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藝

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五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9)

1. 卷五

葦根(五錢),冬瓜子(五錢),蛤殼(四錢),製半夏(一錢半),杏仁(五錢),旋覆花(一錢半),竹瀝(一杯),金石斛(三錢),苡仁(五錢),枇杷葉(五錢),穀芽(五錢)

寒涼得效,固二火為病也。星書所謂金見土則吉,此症是也。今診右脈未和,是肺胃之痰火未清,清其倉廩,肅其治節,理當有驗。

南北沙參(各三錢),苡仁(五錢),牡蠣(五錢),旋覆花(一錢半),冬瓜子(五錢),蛤殼(五錢),金斛(二錢),枇杷葉(五錢),香粳稻葉(五錢)

(案201)郁茂江正,蓬萊鎮。胸中煩滿,女科投劑,更為小腹並痛難支,痛緩納食即吐,甚至飲食不進,脈形右寸動數,舌苔微黃,是初孕也。擬安胎為主,清和胃氣輔之。

老桑葉(四錢),金石斛(四錢),蔞皮(七錢),穀芽(七錢),絲瓜絡(四錢),炙甘草(三分),橘皮(七分),竹青(三錢),枇杷葉(七錢),紫菀(五錢)

各恙咸減,加杜仲、白芍。

(案202)胡行順內,東皂涇。始起頭痛,行至足尖,還攻胸腹,脹悶不堪,氣喘,欲嘔不嘔,寐中驚擾不安,形寒忽熱,汗不能出,脈弦細,苔薄白。是風寒濕合而成痹也。其風氣勝者為行痹,驅風為主。

川羌活(一錢),旋覆花(三錢),蔞皮(四錢),蠶砂(三錢),淡豆豉(五錢),枇杷葉(四錢),山梔(五分),鬱金(二錢),薄荷葉(五分),代赭石(五錢),杏仁(四錢),蔻仁(五分)

服驅風順氣,寒熱喘嘔悉蠲,更衣一次,漸思納食,惟胸膈仍脹,風寒濕尚未盡楚,再當清熄餘氣。

前方去山梔、鬱金,加枳殼(一錢半)

(案203)範,右。寒熱旬余不解,一身皆腫,陰囊光亮,病久中虛,濕邪橫溢,先開元門,得汗為妙。

豆卷(五錢),青蒿(一錢半),苡仁(三錢),川牛膝(一錢半),藿香(一錢半),楝實(一錢半),靈仙(一錢半),海金砂(二錢),蔥須(一錢半),姜皮(七分),吳茱萸(二分),宋半夏(一錢半)

寒熱得汗而定,惟陰丸之腫未退,原方增味治之。

照方加桂枝(三分)、附子(三分)、燈心(三尺)

(案204)周,右,己卯四月,洋泉涇。始惡寒,後但熱不寒,頭痛耳聾,作惡便薄,喘咳痰多,面赤脅痛,舌紅苔黃,脈弦。是風溫內熾,肺胃受邪也,清展氣機為治,俾氣宣則熱解矣。

桑葉(三錢),白菊花(三錢),羚羊角(一錢半),川貝(三錢),蛤殼(五錢),牛蒡子(四錢),葦根(五錢),旋覆花(二錢),薄荷(五分),絲瓜絡(三錢),枇杷葉(五錢)

病瘥,胃液未振,痰仍黃稠,再擬方宗仲景以飲食消息之意。

糯秧(三兩),葦根(二兩),淡海蜇(一兩),地慄(二兩)

白話文:

[卷五]

第一方:處方包含葦根、冬瓜子、蛤殼、製半夏、杏仁、旋覆花、竹瀝、金石斛、苡仁、枇杷葉、穀芽等藥材,具有寒涼功效,用於治療因陰陽失調引起的疾病。 醫生判斷患者肺胃痰火未清,此方旨在清熱化痰。

第二方:處方包含南北沙參、苡仁、牡蠣、旋覆花、冬瓜子、蛤殼、金斛、枇杷葉、香粳稻葉等藥材,治療孕婦胸腹煩滿、腹痛、嘔吐等症狀,旨在安胎和調理胃氣。

第三方:處方包含老桑葉、金石斛、蔞皮、穀芽、絲瓜絡、炙甘草、橘皮、竹青、枇杷葉、紫菀等藥材,治療患者的某些疾病,病情好轉後加服杜仲、白芍。

第四方:處方包含川羌活、旋覆花、蔞皮、蠶砂、淡豆豉、枇杷葉、山梔、鬱金、薄荷葉、代赭石、杏仁、蔻仁等藥材,治療風寒濕痹,以驅風為主。病情好轉後,去除此方中的山梔、鬱金,並加入枳殼。

第五方:處方包含豆卷、青蒿、苡仁、川牛膝、藿香、楝實、靈仙、海金砂、蔥須、姜皮、吳茱萸、宋半夏等藥材,治療寒熱、水腫等症狀,旨在發汗利水。病情好轉後,加入桂枝、附子、燈心。

第六方:處方包含桑葉、白菊花、羚羊角、川貝、蛤殼、牛蒡子、葦根、旋覆花、薄荷、絲瓜絡、枇杷葉等藥材,治療風溫內熾,肺胃受邪,旨在清熱宣肺。病情好轉後,因胃液未復,痰仍黃稠,另用糯秧、葦根、淡海蜇、地慄等藥材調理脾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