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九 (2)
卷九 (2)
1. 卷九
諸候雖減,仍然咳痛,依方進步可也。前方去旋覆花,加射干、海蜇。
擬剿撫互用法:桑枝葉,中黃,金石斛,竹瀝,菊花,射干,穀芽,杏仁,大貝,銀花
(案354)王幼,網船。時痧後,下痢肺痛,咳嗽未止,擬紫參法增味治之。
紫菀(三錢),金銀花(二錢),金石斛(三錢),穀芽(三錢),桑葉(三錢),人中黃(一錢),大力子(三錢),槐花(一錢半),朱燈心(五分),冬瓜皮(五錢)
又,去紫菀,加蟬衣、青蒿。
(案355)薛銀綬,彭涇。溫邪內陷,津涸液枯,神昏如狂,經芳香開竅,狂定,諸症不減,法以甘寒救津。
鮮生地(一兩半),鮮沙參(二兩),鮮鐵皮石斛(一兩半),嫩甘草(一錢),肥知母(三錢),鮮活水蘆根(二兩),大力子(三錢),桑葉(三錢),薄荷打元參(五錢)
前擬甘寒濡潤,肢痙譫語得止,汗出身熱漸淡,一候不更衣,鼻扇,喘咳不除,津液雖回未充,灰苔僅化小半。溫邪劫爍津液,法以滋養。
鮮石斛(一兩),肥知母(三錢),蔞皮(五錢),桑葉(三錢),鮮生地(七錢),大力子(三錢),川貝(四錢),薄荷(三分),鮮沙參(五錢),夏枯花(三錢),元參(五錢),葦根(一兩),枇杷葉(一兩)
又,生地易鮮首烏,沙參易西洋參。
心營餘熱未靖,膽亦受戕,寐中驚惕,更吸水煙傷肺,復加鼻血,再擬薛氏法:
郁李仁,夏枯花,梨皮,茅根,酸棗仁,川貝母,藕肉,甘草,豬膽皮,綠豆皮
(案356)吳,左。灼熱無汗,夜則神昏譫語,喘咳痰血,舌絳苔黑,齦焦脈數。溫邪內陷劫陰,且擬甘鹹救陰治。
鮮沙參(四錢),淡豆豉(四錢),薄荷(六分),蘆根(一兩),牛蒡子(五錢),鮮生地(三兩),元參(五錢),翹心(三錢),川貝母(三錢),肥知母(三錢),犀角(三分),鮮斛(七錢),硃砂拌石菖蒲(七分),枇杷葉(五錢)
進大劑甘鹹救陰,神清譫止,灼熱無汗,舌齒仍焦,病重藥輕,前方加倍治之。
鮮生地(三兩),豆豉(四錢),鮮沙參(一兩),知母(五錢),牛蒡子(四錢),鮮首烏(三兩),蛤殼(二兩),硃砂(五分),武元板(二兩),枇杷葉(二兩),葦根(四兩),川貝(五錢),鮮石斛(二兩)
三劑愈。
(案357)何,左。始由左足痠痛,現更右足,不紅不腫,脈濡苔白,病名腳氣,擬雞鳴散。
本方加黃柏,去桔梗。又,加獨活。
(案358)陸文龍。胸腹面部浮腫微紅,漸至四肢,臥則心震,引及一身,咳嗽痰稀,便艱溲少,兩手脈弦,舌苔薄黃,乃外風襲而內飲盛也。證累數月,理當扶正祛邪。
酒炙木防己(二錢),潞南黨參(三錢),光杏仁(三錢),水炒桂枝木(四分),帶皮茯苓(三錢),豨薟草(三錢),酒炒原蠶砂(三錢),竹瀝半夏(二錢),熟石膏(一兩)
白話文:
[卷九]
雖然症狀減輕了,但仍然咳嗽疼痛,可以繼續服用之前的藥方,只是把旋覆花去掉,加入射干和海蜇。
一個綜合治療方案:桑枝葉、人中黃、金石斛、竹瀝、菊花、射干、穀芽、杏仁、大貝母、金銀花。
(病例354)王幼,漁民。痧症痊癒後,出現下痢、胸痛、咳嗽不止,擬用紫參方加味治療。
紫菀(三錢)、金銀花(二錢)、金石斛(三錢)、穀芽(三錢)、桑葉(三錢)、人中黃(一錢)、大力子(三錢)、槐花(一錢半)、朱砂燈心(五分)、冬瓜皮(五錢)
之後,將紫菀去掉,加入蟬衣、青蒿。
(病例355)薛銀綬,彭涇人。溫邪內陷,津液枯竭,神志昏迷,像發狂一樣,經過芳香開竅的治療,狂躁症狀平復,但其他症狀沒有減輕,於是採用甘寒滋陰的療法。
鮮生地黃(一兩半)、鮮沙參(二兩)、鮮鐵皮石斛(一兩半)、炙甘草(一錢)、知母(三錢)、鮮蘆根(二兩)、大力子(三錢)、桑葉(三錢)、薄荷配元參(五錢)
之前採用甘寒潤燥的療法後,肢體痙攣和譫語停止了,汗出,身熱逐漸減輕,患者一天沒換衣服,鼻孔扇動,但咳嗽喘息未除,津液雖然恢復但未完全充盈,舌苔只消退了一半。溫邪耗傷津液,於是改用滋養的療法。
鮮石斛(一兩)、知母(三錢)、蔞仁皮(五錢)、桑葉(三錢)、鮮生地黃(七錢)、大力子(三錢)、川貝母(四錢)、薄荷(三分)、鮮沙參(五錢)、夏枯花(三錢)、元參(五錢)、蘆根(一兩)、枇杷葉(一兩)
之後,將生地黃換成鮮何首烏,沙參換成西洋參。
心營餘熱未消,膽囊也受損,睡覺時驚恐不安,又吸食水煙傷肺,還流鼻血,再次採用薛氏療法:
郁李仁、夏枯花、梨皮、茅根、酸棗仁、川貝母、藕粉、甘草、豬膽汁、綠豆皮
(病例356)吳某,男性。發熱無汗,晚上神志昏迷,譫語,咳嗽帶血痰,舌頭絳紅,苔黑,牙齦乾燥,脈搏數。溫邪內陷,耗傷陰液,採用甘鹹滋陰的療法。
鮮沙參(四錢)、淡豆豉(四錢)、薄荷(六分)、蘆根(一兩)、牛蒡子(五錢)、鮮生地黃(三兩)、元參(五錢)、翹搖(三錢)、川貝母(三錢)、知母(三錢)、犀角(三分)、鮮石斛(七錢)、硃砂拌石菖蒲(七分)、枇杷葉(五錢)
加大劑量的甘鹹滋陰藥物後,神志清醒,譫語停止,但發熱無汗,舌齒仍然乾燥,病情嚴重,藥力不足,將之前的藥方加倍服用。
鮮生地黃(三兩)、豆豉(四錢)、鮮沙參(一兩)、知母(五錢)、牛蒡子(四錢)、鮮何首烏(三兩)、蛤殼(二兩)、硃砂(五分)、元胡(二兩)、枇杷葉(二兩)、蘆根(四兩)、川貝母(五錢)、鮮石斛(二兩)
服藥三劑痊癒。
(病例357)何某,男性。起初左腳酸痛,現在右腳也痛,沒有紅腫,脈象濡弱,舌苔白,診斷為腳氣,擬用雞鳴散。
在原方基礎上加黃柏,去掉桔梗。又加了獨活。
(病例358)陸文龍。胸腹部面部浮腫輕微發紅,逐漸蔓延到四肢,臥下時心慌,並波及全身,咳嗽痰稀,大便困難,小便量少,兩手脈象弦細,舌苔薄黃,這是外感風邪,內有水飲盛的表現。症狀持續數月,應該扶正祛邪治療。
酒炙木防己(二錢)、潞黨參(三錢)、杏仁(三錢)、桂枝(四分)、茯苓(三錢)、豨薟草(三錢)、酒炒蠶砂(三錢)、竹瀝半夏(二錢)、熟石膏(一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