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藝

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八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10)

1. 卷八

又,加冬瓜皮五錢。

(案343)陶洪亮。癸未春月起,巔痛如劈作,風寒客巔,肝陽上冒,脈弦舌白,用白芷、羚羊角、甘、風、蠶、桑、菊、薄、蒡等,一劑知,二劑已。

(案344)邊憩泉室。患寒熱類瘧,蘇郡錢醫進敗毒散去人參,足指忽冷,眩暈不支。又用四逆加味,寒熱如前,自汗如浴,頭角震痛,兩目赤腫而盲,足冷過膝。余診得弦濡之脈,微黃之苔,曰:此是伏邪內發,升動肝陽,化風上冒耳。予桑、菊、旋、杏、碧玉、朱、磁、枯、茶、貝母、草決明子等。

服後紅疹即見,汗止足溫,寒熱亦定,去茶、菊、磁、朱,加丹皮、羚角,赤疹即退,改用育陰和陽以善後。然肝陰為藥劫盡,雖養陰潛陽日服,兩目之盲不能復明矣。

(案345)周致祥。年三十二歲,丙子十月十二日下河挖泥,十四日覺陰囊脹痛,十五日移至小腹,漸占至胸,並痛呃逆,二便不通,嘔出痰食蛔蟲、黃綠汁沫,切脈遲弦,舌苔黃厚,渴喜熱飲,兩足逆冷。連投溫下,咸不能受,復加頭汗氣促,脹處轆轆有聲,彈之𩈅空如鼓。

危急之際,煎謝氏霹靂劫巢湯合蔣氏倉公火劑湯,與服不吐,少頃嘔止,二便未痛,汗呃漸止,切脈流利如平人。明日未刻,大便一通,小便亦解,瀉下四次皆黃水,燥糞則豆大五六粒耳。鼓脹既釋,食粥碗許而泄止,心中怔忡,是病去露虛,用六君子湯加香、砂、歸、志,調理而康。(雅診)

(案346)邵逸村鍊師。平日飲酒過度,丙子九月患行痹症,初由肩背,不以為意,淹纏數日,其證大劇,夜則神昏譫語,兩足相移而痛,不腫色紅,其形如疹,求治於余。余用蠲痹湯內服,摩風膏外擦,其痛立減,以定風酒常服,杜其根株。

(案347)教場頭王松山內。初起寒熱下痢,嘔吐不納,脈弦苔黃,余用清降泄邪,嘔吐既止,寒熱得輕,下痢不止。更醫,謂:中虛下陷。溫澀升提日進,旬余後,其痢日輕日重,兩足腫亮,小溲短少,脈見弱微,舌中干光,邊苔薄白。余曰:中虛則固然溫升,則足腫舌光奈何?先哲有「補腎不如補脾」、「補脾不如補腎」二言,各具至理,苟執衷於聖訓,則先補中土即是甘藥調之之意也。

但腎為胃關,理宜兼顧,爰用參、朮、茯、斛、谷、歸、骨脂、冬蟲夏草為方,黃土半斤煎湯,煎藥二帖,漸見糞色,小溲日長,腫勢日退,改以大補而康。

(案348)陳介花。勞力過度,丙子九月十三日憎寒壯熱,咳嗽脅痛,頭疼口渴,脈形浮弦,苔白乾燥,劑以泄表救津,舌上雖潤,病勢不減,改以蟬、羚、牛、菊、翹、貝、甘、絲、紫荊、豆豉,一劑汗出,發出紅痧如麩,再劑霍然。

白話文:

[卷八]

又,加上冬瓜皮五錢。

(案例343)陶洪亮,癸未年春天開始,頭頂疼痛如被劈開一樣,是風寒侵襲頭部,肝陽上亢所致,脈象弦細,舌苔白色。使用了白芷、羚羊角、甘草、防風、蠶砂、桑葉、菊花、薄荷、牛蒡等藥物,一劑藥見效,兩劑藥痊癒。

(案例344)邊憩泉室,患有寒熱交替像瘧疾一樣的疾病,蘇州錢姓醫生用敗毒散去掉了人參後,腳趾頭突然變冷,頭暈眼花,站立不住。又用了四逆加味湯,寒熱症狀如前,自汗像洗了澡一樣,頭部兩角劇烈疼痛,眼睛紅腫而失明,腳冷到膝蓋以上。我診脈發現脈象弦細而濡滑,舌苔微黃,說:「這是伏藏的邪氣內發,導致肝陽上升,化為風邪上冒。」於是給他用了桑葉、菊花、旋覆花、杏仁、碧玉散、朱砂、磁石、枯礬、茶葉、貝母、草決明子等藥物。

服藥後立刻出現紅疹,汗止腳溫,寒熱也停止了,去掉了茶葉、菊花、磁石、朱砂,加了丹皮、羚羊角,紅疹消退了,改用滋陰和陽的藥物來調養身體。但是肝陰被藥力消耗殆盡,雖然服用滋陰潛陽的藥物,眼睛的失明卻無法恢復了。

(案例345)周致祥,三十二歲,丙子年十月十二日下河挖泥,十四日感覺陰囊脹痛,十五日疼痛移至小腹,逐漸向上蔓延至胸部,同時伴有疼痛、呃逆,大小便不通,嘔吐出痰涎、食物、蛔蟲和黃綠色的泡沫。切脈遲而弦細,舌苔黃厚,口渴喜熱飲,雙腳冰冷。連續使用溫下法的治療,都不能承受,又加上了頭汗、氣促,脹滿處有咕嚕咕嚕的聲音,彈擊時聲音空虛像鼓一樣。

情況危急,煎服謝氏霹靂劫巢湯合蔣氏倉公火劑湯,服藥後不嘔吐,一會兒嘔吐停止了,大小便疼痛也停止了,汗出和呃逆也漸漸停止了,切脈流利如同正常人一樣。第二天未時,大便一次通暢,小便也解了,瀉下四次都是黃水,乾燥的糞便只有豆粒大小五六粒。脹滿消退了,吃了半碗粥後瀉下停止了,心中怔忡不安,這是疾病痊癒後元氣虛弱,使用了六君子湯加香附、砂仁、當歸、炙甘草來調理,最終康復。(雅診)

(案例346)邵逸村鍊師,平時飲酒過度,丙子年九月患上行痹症,最初從肩背開始,沒有在意,拖延幾天後,病情加重,晚上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,雙腳移動時疼痛,不腫也不發紅,形狀像疹子一樣,來求我治療。我用蠲痹湯內服,摩風膏外擦,疼痛立刻減輕,用定風酒長期服用,防止病情復發。

(案例347)教場頭王松山,開始時寒熱下痢,嘔吐不能進食,脈象弦細,舌苔黃厚,我用清熱瀉邪的方法治療,嘔吐停止了,寒熱減輕了,但是下痢不止。換了醫生,說:是中氣虛弱,下陷。於是採用溫補澀收,升提的方法治療,十多天后,痢疾時輕時重,雙腳腫脹發亮,小便短少,脈象虛弱,舌頭乾燥發光,舌苔薄白。我說:中氣虛弱固然要溫補升提,但是腳腫舌光又是怎麼回事呢?古人有「補腎不如補脾」、「補脾不如補腎」的說法,各有道理,如果遵循古訓,那麼先補益脾胃就是最好的方法。

但是腎臟是胃的關口,理應兼顧,於是用了人參、白術、茯苓、麥冬、山藥、當歸、補骨脂、冬蟲夏草組成方劑,黃土半斤煎湯服用,煎藥兩帖,逐漸看到糞便的顏色,小便量增加,腫脹消退,改用大補的方法,最終康復。

(案例348)陳介花,勞累過度,丙子年九月十三日惡寒壯熱,咳嗽脅痛,頭痛口渴,脈象浮而弦細,舌苔乾燥發白,用泄表救津的方法治療,舌頭雖然濕潤了,但是病情沒有減輕,改用蟬蛻、羚羊角、牛黃、菊花、羌活、貝母、甘草、僵蠶、紫荊皮、豆豉等藥物,一劑藥後汗出,發出紅疹像麩皮一樣,再服一劑藥後病情霍然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