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藝

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六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1)

1. 卷六

(案211)王康候。遺患是龍相不清,陰精走泄,陰不斂陽,火升汗多,心怔神倦,治當壯水制火,斂陰涵陽。二加桂枝龍骨牡蠣湯加黃耆、蓮子、石斛、茯神。

(案212)蘇和尚女,壬午,南漳涇。溫邪內陷心包,身熱片時,神昏不語,不飲口噤,目定顴紅,四肢瘛引。詢得昨暮鼻衄,刻見是象,豈非入血之徵乎?勉擬芳香開泄,若得神蘇,再商他治。

鮮石菖蒲(五分),薄荷(五分),白薇(一錢半),銀花(三錢),鮮生地黃(五錢),元參(二錢半),連翹(二錢),丹皮(二錢半),鎊羚羊角(一錢半),菊花(四錢),大豆卷(四錢)

溫邪內陷宮城,進芳香開泄,神清口開,能飲能語,脈數目張,肢痙亦平。惟身熱未涼,舌紅口渴,邪有轉出之機,當乘勢達之為上策。

鮮生地(五錢),薄荷(五分),連翹(一錢半,去心),豆豉(四錢),川貝母(一錢半),元參(五錢),銀花(四錢),山梔(一錢半,炒),尖犀角(三分,磨沖),白薇(一錢半),桑葉(三錢)

(案213)萬小金妻,陽全涇。二月中患倏寒身熱,咳嗽頭痛,脈濡,舌紅苔黃,脘痞便閉,夜分神昏。斯伏氣也。書蒿、卷、枯、貝、桑、蟬、牛、枇、翹、杏等,一劑即愈。

(案214)顧耕室,壬午,西張河涇。寒熱有汗,朝輕暮重,脘痞不飢,溲少脈濡,病累二年,濕邪猶在,清化治之。

六一散(三錢),藿香(二錢),杏仁(三錢),鬱金(一錢半),大豆卷(一錢半),青蒿(一錢半),茵陳(一錢半),荷杆(二尺,去刺),製半夏(一錢半),苡仁(三錢),佩蘭(一錢半)

苦辛淡以通陽化濕,各恙去其一二,背寒足冷,肺氣不肅,痰飲支膈也。宜通為治。

杏仁(四錢),乾薑(五分),半夏(三錢),赤芍藥(一錢),防己(一錢半),五味(二分),茯苓(三錢),炙甘草(三分),桂枝(二分),竹瀝炒威靈仙(一錢)

屢投斂陰溫散,背寒足冷漸溫,痰亦稀少,舌苔未化,肺中宿邪留戀,巨陽氣不輸化,擬仲聖青龍小劑意。

乾薑(五分),杏仁(五錢),五味(五分),半夏(三錢),桂枝(三分),茯苓(三錢),附子(五分),白芍(一錢半),南沙參(四錢)

病去八九,依原守服,加於術七分。

(案215)唐雪岩,壬午,江家涇。始因便閉,自服通下,得便,反加咳嗽,痰黃氣穢,大便仍秘,脘間作痛,斯脾約症也。治以潤劑通腸。

蔞皮(四錢),杏仁(三錢),蓯蓉(一錢半),油歸身(一錢半),半夏(二錢),紫菀(三錢),旋覆花(二錢),枇杷葉(四錢),北沙參(三錢),茉莉花(四分),麻仁丸(四錢,煎湯送下)

白話文:

[卷六]

(案211)王康候,病因是腎陽不足,導致精液洩漏,陰陽失調,出現盜汗、心悸、神疲倦怠等症狀。治療應以滋陰補腎,固澀精氣為主。方劑用桂枝龍骨牡蠣湯加黃耆、蓮子、石斛、茯神。

(案212)蘇和尚的女兒,壬午年,住南漳涇。因溫邪入侵心包,出現間歇性發熱、神志昏迷、不語、拒飲、口緊閉、眼神呆滯、面頰潮紅、四肢抽搐等症狀。詢問得知昨天傍晚有鼻出血,考慮到這是血證的表現。初步使用芳香開泄之法,待病情好轉再作調整。

處方:鮮石菖蒲、薄荷、白薇、銀花、鮮生地黃、元參、連翹、丹皮、鎊羚羊角、菊花、大豆卷。

溫邪侵入心臟,使用芳香開泄法後,神志清醒,可以說話和飲水,脈象和眼神恢復正常,肢體抽搐也停止了。但發熱未退,舌紅口渴,邪氣有外轉的趨勢,應乘勢將邪氣徹底驅除。

處方:鮮生地黃、薄荷、連翹、豆豉、川貝母、元參、銀花、山梔、尖犀角、白薇、桑葉。

(案213)萬小金的妻子,住陽全涇。二月間突然出現寒熱交替、咳嗽頭痛、脈象濡弱、舌紅苔黃、脘腹痞滿、大便秘結、夜間神志昏迷等症狀,這是伏氣所致。使用蒿、卷柏、枯草、貝母、桑葉、蟬蛻、牛膝、枇杷葉、連翹、杏仁等藥物,一劑而愈。

(案214)顧耕室,壬午年,住西張河涇。寒熱交替,伴有汗出,早晨輕微,晚上加重,脘腹痞滿,不飢,小便量少,脈象濡弱,病情持續兩年,濕邪未除,需清化治療。

處方:六一散、藿香、杏仁、鬱金、大豆卷、青蒿、茵陳、荷梗、制半夏、苡仁、佩蘭。

使用苦辛淡藥物以疏通陽氣,化解濕邪,症狀有所緩解,但仍有背寒足冷、肺氣不肅、痰飲阻滯膈脈等症狀,需繼續疏通治療。

處方:杏仁、乾薑、半夏、赤芍藥、防己、五味子、茯苓、炙甘草、桂枝、竹瀝炒威靈仙。

多次服用斂陰溫散後,背寒足冷的情況有所改善,痰液也變稀少,但舌苔未化,肺中宿邪未除,陽氣仍未完全恢復,考慮使用類似仲景《傷寒論》中青龍湯的方劑。

處方:乾薑、杏仁、五味子、半夏、桂枝、茯苓、附子、白芍藥、南沙參。

病情好轉,繼續服用原方,並加入於術。

(案215)唐雪岩,壬午年,住江家涇。因大便秘結,自行服用通便藥物後,大便通暢,但反而加重了咳嗽,痰黃黏稠,氣味惡臭,大便仍然秘結,脘腹疼痛,這是脾胃受損的症狀。治療應以潤燥通便為主。

處方:蔞皮、杏仁、肉蓯蓉、油歸身、半夏、紫菀、旋覆花、枇杷葉、北沙參、茉莉花、麻仁丸(煎湯送服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