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一 (5)
卷一 (5)
1. 卷一
(案17)陳茂春,癸未12月。憂思鬱結,兼之感寒傷食。昨投散邪化滯,熱退嘔止,痛脹亦減。惟臥不著寐,自言自語,無非歲底銀錢各款耳。病因情志,藥力不能全功,自當開懷談笑,庶免變端。
香附(三錢),合歡花(一錢半),製半夏(二錢),豆豉(二錢),蘇梗(一錢半),金萱花(五朵),北秫米(四錢),神麯(三錢),竹茹(一錢半),廣鬱金(一錢半)
(案18)周金元子,十歲。癸未中秋染霍亂轉筋,脈洪苔黃,進駕輕湯而平。平後誤食米飲、薑、艾等湯,致腹脹如鼓,攻痛難支。上攻則泛惡頻頻,下墜則糞水自流。目不識人,口噤不言,脈仍洪,而左部更有力。此暑入肝而侮土,籍辛熱米飲之助猖獗也。勉用苦寒清裡,直泄厥陰。
以連、梔、斛、豉、楝、佛、芍、甘、半、郁、荷梗、海蜇等為方。一劑而脈和腹平,痛嘔瀉泄咸止,神清思食。去連、郁,加川斛、大麥仁。三帖痊愈。
(案19)陳四老孃娘,橫塘。腎虛肝強,腰痛斷脹,頭眩時作。
生地(四兩),天門冬(二兩),白茯神(二兩),製半夏(一兩半),歸身(一兩半),牡蠣(二兩),骨碎補(一兩半),黃耆(二兩),杜仲(四兩),沙苑子(二兩),陳皮(七錢),菊花(三兩),用龜膠(二兩)、藕粉(二兩)收膏。
(案20)陳海內,癸未,二涇。孕三月,負重而血下如泉,腰痛,脈細,納少。用杜仲、川斷、苧根、生地、桑枝、穀芽,一劑血止胎安。停藥三日,張嫗用手揉之,即起腹痛,痛已血下如崩,胎墮,眩運,冷汗時出。是血去過多,勞傷絡脈也。急以血竭數分,伏龍湯調下,敗去失道攻心之瘀血。
少頃神清,服藥一劑而愈。藥用杜仲、香附、丹參、桑枝、歸、荊、參、蘭等味。
(案21)李,右,七月。畏風身熱,紅疹密布,頭痛咽疼,作惡,脈數,舌光無苔。風溫內蘊肺胃,恐其邪陷心包,姑擬涼泄為治。
銀花(三錢),牛蒡子(三錢),老桑葉(三錢),葦根(四錢),連翹(三錢),枇杷葉(三錢),白菊花(一錢半),杏仁(三錢),竹茹(二錢),川貝母(三錢),方通草(四分),蟬衣(五分)
(案22)施家涇一傭工,姓張,壬午。患微寒微熱,小溲淋澀,其痛難支。視其面赤苔黃,診得尺脈洪實,乃濕熱下注,相火有餘之淋症也。予石葦、楝、滑、葵子等品,送滋腎丸,三服而安。
(案23)方星如母,客秋咽喉腫痛,入冬病減。今冬末春初,漸加咽間如有物阻,咽之不下,咯之不出。四肢時麻,眩暈間作,自覺胸中之氣升多降少。醫進辛溫滌痰之品,漸致四肢動搖不安,夜分氣升而厥顛,旋足冷神憊,納微,脈關弦尺弱,舌中干,苔白。此真陰虧乏,木無涵養,肝陽上越化火化風,雖宗高氏方填陰涵陽,終虞暴僕耳。
白話文:
[卷一]
(案17)陳茂春,癸未年十二月。因為憂慮思慮過度鬱結於心,又加上受寒傷食。昨天用藥散邪化滯,發熱和嘔吐都止住了,脹痛也減輕了。只是睡不著覺,一個人自言自語,說的都是年底錢款的事情。因為病情起因於情志,藥效不能完全奏效,應該讓他開開心心說話聊天,免得病情變化。
處方:香附三錢、合歡花一錢半、製半夏二錢、豆豉二錢、蘇梗一錢半、金萱花五朵、北秫米四錢、神麴三錢、竹茹一錢半、廣鬱金一錢半。
(案18)周金元的孩子,十歲。癸未年中秋染上霍亂,出現轉筋症狀,脈象洪大,舌苔黃厚,給他用了清淡的湯藥後症狀平復。平復後誤食了米湯、薑、艾等湯藥,導致腹部脹得像鼓一樣,疼痛難忍。往上衝則頻頻作嘔,往下墜則糞水自行流出。不認識人,嘴巴緊閉不說話,脈象仍然洪大,但左側脈象更強。這是暑熱侵入肝臟,而損傷脾胃,又因為辛熱的米湯而更加嚴重。必須用苦寒的藥物瀉去胃腸中的積熱,直達厥陰經。
處方:用連翹、梔子、天花粉、豆豉、苦楝皮、佛手、白芍藥、甘草、半夏、鬱金、荷梗、海蜇等藥材組方。一劑藥後脈象平和,腹部平復,疼痛、嘔吐、腹瀉都停止了,精神清爽,想吃東西。之後去掉連翹、鬱金,加入川貝母、大麥仁。三劑藥後痊癒。
(案19)陳四老娘,住橫塘。腎虛肝盛,腰部疼痛脹滿,頭暈時發時止。
處方:生地四兩、天門冬二兩、白茯神二兩、製半夏一兩半、當歸尾一兩半、牡蠣二兩、骨碎補一兩半、黃耆二兩、杜仲四兩、沙苑子二兩、陳皮七錢、菊花三兩,用龜膠二兩、藕粉二兩收膏。
(案20)陳海內,癸未年,住二涇。懷孕三月,因負重而出血如泉湧,腰痛,脈象細弱,食慾不振。用杜仲、川斷、苧麻根、生地、桑枝、穀芽,一劑藥後出血停止,胎兒平安。停藥三日後,張嫗用手揉按腹部,馬上腹痛加劇,出血如崩,胎兒流產,頭暈目眩,時有冷汗。這是因為失血過多,勞傷了經絡。立即用血竭少許,用伏龍肝湯送服,以去除攻心之瘀血。
不久精神清爽,服藥一劑痊癒。藥物包括杜仲、香附、丹參、桑枝、當歸、荊芥、人參、蘭草等。
(案21)李某,右側,七月。怕風、發熱、身上長滿紅疹,頭痛咽喉痛,噁心,脈象數,舌頭光滑無苔。這是風溫邪氣蘊積在肺胃,擔心邪氣侵犯心包,暫時採用涼泄的方法治療。
處方:金銀花三錢、牛蒡子三錢、桑葉三錢、蘆根四錢、連翹三錢、枇杷葉三錢、白菊花一錢半、杏仁三錢、竹茹二錢、川貝母三錢、通草四分、蟬蛻五分。
(案22)施家涇的一個僱工,姓張,壬午年。患有輕微的寒熱,小便淋漓澀痛,疼痛難忍。觀察他的面容發紅,舌苔黃厚,診斷為尺脈洪實,這是濕熱下注,相火旺盛引起的淋症。給他用石葦、苦楝皮、滑石、葵子等藥,並送滋腎丸,三劑藥後痊癒。
(案23)方星如的母親,秋天患咽喉腫痛,冬天病情減輕。現在冬末春初,咽喉漸漸感覺有東西堵塞,咽不下,咳不出。四肢有時麻木,頭暈時發時止,自覺胸中之氣上升多,下降少。醫生用辛溫祛痰的藥物治療,結果導致四肢搖晃不安,夜裡氣上逆而昏厥,腳冷、精神疲憊、食慾不振,脈象關弦而尺脈弱,舌頭乾燥,舌苔白。這是真陰虧虛,肝木失於滋養,肝陽上亢化火化風,即使用高氏方劑填補陰液、涵養陽氣,也擔心病情突然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