三實的例子,採用甘寒清熱的方法,仍然屬於暑邪的治療範圍。
藥物包括:葉下珠、甘草、麥冬、生地黃、川貝母、石決明、花粉、茯苓、羚羊角、穀芽、茅根、燈芯草。
某張姓患者(長興人),屬於失血體質,需要補益;前病痊癒後,元氣虧虛未復也需要補益,正處於需要補益的時候。如果略有寒熱,虛弱會更嚴重,更需要大補。但脈象細小,按下去卻很數,脈象滯澀,再加上寒熱交爭,尤其在午後爭奪更厲害,胸前悶脹,舌苔滿布白色,口乾膩,小便黃,大便可能稀溏,偶爾咳嗽,頭痛,身體痠痛,這是暑邪內伏,在少陽、陽明經絡之間徘徊,需要及時疏通化解。用藥要仔細斟酌。
藥方考慮使用小柴胡湯合方,溫膽湯加旋覆花、杏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