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藝

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五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7)

1. 卷五

青蔗汁(五兩),秋梨汁(三兩),藕汁(一兩半),甘草(一兩),天門冬(三兩),叭⿰口丹杏(三兩),當歸(一兩半),菊花(三兩),麥冬(一兩半),川貝母(一兩半),絡石(三兩),白蜜(一兩半),西洋參(一兩),冬瓜子(五兩),首烏(三兩),竹瀝(三兩),南沙參(三兩),川百合(五兩),黃耆(三兩),鮮石斛(四兩),枇杷葉(八兩),桑枝葉(各四兩)

如煎膏法,每晨開水沖服五匙。

壬午年膏方。舌麻已愈,左脅動躍不安,間有不寐,經筋引牽作痛,宜養肝血肅肺氣為主,佐以甘涼濡胃品。

生棗仁(三兩),麥冬(二兩),甜杏仁(三兩),黃耆(三兩),蒲桃干(三兩),百合(一兩半),冬瓜子(五兩),首烏(三兩),細生地(三兩),甘草(一兩),枇杷葉(五兩),歸身(二兩),西洋參(一兩),沙參(三兩),絲瓜絡(三兩),香附(一兩半),川石斛(三兩),梨肉(三兩),甘蔗汁(五兩),桑枝(八兩)

用流水濃煎,去渣,阿膠一兩半、藕粉三兩收膏。

(案194)童採廷,庚辰年。貴恙稽查經絡,乃少陽膽、陽明胃之部位,良由胃虛氣弱,濕泛為痰,得少陽之風則上湧於空隙之所致,成窠囊之壘。喻氏云宜猛烈之藥以剔之。但其來非暴,攻之當漸。茲議膏方,宗消補並用法。

防風(一錢半),沙參(三兩),牡蠣(三兩),鮮石菖蒲(八錢),黃耆(五兩),於術(一兩半),九制膽星(一兩),升麻(一錢半),歸身(一兩半),茯神(三兩),橘皮(一兩),薑製半夏(二兩),黨參(四兩),蓯蓉(一兩半),天蟲(二兩),生廣木香(一兩),蛤殼(一兩半),甘草(一兩),米粉(三兩,收入),天花粉(三兩)

煎用流水、桑火,米粉收膏。每臥海粉湯沖服兩許。

(案195)範茂,辛巳仲冬朔,趙家港。去歲黃疸,今秋瘧腫,俱用補土製濕而痊,擬膏滋方,從四君子湯增味。

黨參(六兩),甘草(一兩),製半夏(三兩),菊花(三兩),於術(三兩),陳皮(二兩),仙靈脾(一兩半),有耆(四兩),茯苓(七兩),苡仁(七兩),淮山藥(三兩),歸身(一兩半),澤瀉(一兩半),杜仲(五兩),五加皮(五兩),茵陳(三兩),冬蟲夏草(一兩)

上藥河水浸一日,入銅鍋內,桑柴文火熬濃,去渣濾清,再煎至厚,用藕粉二兩收膏,貯瓷器內,每晨砂仁湯沖服五六錢。忌食萊菔、黏膩等物。

(案196)範俊甫母,辛巳十一月初二日,朔望涇。張石頑曰:久虛不愈,治惟有補腎益胃兩途,舍此竟無別法。蓋腎是封藏之本,胃為生化之源。以中胃如釜,命火如薪,要此真火上蒸,腐熟水穀而化精微,則肢體常泰,津液四布。云為動作俱賴是也。今腰腹覺冷溶溶若坐水中,久坐火升,夜分間或不寐,右胯脹痛,耳衄響如蟬鳴,腎虛帶脈不引也。畏聞聲響,易飢憎風,所用藥餌合度殊少,陽明虛,衛外不固也。

白話文:

[卷五]

方劑一: 此方以青蔗汁、秋梨汁、藕汁等清潤之品為主,配伍天門冬、麥冬、川貝母等滋陰潤肺藥物,以及當歸、黃耆、西洋參等補益氣血之品,再佐以其他清熱解毒、潤燥止咳的藥材,共同作用以滋陰潤燥、清熱利肺。每日清晨用開水沖服五匙。此方為壬午年所制,當時患者舌麻已癒,但左脅疼痛不適,偶爾失眠,經絡牽引疼痛,故以養肝血、肅肺氣為治則,並佐以甘涼之品濡養胃氣。

方劑二: 此方以生棗仁、麥冬、甜杏仁等寧心安神之品為主,配伍黃耆、西洋參等補益氣血藥物,以及其他滋陰潤燥、養血活血的藥材,共同作用以養心安神、益氣養血。使用流水濃煎,去渣後,再加入阿膠和藕粉收膏。此方為庚辰年童採廷所用,其病症涉及少陽膽經和陽明胃經,主要病機為胃虛氣弱,濕濁痰凝,少陽風邪上擾,形成窠囊腫塊。醫師認為需用猛烈之藥治療,但需循序漸進,故此方採取消補兼施的方法。

方劑三: 此方以防風、牡蠣、黃耆等藥物為主,配伍其他益氣健脾、化痰散結、溫陽利水的藥材,共同作用以益氣健脾、化痰散結、溫陽利水。以流水桑火煎煮,用米粉收膏,睡前用海粉湯沖服。此方為辛巳年範茂所用,其患有黃疸和瘧疾腫脹病史,皆已痊癒,此膏方在四君子湯基礎上增味,以鞏固療效。

方劑四: 此方以黨參、黃耆等補氣藥物為主,配伍其他健脾益腎、利水消腫的藥材,共同作用以益氣健脾、補腎益胃。藥材先用河水浸泡一日,再用桑柴文火熬製,去渣濾清後再煎至濃稠,用藕粉收膏。每日清晨用砂仁湯沖服。此方為辛巳年範俊甫母所用,其症狀為久虛不愈,腰腹冷痛,夜間失眠,右胯脹痛,耳鳴,腎虛,畏聲響,易飢惡風,故此方以補腎益胃為治則,以恢復臟腑功能。 忌食萊菔等黏膩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