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藝

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四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)

1. 卷四

(案119)陶聘三,壬午九月十九日,宋家涇。因食滯中宮,引動伏邪,日晌寒戰身熱,日輕日重,熱時作嘔,不飲不食,頭痛口苦,便秘溲赤,脈弦滑,苔灰黃。擬逐邪化滯治之。深慮邪食互並,結在陽明致重。

青蒿(四錢),宋半夏(一錢半),蟬衣(五分),萊菔汁(一杯),豆卷(四錢),鮮金斛(四錢),枳殼(一錢),南山楂(一錢半),桑葉(四錢),瓜蔞皮(四錢,鹽水炒),竹茹(三錢)

白話文:

陶聘三,壬午九月十九日,在宋家涇,因食物積滯在脾胃,引發潛伏的邪氣,中午時分出現寒戰發熱,病情逐漸加重,發熱時嘔吐,不願喝水吃飯,頭痛口苦,便秘小便赤黃,脈象弦滑,舌苔灰黃。擬以驅邪化滯的方法治療。深慮邪氣與食物積滯交雜在一起,停留於陽明經而導致病情嚴重。

得便,各恙皆減,灰苔花黑,去山楂、蔞皮,加花粉、稻葉。

(案120)金順奎,癸未八月,南碼頭。白㾦層布,神識不清。濕熱留戀未楚,尚防內陷。

大豆卷(三錢),川貝(三錢),黃芩(七分),碧玉散(一錢半),連翹(一錢半),稻葉(五錢),丹皮(一錢半)

身熱時衰時盛,寐醒神識不清,溲混脈數,能食薄粥,咳嗆耳聾。濕熱久戀傷陰,主客交渾,擬吳氏法合扶正品。

鱉甲(三錢),西洋參(五分),生首烏(一錢半),川貝(三錢),郁李仁(一錢半,酒浸),生棗仁(三錢,酒浸),桑葉(二錢),菊花(三錢),益元散(四分),塊辰砂(四錢,絹包煎)

白話文:

病情好轉時,各種症狀就會減輕。舌苔呈灰黑色,需要去掉山楂和蔞皮,加入花粉和稻葉。

金順奎,癸未年八月,在南碼頭。患者口舌生白苔,意識不清。濕熱停留在體內未除,要防止內陷。

處方:大豆卷三錢,川貝三錢,黃芩七分,碧玉散一錢半,連翹一錢半,稻葉五錢,丹皮一錢半。

患者時而發熱,時而發冷,睡醒後神志不清,小便混濁,脈搏數,能吃稀粥,咳嗽、嗆咳、耳聾。濕熱久留傷陰,正氣虛弱,需要用吳氏法合扶正藥。

處方:鱉甲三錢,西洋參五分,生首烏一錢半,川貝三錢,郁李仁一錢半(酒浸),生棗仁三錢(酒浸),桑葉二錢,菊花三錢,益元散四分,塊辰砂四錢(絹包煎)。

神識得清,耳聾脈數,苔黃咳嗆,正虧邪戀。仍主原議,小心調養,庶無反復。

川貝母(三錢),川石斛(三錢),冬瓜子、皮(各三錢),西洋參(五分),刮杏仁(三錢),枇杷葉(三錢),鮮蓮子(四錢),碧玉散(七分),白薇炭(一錢),鮮桑葉(三張)

(案121)金玉相,癸未八月,南碼頭。寒熱後頭跗皆腫,腸風痔血大發,正虛土不制水,水邪橫溢,先治標恙。

白話文:

病人神志清醒,但耳聾脈象數,舌苔黃膩,咳嗽氣喘,說明正氣虛弱,邪氣卻不肯離去。還是要按照原來的治療方案繼續治療,並且細心調養,才能避免病情反覆。處方:川貝母三錢、川石斛三錢、冬瓜子三錢、冬瓜皮三錢、西洋參五分、杏仁三錢、枇杷葉三錢、鮮蓮子四錢、碧玉散七分、白薇炭一錢、鮮桑葉三張。此案發生於癸未年八月,地點在南碼頭,病人寒熱後腳踝腫脹,腸風痔血大發,主要是正氣虛弱,脾土不能約束水濕,導致水邪橫溢,所以先要治標,控制病情。

大豆卷(三錢),桑枝(四錢),桑葉(二錢半),仙居術(五分),茯苓皮(三錢),防風梢(一錢半),生苡仁(三錢),五加皮(三錢),伏龍肝(五錢),陳皮(五分),生穀芽(五錢),荷梗(一尺)

腫退,去豆卷、桑葉,加刺蝟皮、荷葉。

白話文:

取大豆卷三錢,桑枝四錢,桑葉二錢半,仙居術五分,茯苓皮三錢,防風梢一錢半,生苡仁三錢,五加皮三錢,伏龍肝五錢,陳皮五分,生穀芽五錢,荷梗一尺。腫退後,去掉大豆卷和桑葉,加入刺蝟皮、荷葉。

(案122)張永發內,甲申三月,隔壁。感受風邪,宿哮隨發,且擬辛平降氣。

桑葉(三錢),牛蒡子(三錢),橘紅(六分),螺螄殼(四錢),蘇葉(一錢半),蘇子(二錢),象貝母(二錢),薤白(一錢半),前胡(一錢半),光杏仁(三錢),蔞皮(一錢半)

咳喘太甚,汗多脈浮,權主鎮降。

代赭石(三錢),旋覆花(一錢半),橘紅(七分),紫石英(三錢),桑白皮(四錢),車前子(二錢半),煅磁石(三錢),甘杞子(二錢半),淮牛膝(一錢半),全胡桃(二枚),射干(七分,後入)

白話文:

張永發在甲申年三月,隔壁鄰居感受風寒,引發宿疾哮喘,醫生決定使用辛溫降氣的藥方。藥方包括桑葉、牛蒡子、橘紅、螺螄殼、蘇葉、蘇子、象貝母、薤白、前胡、光杏仁、蔞皮。

患者咳喘嚴重,汗多脈浮,醫生決定改用鎮降的藥方。藥方包括代赭石、旋覆花、橘紅、紫石英、桑白皮、車前子、煅磁石、甘杞子、淮牛膝、全胡桃、射干(後入)。

喘咳大減,加白前五分,後入補骨脂一錢半,炒。

(案123)潘,左。淋雨受寒,即起形寒發熱,無汗,一身痛楚,頭痛舌白,病在鴟張,先擬溫散。

帶葉蘇梗(一錢半),豆豉(三錢),威靈仙(七分),炒香白芷(六分),桑葉(三錢),桑枝(五錢),六神麯(三錢),廣藿香葉(一錢),薄荷(六分),大豆卷(三錢),蟬衣(七分)

(案124)姜鳳南,癸未九月,沙羅村。噎膈吐沫,脈細舌白,乃氣鬱肺痿也。

白話文:

喘咳明顯減輕,再加入白前五分,之後加入炒過的補骨脂一錢半。

(案123)患者姓潘,左側身體。淋雨受寒,馬上就出現形寒發熱,沒有汗,全身疼痛,頭疼舌苔白,病症屬於風邪侵入,先用溫散的方法治療。

藥方:帶葉蘇梗(一錢半),豆豉(三錢),炒香的威靈仙(七分),炒香的白芷(六分),桑葉(三錢),桑枝(五錢),六神麴(三錢),廣藿香葉(一錢),薄荷(六分),大豆卷(三錢),蟬衣(七分)

(案124)姜鳳南,癸未年九月,沙羅村。出現噎膈吐沫,脈象細弱,舌苔白,這是氣鬱導致肺痿的症狀。

炮薑炭(四分),合歡花(一錢),橘皮(一錢),石英(三錢),水炙草(四分),沉香屑(四分),竹茹(三錢),桃隔(一錢),枇杷葉(三錢),製半夏(一錢半),米蛀(五條)

噎沫減半,能食飯二口,是轉松之兆也。加柿蒂四枚。

(案125)錢誠德子。先吐蛔,後身熱,寐蘇神狂,妄語不食,胸悶,脈數苔黃,將屆立冬,伏氣遽發,有不重不休之險,且擬清透治之。

白話文:

炮薑炭四分、合歡花一錢、橘皮一錢、石英三錢、水炙草四分、沉香屑四分、竹茹三錢、桃隔一錢、枇杷葉三錢、製半夏一錢半、米蛀五條。

噎沫減半,能食飯兩口,這是轉好的跡象。再加柿蒂四枚。

這個病人之前吐過蛔蟲,之後發燒,睡覺時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,不想吃東西,胸悶,脈搏快,舌苔黃,眼看立冬了,伏氣突然發作,情況危急,必須要清熱解毒治療。

青蒿(三錢),鱉甲(三錢),宋半夏(一錢半),竹茹(二錢),姜衣(三分),蟬衣(一錢半),益元散(三錢),稻葉(一兩),桑葉(三錢),豆卷(三錢),金銀花(三錢)

汗出不暢,神識已清。去半夏,加枇杷葉、川貝母、薄荷葉。

(案126)姚在明媳,十月。脘痛嘔涎,進劑嘔止,痛緩復甚,脈細弦,自汗出。見交冬令,木得母勢而尤橫,肝鬱將軍,恐有卒厥之險,擬辛酸甘苦複方治之。

川桂枝(五分),烏梅(二分),左金丸(五分),新絳(四分),白芍藥(二錢),甘草(五分),金鈴子(二錢),旋覆花(三錢),橘絡(八分),香附(三錢),蘇羅子(三錢),蔥管(一尺),白螺螄殼,綠萼白梅花

白話文:

病人發汗不暢,神志清醒。先前的藥方去半夏,加上枇杷葉、川貝母、薄荷葉。

姚在明媳婦,十月懷孕。腹部疼痛,嘔吐涎液,服用藥物後嘔吐停止,疼痛減緩但反覆加重,脈象細弦,自發汗出。正值秋冬交替之時,木氣得不到母氣滋養而更加橫逆,肝氣鬱結,恐有突然昏厥的危險,擬用辛酸甘苦的複方治療。

藥方:川桂枝(五分)、烏梅(二分)、左金丸(五分)、新絳(四分)、白芍藥(二錢)、甘草(五分)、金鈴子(二錢)、旋覆花(三錢)、橘絡(八分)、香附(三錢)、蘇羅子(三錢)、蔥管(一尺)、白螺螄殼、綠萼白梅花。

痛緩,氣升,胸悶。去絳、螺、蔥管,加四磨飲。

(案127)王壽夫室,辛巳十二月。脘痛三候,痛引腰背,帶下綿綿,脈小緊數。先擬宣痹,後當培補奇經。

生香附(二錢),製半夏(一錢半),茯神(三錢),楝實(一錢半),瓜蔞皮(三錢),旋覆花(一錢半),薤白(一錢半),紫菀(一錢半),蘇羅子(三錢),老蘇梗(七分),杜仲(一錢半)

《經》以任脈為病帶下瘕聚;陰維為病苦心痛。八脈隸於肝腎,胃為水穀之海,生化之源。故茲擬膏方,從當歸內補、建中湯增味。

白話文:

疼痛緩解,氣往上衝,胸悶。去掉赤小豆、田螺、蔥管,加入四磨飲。

(案127)王壽夫的妻子,辛巳年十二月。脘腹疼痛已持續三候,疼痛牽引到腰背,帶下綿綿不斷,脈象細小緊數。先考慮宣通痹阻,之後應當培補奇經。

生香附二錢,製半夏一錢半,茯神三錢,楝實一錢半,瓜蔞皮三錢,旋覆花一錢半,薤白一錢半,紫菀一錢半,蘇羅子三錢,老蘇梗七分,杜仲一錢半。

《經》說任脈病變導致帶下瘕聚,陰維病變導致心痛。八脈屬於肝腎,胃是水穀之海,生化之源。因此這次擬定膏方,以當歸內補,建中湯增味。

當歸身(三兩),生地(三兩),製半夏(二兩),杜仲(三兩),大黃耆(一兩半),香附(三兩),麥冬(二兩),旋覆花(二兩),楝實(二兩),蘇羅子(一兩半),紫菀(一兩半),甘草(一兩),茯神(三兩),烏賊骨(一兩半),螺螄殼(二兩),紅棗(三兩)

上用河水煎濃去渣,收厚,入燉烊阿膠一兩半、飴糖一兩半成膏,出火氣。每日早晨米飲沖服四五匙。

(案128)周亦新室,辛巳十二月,朔望涇。脘痛吐厥,則桂枝加桂合奔豚湯得效,而病後不任勞,煩勞則納食運化遲滯,心中怔怔,頭痛頭眩,目胞時見臥蠶之狀,足跗微浮。據病證因,是脾虛氣不斡旋也。按,脾稱諫議之官,知周出焉,位居中央,於行為土,於卦為坤,其色為黃,其音為宮,其隸屬之部位者,四肢也。

白話文:

將當歸、生地、半夏、杜仲、黃耆、香附、麥冬、旋覆花、楝實、蘇羅子、紫菀、甘草、茯神、烏賊骨、螺螄殼、紅棗,以河水煎煮濃縮,去除藥渣,收取藥汁並加入阿膠、飴糖熬製成膏狀,待藥膏冷却後,每日早晨用米湯沖服四五匙。

這個藥方是針對脾虛氣虛導致的症狀,例如勞累後容易疲倦、消化不良、心悸、頭疼、頭暈、眼瞼浮腫等。脾臟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,其功能不足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,導致氣血不足,進而引發一系列的症狀。

蓋心為君主而主血,血不能自生也,賴飲食入胃而脾氣散精,奉心化赤,血氣周流,則痛癢皆知而四肢泰然。猶之人君聽納諫,則奸邪不能蔽而民殷國富,外侮不能侵矣。今者脾氣既虧,坤順之德有慚,氣不斡旋,運化之力漸微,所以納食時脹,勞則神疲肢倦。且脾為至陰之臟,目胞亦陽分至陰之地,足跗亦屬陰部,脾虛故見徵於此。

脾者土也,土剋水。虛則水無所制,因而氾濫,則津潤之色自必見於脾部。《靈樞·水脹篇》云:「目胞微腫如臥蠶起之狀者,水也。」前進仲景枳朮湯已得效驗,今茲擬膏方常服,當仿鞠通「治內傷如相」之訓,使坐鎮從容調遣合度,則中軸轉而四運成,則臟腑之機關盡利,何前症之有云?用古方四君子湯增味。

白話文:

心臟是人體的主宰,掌管血液,而血液無法自行產生,需要依靠飲食進入胃部,再由脾氣將精華散布,供給心臟轉化成鮮紅的血液,使血氣流通全身,才能感受到疼痛和瘙癢,四肢也能活動自如。這就像國君聽取臣子的諫言,就能防範奸邪,百姓安居樂業,國家富強,外敵也無法入侵一樣。現在脾氣虧虛,失去了滋養的功效,氣血無法運轉,消化吸收能力減弱,所以吃東西時會腹脹,勞累時會感到疲憊乏力。而且脾臟屬陰,眼瞼也屬陰,腳踝也屬陰,脾虛就會在這些部位顯現出來。

脾臟屬土,土克水。脾虛則水無法控制,就會泛濫,所以就會在脾臟部位出現津液過多的現象。《靈樞·水脹篇》中說:「眼瞼輕微腫脹,像蠶寶寶吐絲一樣,是水氣過多的表現。」之前仲景的枳朮湯已經證明了效果,現在擬定常服膏方,遵循鞠通「治內傷如相」的醫訓,讓脾臟安穩運作,調遣得宜,就能使中軸轉動,四肢運作順暢,臟腑功能都正常,之前的症狀自然消失。可以用古方四君子湯增加藥效。

高麗參(一兩半),陳皮(一兩半),肉桂(一錢),桑枝(三兩),白芍(一兩半),旋覆花(一兩半),天生術(二兩),柏子仁(一兩),楝實(一兩半),阿膠(一兩),浙茯苓(三兩),製半夏(一兩),杞子(一兩半),米粉(五合),炙甘草(七錢),當歸身(一兩半),菊花(二兩),冬蟲夏草(五錢)

上用河水浸一宿,文火煎濃去渣,以阿膠、米粉收膏,砂仁湯下三五匙,早晚服。

白話文:

取高麗參、陳皮、肉桂、桑枝、白芍、旋覆花、天生術、柏子仁、楝實、阿膠、茯苓、製半夏、杞子、米粉、炙甘草、當歸身、菊花、冬蟲夏草各適量,用河水浸泡一夜,以文火煎煮濃縮後去渣,加入阿膠和米粉收膏,再用砂仁湯調服,早晚各服三至五匙。

柯韻伯曰:四君子湯,氣分之補方也。人參致中和之氣,白朮培中宮,茯苓清治節,甘草調五臟。胃氣既治,病安從來?然撥亂反正又不能無為而治,故佐桔皮利肺氣,半夏消痰氣,而痰水可除也;使以芍、歸、杞、菊養肝之體,抑肝之用,所謂扶正(土)必先安木也;柏、桂、旋、絳以助心火,火生土也;楝實苦降以瀉浮陽;砂仁辛香,上通心,下交腎,中可疏機關。統論全方,不出補脾調氣二法也。

癸未年膏方。《易》云:至哉坤元,萬物資生。坤元者,太陰脾土,陽明胃土也。土乃後天之生氣,萬物之母,故容受水穀,則有坤順之德,化生氣血,則有健乾之功。土若有虧,雜病叢生。今目胞臥蠶,四肢微腫,則望之而知其土虛矣。勞則氣促,則聞之而知其氣虛矣。心中怔怔,則問之而知其氣虛矣。

白話文:

柯韻伯認為四君子湯是補氣的方劑,人參能使氣血平和,白朮能健脾,茯苓能利水,甘草能調和五臟。胃氣調理好,病自然就沒有了。但要撥亂反正,也不能只依靠補氣,所以要加入橘皮理肺氣,半夏化痰,才能去除痰水。再用芍藥、當歸、枸杞、菊花養肝,抑制肝氣過盛,因為要扶正土氣,必須先安穩木氣。柏樹、桂枝、肉桂、丹參則助心火,因為火生土。苦楝子能瀉去浮陽。砂仁辛香,上通心,下交腎,中間能疏通經絡。總而言之,四君子湯的藥效主要還是補脾調氣。

癸未年的膏方,《易經》說:坤元至大,萬物皆由此而生。坤元指的是太陰脾土和陽明胃土。土是後天之氣的根本,是萬物之母,所以它能容納水穀,具有坤順之德;化生氣血,具有健乾之功。如果土氣虛弱,就會百病叢生。現在你眼瞼浮腫,四肢輕微腫脹,就知道脾土虛弱了。勞累就氣喘,就知道氣虛了。心中恍惚,也知道是氣虛了。

脈形細濡,則切之而知其氣虛矣。病狀雖殊總由一虛,古人云:補益諸方惟四君子湯為金科玉律,具中和之德,得君子之名。前歲膏方宗此增味,服之有效,仍主原意。

加益智仁五錢、藕粉一兩、潞黨參二兩,去肉桂、阿膠

張石頑曰:人之一身,土氣為本。故久虛不愈必用四君子湯,先培中宮土氣,使藥氣四達,則周身之機運流通,水穀之精微敷布,何虛症之有哉?然土虛而木氣乘之,非加和木不可;土虛而痰飲生之,非加蠲飲不可;土虛而血無以生,非加益血不可。方中加柏、楝、桑、芍,所以和木;半、桔、旋覆,所以蠲飲;歸身、杞、菊,所以益血。

白話文:

如果摸到脈搏細弱無力,就知道是氣虛了。雖然病症可能各不相同,但根本原因都是虛弱。古人說:「補益藥方,首推四君子湯,如同金科玉律,具有中和的功效,因此得名君子。」前年我根據這個原則,在膏方中加入了一些增味藥材,服用後效果很好,還是以原來的藥性為主。

在原方中加入益智仁五錢、藕粉一兩、潞黨參二兩,去除肉桂和阿膠。

張石頑說:「人體的根本在於脾土之氣。所以久病不愈,一定要用四君子湯,先滋補脾胃,使藥氣能通達全身,這樣全身的氣血才能流通,水穀精華才能遍布全身,哪還有虛症呢?但是,脾虛會導致肝木氣過盛,必須加入能夠調和肝木的藥物;脾虛還會導致痰飲產生,必須加入能夠去除痰飲的藥物;脾虛還會導致血氣不足,必須加入能夠補血的藥物。因此,方中加入柏、楝、桑、芍,就是為了調和肝木;加入半夏、橘皮、旋覆花,就是為了去除痰飲;加入當歸、枸杞、菊花,就是為了補血。」

使以冬蟲夏草,得二至之氣,一陰一陽,調和諸藥;藕者空通,能蘇胃氣以行藥力也。

(案129)姚,右,癸未九月,石涇。產後八脈交傷。八脈者,沖、任、督、帶、陰陽維蹺也。八脈虛而為病不止一端矣。扼要以圖,總不出溫與固二法也。

紫石英(三錢),白薇(一錢),甘草(四分),冬蟲草(一錢半),大白芍(一錢半),歸身(一錢半),半夏(一錢半),龜甲(三錢),川桂枝(三分),杜仲(一錢半),秫米(三錢)

服後邪傳少陽化瘧,瘧止,用清泄法,半月後復病,得溫潤奇經,愈。

(案130)盛,右,網船。凜寒壯熱,經水適來,夜分神昏,晝日明瞭,目黃自汗,面色油光,不納作惡,唇焦溲血。暑濕陷於血分,治以雙解。

白話文:

使用冬蟲夏草,取得冬至和夏至的氣息,陰陽調和,使藥性協調;蓮藕空心通暢,能恢復胃氣,使藥力發揮作用。

(案例129)患者姚某,右邊身體,癸未年九月,石涇地區。生產後八脈受損。八脈指的是衝脈、任脈、督脈、帶脈、陰維脈、陽維脈、蹺脈。八脈虛弱導致各種病症。治療重點是以溫補和固護為主。

藥方:紫石英(3錢)、白薇(1錢)、甘草(4分)、冬蟲草(1錢半)、大白芍(1錢半)、歸身(1錢半)、半夏(1錢半)、龜甲(3錢)、川桂枝(3分)、杜仲(1錢半)、秫米(3錢)。

服藥後邪氣傳入少陽經化為瘧疾,瘧疾停止後,使用清泄方法治療,半個月後疾病復發,以溫潤奇經的方法治療,痊癒。

(案例130)患者盛某,右邊身體,網船地區。嚴寒發熱,月經來潮,夜間神志昏迷,白天清醒,眼睛發黃,自汗,面色油亮,不思飲食,惡心,嘴唇乾燥,尿血。暑濕侵入血分,需使用雙解法治療。

青蒿(四錢),姜衣(四分),枇杷葉(四錢),薔薇露(一兩半,沖),白薇(三錢),豆卷(四錢),碧玉散(三錢),藿香露(一兩,沖),赤豆(一合),桑葉(四錢),西茵陳(三錢),左秦艽(一錢半)

(案131)薛鑑泉正,辛巳閏月,元花塘。診脈右微左細,腹痛滯下赤白,延今四月。曾服香連、芍藥、補中益氣、黃土等湯,病情如故,而胃氣日呆,且有濁氣上衝,泛泛作惡,形神困乏。葉氏有云:脾宜升而始健,胃宜降而後和。此脾健而胃不和也。茲則專用薄味調養,胃和納旺,不治痢而痢自止矣。

白話文:

青蒿、姜衣、枇杷葉、薔薇露、白薇、豆卷、碧玉散、藿香露、赤豆、桑葉、西茵陳、秦艽各取適量,將薔薇露和藿香露沖泡服用。

薛鑑泉正,辛巳閏月,在元花塘診治一位病人,其脈象右邊微弱左邊細小,腹痛且有赤白痢疾,持續了四個月。先前服用了香連、芍藥、補中益氣、黃土等湯藥,病情沒有改善,反而胃氣越來越虛弱,有濁氣上衝,感到惡心,精神萎靡。葉氏曾說:「脾宜升而始健,胃宜降而後和。」這位病人脾氣健旺,但胃氣不和。現在專用清淡藥物調養,使胃氣和諧,食欲旺盛,不刻意治療痢疾,痢疾自然會停止。

金扁斛(三錢),大麥仁(五錢),白茉莉花(五分,後入),老蘇梗(三分,磨汁,沖),佩蘭葉(一錢半),石菖蒲根(四分),陳枳殼(三分,磨汁,沖),白燈心(二分),香梗稻葉(五錢),綠豆衣(二錢),鮮佛手(一錢,後入),臟連丸(一錢半,藥湯送下)

(案132)周,左,七月。下利無度,脈大舌白,擬調氣和血法治之。

赤芍(一錢半),黃連(四分),鮮佛手(一錢半),生甘草(七分),藿香(二錢),秦皮(一錢半),廣木香(一錢半),白頭翁(一錢半),紅曲(三錢),檳榔(七分),銀花炭(一錢半),鮮荷梗(二尺)

白話文:

金扁斛三錢,大麥仁五錢,白茉莉花五分(後入),老蘇梗三分(磨汁沖),佩蘭葉一錢半,石菖蒲根四分,陳枳殼三分(磨汁沖),白燈心二分,香梗稻葉五錢,綠豆衣二錢,鮮佛手一錢(後入),臟連丸一錢半(藥湯送下)。

七月,周姓病人左邊身體腹瀉不止,脈搏強勁,舌苔白,擬用調氣和血的方法治療。

赤芍一錢半,黃連四分,鮮佛手一錢半,生甘草七分,藿香二錢,秦皮一錢半,廣木香一錢半,白頭翁一錢半,紅曲三錢,檳榔七分,銀花炭一錢半,鮮荷梗二尺。

(案133)屠,左,辛巳。疫毒下利,利不自知,發熱汗少,神昏脈大,舌色黃厚。急擬洗毒。

飛辰砂(三分,沖服),六一散(一錢半),豆卷(三錢),豆豉(四錢),銀花(一錢半),飛天黃(三分,沖服),貫眾炭(三錢),青蒿(三錢),鬼箭羽(五分),白頭翁(二錢),桑葉(三錢)

(案134)韓,右,辛巳,張涇教網船。伏邪發於產後,女科進劑,病日重而眩暈欲僕,脈來弦勁。慮其厥痙,仍宜清化,是其治法。

藿香(二錢),宋半夏(一錢半),金石斛(二錢半),佛手(七分),姜皮(三分),碧玉散(三錢),螺螄殼(七錢),杏仁(三錢),桑葉(三錢),青蒿(三錢),旋覆花(三錢),野白薔薇花露(二兩,沖服)

白話文:

(案133)屠姓患者,左側,辛巳日。患疫毒導致腹瀉,患者自己沒有感覺,發熱但出汗很少,神志昏迷,脈搏洪大,舌苔黃厚。需緊急洗滌毒素。

服用飛辰砂(三分,用水沖服),六一散(一錢半),豆卷(三錢),豆豉(四錢),銀花(一錢半),飛天黃(三分,用水沖服),貫眾炭(三錢),青蒿(三錢),鬼箭羽(五分),白頭翁(二錢),桑葉(三錢)。

(案134)韓姓患者,右側,辛巳日,張涇教網船。產後伏邪發作,女科用藥,病情日漸加重,出現頭暈目眩欲倒,脈搏弦急。考慮到患者可能出現厥痙,仍需清熱化痰,這是治療方法。

服用藿香(二錢),宋半夏(一錢半),金石斛(二錢半),佛手(七分),姜皮(三分),碧玉散(三錢),螺螄殼(七錢),杏仁(三錢),桑葉(三錢),青蒿(三錢),旋覆花(三錢),野白薔薇花露(二兩,用水沖服)。

(案135)李少畲,辛巳四月,楊家角。養生者云,人生精氣神三寶,能保三者身不老。尊恙久遺傷精,精虛無以化氣,氣虛無以護神,寐中神弛,醒則咽乾、失氣,脈形細弦,五更時泄。宜仲景法以補氣調元,益精安神。景岳謂:精因氣而虛者,是當補氣以生精;氣因精而虛者,是當益精以固氣。氣精相合,不可須臾離也。

上黨參(一錢半),白芍藥(一錢半),甘草(五分),山藥(三錢),大有耆(一錢半),花龍骨(一錢半),桂枝(二分),蓮子(三錢),川杜仲(三錢),生牡蠣(五錢),茯神(三錢)

白話文:

案135:李少畲,辛巳年四月,楊家角

患者李少畲,在辛巳年四月,於楊家角求診。

古人說:人生有三寶,精氣神。能守護住這三寶,就能延年益壽。

您久病纏身,損傷精氣,精氣虛弱,導致神氣失守,睡眠時神氣渙散,醒來後口乾舌燥、氣息虛弱,脈象細弦,五更時常腹瀉。

應當採用仲景法,補氣調元,益精安神。

《景岳全書》中說:精因氣虛而虛弱,應該補氣以生精;氣因精虛而虛弱,應該益精以固氣。精氣相輔相成,不可片刻分離。

藥方:

  • 上黨參(一錢半)
  • 白芍藥(一錢半)
  • 甘草(五分)
  • 山藥(三錢)
  • 大有耆(一錢半)
  • 龍骨(一錢半)
  • 桂枝(二分)
  • 蓮子(三錢)
  • 川杜仲(三錢)
  • 生牡蠣(五錢)
  • 茯神(三錢)

止泄安寐。加益智仁、細生地、薑汁炒紅棗。

(案136)陳幼,辛巳八月初三日,東陳家灣。噤口痢疾,五色相見,小溲短少,最為難治,權擬清泄,觀變易法。

藿香(一錢半),赤芍(一錢半),穀芽(五錢),鮮佛手(一錢半),木香(七分),青蒿(五錢),豆豉(三錢),薄荷葉(五分),黃土(五錢),姜皮(五分),防風(七分)

(案137)唐亦園室,辛巳八月初二。按仲聖云:厥陰之為病,乾嘔吐涎沫,氣上撞心,心中疼熱,飢而不食,腹痛而下利。擬和肝安脾治之。方用:

赤芍(二錢),甘草(三分),桂枝(五分),黃連(三分),半夏(一錢半),茯神(三錢),吳萸(五分),楝實(二錢),金斛(三錢),佛手(二錢),蘭葉(三錢),蓮子(三錢)

白話文:

治療腹瀉失眠,可以加入益智仁、生地黃、薑汁炒紅棗。

案例136:陳幼,辛巳年八月初三日,東陳家灣。患噤口痢疾,大便五色相見,小便量少,病情難治,暫時以清泄為治療方向,觀察病情變化再調整。

處方:藿香(一錢半)、赤芍(一錢半)、穀芽(五錢)、鮮佛手(一錢半)、木香(七分)、青蒿(五錢)、豆豉(三錢)、薄荷葉(五分)、黃土(五錢)、姜皮(五分)、防風(七分)。

案例137:唐亦園室,辛巳年八月初二日。根據仲景醫案記載:厥陰病症表現為乾嘔吐涎沫、氣往上衝心口、心口疼痛發熱、飢餓卻不想吃東西、腹痛腹瀉。擬以和解肝氣、健脾胃的方法治療。

處方:赤芍(二錢)、甘草(三分)、桂枝(五分)、黃連(三分)、半夏(一錢半)、茯神(三錢)、吳萸(五分)、楝實(二錢)、金斛(三錢)、佛手(二錢)、蘭葉(三錢)、蓮子(三錢)。

此複方之劑也,大意宗《內經》辛勝酸,甘勝咸之類,籍其剋制以圖功耳。方中楝實之苦,萸、桂之辛,甘草之甘,谷、茯之淡,正《內經》肝病全體之治。一劑知,數劑已。

(案138)吳書堂正,辛巳九月初六,崑山西門。濕熱蘊於膚腠分肉之間,發出疹癧如癰,擬在涇先生法治之。

蒼朮皮(五分),桑葉(三錢),菊花(三錢),白蘚皮(二錢),細生地(五錢),芝麻(二錢),赤豆(五錢),赤茯苓(三錢),樺皮(五分),忍冬藤(三錢)

加苦參、川柏即愈。

白話文:

這個複方藥方,主要依據《內經》中「辛勝酸、甘勝咸」的理論,利用藥物互相剋制來達到療效。藥方中苦楝實的苦味,山茱萸、肉桂的辛味,甘草的甘味,谷芽、茯苓的淡味,正是《內經》中治療肝病的整體方案。一劑藥就能看出效果,服幾劑就能痊癒。

(案138)吳書堂正,辛巳年九月初六,崑山西門。患者濕熱鬱積於皮膚、肌肉之間,長出疹子和瘡,形狀像癰,擬用涇先生的方法治療。

藥方:蒼朮皮(五分)、桑葉(三錢)、菊花(三錢)、白蘚皮(二錢)、生地黃(五錢)、芝麻(二錢)、赤豆(五錢)、赤茯苓(三錢)、樺皮(五分)、忍冬藤(三錢)

再加苦參、川柏即可痊癒。

(案139)吳庭採子,辛巳八月初一,張河涇。發熱齊腋而還,汗出不能至足,喘咳鼻扇,臍左脹痛,濕熱久羈,氣血不利,欲作內癰也。連服增味三仁湯即愈。備方如下:

生苡仁(四錢),杏仁(三錢),桃仁(一錢半),冬瓜仁(四錢),川貝母(三錢),銀花(三錢),甘草(三分),枇杷葉(一兩),湖丹皮(一錢半),黑豆卷(三錢)

(案140)顧洪卿,辛巳十月,河泥橋。氣逆咳嗽,痰帶血絲。症是木火刑金,治主緩肝保肺。

白話文:

吳庭採的兒子,辛巳年八月初一,在張河涇發病。發熱一直燒到腋下然後退燒,出汗但汗水無法到達腳底,呼吸急促並伴有咳嗽,鼻孔扇動,左腹部臍周脹痛。這是由於濕熱久積體內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快要形成內癰了。連續服用加味三仁湯後就痊癒了。藥方如下:

生薏仁(四錢)、杏仁(三錢)、桃仁(一錢半)、冬瓜仁(四錢)、川貝母(三錢)、銀花(三錢)、甘草(三分)、枇杷葉(一兩)、丹皮(一錢半)、黑豆卷(三錢)

顧洪卿,辛巳年十月,在河泥橋發病。氣逆咳嗽,痰中帶有血絲。這是因為肝火過旺灼傷肺金,治療應以緩解肝火、保護肺氣為原則。

枇杷葉(五錢),杏仁(三錢),白前(二錢),冬瓜子(三錢),川貝母(三錢),牡蠣(五錢),沙參(一錢半),淡蓯蓉(二錢),川百合(三錢),甘草(三分),茯苓(一錢半)

(案141)蓬溪陸永山女。患感,市醫治之,漸成壞症,而不知其是暑濕伏於少陽,秋涼外束於表裡,邪欲出不出,榮衛相干,為寒為熱,若明理之醫必投和解而愈。奈不與和解,反用消導破血,致經水不期而至,其邪縮入血室,即變神識如蒙,熱熾於夜,舌絳苔黃,下利黃沫,脈數且弦,氣怯微咳。

治之之法,惟氣血雙清,疏方以青蒿、白薇、菊花、川貝、桑葉、蟬衣、夜交藤、鮮金石斛、杏仁、豆卷、雞蘇散、枇杷葉等出入為方。熱解神清,白疹層布,旋去蒿、薇,加夏枯花、穀芽之類,調理而愈。後半月,餘邪復聚於肝膽之絡,左脅有塊脹痛,再投沙參、旋覆、半、谷、歸、芍、左金、甘草、楝實、香附,十劑痞消痛止,動作如常。至十二月,寒熱又作,勿藥而自止。

白話文:

蓬溪的陸永山家女兒患病,找市醫治療,病情卻越來越糟。其實是暑濕停留在少陽,秋涼又從表裡束縛住它,邪氣想出來卻出不來,導致營衛失調,寒熱交加。懂行的醫生應該用和解的藥物就能治好。可惜沒有用和解藥,反倒用消導破血的藥物,結果導致經期紊亂,邪氣縮入血室,於是神志不清,晚上發熱,舌頭紅、舌苔黃,腹瀉黃色泡沫,脈象數且弦,氣虛咳嗽。

治療方法只能是清熱涼血,方劑用青蒿、白薇、菊花、川貝、桑葉、蟬衣、夜交藤、鮮金石斛、杏仁、豆卷、雞蘇散、枇杷葉等加減使用。熱退神清,身上出現白色疹子,就將青蒿、白薇去掉,加入夏枯花、穀芽等調理,最終痊癒。半個月後,餘邪又聚集在肝膽經絡,左側肋骨處出現腫塊並疼痛,再次用沙參、旋覆花、半夏、穀芽、當歸、芍藥、左金丸、甘草、楝實、香附十劑,腫塊消失,疼痛止住,活動自如。到了十二月,又出現寒熱交替,不用藥物自行痊癒。

甚矣。瘧疾輕症用誤藥而邪縮於內,有若是之難透也。

(案142)顧庭正,辛巳,蓬萊鎮。伏邪冬發,形寒發熱,頭疼身痛。醫者見余治陸女用氣血雙清,久病忽愈,因仿此試之。一劑邪隨入里,神迷熱壯,不食不眠,始邀余診。脈弦齒垢,唇裂口乾,顴紅如赭,足冷如冰,氣促音低,奄奄一息。予散表品雖得微汗,而脈更勁,病更甚。於是改投由榮透衛,以搜引入之邪。十餘服而諸症始痊矣。立方於後:

白薇汁炒豆卷(三錢),桑葉(三錢),鮮金斛(五錢),薄荷拌打元參(七錢),知母(一錢半),香稻葉(一兩),鮮何首烏藤(三錢),生牡蠣(一兩),蟬衣(七分),野白薔薇花露(一兩半)

白話文:

真是太嚴重了!瘧疾輕症用錯藥,導致邪氣縮在體內,就變得這麼難治。

顧庭正,辛巳年,蓬萊鎮。冬天潛伏的邪氣發作,身體發冷又發熱,頭疼全身痠痛。醫生看到我治療陸女用氣血雙清的方法,久病突然痊癒,就仿照我的方法試著治療。結果一劑藥下去,邪氣就進入了內臟,病人神志不清,發熱加重,不思飲食,無法入睡,才請我診治。脈象弦緊,牙齒上有垢,嘴唇乾裂,口乾舌燥,顴骨紅得像赭石,雙腳冰冷如冰,呼吸急促,聲音低微,奄奄一息。我用了散表解表的方法,雖然稍微出了點汗,但脈象反而更強勁,病情反而加重了。於是改變方法,採用由表入里,透達衛氣的藥方,來引導外邪排出體外。服藥十多劑後,各種症狀才開始痊癒。以下就是我當時的藥方:

白薇汁炒豆卷(三錢),桑葉(三錢),鮮金斛(五錢),薄荷拌打元參(七錢),知母(一錢半),香稻葉(一兩),鮮何首烏藤(三錢),生牡蠣(一兩),蟬衣(七分),野白薔薇花露(一兩半)

《經》以「胃不和則臥不安」。今大病之後,寐則汗淋心怔,非真胃病,乃心腎之病也。以胃屬陽土,主治中央,心腎欲交;胃之中軸不轉,則心液外越而寐中汗泄,又無腎水之上濟,則憺憺大動矣。其面赤舌紅者,是陰不斂陽也。法當三焦並治,以甘涼益心陰而泄心陽,薄味養胃陰,鹹寒滋腎水,使陰得涵陽,則汗可止。

淮小麥,牡蠣,蓯蓉,鱉甲,生甘草,石斛,生地,大紅棗,蓮子,女貞子

(案143)李心畲侄,楊家角。八齡突患日中痙厥,逾時必咳嗽遺尿而醒,狀若癇症。予清化之品,一劑知,二劑已,因多食豬肉,症發如前,兼之寒熱大作,脈見滑數,舌尖及邊鮮紅。四診互證,是伏暑夾痰入於少陰為厥,傳及太陰太陽之開而能醒,刻又傳入少陽,乃愈徵也。與病後遺熱食復彷彿。

白話文:

古籍記載「胃不和則臥不安」,如今病人大病後,睡覺時汗流不止、心神不安,并非真正的胃病,而是心腎病变。因为胃属阳土,居于中央,与心肾相连;胃中气机不畅,则心液外溢导致睡眠中出汗,又缺乏肾水的滋养,所以心神不宁。病人面色红、舌头红,说明阴气不足,不能收敛阳气。治疗需三焦并治,用甘凉之品滋养心阴,泄去心阳;淡味之品养胃阴;咸寒之品滋养肾水,使阴气涵养阳气,则汗可止。

处方:淮小麦、牡蛎、蓯蓉、鳖甲、生甘草、石斛、生地、大红枣、莲子、女贞子。

李心畲侄子,住杨家角。八岁时突然发病,白天抽搐,过一段时间就会咳嗽、遗尿而醒,症状像是癫痫。我给他开了清热化痰的药,一剂见效,两剂就痊愈了。后来他多吃猪肉,症状又复发,还伴有寒热交作,脉象滑数,舌尖及舌边鲜红。四诊合参,诊断为伏暑夹痰入少阴而致厥证,传至太阴太阳而醒,又传至少阳,病情逐渐好转。这与病后遗留的热邪和饮食不节有关。

法當因其勢而和解之,則不治厥而厥自止,即仲景四逆散之變法耳。

黑山梔(一錢),雞蘇散(二錢),枇杷葉(五錢),香豆豉(三錢),光杏仁(三錢),冬桑葉(三錢),江枳殼(五分),製半夏(一錢半),夏枯草(二錢),生薑衣(三分),蟬衣(五分)

(案144)陳照林子,辛巳,錢孟涇。壯熱神迷,譫語額汗氣喘鼻扇,便秘顴紅,下體青痕,脈數舌絳,苔藍如靛。暑風襲肺,肝木用事,法當清肺平肝,佐以宣竅。

桑葉(三錢),天蟲(三錢),滑石(二錢),枇杷葉(五錢),菊花(三錢),川貝(三錢),草梢(五分),鬱金(一錢半),羚角(一錢半),杏仁(三錢),辰砂(二分),菖蒲(四分)

白話文:

治療應該根據病症的發展趨勢而採取相應的調節方法,這樣就能夠不治厥症而讓厥症自行消失,這就如同張仲景《傷寒論》中四逆散的變化用法。

黑山梔子一錢、雞蘇散二錢、枇杷葉五錢、香豆豉三錢、光杏仁三錢、冬桑葉三錢、江枳殼五分、製半夏一錢半、夏枯草二錢、生薑衣三分、蟬衣五分。

患者陳照林子,辛巳年,錢孟涇診治。症狀為壯熱神迷、譫語額汗氣喘鼻扇、便秘顴紅、下體青痕、脈數舌絳、苔藍如靛。診斷為暑風襲肺,肝木用事,治療應當清肺平肝,並佐以宣竅。

桑葉三錢、天蟲三錢、滑石二錢、枇杷葉五錢、菊花三錢、川貝三錢、草梢五分、鬱金一錢半、羚角一錢半、杏仁三錢、辰砂二分、菖蒲四分。

病後渴飲如鯨吸川,下利頻頻,食谷運遲,脈軟數,苔薄白。中州不足,津液有降無升。用仲陽法主之。

葛根(一錢),黨參(三錢),甘草(三錢),扁豆皮(一錢半),茯苓(二錢),於術(一錢),穀芽(五錢),蓮子(一兩)

另以龍井茶泡湯徐徐細飲。一劑愈。

(案145)羅少畊正,辛巳,蓬萊鎮。脈細舌苔薄白。去歲夜間昏厥,用《本事》白薇湯調至孟春而全。刻秋末冬初,病發如前,脈愈少神,四末逆冷,不飢不食,六神、介潛皆不應,且加嘔咳。劑以桂枝、蘇梗、半夏、橘皮、茯苓、南星、薑汁、竹瀝等,服藥旬日,日吐痰涎數罐,得寐思食,再旬而痊。

白話文:

病人病後非常口渴,喝水像鯨魚吸水一樣多,頻繁腹瀉,消化食物很慢,脈搏細弱,舌苔薄白。脾胃虛弱,津液往下流,無法往上提升。用仲陽法治療。

葛根一錢,黨參三錢,甘草三錢,扁豆皮一錢半,茯苓二錢,於術一錢,穀芽五錢,蓮子一兩。

另外用龍井茶泡湯,慢慢細細地喝。一劑藥就治好了。

這個病人姓羅,住在蓬萊鎮,脈搏細弱,舌苔薄白。去年冬天半夜昏厥,用《本事》白薇湯治療,直到春天才完全康復。今年秋天到冬天,病症又跟以前一樣發作,脈搏更細弱,神志不清,四肢冰冷,沒有食慾,六神無主,反應遲鈍,還加上了嘔吐咳嗽。用桂枝、蘇梗、半夏、橘皮、茯苓、南星、薑汁、竹瀝等藥物治療,服用藥物十天,每天吐出很多痰液,可以睡覺,也開始想吃飯,再服用十天就痊癒了。

(案146)張文玉。溫病,肢冷過肘膝,目開息止,不食不便,脈見實大,啟齒視苔,燥黑異常,而胸腹尚溫。用黃龍湯大劑灌之,得生。

(案147)陳香波內,辛巳七月初三,蓬萊鎮。病後值經轉,心失血涵,其液外走,聞聲則驚,驚則汗出如浴,心悸神倦,心脈極微,舌上少液。擬甘緩斂液為治,深慮虛脫。

淮小麥(三錢),紅棗核(五枚),水炙草(三分),宋半夏(一錢),朱茯神(三錢),夜交藤(三錢),老蓮子(五錢,帶心),柏子仁(一錢半),糯稻葉(三錢,鮮),川石斛(三錢),桑葉(一錢半)

白話文:

張文玉患了溫病,四肢冰冷超過手肘和膝蓋,眼睛睜開卻神志不清,不願意吃東西也不方便活動,脈象沉實有力,張開嘴巴觀察舌苔,發現舌苔乾燥發黑異常,但胸腹依然溫熱。醫生用黃龍湯大劑量灌服,患者因此得救。

陳香波,辛巳年七月初三日,蓬萊鎮。病人病後正值經期,心氣血虛弱,體液外洩,聽到聲音就驚慌,驚慌就會大汗淋漓,心悸乏力,心脈微弱,舌頭上乾燥無津。醫生考慮用甘潤緩和收斂體液的方法治療,但擔心患者虛脫。於是,醫生使用了淮小麥、紅棗核、水炙草、宋半夏、朱茯神、夜交藤、老蓮子、柏子仁、糯稻葉、川石斛、桑葉等藥材。

汗止。加西洋參一錢、歸身炭一錢半,去桑葉。

(案148)張,左,七月初三,蓬萊鎮。泄瀉,脈右大左細。近日天多陰雨,《醫和》云:雨淫腹疾。此之謂也。擬白沙許氏法治之。

川芎藭(三分),神麯(一錢半),車前子(三錢),豆豉(四錢),防風根(一錢半),茯苓(三錢),生白朮(一錢),藿香(一錢半),鮮荷梗(二尺,去刺),穀芽(一兩)

(案149)唐雪岩,辛巳十月十三,江家涇。煙體。去冬患感,形肉漸銷,脘痞時發,每得辛燥必愈。茲則踵法應之不效。思萬物得水則豐,得火則癟。刻形肉益衰,豈非煙耗其津,火爍其液乎?本當復液回津,奈津液屬陰,與胃寒相左,爰取辛滑通陽之品,稍佐芳香,非燥也。

白話文:

汗止了,就加西洋參一錢、歸身炭一錢半,把桑葉去掉。

(案148)張姓病人,左側,七月初三,蓬萊鎮。腹瀉,脈象右側洪大左側細小。最近天氣陰雨連綿,《醫和》書中說:雨水過多容易導致腹疾。這就是這個病人的情況。打算用白沙許氏的方法治療。

川芎(三分),神麴(一錢半),車前子(三錢),豆豉(四錢),防風根(一錢半),茯苓(三錢),生白朮(一錢),藿香(一錢半),鮮荷梗(二尺,去刺),穀芽(一兩)

(案149)唐雪岩,辛巳年十月十三,江家涇。煙體。去年冬天患過風寒,身體日漸消瘦,脘腹脹滿時有發生,每次吃辛辣乾燥的食物就會好轉。現在用過去的方法治療卻無效。我想,萬物得到水就會豐盈,得到火就會枯萎。現在病人身體越來越消瘦,難道不是因為煙氣耗損了津液,火氣灼傷了體液嗎?應該要滋補液體,回補津液,可是津液屬陰,與胃寒相悖,所以就選用辛辣滑利通陽的藥物,稍加芳香之品,不是燥熱的藥。

薤白頭(三錢),紫菀(二錢),製半夏(一錢半),瓜蔞皮(三錢),石菖蒲(七分),白茯苓(二錢),廣鬱金(一錢半),淡豆豉(一錢半),鮮佛手(一錢半,後入),生穀芽(七錢)

又,照方去薤、蔞、菖,加檀香、白茉莉花、白蔻仁。

十九日:辛滑通陽,胃納雖增,仍無滋味,口中涎沫上泛,大便熱澀異常,中寒下熱。治非易易,且擬戊己兼調治之。

茯神(三錢),石菖蒲(六分),製半夏(一錢半),遠志(一錢),茉莉花(三分,後入),白檀香汁(三分,衝入),穀芽(一兩),伏龍肝(一兩),白螺螄殼(三錢)

白話文:

用薤白、紫菀、半夏、瓜蔞皮、石菖蒲、白茯苓、鬱金、豆豉、佛手、穀芽等藥材煎服。後來又去掉薤白、瓜蔞皮、石菖蒲,加了檀香、茉莉花、白蔻仁。

過了十九天,藥性辛滑通陽,胃口雖好,但食物沒味道,口中一直泛着口水,大便乾燥發熱,上寒下熱。治療起來不容易,打算用戊己二法同時調理。

改用茯神、石菖蒲、半夏、遠志、茉莉花、檀香汁、穀芽、伏龍肝、白螺螄殼等藥材煎服。

以補中益氣湯善後。

(案150)陳硯香妾,辛巳,孫家角。肝主藏血,脾主統血,二臟不足,藏統失司,崩漏如注。調補肝脾,理當速服。

潞黨參(一錢半),醋炒香附(三錢),甘草(三分),伏龍肝(一錢半),醋炒歸身(二錢),遠志(六分),甜新會(五分),大東白芍(二錢),茯神(三錢),貫眾炭(一錢半),金扁石斛(三錢),穀芽(一兩)

(案151)熊榮卿,辛巳年九月廿九日,草菴港。瘧後留邪移上,致咳嗽背寒,涕黃辛苦。治以清泄。

桑葉(三錢),牛蒡子(三錢),蒼耳子(三錢),杏仁(三錢),前胡(一錢半),津液(三枚),白芷炭(五分),杷葉(五錢),蟬衣(五分),藿香葉(一錢半),象貝母(三錢),雞蘇散(一錢半)

白話文:

陳硯香的妾,辛巳年在孫家角患了崩漏,因為肝脾不足導致藏血統血功能失調,血流不止。應該服用補肝脾的藥物,盡快調理。

熊榮卿,辛巳年九月廿九日在草菴港,瘧疾後遺症導致咳嗽、背寒、黃痰、口苦。應該服用清泄的藥物治療。

(案152)李,左,辛巳,郭澤塘口。先咳後血,肺衛心營皆病矣。脈弦苔糙,治以華元化法。

蛤殼(五錢),枇杷葉(五錢),竹茹(七錢),側柏炭(三錢),辰砂(三分),旋覆花(三錢),藕節(三枚),田三七(三分),青黛(四分),冬瓜子(四錢),白前(一錢半)

(案153)徐官人,辛巳十月,更漏橋。瘧疾早截,邪戀脾虛,水濕久漬,逆行犯肺,氣喘咳嗽。膀胱氣化失司橫溢,一身陡腫,下及陰囊,脈渾苔糙。昔王節齋言:「先脹後喘者,屬脾。當實脾行水,清金次之。」斯宗其旨。

白話文:

案152

李氏,左,辛巳年,郭澤塘口。 此病人姓李,左側住郭澤塘口,是辛巳年發病。

先咳後血,肺衛心營皆病矣。 病人先咳嗽,後咯血,說明肺衛、心營都已病了。

脈弦苔糙,治以華元化法。 脈象弦緊,舌苔粗糙,應當使用華元化法治療。

方藥:

  • 蛤殼(五錢)
  • 枇杷葉(五錢)
  • 竹茹(七錢)
  • 側柏炭(三錢)
  • 辰砂(三分)
  • 旋覆花(三錢)
  • 藕節(三枚)
  • 田三七(三分)
  • 青黛(四分)
  • 冬瓜子(四錢)
  • 白前(一錢半)

案153

徐官人,辛巳年十月,更漏橋。 此病人姓徐,在辛巳年十月,住在更漏橋附近。

瘧疾早截,邪戀脾虛,水濕久漬,逆行犯肺,氣喘咳嗽。 病人之前患瘧疾,治療過早,邪氣未清,導致脾虛,水濕停滯,逆流犯肺,出現氣喘咳嗽。

膀胱氣化失司橫溢,一身陡腫,下及陰囊,脈渾苔糙。 膀胱氣化功能失調,導致水液外溢,全身浮腫,甚至蔓延至陰囊,脈象沉緩,舌苔粗糙。

昔王節齋言:「先脹後喘者,屬脾。當實脾行水,清金次之。」斯宗其旨。 以前王節齋說過,先腫脹後喘的是脾虛引起的,應當健脾利水,清肺為輔。 我們遵從他的醫囑。

生苡仁,防己,蠶砂,枇杷葉,青蒿,川楝子,豆卷,射干,桂枝,威靈仙,杏仁,蔥須,血珀,絲瓜絡,燈心

土虛不制水濕,上泛逆至肺而制節失司,不能通調水道,下輸膀胱,水邪橫溢,一身浮腫,喘咳不休。進劑後腫喘減十之三四,咳嗽依然。今添開上閘,上閘啟,而下流自速矣。

杏仁(四錢),枇杷葉(五錢),防己(一錢半),苡仁(五錢),大豆卷(三錢),冬瓜子皮(各一兩),燈心(四分),琥珀(三分),忍冬藤(四錢),海金砂(三錢),赤豆(一合),蔥須(一錢半),絲瓜絡(三錢)

白話文:

生苡仁、防己、蠶砂、枇杷葉、青蒿、川楝子、豆卷、射干、桂枝、威靈仙、杏仁、蔥須、血珀、絲瓜絡、燈心這些藥材,用來治療脾虛不固,水濕上泛,導致肺氣不宣,水道不通,膀胱積水,全身浮腫,喘咳不止的病症。服用藥物後,腫脹和喘息減輕了三成左右,但咳嗽依然存在。現在再添加一些藥物,打通上方的水閘,上閘開通,下方的水流自然就會順暢了。

藥方:杏仁四錢,枇杷葉五錢,防己一錢半,苡仁五錢,大豆卷三錢,冬瓜子皮各一兩,燈心四分,琥珀三分,忍冬藤四錢,海金砂三錢,赤豆一合,蔥須一錢半,絲瓜絡三錢。

(案154)朱葵子,辛巳十一月,高頂。溫邪吸入,未經清泄,坐失機宜,化燥劫津,身熱汗下而不淡,齒焦唇紫苔黑,咳嗽痰韌,口渴引飲,溲則莖痛,陰亦涸矣。勉擬甘寒法,救津泄邪,希圖百一。

鮮石斛(一兩),牛蒡子(四錢),桑葉(二錢),竹茹(三錢),鮮沙參(七錢),薄荷(七分),夏枯花(三錢),知母(一錢半),羚羊角(一錢半),元參(四錢),枇杷葉(七錢),川貝(一錢半)

喘減熱淡,照前方去羚、枯、竹茹,加甘草五分、天花粉一錢半、葦根一兩。

白話文:

朱葵子在辛巳年十一月,出現高燒。溫病邪氣吸入體內,未及時清泄,錯失良機,導致燥熱耗傷津液,身體發熱,汗出不暢且不稀薄,口乾舌燥、唇色紫黑、舌苔發黑,咳嗽痰粘,口渴引飲,小便時陰莖疼痛,陰液也枯竭了。於是根據甘寒法,試圖滋陰瀉邪,期望能恢復健康。

藥方如下:鮮石斛一兩,牛蒡子四錢,桑葉二錢,竹茹三錢,鮮沙參七錢,薄荷七分,夏枯花三錢,知母一錢半,羚羊角一錢半,元參四錢,枇杷葉七錢,川貝一錢半。

若喘息減輕,熱退汗稀,則去羚羊角、夏枯花、竹茹,另加甘草五分、天花粉一錢半、葦根一兩。

(案155)張亮英,辛巳九月,中坭涇。下痢雖減,仍有雜色,略進稀粥。脈來弦勁,藍苔未退,究屬疑症。前方扶心養胃,制肝益肺,既效矣。原方增損治之。

蓮子(七錢),白芍(二錢),赤芍(一錢半),金石斛(一錢半),川石斛(三錢),松花粉(三錢),荷梗(二尺),甘草梢(七分),金銀花(一錢半),藿香(一錢半),穀芽(一兩),鮮佛手(三錢)

痢止納加,原方佐培補之品,以年高正虛故也。

潞黨參(二錢),金川石斛(各三錢),烏梅(五分),穀芽(一兩),生黃耆(一錢半),東白芍(三錢),甘草(一錢),稻葉(三錢),老蓮子(一兩),茯神(三錢),鮮佛手片(一錢),鮮荷杆(二尺)

白話文:

張亮英在辛巳年九月感染泥水病,雖然腹瀉減輕,但大便仍有雜色,只能吃點稀粥。脈象弦緊,舌苔藍色尚未退,屬於疑難雜症。之前的方子扶助心臟、滋養胃氣,並抑制肝火、滋補肺氣,已有效果。這次在原方基礎上加減藥物進行治療。

藥方:蓮子七錢,白芍二錢,赤芍一錢半,金石斛一錢半,川石斛三錢,松花粉三錢,荷梗二尺,甘草梢七分,金銀花一錢半,藿香一錢半,穀芽一兩,鮮佛手三錢。

由於腹瀉已止,食欲有所增加,在原方基础上添加一些補益藥物,因為病人年紀大,身體虛弱。

藥方:潞黨參二錢,金川石斛三錢,烏梅五分,穀芽一兩,生黃耆一錢半,東白芍三錢,甘草一錢,稻葉三錢,老蓮子一兩,茯神三錢,鮮佛手片一錢,鮮荷杆二尺。

(案156)錢邦周子,辛巳閏七月十九日。微寒壯熱,汗出熱不涼清,熱甚神昏譫言。伏邪蘊於陽明少陽,所謂二陽合病也。當以法清泄之。

益元散(三錢),青蒿(三錢),宋半夏(一錢半),桑葉(三錢),生薑衣(三分),蟬衣(七分),郁李仁(三錢),杏仁(三錢),夏枯花(三錢),藿香(一錢半),白野薔薇花露(一兩半)

伏邪著於營分,熱甚神昏譫語,治以清透。

碧玉散(三錢),知母(一錢半),藿香(一錢半),宋半夏(一錢半),生薑皮(三分),豆卷(三錢),青蒿(三錢),湖丹皮(一錢半),蟬衣(七分),桑葉(三錢),白薇(一錢半)

白話文:

錢邦周先生,辛巳年閏七月十九日,出現微寒、發熱、出汗但熱度不退、熱度很高神志昏迷、說胡話的症狀。這是邪氣鬱積在陽明、少陽經脈,屬於二陽合病,應該用清泄的方法治療。

使用益元散三錢、青蒿三錢、宋半夏一錢半、桑葉三錢、生薑衣三分、蟬衣七分、郁李仁三錢、杏仁三錢、夏枯花三錢、藿香一錢半、白野薔薇花露一兩半。

邪氣停滯在營分,發熱嚴重、神志昏迷、胡言亂語,要以清透的方法治療。

使用碧玉散三錢、知母一錢半、藿香一錢半、宋半夏一錢半、生薑皮三分、豆卷三錢、青蒿三錢、湖丹皮一錢半、蟬衣七分、桑葉三錢、白薇一錢半。

又,去知母、藿香、豆卷,加活鱉甲一錢半、夜交藤三錢、香稻葉四錢。

三十日:搜剔伏邪,邪傳表分,當宣肺氣。

青蒿(一錢半),枇杷葉(四錢),桑葉(三錢),蟬衣(七分),豆豉(三錢),川貝母(一錢半),白薇(一錢半),山梔(五分),藿香(一錢半),白杏仁(三錢),薔薇花露(一兩)

(案157)童生南,錢門塘。真陰虧於下,伏暑盛於內,寒熱經久不已,則陰愈涸而陽愈熾矣。證則齒枯舌燥,苔黑唇焦且裂,大便閉而身熱,神迷譫語,手指蠕動,脈形洪數。仿古人正虛邪盛合治,用鹹寒甘苦之法。

生牡蠣(一兩半),生鱉甲(七錢),桑枝(一兩),蔗汁(一杯),犀角(七分,磨沖),咸蓯蓉(三錢),桑葉(四錢),梨汁(一杯),羚羊角(三錢),元參心(四錢),鮮生地(一兩),炒滁菊花(四錢)

白話文:

另外,去掉知母、藿香、豆卷,加入活鱉甲一錢半、夜交藤三錢、香稻葉四錢。

三十天:要搜剔潛藏的邪氣,邪氣傳到表層,應該宣發肺氣。

用青蒿(一錢半),枇杷葉(四錢),桑葉(三錢),蟬衣(七分),豆豉(三錢),川貝母(一錢半),白薇(一錢半),山梔(五分),藿香(一錢半),白杏仁(三錢),薔薇花露(一兩)。

(案例157)童生南,住在錢門塘。真陰虧損於下,伏暑之氣盛於內,寒熱交替持續很久,導致陰氣更加枯竭而陽氣更加熾盛。症狀表現為牙齒乾枯舌頭乾燥,舌苔黑、嘴唇乾燥且裂開,大便閉塞而身體發熱,神志昏迷且胡言亂語,手指蠕動,脈象洪數。仿效古人治療虛證兼邪氣盛的方法,採用鹹寒甘苦的藥性。

用生牡蠣(一兩半),生鱉甲(七錢),桑枝(一兩),蔗汁(一杯),犀角(七分,磨成粉沖服),咸蓯蓉(三錢),桑葉(四錢),梨汁(一杯),羚羊角(三錢),元參心(四錢),鮮生地(一兩),炒滁菊花(四錢)。

進泄熱救陰數劑,更衣未暢,餘熱未清,夜間神識尚迷,兩手蠕動已定,脈洪數,左甚於右,舌紅欠澤,剿撫兼與,可收全績。

細生地(五錢),西洋參(一錢半),鮮霍石斛(五錢),鮮生地(五錢),生牡蠣(一兩),二生稻葉(二兩),鮮首烏(五錢),陳阿膠(一錢半),經霜桑葉(十張),淡肉蓯蓉(三錢)

膏方:西洋參(三兩),淡天冬(一兩半),生地(四兩),白芍(三兩),甘杞子(四兩),肉蓯蓉(一兩半),茯神(四兩),香附(三兩),五味子(五錢),生牡蠣(五兩),鱉甲(一兩半),阿膠(三兩),仙靈脾(一兩半),湘蓮子(四兩),龜甲(三兩),海參(二兩),銀貢(三兩)

白話文:

患者服用退熱救陰藥後,雖然穿衣後仍感到不適,體內餘熱未消,夜間意識仍不清醒,但兩手顫抖已經停止,脈搏洪數,左側比右側強勁,舌頭紅而乾燥。現在需要繼續使用清熱滋陰、補益氣血的藥物,才能完全康復。

處方:生地五錢、西洋參一錢半、鮮霍石斛五錢、鮮生地五錢、生牡蠣一兩、二生稻葉二兩、鮮首烏五錢、陳阿膠一錢半、經霜桑葉十張、淡肉蓯蓉三錢。

膏方:西洋參三兩、淡天冬一兩半、生地四兩、白芍三兩、甘杞子四兩、肉蓯蓉一兩半、茯神四兩、香附三兩、五味子五錢、生牡蠣五兩、鱉甲一兩半、阿膠三兩、仙靈脾一兩半、湘蓮子四兩、龜甲三兩、海參二兩、銀貢三兩。

上藥用河水煎濃,去渣再熬,以阿膠收膏。每晨淡鹽湯下五六匙。

(案158)朱允泉母,辛巳年,介灣。背寒形如掌大,咳嗽不臥息,心怔作惡,納減口微苦,近增痎瘧,寒輕熱重,汗出不多,脈滑,右上溢,舌苔薄黃。此宿飲上逆而伏邪而蘊少陽也。治以清泄,佐以滌痰。希報效績也。

製半夏(三錢),桑葉(三錢),藿香葉(二錢),旋覆(二錢),北秫米(三錢),蟬衣(一錢),夏枯草(三錢),夜交藤(三錢),豆豉(三錢),白螺螄殼(五錢)

(案159)殷,左,辛巳,漕涇。寒熱二候,頭痛脘痞,是暑濕蘊於膜原。擬以疏泄為治。

白話文:

上藥用河水煎煮濃稠,去除藥渣後再熬煮,用阿膠收取藥膏。每天早上用淡鹽湯服用五六匙。

朱允泉的母親,辛巳年,在介灣。背部發寒,形狀像手掌大小,咳嗽不停,無法平躺休息,心慌害怕,食慾減退,嘴巴略苦,近來又開始發燒打寒戰,寒症輕微,熱症嚴重,出汗不多,脈象滑數,右邊脈搏跳動較為明顯,舌苔薄黃。這是由於宿食停滯上逆,邪氣侵入少陽經而導致的。治療應以清泄為主,輔以化痰。希望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。

藥方:半夏三錢,桑葉三錢,藿香葉二錢,旋覆二錢,北秫米三錢,蟬衣一錢,夏枯草三錢,夜交藤三錢,豆豉三錢,白螺螄殼五錢。

殷姓患者,左側,辛巳年,在漕涇。出現寒熱交替,頭痛,脘腹痞悶,這是由於暑濕之邪蘊結在膜原所致。治療應以疏泄為主。

青蒿(三錢),製半夏(一錢半),廣藿香(二錢),豆卷(三錢),草果(四分),知母(一錢),碧玉散(三錢),杏仁(三錢),生樸(五分),桑葉(三錢)

痞瘧已停,溲紅如血,起則頭眩眼黑,自汗面黃,元虛濕阻。治以仲聖術澤法。

澤瀉(一錢半),夜交藤(三錢),天麻片(一錢半),穀芽(一兩),於術(一錢),仙靈脾(一錢),製半夏(一錢半),枳殼(七分),晚蠶砂(三錢),海金砂(一錢半)

瘧後脾虛濕蘊,按法治之,目黃已退,飲食漸增,依原加減主之。

白話文:

患者之前患有瘧疾,症狀已消停,但小便發紅像血一樣,起身時頭暈目眩,自汗面黃,體虛且有濕氣。醫師採用仲景的澤法治療,用澤瀉、夜交藤、天麻、穀芽、於術、仙靈脾、製半夏、枳殼、晚蠶砂、海金砂等藥材。瘧疾後脾虛濕氣未消,按照原本的治療方法,患者眼睛黃疸已消退,飲食逐漸增加,可以根據患者情況調整藥方。

製半夏(一錢半),澤瀉(一錢半),仙靈脾(一錢半),桑枝(五錢),於術(一錢半),苡仁(四錢),原蠶砂(三錢),穀芽(七分),明天麻(一錢半),秦艽(一錢半),海金砂(一錢半)

(案160)許,幼,辛巳,網船。春時花後,痧子糾纏數月,身熱少汗,腹痛下利,咽關腐碎,氣促形瘦。此餘毒與暑濕留戀也。擬清泄化毒為治。候政。

桑葉(三錢),菊花(三錢),炒銀花(一錢半),生草梢(七分),馬勃(一錢半),射干(一錢半),牛蒡子(三錢),薄荷葉(四分),川貝(三錢),通草(五分),穀芽(四錢)

白話文:

半夏、澤瀉、仙靈脾各用一錢半,桑枝五錢,於術、苡仁各用一錢半,原蠶砂三錢,穀芽七分,明天麻、秦艽、海金砂各用一錢半。

這是一個幼童,出生於辛巳年,在春天花開後,一直被痧子困擾數月,身體發熱卻少汗,腹痛且腹瀉,咽喉潰爛,呼吸急促,身形消瘦。這是因為餘毒和暑濕停留在體內,需要清泄化毒治療。

桑葉、菊花各用三錢,炒銀花一錢半,生草梢七分,馬勃、射干各用一錢半,牛蒡子三錢,薄荷葉四分,川貝三錢,通草五分,穀芽四錢。

(案161)奚,左,辛巳。脘痛宿癖數年,因吐血四罐而釋。近緣勞動,兼之情志違和,腹又結塊,仍有攻痛,且以調肝和胃治之。

香附(一錢半),合歡皮(三錢),甘草(五分),佛手(一錢半),茯神(一錢半),金鈴子(一錢半),新絳(四分),藿香(一錢半),赤芍(一錢半),旋覆花(一錢半),蔞皮(四錢)

(案162)王廷,辛巳。進清泄降逆品,寒熱定而咳嗽亦減矣。

製半夏(三錢),杏仁(三錢),冬瓜子(五錢),苡仁(三錢),白茯苓(三錢),射干(一錢半),金沸花(二錢),竹茹(三錢),大豆卷(三錢),白前(一錢半),陳海蜇(五錢)

白話文:

案161

病人姓名:

時間: 辛巳年

病症: 患者左邊脘部疼痛,宿疾已有多年,因吐血四罐而病症有所緩解。最近因勞動過度,再加上情緒不佳,導致腹部出現結塊,仍有疼痛感。

治療方案: 使用調肝和胃的藥方。

藥方:

  • 香附:一錢半
  • 合歡皮:三錢
  • 甘草:五分
  • 佛手:一錢半
  • 茯神:一錢半
  • 金鈴子:一錢半
  • 新絳:四分
  • 藿香:一錢半
  • 赤芍:一錢半
  • 旋覆花:一錢半
  • 蔞皮:四錢

案162

病人姓名: 王廷

時間: 辛巳年

病症: 患者服用清泄降逆的藥方後,寒熱症狀已趨於平穩,咳嗽也減輕了。

藥方:

  • 製半夏:三錢
  • 杏仁:三錢
  • 冬瓜子:五錢
  • 苡仁:三錢
  • 白茯苓:三錢
  • 射干:一錢半
  • 金沸花:二錢
  • 竹茹:三錢
  • 大豆卷:三錢
  • 白前:一錢半
  • 陳海蜇:五錢

(案163)王銀元,甲申五月初十日,北莊涇潭。斑疹夾見,四肢為多,熱猶不退,神識時昏,間有譫語,氣喘咳嗆,胸脘痞硬,口渴不食,面赤如赭,脈弦數,舌尖絳。溫邪氣血兩燔,最多內陷心包,且予清泄救津,熱淡疹透方妥。

大豆卷(四錢),鮮石斛(四錢),蟬衣(一錢半),鮮生地(三錢),甘中黃(五分),桑葉(三錢),淡豆豉(三錢),牛蒡子(三錢),連翹殼(一錢半),枇杷葉(四錢),薄荷葉(七分)

神清疹透,熱淡咳盛,邪傳表,方宜就近以逐之。去鮮地,加杏仁、前胡。

(案164)施阿敖妻,庚辰九月,白衣殿後。產後三朝起咳嗽嘔吐,寒熱大作。女科李伯陽投以芩、地涼劑,瘀露即定,從此咳嘔不休,寒微熱盛,口苦不食,腹痛無汗,至十三朝,始延余治。診脈弦數,視苔膩黃,是伏邪阻瘀互結,恐致蓄血如狂,書方以失笑、蒿、半、碧、卷、丹、桑、茹、枇等味,不料三服瘀降即愈。

白話文:

王銀元,甲申年五月初十日,在北莊涇潭患病。身上出現斑疹,四肢尤為明顯,發熱不退,意識時而昏沉,偶爾胡言亂語,呼吸急促並伴有咳嗽,胸口悶脹硬實,口渴不想吃東西,臉色紅得像赭石,脈搏弦數,舌尖紅絳。這是溫邪入侵,導致氣血兩燔,很可能已經侵犯心包。需清熱瀉火、救治津液,待熱退疹消,方能痊癒。

處方:大豆卷四錢,鮮石斛四錢,蟬衣一錢半,鮮生地三錢,甘中黃五分,桑葉三錢,淡豆豉三錢,牛蒡子三錢,連翹殼一錢半,枇杷葉四錢,薄荷葉七分。

如果精神轉好,疹子消退,熱退但咳嗽加重,說明邪氣傳至表,就應該用辛涼解表藥驅散邪氣。可以去掉鮮生地,加入杏仁、前胡。

施阿敖的妻子,庚辰年九月,在白衣殿後患病。產後第三天開始咳嗽嘔吐,寒熱交替。李伯陽醫生用黃芩、地黃等涼性藥物治療,瘀血外泄止住了,但咳嗽嘔吐卻一直沒有好轉,寒輕熱重,口苦不想吃東西,腹痛無汗。到了產後第十三天,才請我診治。診脈弦數,舌苔膩黃,是伏邪阻滯與瘀血交結,恐怕會導致血瘀積聚,如同狂症。我開了方子,用失笑散、蒿本、半夏、碧玉散、大豆卷、丹皮、桑白皮、茹根等藥物,沒想到只服了三次藥,瘀血就消除了,病就好了。

愈後起居不慎,又患便泄,其泄甚奇,腹鳴身動即泄,飲食如常,乃清陽下陷,正氣大虛也。即疏補中益氣,去柴,加荷蒂,亦三服而痊。

(案165)沈,左,庚辰。素有抑鬱,致肝木夾母氣賊臨脾土,膻中陽氣不布,腹脅攻脹如臌,脈弦滑,舌苔白。擬仲聖法應之。

李根皮(五錢),橘絡(七分),香附(三錢),左金丸(三分),川桂枝(三分),楝實(一錢半),新絳(三分),旋覆花(三錢),西赤芍(一錢半),茯苓(三錢),蔥管(一尺),製半夏(一錢半)

辛辣開結,腹胸攻脹已愈,固腎氣上衝也。照前加代赭石三錢、潞黨參一錢、伏龍肝一錢半。

白話文:

病人痊癒後,因為沒有注意起居,又患上了腹瀉,而且這種腹瀉很奇怪,只要肚子裡有聲音,身體一動就拉肚子,飲食正常。這是因為清陽下陷,正氣大虛。於是醫生開了疏補中益氣的藥方,去掉了柴胡,加了荷葉蒂,吃了三劑藥就痊癒了。

另一個案例,沈姓病人,左邊身體,庚辰年(公元1260年)患病。他素來有抑鬱的毛病,導致肝木克制脾土,邪氣侵犯脾土,膻中部位陽氣不能散布,腹部兩側脹痛如同臌脹,脈象弦滑,舌苔白。醫生根據仲景的治療方法,開了以下藥方:

李根皮五錢、橘絡七分、香附三錢、左金丸三分、川桂枝三分、楝實一錢半、新絳三分、旋覆花三錢、西赤芍一錢半、茯苓三錢、蔥管一尺、製半夏一錢半。

辛辣的藥物開通結滯,腹部和胸部脹痛已經痊癒,腎氣上衝。醫生照着之前的方子,加了代赭石三錢、潞黨參一錢、伏龍肝一錢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