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藝

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一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4)

1. 卷一

邀余決之。餘一閱視,曰:「此豌豆瘡也。究由肺失清肅,風熱濕毒蘊於太陰之絡而為疹。得清宣泄表,肺胃之令行而清肅下降,其邪無容留之地,遂潰溢出於肌腠之外。蓋肺主皮腠,胃主肌肉,若盜賊潰圍,而遊騎無歸,則隨處作禍。面頸為陽明胃之部位,胸腋為太陰肺之分野,二經受病,故此處獨多也。

」即予銀翹、大黃、地丁、丹皮、羚角、土貝、枇杷葉、桑葉、牛蒡、人中黃、射干、綠豆等出入。數劑而起榻。寓醫黃牆朱梅坪外敷以金黃散,其腋處二粒經月餘而始收全功。

(案14)陸頌臣。陰陽二氣,相剋相生,徵之於物,水火分明,屬於人體,氣血精神。七為火數,精是水凝,火動水流,七日遺精。腎氣虛弱,肝木失榮,橫乘中土,關脈弦沉,五內互克,二氣難平。調治大法,和陽滋陰,兩諧木土,交感心腎。

潞參(四兩),香附子(三兩),黃耆(三兩),熟地(四兩),白茯神(三兩),杜芡實(二兩),蓮子(三兩),龍骨(二兩),白芍藥(一兩半),沙苑子(一兩半),牡蠣(四兩),川桂枝(二錢),當歸身(一兩)

上藥用流水浸一日,桑柴文火熬濃,去渣,用金櫻子膏一兩半、鹿角膠一兩、元武膠二兩收膏,器貯,出火毒。每晨淡鹽湯沖服六錢。

參地一陰一陽,有兩儀之名;龜鹿一動一靜,有二仙之號;山櫻澤芡,得水陸之精;水蠣火龍,具陰陽之德;香神取交感之功,蓮苑取固精之用;耆歸甘潤,補氣益血;楝芍酸苦,和肝斂陰。使陰平而陽秘,則神靜而精凝。頌臣者,殿撰之弟四子也。壬午六月,由杭奔喪回里,數十日後,即起暑症,綿延月餘,投犀角地黃湯而始收全績。

此膏方是入冬之調理方也,因並記之。

(案15)孫錦香,殺豬浜。形寒發熱,有汗。頭痛,胸煩不堪,頻嘔苦水,舌苔薄黃,脈左弦芤數。時屆癸未元旦,脈證合參,是伏氣因感而動也。予蘇、連、半、豉、碧、蒿、桑、菊、枇、茹等,一劑知,二劑已。

(案16)黃錦山母,西新橋,11月。頭旋跌僕,肢痙撮空,牙禁閉。脈弦數。乾嘔,身熱,有汗不解。此外風引動內風,有閉厥之險。勉擬芳香法,佐泄風品。

羚羊角(二錢),桑枝(五錢),桑葉(三錢),鉤藤(四錢),菖蒲(五分),明天麻(一錢半),生天蟲(三錢),竹茹(三錢),天竹黃(一錢半),製半夏(一錢半),甘草(四分)

煎好去渣,調至寶丹一粒灌之。

中風症,進熄風滌痰開竅,牙關得開,神識亦清。述四肢麻木已閱三載,舌中干。仍宗原方,去開竅,加養津品。但年越望五,氣血既虧,終虞反復。

前方去菖、半、至寶丹,加石斛、白芍、菊花、黑豆

白話文:

[卷一]

一位病人得了豌豆疹,疹子主要长在面颈和胸腋。医生诊断为肺气失调,风热湿毒郁结在太阴经络引起的。治疗方法是疏散风热,使肺胃功能恢复正常,邪气自然排出体外。医生使用了银翘、大黄、地丁、丹皮、羚羊角、土贝母、枇杷叶、桑叶、牛蒡子、人中黄、射干、绿豆等药物治疗,几剂药后病就好了。腋下还有两处疹子,用金黄散外敷,过了一个多月才完全痊愈。

另一位病人陆颂臣,因阴阳失调,肾气虚弱,肝木不荣,导致遗精。医生开了一副滋阴补阳的膏方,用潞党参、香附子、黄芪、熟地黄、白茯神、芡实、莲子、龙骨、白芍药、沙苑子、牡蛎、桂枝、当归等药材熬制,并加入金樱子膏、鹿角胶、元武胶收膏。此膏方是冬季调理的方子,患者服用后病症缓解。陆颂臣服药后痊愈,原本因奔丧回乡后得了暑症,服用了犀角地黄汤才好转。

孙锦香得了感冒,症状包括形寒发热、出汗、头痛、胸闷、呕吐苦水、舌苔薄黄、脉象弦数。医生诊断为伏气感冒,用苏叶、连翘、半夏、豉、薄荷、艾蒿、桑叶、菊花、枇杷叶、竹茹等药物治疗,两剂药就痊愈了。

黄锦山的母亲中风,症状包括头晕、跌倒、肢体抽搐、牙关紧闭、脉象弦数、干呕、发热、出汗不止。医生诊断为风邪入里,有闭厥的危险,采用芳香开窍、疏泄风邪的方法治疗,用羚羊角、桑枝、桑叶、钩藤、菖蒲、天麻、僵蚕、竹茹、天竹黄、半夏、甘草等药物煎服,并服用至宝丹一粒。治疗后牙关张开,神志清醒。由于患者中风已三年,舌干,继续用原方治疗,去除了开窍药,并加入养津的药物。但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,气血亏虚,医生提醒仍需注意复发。因此,再次调整方剂,去除了菖蒲、半夏和至宝丹,加入了石斛、白芍药、菊花、黑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