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五 (1)
卷五 (1)
1. 卷五
(案166)陸蔚庭太史夫人(錢敏肅公女)。素有痰飲、心悸、腹脹等疾,癸未七月初一日,突起凜寒,旋即身熱頭痛,口苦,脈形左弦。知其暑濕內伏,夾痰阻氣,投以清泄滌痰,果轉瘧疾。第三作而胸悶氣塞,神氣似厥,改以疏肝降氣,氣塞稍舒,而日作變為間日,不飢不食,作惡口苦。張小亭投以柴、鱉、丹、芩,脈漸右滑,苔轉幹黃。
朱道三欲以白虎加桂枝湯為劑,病家疑而不服。余亦以脈象未合,且口不渴,汗出甚,堅阻其不服。易以和解表裡,瘧如故也。養胃疏脾,瘧如故而能食粥一盂。再以化痰舒郁,胸膈漸舒,苔亦漸化,脈尚不和,瘧終不止。因前三班張醫用過寒涼血藥,或者邪滯於營,故瘧不止而舌質不紅。
白話文:
案166 陸蔚庭太史夫人病案
陸蔚庭太史夫人(錢敏肅公之女),素來患有痰飲、心悸、腹脹等疾病。癸未年七月初一日,突然感到凜冽的寒冷,隨即發熱頭痛,口苦,脈象左邊弦緊。
診斷認為是暑濕之氣內伏,夾雜痰飲阻滯氣機,於是開具清泄滌痰的方劑,果然轉為瘧疾。
第三次發作時,胸悶氣塞,神氣恍惚,似要昏厥,於是改用疏肝降氣的方劑,氣塞稍舒,瘧疾由每天發作變成隔天發作。病人不飢不食,作惡口苦。
張小亭大夫開具柴胡、鱉甲、丹參、黃芩的方劑,脈象漸漸右滑,舌苔轉為乾黃。
朱道三大夫欲用白虎加桂枝湯治療,但病人家屬有所疑慮,拒絕服用。我也認為脈象不符合白虎加桂枝湯的證型,而且病人不口渴,汗出甚多,因此堅決阻止其服用。
改用和解表裡的方劑,瘧疾仍然沒有好轉。之後,用養胃疏脾的方劑,瘧疾仍然沒有好轉,但病人可以吃下一碗粥。
再次用化痰舒郁的方劑,胸膈漸舒,舌苔也逐漸轉化,但脈象仍然不調,瘧疾始終沒有停止。
推測之前張大夫所用寒涼血藥,可能導致邪氣滯留在營氣之中,所以瘧疾持續不斷,而且舌質不紅。
因仿「氣藥不效,少佐芎歸」之訓,即於和解中加當歸、夜交藤,瘧即漸輕,食亦漸加,不六劑而瘧止安寐。復有腹痛便泄,用補脾和肝,痛輕泄緩,瘧疾又作而日來,是正虛邪戀。瘧疾來時嘔出黃涎汁沫,腹痛便泄益甚,知飢能食,食則各恙似安,乃脾元困乏也。用仲景理中出入,如參、朮、苓、桂、芍、歸、膝、陳、半之屬。
寒熱雖輕不止,口苦唇燥,舌碎脈濡,是邪氣籍正氣之旺而托出也。即從前方加芩、鱉、黑豆49粒而瘧止;汗多心忪,自加棗仁於方內,且以淮小麥紅棗湯代茶,汗止心安。用香砂六君子湯調理。是役也,瘧疾而累至二月之久,服藥如是之多,非病家信之篤,則余幾受無窮之謗也已。
白話文:
因為仿效「氣藥不效,少佐芎歸」的訓示,就在和解方中加入當歸、夜交藤,瘧疾就漸漸減輕,食慾也漸漸增加,不到六劑藥瘧疾就停止,可以安穩入睡。又遇到腹痛腹瀉,就用補脾和肝的藥物,疼痛減輕腹瀉緩解,瘧疾又發作,而且是每天都發作,這是正氣虛弱邪氣留戀。瘧疾發作時嘔吐黃色的涎液,腹痛腹瀉更加嚴重,知道飢餓能吃,吃了之後各種病症似乎都好了,這是脾氣虛弱的緣故。就用仲景的理中湯加減,例如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桂枝、芍藥、當歸、狗膝、陳皮、半夏等等。
寒熱雖然減輕卻一直不停,口苦嘴唇乾燥,舌頭薄白脈象濡弱,這是邪氣依仗正氣旺盛而外顯。就從之前的方子中加入黃芩、鱉甲、黑豆49粒,瘧疾就停止了;汗多心神不安,就在方子中加入棗仁,並且用淮小麥紅棗湯代替茶水,汗止心安。再用香砂六君子湯調理。這次的瘧疾持續了兩個月,服用了這麼多藥物,如果不是病人對我十分信任,我恐怕就要遭受無盡的責難了。
(案167)顧召,甲申又五月,趙家港。灼熱無汗,刻下不熱而舌卷言蹇,神昏譫語,口欲言而舌不能之象。且兼咳喘痰血,喉中痰響,及伸舌尚能夠出齒,黃苔滿布,顏青鼻扇,便泄血水,脈來濡數,時見促疾。此乃風溫,由勞倦驚嚇而襲入,已陷營中。勉予清透溫邪為治。但煙體不能吸菸,亦有如魚失水之困死耳。
鮮生地(六錢),菊花(三錢),蟬衣(一錢),牛蒡子(三錢),淡豆豉(五錢),川貝(三錢),甘草(七分),桑葉(三錢),丹皮(一錢半),天竺黃(一錢半)
白話文:
案167:顧召,甲申年五月,趙家港
症狀:
患者顧召,在甲申年五月於趙家港患病。起初出現灼熱無汗症狀,隨後熱退,但舌頭捲曲,說話艱難,神志昏迷,胡言亂語,想說話卻舌頭不聽使喚。同時伴有咳嗽喘息、咳血、喉嚨痰鳴,伸舌頭還能露出牙齒,舌苔滿布黃苔,面色青白,鼻翼扇動,大便稀溏帶血水,脈象濡數,偶爾出現急促的脈搏。
診斷:
此症乃風溫,因勞累過度或受到驚嚇而入侵身體,已經深入營位。
治療原則:
應以清透溫邪為治療原則。
用藥:
患者體質虛弱,如煙體無法吸菸,如同魚兒離開水般難以生存,必須謹慎用藥。
處方:
鮮生地(六錢),菊花(三錢),蟬衣(一錢),牛蒡子(三錢),淡豆豉(五錢),川貝(三錢),甘草(七分),桑葉(三錢),丹皮(一錢半),天竺黃(一錢半)。
泄止神清譫定,呻吟不休,舌伸苔灰。胃津不足。再擬前方佐養胃品,小心珍攝,庶無反復。
鮮石斛(五錢),川貝母(三錢),生草(八分),蓮實(五粒),淡豆豉(五錢),天竺黃(一錢半),桑葉(三錢),桑枝(一兩),秧(一兩五錢),鮮生地(四錢),湖丹皮(一錢半),菊花(三錢)
痙止,胃呆加口乾舌赤。加元參、薄荷、枇杷葉。
(案168)顧成妻,癸未十二月,趙家港。熇熱得藥,汗出不暢,其熱愈熾,其脈愈數,其瀉愈盛,口渴神糊,絕食咳喘,面赤如朱,黃苔如杏。冬溫內熾。勉投清泄為治。
白話文:
病人神志不清、谵妄、持續呻吟,舌頭伸出、舌苔呈灰色,顯示胃津不足。再次開立藥方,加入滋養胃部的藥材,要小心服用,避免病情反复。
方藥:石斛五錢、川貝母三錢、生草八分、蓮實五粒、淡豆豉五錢、天竺黃一錢半、桑葉三錢、桑枝一兩、秧一兩五錢、鮮生地四錢、湖丹皮一錢半、菊花三錢。
若痙攣停止,但胃部呆滞,伴隨口干舌燥,則可加入元參、薄荷、枇杷葉。
(案168)顧成的妻子,癸未十二月,在趙家港。服用溫熱藥後,汗出不暢,熱度反而加劇,脈搏更快,腹瀉更嚴重,口渴、神志不清、拒食、咳嗽喘息,臉色紅得像朱砂,舌苔黃如杏仁。屬於冬日溫熱內熾之症。勉力採用清泄的方法治療。
鮮石斛,老桑葉,薄荷葉,甘草,淡豆豉,牛蒡子,扁豆衣,鮮生地,白菊花,枇杷葉
各恙遞減,加生穀芽。
(案169)莊成齋母,年七十三歲。癸未初春起癖塊脹大,時有陣咳,微寒身熱,糾纏旬日,其病漸甚,納食漸少,神疲不寐。新正初八,診脈五十至而一代,或三十至而一代,切之因於氣鬱,不以為意,投以疏風和肝,咳嗽漸重,寒熱模糊,脈形益代,神氣奄奄,舌色似糙,遠視青晦。
白話文:
鮮石斛、老桑葉、薄荷葉、甘草、淡豆豉、牛蒡子、扁豆衣、鮮生地、白菊花、枇杷葉,這些藥材,病情減輕時,可以加上生穀芽。
莊成齋的母親,七十三歲,癸未年春天開始出現癖塊腫大,時常咳嗽,輕微發寒發熱,持續十多天,病情逐漸加重,食慾下降,精神疲倦,失眠。正月初八那天,脈搏時而五十跳,時而三十跳,切脈發現是氣鬱所致,並沒有在意,就開了疏風和肝的藥方,結果咳嗽加重,寒熱不明顯,脈象更加代脈,精神萎靡,舌頭顏色粗糙,遠看發青暗淡。
因立案云:初病感風,太陰不肅,時值初氣木旺乘土,疏風和木,風雖散而肝不和,且年越古稀,里真太弱,深慮正竭致變,乃以石斛、穀芽、茯神、竹茹、冬瓜子、旋覆花、芍藥、貝母、蓮子、橘紅為劑。二帖即愈。
(案170)範三,王家石橋。初病似感非感,楊醫進藥,通宵不寐,隨即神狂妄語,僕而欲起,顴紅足冷,兩目直視,喘咳痰聲。診脈細,舌苔薄黃。平日喜醉多怒,怒傷肝,肝為風木之臟,將息失宜,風陽焮僭莫制。今春雷早發聲,雷動而龍隨,龍見而痰湧,非平常小恙也。勉擬潛陽熄風。
白話文:
病人一開始是受了風寒,太陰之氣不足以抵禦外邪。當時正值春天木氣旺盛,乘土而上,所以需要疏散風邪,調和肝氣。但風邪雖然散了,肝氣卻仍然不調。再加上病人年事已高,身體虛弱,因此擔心正氣耗竭導致病情變化,就用石斛、穀芽、茯苓、竹茹、冬瓜子、旋覆花、芍藥、貝母、蓮子、橘紅等藥材組成方劑,服用了兩帖就痊癒了。
(案170)範三,住王家石橋。他一開始的病狀像是受了風寒,又像是沒有,楊醫師給他開了藥,結果他整晚睡不著,之後就神志恍惚,胡言亂語,想要起身卻跌倒,臉頰發紅,腳冰冷,兩眼直視,喘咳並帶有痰聲。脈象細弱,舌苔薄黃。他平時喜歡喝酒,又容易發怒,怒氣傷肝,肝臟屬於風木之臟,作息不規律,風陽之氣過盛難以控制。今年春雷早早發出,雷聲響動,龍脈隨之而起,龍脈出現,痰液就跟著涌出,這不是普通的病症。我決定用藥潛藏陽氣,熄滅風邪。
石決明(七錢),辰茯神(四錢),桑枝(七錢),桑葉(三錢),菊花(五錢),青龍齒(五錢),生香附(七分,磨沖),川貝(四錢),左牡蠣(七錢),天竺黃(二錢),夜交藤(五錢)
一劑定。
(案171)陳香圃子,癸未,蓬閬鎮。寒熱已久,有汗日作,又感風溫,加咳嗽頭痛,進辛平以泄膽肺之邪,白疹隨汗出入,身熱反熾,大便黑,小溲黃,舌仍紅赤,黃苔稍厚,齒枯如石結瓣,紫色。陰液幾竭,溫邪尚熾。
白話文:
石決明七錢,辰茯神四錢,桑枝七錢,桑葉三錢,菊花五錢,青龍齒五錢,生香附七分(磨沖),川貝四錢,左牡蠣七錢,天竺黃二錢,夜交藤五錢,共為一劑。
這位陳香圃子,癸未年在蓬閬鎮患病。寒熱交替已久,出汗時有時無,又因風溫而加重咳嗽頭痛。用辛平之藥泄去膽肺之邪,白疹隨汗出沒,身體發熱反而更盛,大便黑,小便黃,舌頭依然紅赤,黃苔稍厚,牙齒乾枯如石頭般結塊,呈現紫色。陰液幾乎耗竭,溫邪依然熾盛。
桑葉(三錢),豆卷(三錢),鮮生地(七錢),川貝(一半錢),知母(一錢半),銀花(一錢半),杏仁(三錢),滑石(一錢),甘草(四分),葦根(七錢),枇杷葉(四錢)
服後熱稍淡,齒轉潤,鼻衄痰血,熱隨血解,可冀轉安。即以原意去豆卷五分,加元參、細生地、青蔗汁,不十劑而安穀矣。
(案172)蔭巷門陸春萍。前年患春溫症,肺之化源欲絕,余投清救肺津,宣泄溫邪之品即效。癸未初夏又患熱病,喘咳痰紅,神昏時厥,口渴不食,脈來洪數。用清透品,汗出熱不肯涼,舌赤苔黃,改以氣血雙清而愈。愈後食物不慎致復病,形勢可危,自問無生理矣。即照仲聖法加養胃而轉危為安。
白話文:
桑葉三錢、豆卷三錢、鮮生地七錢、川貝半錢、知母一錢半、銀花一錢半、杏仁三錢、滑石一錢、甘草四分、葦根七錢、枇杷葉四錢,服用後,發熱情況稍微減輕,牙齒變得濕潤,鼻出血、痰中帶血,熱氣隨血消散,預計病情會好轉。之後再將原本的藥方中的豆卷減少五分,加入元參、細生地、青蔗汁,不到十劑藥就能恢復正常飲食了。
(案172)蔭巷門陸春萍。兩年前患上春季溫病,肺部的機能快要衰竭,我給她使用了清熱救肺津、宣泄溫邪的藥物,效果很好。癸未年的初夏,她又患上了熱病,喘咳、痰液發紅、神志昏迷時而昏厥、口渴不思飲食、脈搏洪數。我用清透的藥物治療,她雖然出了汗,但熱度卻不退,舌頭紅,舌苔發黃,於是改用清氣血的藥物,最終痊癒。痊癒後,由於飲食不慎導致復發,病情危急,我自己也覺得沒有辦法了。於是按照仲聖法加上了養胃的藥物,最終轉危為安。
(案173)包家村毛姓婦人。癸未仲夏起下痢赤白,脘痛,痛極則厥,脈形濡弦,苔色嫩黃,嘔惡時作。時邪內犯,肝胃不和,治用白頭翁湯加味。嘔惡益甚,沫中夾血,再加左金丸,則脘腹之痛大作,神昏時厥,痢下無度,其色粉紅,身反微熱,嘔惡無休。余議曰:肝胃之不和,病情無遁形矣。
而得藥反劇,故何在耶?諒由肝鬱,將軍怒則剋土,胃為倉廩,寒則不藏。遂以桂、芍、潞、甘、遠志、薑炭、桔皮、壁土、茯苓等為劑。一劑知,二劑已。甚矣哉!識病之難也。
白話文:
包家村一位毛姓婦人,在癸未年仲夏開始腹瀉,排出赤白便,伴隨脘部疼痛,痛到極點就昏厥,脈象濡弦,舌苔嫩黃,時常嘔吐作惡。這是由於時邪入侵,導致肝胃不和,因此使用了白頭翁湯加味治療。結果嘔吐作惡更加嚴重,嘔吐物中夾雜血絲,於是又加了左金丸,沒想到脘腹疼痛更加劇烈,病人昏昏沉沉,時常昏厥,腹瀉不止,排出粉紅色的便,身體反而微微發熱,嘔吐作惡不停。我認為肝胃不和,病情已經非常明顯了。
但是服用藥物後病情反而加重,這是為什麼呢?想來是因為肝氣鬱結,肝主怒,怒則剋土,胃為倉廩,寒則不藏。於是用桂枝、芍藥、潞菊、甘草、遠志、薑炭、橘皮、壁土、茯苓等藥材配成藥方。一劑藥見效,兩劑藥就痊癒了。可見識別病症的難度之大!
(案174)庽東張斌文。年將近六,足膝不便,湯偏禹跳,籍以為常。亦人年五十氣陰自半,起居衰矣之一徵也。癸未七月間,有應醫一見,獻技云:此病尚有可愈之理。斌翁惑之,悉聽其指揮,內服溫燥,外施燒針。三次後覺足膝中痠軟異常,偶爾起立,突然倒僕,遺尿舌蹇,痰潮肢痙,扶起按蹈,吐痰少許,神識稍蘇。診脈弦滑,是內風夾熱痰上逆,艾灸更助其熱,熱盛化風,風動痰升,而成類中也。
遂以桑、羚、絲、竹、竹黃、天蟲、旋、貝之類為方,連服四劑,神清痰降,尿遺不知,加蓯、英、牡、桃,再服六劑,可策杖而行矣。
白話文:
案174 張斌翁病案
張斌翁,年近六十,雙腳膝蓋不靈活,走路時容易跌倒,已經習慣了。這也符合人到五十歲後,氣陰兩虛,起居衰退的徵兆。
癸未年七月,張斌翁遇到了一位醫生,醫生說他的病還有痊癒的可能。張斌翁很疑惑,但還是悉心聽從醫生的指示,服用了溫燥的藥物,並接受了針灸治療。
三次治療後,張斌翁感覺到膝蓋痠軟異常,偶爾起身,突然就跌倒,出現尿失禁、口齒不清、痰多、肢體抽搐的症狀。人們扶起他,按摩他的身體,他吐出少許痰,意識才稍微恢復。
醫生把脈後發現脈象弦滑,這是內風夾熱,痰氣上逆所致。而艾灸治療助長了體內的熱氣,熱氣過盛則化為風,風氣吹動痰氣上升,導致了以上的病症。
於是醫生開了以桑白皮、羚羊角、絲瓜絡、竹茹、竹黃、天麻、旋覆花、貝母等藥物為主的方劑,連續服用四劑後,張斌翁神志清醒,痰液下降,尿失禁也消失了。
醫生又加了肉蓯蓉、黃芪、牡蛎、桃仁等藥物,再服用六劑,張斌翁就能拄著拐杖走路了。
其室亦初秋下痢,綿綿腹痛,脈細苔白,諸治罔效。太城張杏溪作氣虛下降,肝脾不和治。證日以革,漸致粒米不食,口淡吐水,痛勢益甚,利下益頻,其色或淡或紅,勉用秦氏養胃佐以化毒,痢減納加,又因勞因食致成臌樣,腹仍作痛,大投檀香砂仁附子梗米湯,十餘帖而差。
其媳仲夏起,咳吐血溢,女科李醫作倒經治,其血時止時來。余診脈無病,恐是孕也。斷令勿藥,甲申三月果產一女。
(案175)癸未冬季,蘇羅村姜姓女,年方二十。初覺頭痛如劈,尚能行動,數日後,陡然寒戰,微有身熱,神昏無汗,目直口噤,四肢耳鼻皆冷,脈細,便艱。啟齒視舌卷而且燥,決其是內風引入外風。王晉三所云「肝虛魂升於巔」之證也。
白話文:
這位病人原本是初秋的時候開始拉肚子,肚子一直痛,脈象細弱,舌苔白,各種治療都沒有效果。太城張杏溪醫生診斷為氣虛下降,肝脾不和,開了藥方。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,逐漸發展到連米飯都吃不下,口淡無味,還吐口水,疼痛更加劇烈,拉肚子也越來越頻繁,顏色時而淡白時而發紅。勉強用秦氏的養胃方子配合化毒藥物,拉肚子減輕,食慾有所增加。後來因為勞累和飲食不當,又出現了腹脹,肚子還是疼痛,於是大量使用檀香、砂仁、附子等藥物煮米湯治療,十幾帖藥後病情才好轉。
這位病人的媳婦是在仲夏時節開始咳嗽,還吐血,女科的李醫生診斷為倒經,但出血時有時無。我診脈後發現她並沒有病,懷疑是懷孕了。就斷定她不用吃藥,結果在甲申年的三月,她順利生下了一個女兒。
癸未年的冬天,蘇羅村的姜姓女子,年紀二十歲。一開始只是覺得頭疼,像是要裂開一樣,但還能行動。過了幾天,突然開始發冷,身體微微發熱,神志不清,沒有汗,眼睛直愣愣的,嘴巴緊閉,四肢、耳朵、鼻子都冰冷,脈象細弱,大便困難。她張開嘴巴,舌頭卷縮乾燥,我判斷這是內風侵入體內,又引發了外風。這符合王晉三所說的「肝虛魂升於巔」的症狀。
鉤藤、天蟲(各五錢),蠍尾、羚角(各一錢),龍齒(三錢),牡蠣(四錢),桂枝(五分),天麻(一錢半),甘草(三分),桑枝(一兩),桑葉(三錢)
一劑身溫,二劑霍然。
(案176)顧國棟,癸未九月。夏月乘冷睡著,足上失去衣被,數日後漸覺伸曲不便,上引及腰,痛甚則但能屈而不能伸,夜分益甚,脈緊苔黃,作風寒外客,治用《千金》大豆紫陽湯加味,三帖即痊。
(案177)陸茂春,癸未十一月初五,草菴港。白濁莖痛復發,腰痛肢軟,脈弦苔白。濕邪下注,正虛不固,先予分清。
白話文:
鉤藤、天蟲各五錢,蠍尾、羚角各一錢,龍齒三錢,牡蠣四錢,桂枝五分,天麻一錢半,甘草三分,桑枝一兩,桑葉三錢。服用一劑後身體溫暖,兩劑後病症就霍然痊癒。
(案176)顧國棟,癸未九月。夏天天氣冷的時候睡著,腳上沒有蓋被子,過了幾天後逐漸感到伸直和彎曲都不方便,疼痛感向上蔓延至腰部,疼痛劇烈到只能彎曲不能伸直,到了晚上症狀更加嚴重,脈象緊,舌苔黃,這是風寒外邪入侵的症狀,根據《千金方》中的大豆紫陽湯加味治療,服用了三帖藥後就痊癒了。
(案177)陸茂春,癸未十一月初五,草菴港。白濁莖痛再次發作,腰痛肢體無力,脈象弦,舌苔白。這是濕邪下注,正氣虛弱無法固攝所致,需要先分清寒熱。
車前子(三錢),生草梢(三分),蠶砂(三錢),穀芽(一兩),生苡米(三錢),牛膝炭(七分),杜仲(一錢半),五加皮(三錢),川萆薢(一錢半),川石斛(二錢),荷葉(一角)
濁減七八,仍主原法,加生桑螵蛸五隻即愈。
(案178)包虎內。被竊抑鬱,二便皆秘已旬余矣。少腹䐜脹,身熱少汗,口渴不食,舌白中灰且燥,脈弦數,此即《內經》所謂「木斂病」也,乃肝木因郁不能疏泄之故。一醫猶以石決、羚羊、芩、地等寒涼抑肝平肝為治,豈不謬哉。勉用疏達之品應之。
白話文:
車前子三錢、生草梢三分、蠶砂三錢、穀芽一兩、生苡米三錢、牛膝炭七分、杜仲一錢半、五加皮三錢、川萆薢一錢半、川石斛二錢、荷葉一角。濁減七八,仍按原方服用,再加生桑螵蛸五隻即可痊癒。
這是一個案例,病人因被竊而抑鬱,大小便秘結十餘天。少腹脹滿,身體發熱,汗少,口渴不思飲食,舌苔白中帶灰且乾燥,脈象弦數。這是《內經》中所說的「木斂病」,是由於肝氣鬱結,不能疏泄所致。有醫生用石決明、羚羊角、黃芩、生地等寒涼藥物來抑制肝氣,這是不對的。應該用疏達肝氣的藥物來治療。
生香附(三錢),陳阿膠(一錢半),青蒿(一錢半),枳實(五分),川楝子(二錢),碧玉散(一錢半),桑葉(三錢),紫菀(二錢),薄荷梗(三分),鮮荷梗(二尺),稻葉(一兩),燈心(四分)
一劑便通,再劑汗出,知飢思食,熱退脹消,惟苔仍干灰,是胃津不足也,去薄、枳,加鮮石斛五錢。
(案179)陸雲標子,年二十許,癸未,南碼頭。八月中旬患瘧,早截瘧止則左脅結癖。至冬令,漸脹至脘,納食少,面色青,即以香砂六君子湯加搜絡品,並晚服《金匱》鱉甲煎丸七粒,外以狗皮膏貼之。服丸六百粒而癖盡矣。
白話文:
生香附三錢,陳阿膠一錢半,青蒿一錢半,枳實五分,川楝子二錢,碧玉散一錢半,桑葉三錢,紫菀二錢,薄荷梗三分,鮮荷梗二尺,稻葉一兩,燈心四分。一劑藥下去,就通了,再服一劑就出汗,有食慾了,發燒退了,肚子也消了,只是舌苔還是乾巴巴的灰白色,說明胃液不足。就把薄荷和枳實去掉,再加鮮石斛五錢。
陸雲標的兒子,二十來歲,癸未年,在南碼頭。八月十五左右,得了瘧疾,早期控制住了,但是左側肋骨部位就長了個硬塊。到了冬天,硬塊漸漸擴大到腹部,吃不下東西,臉色蒼白,就用香砂六君子湯加一些活血化瘀的藥,晚上還服用了《金匱》鱉甲煎丸七粒,外部用狗皮膏貼敷。服用了六百粒丸藥之後,硬塊就消失了。
(案180)陸宅田媽,癸未。本籍四川,年近五十。上年因食蟹而起霍亂甚篤,余為治愈。今年七月初,因吃瓜又起泄瀉無度,漏出不知,肢冷而飲水停膈,懊惱不堪,以致涓滴不敢飲。劑以溫建中陽,如苓、附、陳、香之屬,連投四劑,漏出自知,泄亦減半,稍能進食,即佐扶脾,泄止而又加寒熱類瘧,重衣疊被,總言畏寒,吐利又作。余予以清解疏中未見效象。
朱道三用連理法,泄止而二便不行,嘔吐益甚,尺脈已無,汗多不寐,口雖干而不飲,苔色薄白,寒熱日作,按脘硬滿。瘧門、嘔門套方無效,用攻補互施法而二便均勻。延至八月上旬,人日委頓。服白朮、人參,腹中安適,瘧來似輕,用高麗參合白朮,二帖瘧止。止後虛火上升,牙齦痛脹,用保元湯而康健。
白話文:
陸宅田媽,癸未年出生,四川人,年近五十。去年因為吃蟹而患上霍亂,病情嚴重,我為她治好了。今年七月初,她因為吃瓜又得了嚴重的腹瀉,不停地拉肚子,冷得四肢冰冷,喝水也停留在胸口,非常難受,以至於一口水也不敢喝。我用溫補中陽的藥方,比如茯苓、附子、陳皮、香附之類,連續用了四劑,腹瀉的情況開始好轉,拉肚子減少了一半,稍微可以進食了,於是又加了補脾胃的藥方。腹瀉停止之後,又出現了寒熱交替的瘧疾,病人怕冷,裹着厚厚的衣服,還不停地嘔吐腹瀉。我用清熱解毒的藥方,但沒有效果。
朱道三用連理法治療,腹瀉停止了,但大小便都排不出來,嘔吐更加嚴重,尺脈已經摸不到了,出汗很多,睡不着覺,雖然口渴但也不想喝水,舌苔薄白,每天都反覆發燒,按腹部感覺硬硬的,脹滿。瘧疾和嘔吐的藥方都用過了,但沒有效果,後來用攻補互施的藥方,大小便才恢復正常。到了八月上旬,病人整天虛弱無力。服用白朮和人參後,腹部舒服了一些,瘧疾發作也輕了,用高麗參和白朮一起服用,兩帖藥後瘧疾就停止了。瘧疾停止後,虛火上升,牙齦疼痛腫脹,服用保元湯後就康復了。
古人云:久瘧元虛,得補可止。不欺我也。
(案181)張苕,五月十一日。咳嗽半月,又增寒從背起,身熱汗出而解,頭痛肢酸,脘痞拒按,神倦喜睡,小溲熱赤,脈弦而硬,舌苔膩黃,喜飲。濕痰素盛,夾暑為患,兼顧治之,望不加劇。
前胡(一錢半),碧玉散(一錢半),豆豉(三錢),製半夏(三錢),蘇葉(一錢半),薄荷葉(三分),桑枝(四錢),桑葉(三錢),炒蔞皮(一錢半),杏仁(三錢),威靈仙(七分),竹茹(二錢),焦穀芽(五錢)
白話文:
古人說,久患瘧疾導致身體虛弱,補充元氣就能止住病症,這話一點也不假。
張苕,五月十一日。咳嗽半月,最近又加重了,感覺寒氣從背部起來,身體發熱,出汗後病症減輕,頭痛四肢酸軟,胃脘脹滿拒按,精神倦怠嗜睡,小便發熱赤色,脈象弦而硬,舌苔膩黃,喜歡喝水。這是濕痰素盛,又夾雜暑熱所致,要兼顧治療,希望病情不要加重。
處方:前胡(一錢半),碧玉散(一錢半),豆豉(三錢),製半夏(三錢),蘇葉(一錢半),薄荷葉(三分),桑枝(四錢),桑葉(三錢),炒蔞皮(一錢半),杏仁(三錢),威靈仙(七分),竹茹(二錢),焦穀芽(五錢)
(案182)朱,左,癸未九月晦,白窯頭。切脈左部細微,尺中尤甚,右寸浮滑,尺部微弦。日晡身熱,天明汗出,午前形寒,小溲不禁而赤,間有莖痛,形瘦納少,頭暈時痛。此由病久陰虧,日晡之熱乃陰虛非濕熱,證之小溲、左脈固屬無疑,但右寸之浮滑,或是餘邪之戀肺;舌苔之糙厚,是正虛之不化,故溲便為變。《內經》謂之「中虛」也。
用景岳何人追瘧意。
潞黨參,杜仲,細生地,龜甲,制首烏,桑枝葉,穀芽,蟬衣,淨歸身,橘皮,白茯神
三劑愈。
(案183)陸芝蘭室,壬午十一月二十四日,葫蘆涇。嘔血盈碗,膚黃足腫,耳鳴眩暈,目暗無光。刻下血雖止而脘間仍有上衝泛惡,此原虛而肝逆不和也。擬調肝和胃治之,血不上昌則妥。
白話文:
朱姓病人,左邊脈象細微,尺脈尤甚,右邊寸脈浮滑,尺脈微弦。下午身體發熱,天亮時出汗,上午感覺寒冷,小便不禁且顏色赤紅,偶爾有陰莖疼痛,身體消瘦食慾不佳,頭昏眼花時而疼痛。這是因為長期患病導致陰氣虧虛,下午的發熱是陰虛所致,而非濕熱。小便和左邊脈象的症狀足以佐證。右邊寸脈浮滑,可能是餘邪留戀於肺部;舌苔粗糙厚膩,是正氣虛弱無法化解的表現,因此小便和糞便發生改變。《內經》中稱為「中虛」。
使用張景岳的治瘧方法。
藥方:黨參、杜仲、生地黃、龜板、製首烏、桑枝葉、穀芽、蟬蛻、淨歸身、橘皮、白茯神。
服用三劑痊癒。
陸芝蘭室的病人,壬午年十一月二十四日,住在葫蘆涇。嘔血滿碗,皮膚發黃足部腫脹,耳鳴頭暈,視力模糊。雖然目前出血已經停止,但脘部仍然有上衝泛惡的感覺,這是由於身體虛弱,肝氣逆上不和所致。打算調和肝脾胃氣,治癒此病。只要血不再往上衝,應該就能痊癒。
赤芍(一錢半),炙甘草(二分),降香汁(五分),苡仁(三錢),杞子(三錢),金石斛(一錢半),全丹參(三錢),竹青(一錢半),菊花(三錢),代赭石(三錢),淮牛膝(六分),藕汁(五匙)
失血後調理,擬用歸脾湯加味熬膏日服,使周身之氣咸歸於脾,脾氣得旺,血有所生,氣血充足,何憂腰痠、經斷、膚黃、泄瀉之不已哉?
黨參(三兩),廣木香(七錢),生地(三兩),杜仲炭(四兩),黃耆(二兩),南茯神(四兩),益智(七錢),紫石英(三兩),於術(一兩),遠志肉(六錢),杞子(一兩半),新會皮(八錢),歸身(一兩半),炒棗仁(一兩半),白芍(一兩半),灶心土(四兩),炙草(一兩),龍眼肉(二兩),楝實(五錢),生香附(三兩),丹參(一兩半),大紅棗(三兩),冬蟲夏草(五錢)
白話文:
赤芍一錢半,炙甘草二分,降香汁五分,苡仁三錢,杞子三錢,金石斛一錢半,全丹參三錢,竹青一錢半,菊花三錢,代赭石三錢,淮牛膝六分,藕汁五匙。
失血後調理,擬用歸脾湯加味熬膏日服,使周身之氣都歸於脾,脾氣旺盛,血就能生成,氣血充足,何愁腰痠、經斷、膚黃、泄瀉之不斷呢?
黨參三兩,廣木香七錢,生地三兩,杜仲炭四兩,黃耆二兩,南茯神四兩,益智七錢,紫石英三兩,於術一兩,遠志肉六錢,杞子一兩半,新會皮八錢,歸身一兩半,炒棗仁一兩半,白芍一兩半,灶心土四兩,炙草一兩,龍眼肉二兩,楝實五錢,生香附三兩,丹參一兩半,大紅棗三兩,冬蟲夏草五錢。
上藥河水浸,文火熬濃,去渣,用飴糖三兩收膏,每日米飲沖服五匙。
(案184)何新和,癸未八月初七日,櫥頭涇。濕寒著里,寒熱經久不止,舌白脈緩。治從溫攻。
豆卷(三錢),製半夏(一錢半),藿香(一錢半),苡米(四錢),香茹(四分),威靈仙(四分),桑枝(五錢),桑葉(三錢),杏仁(十五粒),厚朴(四分),大腹皮(一錢半),青蒿(一錢半)
(案185)張松年,癸未十月,河川橋。膏粱口甜溺赤,是肥美所發濕熱蘊結也,用《內經》蘭草湯增味。
白話文:
把藥材用河水浸泡,用小火熬煮至濃稠,去除藥渣,加入飴糖三兩收膏,每天用米湯沖服五匙。
何新和,癸未年八月初七日,在櫥頭涇,患濕寒著里,寒熱久久不退,舌苔白,脈象緩。治療方法是溫和攻邪。
藥方:豆卷三錢,製半夏一錢半,藿香一錢半,苡米四錢,香茹四分,威靈仙四分,桑枝五錢,桑葉三錢,杏仁十五粒,厚朴四分,大腹皮一錢半,青蒿一錢半。
張松年,癸未年十月,在河川橋,患膏粱厚味,口甜溺赤,這是由於肥美食物過度導致濕熱蘊結,使用《內經》中的蘭草湯,增加藥效。
草蘭葉,佩蘭葉,枇杷葉,金斛
前用蘭草湯加味,小溲清長,口不甜膩,脈形右關濡大,濡為濕阻,大為熱蘊,則脾胃之濕熱尚未廓清也,仍主原意。前方加白螺螄殼、茯神、蓮子、茵陳。
(案186)蔣國珍,癸未,斷葭浜。身熱時盛時衰,胸脘痞悶,白㾦隱約,脈細苔黃,濕熱久羈,理宜清化。
桑葉,枇杷葉,川貝母,忍冬藤,豆卷,雞蘇散,茵陳蒿,鮮金斛,葦根,黃芩
白話文:
蘭草、佩蘭葉、枇杷葉、金斛,先用蘭草湯加味,小便清長,口不甜膩,脈象右關濡大,濡為濕阻,大為熱蘊,說明脾胃的濕熱尚未完全清除,仍需繼續用原方。前方再加白螺螄殼、茯神、蓮子、茵陳。
蔣國珍,癸未年,在斷葭浜。身體發熱,時而劇烈時而減弱,胸脘悶脹,白痰隱約可見,脈細苔黃,濕熱久留體內,應當清化濕熱。
桑葉、枇杷葉、川貝母、忍冬藤、豆卷、雞蘇散、茵陳蒿、鮮金斛、葦根、黃芩。
腹脹如鼓。
穀芽(一兩),焦苡仁(七錢),桂枝(二分),淮牛膝(一錢半),陳皮(一錢),大腹皮(二錢),於術(一錢),晚蠶砂(五錢),木香(一錢),漢防己(一錢半),澤瀉(一錢半)
五帖愈。
(案187)範心順,甲申正月,東泥涇。寒戰後灼熱不解,頭疼咳嗽,痰帶血絲,舌苔薄白。風邪引動伏氣,清泄為治。
桑葉(三錢),牛蒡子(三錢),豆豉(三錢),薄荷(五分),連翹(一錢半),川貝母(一錢半),山梔(五分),竹茹(一錢半),菊花(三錢),枇杷葉(四錢)
白話文:
肚子胀得像鼓一样。用穀芽一两、焦苡仁七钱、桂枝二分、淮牛膝一钱半、陈皮一钱、大腹皮二钱、于术一钱、晚蚕砂五钱、木香一钱、防己一钱半、泽泻一钱半,五帖药即可痊愈。
(案例187)范心顺,甲申年正月,东泥泾。寒战后发热不退,头痛咳嗽,痰中带血丝,舌苔薄白。这是風邪引动了体内伏气,应该用清泄的方法治疗。
用桑叶三钱、牛蒡子三钱、豆豉三钱、薄荷五分、连翘一钱半、川贝母一钱半、山梔五分、竹茹一钱半、菊花三钱、枇杷叶四钱。
(案188)顧掌衡,癸未十一月,西門外。寒熱時形,腹膨,肢面皆腫,納食難化,小溲漸少,脈軟弦,苔白膩。伏邪久羈,脾虛濕聚,治以泄表建中。
藿香(二錢),青蒿(一錢半),大腹皮(二錢),枳殼(七分),豆卷(四錢),苡米(五錢),川楝子(一錢半),於術(七分),桂枝(二分),姜衣(四分),陳吳萸(一分),香附(三錢)
寒熱既止,腫仍不減,畏寒異常。
陳皮,木香,香薷,穀芽,豆卷,附子,茯苓,蔥,桂枝,於術,苡仁
五帖腫退七八。
(案189)余太太,壬午十月,東皋村。服兩和木土,腹痛下利俱減,痰亦漸少,惟午後形寒。此血去營虛也,前方添以調營。
白話文:
顧掌衡,癸未十一月,在西門外患病。他時而發熱時而發寒,肚子脹,四肢和臉都腫,吃東西難消化,尿量逐漸減少,脈象軟而弦,舌苔白膩。這是因為邪氣久留體內,脾虛濕氣聚積。於是醫生用疏散表邪、健脾和中的方法治療。
藥方:藿香(二錢),青蒿(一錢半),大腹皮(二錢),枳殼(七分),豆卷(四錢),苡米(五錢),川楝子(一錢半),於術(七分),桂枝(二分),姜衣(四分),陳吳萸(一分),香附(三錢)。
寒熱症狀消失後,腫脹仍然沒有減輕,而且特別怕冷。
醫生又改用陳皮,木香,香薷,穀芽,豆卷,附子,茯苓,蔥,桂枝,於術,苡仁五帖藥方。
服用五帖藥後,腫脹消退了七八成。
余太太,壬午十月,住在東皋村。她服用過兩和木土藥方後,腹痛、腹瀉都減輕了,痰也逐漸減少,但下午依然感到寒冷。這是因為血液流失導致營氣虛弱,所以醫生在原方中加入了調補營氣的藥物。
白芍(三錢),炙草(五分),茯神(三錢),山藥(三錢),歸身(一錢半),陳皮(五分),杜仲(一錢半),穀芽(五錢),金斛(一錢半),大棗(二枚,姜炒),伏龍肝(三錢)
肝脾不和,藏統失司,補營為主,佐以兩和,數十劑而病減十之八九。近因肺受寒邪,以辛溫之品發散之。
蘇葉(五分),甘草(五分),牛蒡子(一錢半),前胡(一錢半),桑葉(一錢半),白菊花(四錢),橘紅(五分),杏霜(一錢半),旋覆花(一錢半),薑、棗
白話文:
白芍三錢,炙草五分,茯神三錢,山藥三錢,歸身一錢半,陳皮五分,杜仲一錢半,穀芽五錢,金斛一錢半,大棗兩枚(用薑炒),伏龍肝三錢。
肝脾不調,氣血失衡,需要補益氣血為主,輔以調和肝脾,服用幾十劑後,病情就會減輕八九成。最近是因為肺部受寒邪入侵,需要用辛溫的藥物來驅散寒邪。
蘇葉五分,甘草五分,牛蒡子一錢半,前胡一錢半,桑葉一錢半,白菊花四錢,橘紅五分,杏霜一錢半,旋覆花一錢半,薑、棗。
膏方用《千金》內補建中湯加山藥、杜、仲、蓮、斛。(癸未秋分故。)
(案190)周師泰,壬午十一月,東皂涇。喘咳交冬必發,昨日陡患腹中氣上衝胸,吐蛔心悸,頭疼肢冷,喘咳痰聲如鋸,脈細帶弦,右寸浮滑。肝陽犯胃凌心,宿飲乘勢上泛,權擬鎮降。
代赭石(五錢),製半夏(三錢),橘皮(七分),蘇梗(一錢半),旋覆花(三錢),茯苓(三錢),薑片(四分),楝實(七分),螺螄殼(五錢),川桂枝(一分半),竹皮(一錢半),左金丸(二分),廣鬱金汁(二匙)
白話文:
膏方以《千金方》中的建中湯為基礎,加入山藥、杜仲、肉桂、蓮子、石斛。因為是癸未年秋分,所以使用這個方子。
周師泰,壬午年十一月,住在東皂涇。他每到冬天就會咳嗽、喘氣,昨天突然感到腹中氣上衝胸,吐蛔蟲,心悸,頭痛,四肢冰冷,咳嗽時痰聲像鋸子一樣,脈象細而帶弦,右寸脈浮滑。這是肝陽犯胃,凌犯心臟,宿積的寒飲趁機上泛,因此決定用鎮降的方法治療。
方劑:代赭石五錢、製半夏三錢、橘皮七分、蘇梗一錢半、旋覆花三錢、茯苓三錢、薑片四分、楝實七分、螺螄殼五錢、川桂枝一分半、竹皮一錢半、左金丸二分、廣鬱金汁兩匙。
一劑痰平,食粥復病。加焦穀芽一兩、生香附二錢,去蘇梗、鬱金,更以苓桂朮甘湯加車、膝、桑皮善後。
(案191)陸頌臣夫人,壬午。背疼目脹,經來百節煩疼,目花耳鳴,作血枯氣竭肝傷,用岐伯血枯方得效,膏劑仍宗原法增味。
烏賊骨(四兩),熟地(三兩),麥冬(一兩半),茯神(三兩),茜根炭(一兩),杞子(一兩半),黃耆(二兩),西洋參(二兩),線魚膠(一兩),歸身(一兩半),蓯蓉(一兩半),沙苑子(一兩半),黃雀卵(十二枚),香附(二兩),白芍(一兩半),紫石英(一兩半),湖杜仲(五兩)
白話文:
患者服藥後痰症消退,但食用粥後病情復發。醫生加了焦穀芽一兩、生香附二錢,去掉了蘇梗、鬱金,並以苓桂朮甘湯加減車前子、牛膝、桑白皮來調理後續。
陸頌臣夫人,壬午年出生。患者出現背痛、眼脹、經期前後百節煩痛、眼花耳鳴等症狀,診斷為血枯氣竭、肝臟受損,使用岐伯血枯方治療有效,膏劑仍然沿用原方增味。
藥方包括烏賊骨四兩、熟地三兩、麥冬一兩半、茯神三兩、茜根炭一兩、枸杞子一兩半、黃芪二兩、西洋參二兩、魚膠一兩、當歸一兩半、肉蓯蓉一兩半、沙苑子一兩半、黃雀卵十二枚、香附二兩、白芍一兩半、紫石英一兩半、湖杜仲五兩。
煎膏出火氣,每日用橘葉或砂仁湯送下五六錢。甲申八月已懷麟五六月矣。
(案192)童翼臣姨丈膏方,庚辰十一月二十日定。易傷風邪,耳鳴,心用過度則悸,是肺金相傅不足也。
黃耆(五兩),防風(一兩),西洋參(三兩),於術(一兩),百合(三兩),茯神(三兩),北沙參(三兩),丹參(一兩半),杞子(一兩半,青鹽拌),菊花(四兩),柏子仁(三兩),黑豆衣(三兩),白芍(一兩半),桑枝(四兩),桑葉(三兩),川楝子(一兩)
白話文:
煎好的膏藥容易上火,每天用橘葉或砂仁湯送服,每次五六錢。甲申八月,已經懷孕五六月了。
(案192)童翼臣姨丈的膏方,庚辰十一月二十日制定。容易受寒風侵襲,耳鳴,心臟用力過度就會心悸,這是肺金相傅不足所致。
藥方:黃耆(五兩)、防風(一兩)、西洋參(三兩)、於術(一兩)、百合(三兩)、茯神(三兩)、北沙參(三兩)、丹參(一兩半)、杞子(一兩半,用青鹽拌一下)、菊花(四兩)、柏子仁(三兩)、黑豆衣(三兩)、白芍(一兩半)、桑枝(四兩)、桑葉(三兩)、川楝子(一兩)。
雨水浸藥一晝夜,桑柴文火熬濃,去渣,用飴糖三兩、藕粉二兩收膏。早晚米飲調服三匙。
(案193)童伯田。酒毒傷胃,舌麻干辣,甘寒救之。庚辰年十一月二十日定膏滋方。
青蔗汁(五兩),秋梨汁(三兩),藕汁(一兩半),甘草(一兩),天門冬(三兩),叭⿰口丹杏(三兩),當歸(一兩半),菊花(三兩),麥冬(一兩半),川貝母(一兩半),絡石(三兩),白蜜(一兩半),西洋參(一兩),冬瓜子(五兩),首烏(三兩),竹瀝(三兩),南沙參(三兩),川百合(五兩),黃耆(三兩),鮮石斛(四兩),枇杷葉(八兩),桑枝葉(各四兩)
白話文:
把藥材浸泡在雨水中一天一夜,用桑柴文火熬煮至濃稠,去除藥渣,加入飴糖三兩、藕粉二兩收膏。早晚用米湯調服三匙。
這是童伯田在庚辰年十一月二十日為酒毒傷胃、舌麻干辣的患者所開的膏方,旨在用甘寒之性救治。
膏方中包含青蔗汁、秋梨汁、藕汁、甘草、天門冬、叭⿰口丹杏、當歸、菊花、麥冬、川貝母、絡石、白蜜、西洋參、冬瓜子、首烏、竹瀝、南沙參、川百合、黃耆、鮮石斛、枇杷葉、桑枝葉等藥材。
如煎膏法,每晨開水沖服五匙。
壬午年膏方。舌麻已愈,左脅動躍不安,間有不寐,經筋引牽作痛,宜養肝血肅肺氣為主,佐以甘涼濡胃品。
生棗仁(三兩),麥冬(二兩),甜杏仁(三兩),黃耆(三兩),蒲桃干(三兩),百合(一兩半),冬瓜子(五兩),首烏(三兩),細生地(三兩),甘草(一兩),枇杷葉(五兩),歸身(二兩),西洋參(一兩),沙參(三兩),帶脈(三兩),香附(一兩半),川石斛(三兩),梨肉(三兩),甘蔗汁(五兩),桑枝(八兩)
白話文:
每天早上用開水沖服五匙膏藥,此膏方製於壬午年,用於治療舌麻已癒,但左脅疼痛不安,偶爾失眠,經脈牽引疼痛的病症。膏方以養肝血、肅肺氣為主,並加入滋潤胃部的甘涼藥材。
用流水濃煎,去渣,阿膠一兩半、藕粉三兩收膏。
(案194)童採廷,庚辰年。貴恙稽查經絡,乃少陽膽、陽明胃之部位,良由胃虛氣弱,濕泛為痰,得少陽之風則上湧於空隙之所致,成窠囊之壘。喻氏云宜猛烈之藥以剔之。但其來非暴,攻之當漸。茲議膏方,宗消補並用法。
防風(一錢半),沙參(三兩),牡蠣(三兩),鮮石菖蒲(八錢),黃耆(五兩),於術(一兩半),九制膽星(一兩),升麻(一錢半),歸身(一兩半),茯神(三兩),橘皮(一兩),薑製半夏(二兩),黨參(四兩),蓯蓉(一兩半),天蟲(二兩),生廣木香(一兩),蛤殼(一兩半),甘草(一兩),米粉(三兩,收入),天花粉(三兩)
白話文:
將藥材用水大量煎煮,去渣後,加入一兩半阿膠、三兩藕粉收膏。童採廷患病於庚辰年,經脈檢查顯示是少陽膽、陽明胃部位出了問題,原因是胃虛氣弱,濕氣上泛成痰,遇到少陽風則上涌到空隙處,形成囊狀積聚。喻氏認為應該用猛烈的藥物來剔除,但病症來得緩慢,治療也應循序漸進。這裡所開的方子,主要以消痰補虛為目的,並說明用法。
煎用流水、桑火,米粉收膏。每臥海粉湯沖服兩許。
(案195)範茂,辛巳仲冬朔,趙家港。去歲黃疸,今秋瘧腫,俱用補土製濕而痊,擬膏滋方,從四君子湯增味。
黨參(六兩),甘草(一兩),製半夏(三兩),菊花(三兩),於術(三兩),陳皮(二兩),仙靈脾(一兩半),有耆(四兩),茯苓(七兩),苡仁(七兩),淮山藥(三兩),歸身(一兩半),澤瀉(一兩半),杜仲(五兩),五加皮(五兩),茵陳(三兩),冬蟲夏草(一兩)
上藥河水浸一日,入銅鍋內,桑柴文火熬濃,去渣濾清,再煎至厚,用藕粉二兩收膏,貯瓷器內,每晨砂仁湯沖服五六錢。忌食萊菔、黏膩等物。
白話文:
將藥材以流水煎煮,用桑柴文火熬煮濃稠,去除渣滓過濾,再煎至濃稠,加入藕粉收膏,存放於瓷器內,每天早晨用砂仁湯沖服約五六錢。煎藥時用流水,桑柴文火,收膏時用米粉。每次臥時服用海粉湯,每次服用兩許。
範茂,辛巳年仲冬朔,在趙家港。去年患黃疸,今年秋季患瘧疾,都用補土制濕的方法治療痊癒。考慮用膏滋方,在四君子湯基礎上增加藥材。
黨參(六兩)、甘草(一兩)、製半夏(三兩)、菊花(三兩)、於術(三兩)、陳皮(二兩)、仙靈脾(一兩半)、有耆(四兩)、茯苓(七兩)、苡仁(七兩)、淮山藥(三兩)、歸身(一兩半)、澤瀉(一兩半)、杜仲(五兩)、五加皮(五兩)、茵陳(三兩)、冬蟲夏草(一兩)。
將所有藥材用河水浸泡一天,放入銅鍋中,用桑柴文火熬煮濃稠,去除渣滓過濾,再煎至濃稠,用藕粉二兩收膏,貯於瓷器內,每天早晨用砂仁湯沖服約五六錢。忌食萊菔、黏膩等物。
(案196)範俊甫母,辛巳十一月初二日,朔望涇。張石頑曰:久虛不愈,治惟有補腎益胃兩途,舍此竟無別法。蓋腎是封藏之本,胃為生化之源。以中胃如釜,命火如薪,要此真火上蒸,腐熟水穀而化精微,則肢體常泰,津液四布。云為動作俱賴是也。今腰腹覺冷溶溶若坐水中,久坐火升,夜分間或不寐,右胯脹痛,耳衄響如蟬鳴,腎虛帶脈不引也。畏聞聲響,易飢憎風,所用藥餌合度殊少,陽明虛,衛外不固也。
茲擬膏方,從補胃益腎治。第虛極之體,陰陽易於畸重畸輕,故用小劑偵探,如合病機器,照方如進可也。
潞黨參(一兩半),歸身(八錢),白芍(一兩),於術(七錢),南沙參(二兩),黃耆(一兩半),甘草(三錢),石斛(一兩),茯苓(一兩半),北沙參(一兩),生地(一兩半),枸杞(八錢),東洋參(一兩),益智(三錢),蓯蓉(五錢),龍骨(七錢),西洋參(一兩),桔皮(五錢),杜仲(一兩半),牡蠣(一兩半,生)
白話文:
範俊甫的母親在辛巳年十一月初二日,也就是朔望涇的時候,身體不適。張石頑診斷認為,她長期虛弱未愈,治療只能從補腎益胃兩條路徑入手,別無他法。因為腎是封藏的根本,胃是生化的源泉。就像中胃是鍋,命火是柴,必須真火上升,才能把水穀腐熟化為精微物質,維持肢體健康,滋潤全身。這些活動都需要依靠真火。
現在病人腰腹感到冰冷,像是坐在水中,久坐後火氣上升,夜間間歇性失眠,右胯疼痛,耳朵流鼻血,聲音像蟬鳴,說明腎虛導致帶脈失調。她還怕吵鬧,容易飢餓,怕風,說明陽明虛,衛氣不足。
張石頑決定用膏方治療,從補胃益腎入手。由於病人體虛極度,陰陽容易失衡,所以先用小劑量藥物來觀察,如果合適就按方繼續服用。
藥方如下:潞黨參一兩半,歸身八錢,白芍一兩,於術七錢,南沙參二兩,黃耆一兩半,甘草三錢,石斛一兩,茯苓一兩半,北沙參一兩,生地一兩半,枸杞八錢,東洋參一兩,益智三錢,蓯蓉五錢,龍骨七錢,西洋參一兩,桔皮五錢,杜仲一兩半,牡蠣一兩半(生)。
上用河水浸,桑火熬濃,去渣,再熬至厚,用鹿角膠四錢、陳阿膠七錢收膏。每晨淡鹽湯沖服五匙。
(案197)戚茂子,庚辰,讀書港。始由耳耵腫痛,繼則灼熱無汗,刻下汗出熱熾,脈弦滑,舌紅苔薄白。此伏邪被外感引動也,清裡解表為治,非大柴胡雙解之謂,爰取微苦微辛,輕劑去實。
桑葉(四錢),夏枯花(一錢半),羚羊角(一錢半),連翹(一錢半),甘菊(四錢),枇杷葉(三錢),金銀花(一錢半),川貝(一錢半),牛蒡子(三錢),甘草梢(五分)
白話文:
先用河水浸泡藥材,用桑柴大火熬煮至濃稠,濾去渣滓,繼續熬煮至濃稠,加入鹿角膠四錢、陳阿膠七錢收膏。每天早上用淡鹽湯沖服五匙。
戚茂子,庚辰年,在讀書港。一開始是耳朵耵聍腫痛,接著灼熱無汗,現在汗出熱熾,脈搏弦滑,舌頭紅,苔薄白。這是伏藏的邪氣被外感引動,需要清裡解表治療,不是大柴胡湯雙解的用法。因此選用微苦微辛,輕劑去實的藥方。
桑葉四錢,夏枯花一錢半,羚羊角一錢半,連翹一錢半,甘菊四錢,枇杷葉三錢,金銀花一錢半,川貝一錢半,牛蒡子三錢,甘草梢五分。
進表裡兩解,熱退十之八九,漸加咳嗽,是余氛未靖,前方再佐清營,希全效也。
桑葉(四錢),羚羊角(一錢),生草梢(五分),川斛(三錢),丹皮(一錢),杏仁霜(三錢),枇杷葉(三錢),穀芽(五錢),川貝(一錢半)
(案198)王大欣,庚辰。脈濡弦,苔白膩,舊有喘咳胸痹,目下脘腹攻痛,通則咳甚,金虛木實,法當培土。
上黨參(一錢半),炙甘草(五分),楝實(一錢半),橘皮(一錢),生穀芽(一兩),製半夏(二錢),茯苓(二錢),香附(三錢),砂仁末(四分)
中氣不足則地氣不升,天氣不降,天地交否,上下不通,前方添交泰法。
白話文:
病人的表裡症狀都消除了,發熱情況也好了八九成,但漸漸地開始咳嗽,這是餘熱未消的表現。應該再用清熱解毒的藥方,希望能徹底痊癒。
藥方:桑葉、羚羊角、生草梢、川斛、丹皮、杏仁霜、枇杷葉、穀芽、川貝。
這位名叫王大欣的病人,脈象濡弦,舌苔白膩,過去就有喘咳胸悶的毛病,現在又出現腹痛,一通氣就咳嗽加重,這是金虛木實的表現,需要補脾土。
藥方:黨參、炙甘草、楝實、橘皮、生穀芽、製半夏、茯苓、香附、砂仁。
因為病人中氣不足,導致地氣不升,天氣不降,天地之間氣機不通,所以藥方還要加入交泰法來調節氣機。
照方加桂枝、左金丸、旋覆花
(案199)周,右,庚辰。口甜膩糜一載,漸至納減遲運,心悸不寐,瀉泄溲少,半身不汗,日晡潮熱,脘腹火升,咽痛,舌光赤而干,脈濡弱。此脾胃太虛,濕熱積聚,不從小腸下泄而反注大腸,不治之證也。勉用東垣、仲陽法應之。
川連,藿香,草梢,生穀芽,防風,梔仁,燈心,金石斛
仲夏果歿。
(案200)姜芝泉,庚辰,南碼頭。每交夏令必形瘦喘咳,痰多納減,心悸神疲,大便堅澀,苔色膩黃,豈非火旺而煉液成痰之明證乎?昔以疏脾降胃收功,今佐清上,以保柔金,金清則肺無畏火之炎,且有生水之能也。
白話文:
患者周,右,庚辰年出生,口甜膩糜一年,食慾減退,消化緩慢,心悸失眠,腹瀉尿少,半身不汗,午後發熱,脘腹有火氣上升,咽喉疼痛,舌頭光滑赤紅乾燥,脈搏濡弱。這是脾胃虛弱,濕熱積聚,不從小腸排出而反流到腸道,難以治癒的症狀。勉強採用東垣和仲陽的治療方法。
處方:川連、藿香、草梢、生穀芽、防風、梔仁、燈心、金石斛。
仲夏時節,患者去世。
患者姜芝泉,庚辰年出生,住在南碼頭。每年夏季都會出現消瘦、喘咳、痰多、食慾減退、心悸乏力、大便乾燥、舌苔黃膩的症狀。這是火氣旺盛,將津液熬煉成痰的明顯徵兆。以前用疏理脾胃降胃火的方法取得了療效,現在再加清熱之藥,以保護脾胃,脾胃清淨,肺部就不會受到火熱的侵襲,而且還有生津的作用。
金石斛(三錢),杏仁(五錢),製半夏(三錢),葦根(四錢),江枳殼(五分),苡仁(五錢),旋覆花(三錢),穀芽(一兩),冬瓜子(五錢),蘭葉(二錢),枇杷葉(四錢)
交夏必氣喘涎嗽,形瘦目黃,納減無味,是濕熱內盛,令火助之,火復生濕,濕得火則煉液成痰,故右脈獨弦,病居肺胃二經,治當肅化。蓋金為義,賴寒以制其剛,土為信,喜涼以潤土之精神也。
葦根(五錢),冬瓜子(五錢),蛤殼(四錢),製半夏(一錢半),杏仁(五錢),旋覆花(一錢半),竹瀝(一杯),金石斛(三錢),苡仁(五錢),枇杷葉(五錢),穀芽(五錢)
白話文:
夏季交替之際,常常出現氣喘咳嗽、身體消瘦、眼睛發黃、食慾不振、無味口苦的症狀,這是濕熱內盛,火氣助長,火又生濕,濕熱交織,導致津液化痰的緣故,因此右脈獨弦,疾病主要侵犯肺胃二經,治療應以肅化為主。因為金主肅降,需要寒涼來制約其剛烈,土主濕潤,喜歡涼爽來滋養土氣。
因此使用葦根、冬瓜子、蛤殼、製半夏、杏仁、旋覆花、竹瀝、金石斛、苡仁、枇杷葉、穀芽等藥材,清熱化濕、肅肺降氣,以達到治療效果。
寒涼得效,固二火為病也。星書所謂金見土則吉,此症是也。今診右脈未和,是肺胃之痰火未清,清其倉廩,肅其治節,理當有驗。
南北沙參(各三錢),苡仁(五錢),牡蠣(五錢),旋覆花(一錢半),冬瓜子(五錢),蛤殼(五錢),金斛(二錢),枇杷葉(五錢),香粳稻葉(五錢)
(案201)郁茂江正,蓬萊鎮。胸中煩滿,女科投劑,更為小腹並痛難支,痛緩納食即吐,甚至飲食不進,脈形右寸動數,舌苔微黃,是初孕也。擬安胎為主,清和胃氣輔之。
老桑葉(四錢),金石斛(四錢),蔞皮(七錢),穀芽(七錢),絲瓜絡(四錢),炙甘草(三分),橘皮(七分),竹青(三錢),枇杷葉(七錢),紫菀(五錢)
白話文:
病人因為寒涼而有效,說明病症是因內火過旺導致。就像星書上說金遇土則吉一樣,此症也應如此。現在診斷右脈不和,代表肺胃痰火未清,必須清熱化痰,理順脾胃,才能見效。
藥方如下:南北沙參各三錢、苡仁五錢、牡蠣五錢、旋覆花一錢半、冬瓜子五錢、蛤殼五錢、金斛二錢、枇杷葉五錢、香粳稻葉五錢。
蓬萊鎮郁茂江女士,孕初期,胸悶煩躁,服用婦科藥物後小腹疼痛難忍,疼痛緩解後吃東西就吐,甚至完全無法進食,脈象右寸跳動頻快,舌苔微黃。擬定以安胎為主,同時清熱和胃。
藥方如下:老桑葉四錢、金石斛四錢、蔞皮七錢、穀芽七錢、絲瓜絡四錢、炙甘草三分、橘皮七分、竹青三錢、枇杷葉七錢、紫菀五錢。
各恙咸減,加杜仲、白芍。
(案202)胡行順內,東皂涇。始起頭痛,行至足尖,還攻胸腹,脹悶不堪,氣喘,欲嘔不嘔,寐中驚擾不安,形寒忽熱,汗不能出,脈弦細,苔薄白。是風寒濕合而成痹也。其風氣勝者為行痹,驅風為主。
川羌活(一錢),旋覆花(三錢),蔞皮(四錢),蠶砂(三錢),淡豆豉(五錢),枇杷葉(四錢),山梔(五分),鬱金(二錢),薄荷葉(五分),代赭石(五錢),杏仁(四錢),蔻仁(五分)
服驅風順氣,寒熱喘嘔悉蠲,更衣一次,漸思納食,惟胸膈仍脹,風寒濕尚未盡楚,再當清熄餘氣。
白話文:
病人各種症狀都減輕了,再加杜仲和白芍。
(案202)胡行順住在東皂涇。他一開始頭痛,痛到腳尖,然後又痛到胸腹,脹悶難受,氣喘,想吐又吐不出來,睡覺時驚擾不安,身體時冷時熱,出不了汗,脈象弦細,舌苔薄白。這是風寒濕三邪合在一起造成的痺症。其中風邪較盛,屬於行痺,治療以驅風為主。
用川羌活一錢、旋覆花三錢、蔞皮四錢、蠶砂三錢、淡豆豉五錢、枇杷葉四錢、山梔子五分、鬱金二錢、薄荷葉五分、代赭石五錢、杏仁四錢、蔻仁五分。
服用此方後,驅散風邪,順暢氣機,寒熱、喘息、嘔吐都消除,病人換了一次衣服,慢慢地想吃東西,只是胸膈還是脹,風寒濕還沒有完全清除,需要再用藥來清熱熄風,清除餘氣。
前方去山梔、鬱金,加枳殼(一錢半)
(案203)範,右。寒熱旬余不解,一身皆腫,陰囊光亮,病久中虛,濕邪橫溢,先開元門,得汗為妙。
豆卷(五錢),青蒿(一錢半),苡仁(三錢),川牛膝(一錢半),藿香(一錢半),楝實(一錢半),靈仙(一錢半),海金砂(二錢),蔥須(一錢半),姜皮(七分),吳茱萸(二分),宋半夏(一錢半)
寒熱得汗而定,惟陰丸之腫未退,原方增味治之。
照方加桂枝(三分)、附子(三分)、燈心(三尺)
白話文:
前面的藥方去掉山梔、鬱金,再加入枳殼(一錢半)。
(案203)這個病例,是右邊身體患病。寒熱交替,十多天都未見好轉,全身都腫脹,陰囊光亮,病程長久,身體虛弱,濕邪四溢,先要打開元氣之門,讓病人出汗才是最好的方法。
藥方如下:豆卷(五錢)、青蒿(一錢半)、苡仁(三錢)、川牛膝(一錢半)、藿香(一錢半)、楝實(一錢半)、靈仙(一錢半)、海金砂(二錢)、蔥須(一錢半)、姜皮(七分)、吳茱萸(二分)、宋半夏(一錢半)。
寒熱交替的症狀因出汗而得到控制,但陰囊腫脹卻沒有消退,所以根據原來的藥方再加一些藥物來治療。
根據原來的藥方,再加入桂枝(三分)、附子(三分)、燈心(三尺)。
(案204)周,右,己卯四月,洋泉涇。始惡寒,後但熱不寒,頭痛耳聾,作惡便薄,喘咳痰多,面赤脅痛,舌紅苔黃,脈弦。是風溫內熾,肺胃受邪也,清展氣機為治,俾氣宣則熱解矣。
桑葉(三錢),白菊花(三錢),羚羊角(一錢半),川貝(三錢),蛤殼(五錢),牛蒡子(四錢),葦根(五錢),旋覆花(二錢),薄荷(五分),絲瓜絡(三錢),枇杷葉(五錢)
病瘥,胃液未振,痰仍黃稠,再擬方宗仲景以飲食消息之意。
糯秧(三兩),葦根(二兩),淡海蜇(一兩),地慄(二兩)
(案205)徐松坡,己卯十月,孫家角。現屆金虛水實之令,虛則不能平木,實則生熱;熱屬火,火盛則虛者愈虛,而木愈強矣。是以瘧後口苦、氣喘、咳嗽、溲紅、顴赤等所由來也。診脈右部如平人,左部關候膚熱灼指且弦,亦木火如燃之一證也。治法培戊己以生金,熄木火以去熱,冀其日漸加谷體旺。
白話文:
周姓病人,己卯年四月,在洋泉涇患病。起初惡寒,之後只發熱不寒,頭痛耳聾,食慾不振,呼吸急促咳嗽痰多,臉色發紅,脅肋疼痛,舌頭紅苔黃,脈象弦緊。這是風溫邪氣內盛,侵犯肺胃所致。治療應以清熱解表,疏散氣機為主,使氣機通暢,則熱邪自然消散。
藥方:桑葉三錢,白菊花三錢,羚羊角一錢半,川貝三錢,蛤殼五錢,牛蒡子四錢,葦根五錢,旋覆花二錢,薄荷五分,絲瓜絡三錢,枇杷葉五錢。
病情稍有好轉,但胃氣尚未恢復,痰液仍是黃稠,再根據仲景醫學的飲食療法調整藥方。
藥方:糯秧三兩,葦根二兩,淡海蜇一兩,地慄二兩。
徐松坡,己卯年十月,在孫家角患病。時值金虛水實之時,金虛則不能制約木氣,水實則容易生熱;熱屬火,火盛則金虛更甚,而木氣更盛。因此,瘧疾之後出現口苦、氣喘、咳嗽、小便赤、面頰發紅等症狀。診脈發現右側脈象正常,左側關脈候脈熱灼指且弦緊,也是木火旺盛的表現。治療應以滋補脾胃以生金氣,清熱瀉火以去木火,希望病人逐漸恢復健康,身體強壯。
青蒿(三錢),金石斛(三錢),旋覆花(二錢),滑石(二錢),姜皮(五分),生苡仁(三錢),海蛤殼(七錢),霍香(一錢半),青黛(一錢),生甘草(三分),淡海蜇(五錢),宋夏(二錢),桑葉(十張),白杏仁(三錢)
諸恙皆減,左顴赤色未退,脈仍浮弦,嘔咳時作,是木火鼓動濕痰上犯陽明之的據也。擬健中作治痰之本,佐泄肝膽之熱,待後月土旺,必日就佳境矣。
於術(七分),製半夏(二錢),姜衣(三分),鮮桑葉(五錢),金斛(一錢),代赭石(二錢),夏枯(二錢),陳海蜇(五錢),苡仁(三錢),旋覆花(二錢),青黛(四錢),杏仁(三錢),海蛤殼(七錢),牡蠣(七錢)
白話文:
青蒿三錢,金石斛三錢,旋覆花二錢,滑石二錢,姜皮五分,生苡仁三錢,海蛤殼七錢,霍香一錢半,青黛一錢,生甘草三分,淡海蜇五錢,宋夏二錢,桑葉十張,白杏仁三錢。
所有病症都減輕了,但是左邊臉頰的紅色還沒退,脈象依然浮弦,偶爾會嘔吐咳嗽,這是肝木火氣旺盛,導致濕痰上犯陽明經脈的證據。應該以健脾胃為根本,治療痰證,輔以瀉肝膽之熱,等到下個月土氣旺盛,病情一定會一天天好轉。
於術七分,製半夏二錢,姜衣三分,鮮桑葉五錢,金斛一錢,代赭石二錢,夏枯二錢,陳海蜇五錢,苡仁三錢,旋覆花二錢,青黛四錢,杏仁三錢,海蛤殼七錢,牡蠣七錢。
(案206)徐,幼。身熱頭痛,胸脹鼻扇且塞,咳嗽痰多,用辛平泄肺,病去大半,依原加減治之。
牛蒡子(四錢),蟬衣(七分),前胡(一錢半),冬瓜子(四錢),旋覆花(一錢半),桑葉(三錢),杏仁(四錢),雞蘇散(三錢),象貝(三錢),枇杷葉(五錢)
(案207)吳,右,庚辰。經漏半月,又增寒熱,昨得汗而輕,今晨忽下血塊,遂目不了了,人事欲昏,脈細,舌中少苔,邪湊血舍,邪隨血去,最怕虛脫,且擬傅氏法以救目前之急。
貫眾炭(三錢),歸身(醋炒,二錢),黑豆衣(三錢),藕節(三枚),蒲黃炭(七分),杜仲(三錢),炒菊花(三錢),制香附(三錢),續斷(一錢半),伏龍肝(一錢半)
白話文:
一位名叫徐的孩童,發燒頭疼,胸口悶脹,鼻子不通,咳嗽痰多。醫生使用辛平泄肺的藥方,病症減輕大半,便依原方加減治療。
另一個案例,一位名叫吳的女性,右邊身體在庚辰日開始經期不正常,持續半個月,又出現發燒、寒熱交替的症狀。昨天發過汗後症狀減輕,但今天早上突然排出血塊,視力模糊,神志不清,脈搏細弱,舌苔少。醫生判斷這是邪氣侵犯血室,邪氣隨血排出,最怕虛脫,因此擬用傅氏的方法急救。
進劑腹中轆轆,崩漏即止,原方增補可也。加潞黨參。
崩後食復寒熱,舌心無苔,大便不通,陽明病也,清養為治。
枳殼(麻油炒,四分),川石斛(五錢),金石斛(二錢),穀芽(一兩),青蒿(姜衣炒,三錢),桑葉(三錢),稻葉(一兩),瓜蔞皮(四錢),蟬衣(四分),貫眾(炒炭,一錢半),黑豆衣(三錢)
(案208)史,右。長途奔走即起咳血,額右脅臂皆痛,時有壯熱,此感受風溫,熱傷陽絡也。清熄和絡為主。
桑葉(二錢半),羚羊角(一錢半),側柏葉(三錢),杏仁(三錢),桑枝(三錢),元參心(三錢),枇杷葉(三錢),藕節(五錢),竹茹(一錢半),川貝母(三錢),絲瓜絡(三錢),茅根(五錢)
白話文:
服用藥劑後肚子咕嚕咕嚕叫,崩漏就停止了,原方可以增補。加上潞黨參。
崩漏之後飲食仍然寒熱交替,舌頭上沒有舌苔,大便不通,這是陽明病,要以清養的方法治療。
枳殼(麻油炒,四分),川石斛(五錢),金石斛(二錢),穀芽(一兩),青蒿(姜衣炒,三錢),桑葉(三錢),稻葉(一兩),瓜蔞皮(四錢),蟬衣(四分),貫眾(炒炭,一錢半),黑豆衣(三錢)
(案208)史姓病人,右邊身體不適。長途奔波後就開始咳嗽出血,額頭、右邊肋骨和手臂都疼痛,偶爾發燒,這是感受了風溫,熱氣傷了陽氣導致的。治療以清熱熄風、和解絡脈為主。
桑葉(二錢半),羚羊角(一錢半),側柏葉(三錢),杏仁(三錢),桑枝(三錢),元參心(三錢),枇杷葉(三錢),藕節(五錢),竹茹(一錢半),川貝母(三錢),絲瓜絡(三錢),茅根(五錢)
(案209)朱,右。產後肝脾兩虛,膚無華色,腹痛便溏,法當補而和之,證經百非旦夕可圖者。
黨參(二錢),廣木香(五分),當歸身(一錢半),紅棗(二枚),橘皮(五錢),益智仁(七分),桂圓肉(三錢),茯苓(三錢),伏龍肝(五錢)
(案210)徐,右,庚辰。半產下血極多,甚至神不了了,小腹癟而大痛拒按,頭痛身熱,眩暈不納,左關弦,舌苔白。斯乃血去元虛,停瘀未盡,法當通因通用。古云通則不痛,旨哉言乎。
生蒲黃(一錢),新絳屑(七分),桑葉(三錢),茺蔚(一兩),五靈脂(三錢),制香附(三錢),菊花(四錢),黑豆(三錢),旋覆花(三錢),歸身炭(一錢半),貫眾(炒炭,一錢半)
白話文:
(案209)這位朱姓病人,產後因肝脾虛弱,面色蒼白,腹部疼痛,大便稀溏,需要補益調理,但這種病症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治癒。
處方:黨參二錢,廣木香五分,當歸身一錢半,紅棗二枚,橘皮五錢,益智仁七分,桂圓肉三錢,茯苓三錢,伏龍肝五錢。
(案210)這位徐姓病人,在庚辰年產後失血過多,甚至神志不清,小腹空虛且疼痛難忍,拒絕按壓,伴隨頭痛、發熱、頭昏眼花、食慾不振,左關脈弦急,舌苔白。這是因為失血過多導致元氣虛弱,瘀血尚未完全消散,需要通絡活血。古人云:「通則不痛」,這句話真是至理名言。
處方:生蒲黃一錢,新絳屑七分,桑葉三錢,茺蔚一兩,五靈脂三錢,制香附三錢,菊花四錢,黑豆三錢,旋覆花三錢,歸身炭一錢半,貫眾(炒炭)一錢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