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仁伯醫案》~ 風熱
風熱
1. 風熱
中州宦者席公來書懸擬方:
風勝則浮,熱勝則腫,浮腫二字俱全。斷為風熱,非杜撰也。浮腫之勢,起於兩頤,延及咽喉,又及牙肉頸項,顏色轉紅,飲食不便,有如噎膈之形,病情之有加無已,風熱之無路以出,不言而喻。惟其如此,病無中道而立之理,勢必益造其偏。風熱之邪,陽邪也,陽邪從陽而親上,所以肺熱葉焦,則生痿躄,手足不能舉動。
然猶未也,大筋軟短,小筋弛張,軟短為拘,弛張為痿。且至頸背強𠘧𠘧然矣。其俯仰之常病之形於外者,可云苦矣,而不知邪已更形於內,俾得喉主天氣,咽主地氣,出納之所,勃然加腫,妨礙飲食,幾乎閉而不通,欲作喉痹也。喉痹之症急,痿躄之病緩,緩者已得清滋而漸緩,急者亦須清化而不急。
蓋喉痹痿躄,無一而非風熱,亦無一而非風熱伏於肺胃兩家,累及於三陽經絡也。然乎?否乎?姑擬許氏方主之,以備採擇。
杵頭糠(三錢,包),薄荷(二分,後入),桑皮(一錢),羌活(五分),羚羊角(七分),牛蒡子(三錢,炒研),淡豆豉(三錢),大生地(三錢),綿黃耆(一錢),白蒺藜(三錢,去刺)
白話文:
中州的宦官席公寫信來請我開藥方:
當風邪過盛時,人會感到輕飄;若熱氣過盛,身體便會腫脹。他同時出現了輕飄和腫脹的症狀,所以我判斷他是風熱侵襲,這樣的診斷並非憑空捏造。他的輕飄與腫脹現象,首先從兩側的頰部開始,然後蔓延到咽喉,再影響到牙齦、頸部,皮膚逐漸轉紅,進食困難,如同噎膈症的表現。病情日益加重,風熱邪氣找不到出口,這點無需多說也能理解。因為這樣,病況不會停滯不前,反而會愈發嚴重。風熱邪氣是陽性邪氣,會隨著陽氣上升,影響上半身,因此肺部受到熱氣侵擾,造成萎縮,四肢活動受阻。
然而,問題尚未結束,大肌肉變得鬆軟且縮短,小肌肉變得鬆弛,肌肉縮短導致拘束,鬆弛則引起萎縮。甚至到達頸背部位,產生僵硬感。這些彎腰抬頭時的常見病態外在表現,已讓人痛苦不堪,但風熱邪氣已進一步影響內部,使喉嚨主管天氣,咽喉主管地氣,成為氣息出入的關鍵位置,突然發生腫脹,阻礙飲食,幾乎完全閉塞,彷彿要引發喉痹。喉痹是急症,萎縮症則是慢性病,慢性病通過清熱滋潤可以緩解,急性病也需要清熱化解,但需迅速處理。
無論是喉痹或萎縮症,都是由風熱引起,風熱藏匿在肺與胃中,影響三陽經絡。對嗎?錯嗎?暫且以許氏的藥方為主,供您參考選擇。
藥方成分:米糠(3錢,包裹)、薄荷(2分,最後加入)、桑白皮(1錢)、羌活(5分)、羚羊角(7分)、牛蒡子(3錢,炒後研磨)、淡豆豉(3錢)、大生地(3錢)、綿黃耆(1錢)、白蒺藜(3錢,去刺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