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仁伯醫案》~ 暑溫 (1)
暑溫 (1)
1. 暑溫
姚(常熟。),惡寒無汗,之下,身熱不除,甫經三日,神氣漸昏,不知人事,面垢遺尿,譫語時甚致肢動頭搖,氣急痰聲,口乾苔剝,脈弦滑數,左右無神。暑先入心,亦必傷氣,都被冷風外遏,襲入手足厥陰,有進無退,驟變之形已露,奈何奈何!勉擬方以盡醫力。
白話文:
姚姓患者(常熟人),有怕冷不出汗的症狀,用發汗法治療,但體熱不退;短短三天,精神氣色逐漸昏沉,神志不清,面容污濁,尿失禁,說胡話且愈演愈烈,肢體抽動、頭搖晃,呼吸急促,有痰鳴聲,口乾,舌苔剝落,脈象弦滑數,兩眼無神。暑氣先侵入心臟,必定也會傷及氣,又受寒風從外部阻遏,侵襲手足厥陰經,病情一路惡化,急劇轉變的跡象已經顯現,怎麼辦啊,怎麼辦啊!勉強擬方,盡力醫治。
薄荷(七分),滑石(三錢),生草(四分),羚羊角(一錢五分),當歸(一錢五分),赤芍(一錢五分),細生地(四錢),川芎(五分),防風(二錢),茯神(三錢),遠志(一錢五分),竹瀝(一兩),石菖蒲汁(一錢),杏仁(三錢),川貝(三錢),另藿香,正氣(四錢入煎),安宮牛黃丸(八分)
白話文:
薄荷(35克),滑石(15克),生草(20克),羚羊角(7.5克),當歸(7.5克),赤芍(7.5克),細生地(20克),川芎(2.5克),防風(10克),茯神(15克),遠志(7.5克),竹瀝(50克),石菖蒲汁(5克),杏仁(15克),川貝(15克),另加入藿香、正氣散(20克入煎),安宮牛黃丸(4克)
又:頭之搖、肢之動、言之亂、神之昏,患在手足厥陰者皆有和意;且面垢時笑,循衣摸床等象,亦能遞減,似屬佳兆。然十分病僅衰一二,而身有微熱微汗,胸次不舒,得湯如噎,舌苔灰膩,口中乾燥,自云心內乾熱,大便旁流,矢氣下轉,脈弦滑數。暑風濕熱痰食交阻之邪。布於三焦者,正屬不少,必須涼膈清心以分其勢,再論吉否。
白話文:
另外,頭部顫動、四肢動作失常、言語混亂、精神昏迷等症狀,在手足厥陰經脈受傷的人中都可能會出現好轉的現象。再者,面部發黑有時會發笑,並且有循著衣服摸牀等的動作,這些症狀也能逐漸減輕,似乎是好兆頭。不過,十分嚴重的病情只減輕了一兩分,而且身體微微發熱出汗,胸腹部不舒暢,喝湯好像噎著了,舌苔灰白而油膩,口乾舌燥,患者自述心內乾熱,大便外流,矢氣下墜,脈象弦滑而數。暑熱、濕熱、痰食等邪氣交阻,分佈在三焦經脈中的情況不少,必須清涼膈胃、清心安神,以此來分化邪氣的勢力,再判斷病情吉凶。
桔梗(一錢五分),連翹(一錢五分),制軍(二錢),生草(五分),薄荷(五分),黑梔(一錢五分),歸身(一錢五分),羚羊角(七分),遠志(一錢,去心),茯神(三錢),竹瀝(一兩,入薑汁二匙,沖),白蜜(五茶匙,同煎),石菖蒲(一錢五分)
白話文:
桔梗(15 克),連翹(15 克),蒲公英(20 克),生甘草(5 克),薄荷(5 克),梔子(15 克),當歸身(15 克),羚羊角(7 克),遠志(10 克,去心),茯苓(30 克),竹瀝(100 克,加入薑汁 2 匙,沖入),白蜜(50 克,一起煎煮),石菖蒲(15 克)
又:汗收加熱,舌尖光紅,脈來弦數,尺部軟弱,痙象略重,此暑伏營中,暗傷津液,似瘧而作也。尚恐熱極變端,必須天明以前微汗而解為正。
白話文:
另:汗收後發熱,舌尖紅且色澤光亮,脈搏弦急數數,尺脈軟弱無力,痙攣現象較嚴重,這表示暑熱潛伏在營分中,暗中損傷體液,表現類似瘧疾。但又擔心暑熱過盛會發生變故,必須在天亮前微微出汗而解熱纔是正道。
犀角(四分),丹皮(一錢五分),川貝(三錢),茅根(一兩),鮮石斛(一兩),鮮生地(一兩),花粉(一錢五分),桑皮(錢半)
白話文:
犀牛角(四分),丹參(一錢五分),川貝(三錢),茅草根(一兩),新鮮石斛(一兩),新鮮生地黃(一兩),花粉(一錢五分),桑白皮(錢半)
又:左脈稍和,右仍數滑,風之動者雖輕大半,而心包部分,尚屬若明若昧,身熱微汗,黃昏則劇,小溲頻數,肢體易痙,舌苔灰濁,胸脘不舒。顯系手足厥陰之邪,欲歸陽明中土,土中之暑邪濕熱,結秘不開,氣皆受病也。病在險途,未便小安為慰。
白話文:
另外,左脈稍稍緩和,右脈仍然數次且滑。風邪雖然減輕了一大半,但心包部位仍隱隱作痛。身體發熱微微出汗,到了傍晚加重,小便頻繁,手腳容易抽筋,舌苔灰濁,胸腹不適。顯然是手足厥陰經的邪氣,想要歸於陽明中土。但中土中的暑邪濕熱,導致腹中不通,氣血受阻。病情處於危急狀態,不能輕易滿足於暫時的好轉。
川連(七分,酒炒),淡芩(一錢五分),川黃柏(七分),茯神(三錢),枳實(五分),桑葉(二錢),丹皮(一錢五分),木通(四分),黑梔(二錢),全瓜蔞(六錢),川貝(三錢),竹葉(一錢),荸薺(四枚),海蜇(一兩),萬氏牛黃清心丸(四分),西瓜汁
白話文:
川連(0.42克,用酒炒過) 淡芩(0.9克) 川黃柏(0.42克) 茯神(1.8克) 枳實(0.3克) 桑葉(1.2克) 丹皮(0.9克) 木通(0.24克) 黑梔(1.2克) 全瓜蔞(3.6克) 川貝(1.8克) 竹葉(0.6克) 荸薺(4枚) 海蜇(6克) 萬氏牛黃清心丸(0.24克) 西瓜汁
又:今日神氣又清於昨,呼吸之氣亦和於前,似屬佳兆。然身熱似瘧,小便頻數等症,不一而足,且舌尖深紅,邪雖漸化,陰液大傷,非所宜也。
白話文:
另外,今天精神氣色比昨天好一些,呼吸也比之前平穩,似乎是個好兆頭。然而身體發熱像瘧疾,小便頻繁等癥狀仍未完全消除,而且舌尖深紅,說明邪氣雖然逐漸消散,但陰液損傷嚴重,這是不好的徵兆。
川連(五分),黑梔(一錢五分),中生地(五錢),麥冬(一錢五分),車前(三錢),桑葉(一錢五分),竹葉(三錢),淡芩(一錢五分),丹皮(一錢五分),瓜蔞(三錢),元精石(二錢),茯神(三錢),牛黃丸(四分,茅根湯下)
白話文:
川連翹:5 克 黑梔子:1.5 克 乾地黃:5 克 麥冬:1.5 克 車前子:3 克 桑葉:1.5 克 竹葉:3 克 淡芩:1.5 克 丹皮:1.5 克 絲瓜絡:3 克 元精石:2 克 茯苓:3 克 牛黃丸:0.4 克(用茅根湯送服)
又:小便頻數等症,霍然而愈,毋庸論矣。就脈數,左小右大,舌尖稍紅,口中乾燥,夜頻少寐,神亦少慧。陰虛邪戀之時,又值立秋大節,小心反復。清化餘邪之法,參人養陰之中。
白話文:
此外,小便頻數等症狀,都突然痊癒了,不必多說。就脈象來看,左手脈象較小,右手脈象較大,舌尖有點發紅,口中乾燥,夜間頻尿,睡眠較少,精神也不太好。在陰虛邪氣纏身的時候,又遇到立秋這個重要節氣,小心會反覆發作。清除殘餘邪氣的方法,應該在滋養陰氣的同時進行。
中生地,棗仁,茯神,知母,丹皮,杭菊,石決明,花粉,淡芩,青蒿,元參,珍珠粉
白話文:
- 當歸
- 棗仁
- 茯苓
- 知母
- 丹皮
- 菊花
- 決明子
- 花粉
- 淡竹葉
- 青蒿
- 元參
- 珍珠粉
又:神明已出,肢體更疲,言語亦覺無力,脈平而帶小數,小寐妨食,舌色尖紅,口時乾燥。病漸退,正益虛。仿七虛三實例,擬甘寒除熱法,仍不出暑邪調治之範圍。
白話文:
另外:患者的神志已經恢復,但四肢更感疲乏,言語也覺得無力,脈搏平穩但帶點細數,稍稍一睡就會影響進食,舌頭呈現尖紅,口中時常乾燥。病情逐漸好轉,但正氣也越來越虛弱。所以仿照七虛三實的原則,採用甘寒去熱的方法,仍然不脫離治療暑邪的原則。
參葉(五分),甘草(三分),麥冬(一錢五分),元生地(五錢),川斛(三錢),石決明(七錢),花粉(二錢),茯神(三錢),羚羊角(一錢五分),穀芽(三錢),茅根(一兩),燈芯(十根)
白話文:
參葉(30克),甘草(18克),麥冬(9克),元生地(30克),川斛(18克),石決明(42克),花粉(12克),茯神(18克),羚羊角(9克),穀芽(18克),茅根(60克),燈芯(10條)
張:(長興。),失血之體宜補,前病之後,元虛不復亦宜補,正在虛則補之之候。小有寒熱,虛更甚矣,尤宜大補。然脈形細小而按其至數則數,察其形象則滯,加以寒熱分爭,爭於午後,胸前痞悶,舌苔滿白,口中乾膩,小溲色黃,大便或溏,咳嗽時作,頭痛體痠,一派暑邪內伏,出入於少陽,陽明之界,又須提化時也。斟酌為宜。
白話文:
張先生:(來自長興)失血體質宜於滋補,前次生病後,元氣虧虛沒有恢復,也需要補養,現在正是虛弱時施補的時機。略微有寒熱,虛弱更加嚴重,更應大補。但脈象細小,按上去數目卻多,觀察脈象則滯澀,加上寒熱交爭,集中在午後發作,胸前鬱悶,舌苔厚白,口中乾澀黏膩,小便顏色黃,大便有時稀溏,偶爾咳嗽,頭痛身體痠痛,這些都是暑邪內伏的表現,出現在少陽和陽明的交界處,此時還需要疏導化解。應根據具體情況酌情施補治療。
小柴胡湯(合),溫膽湯加旋覆花,杏仁
白話文:
小柴胡湯:溫和膽氣,疏肝解鬱。
溫膽湯:溫和膽氣,疏肝解鬱。
加旋覆花:緩解頭暈、噁心。
加杏仁:緩解乾咳、氣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