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五 (6)
卷五 (6)
1. 卷五
陳皮,木香,香薷,穀芽,豆卷,附子,茯苓,蔥,桂枝,於術,苡仁
五帖腫退七八。
(案189)余太太,壬午十月,東皋村。服兩和木土,腹痛下利俱減,痰亦漸少,惟午後形寒。此血去營虛也,前方添以調營。
白芍(三錢),炙草(五分),茯神(三錢),山藥(三錢),歸身(一錢半),陳皮(五分),杜仲(一錢半),穀芽(五錢),金斛(一錢半),大棗(二枚,姜炒),伏龍肝(三錢)
肝脾不和,藏統失司,補營為主,佐以兩和,數十劑而病減十之八九。近因肺受寒邪,以辛溫之品發散之。
蘇葉(五分),甘草(五分),牛蒡子(一錢半),前胡(一錢半),桑葉(一錢半),白菊花(四錢),橘紅(五分),杏霜(一錢半),旋覆花(一錢半),薑、棗
膏方用《千金》內補建中湯加山藥、杜、仲、蓮、斛。(癸未秋分故。)
(案190)周師泰,壬午十一月,東皂涇。喘咳交冬必發,昨日陡患腹中氣上衝胸,吐蛔心悸,頭疼肢冷,喘咳痰聲如鋸,脈細帶弦,右寸浮滑。肝陽犯胃凌心,宿飲乘勢上泛,權擬鎮降。
代赭石(五錢),製半夏(三錢),橘皮(七分),蘇梗(一錢半),旋覆花(三錢),茯苓(三錢),薑片(四分),楝實(七分),螺螄殼(五錢),川桂枝(一分半),竹皮(一錢半),左金丸(二分),廣鬱金汁(二匙)
一劑痰平,食粥復病。加焦穀芽一兩、生香附二錢,去蘇梗、鬱金,更以苓桂朮甘湯加車、膝、桑皮善後。
(案191)陸頌臣夫人,壬午。背疼目脹,經來百節煩疼,目花耳鳴,作血枯氣竭肝傷,用岐伯血枯方得效,膏劑仍宗原法增味。
烏賊骨(四兩),熟地(三兩),麥冬(一兩半),茯神(三兩),茜根炭(一兩),杞子(一兩半),黃耆(二兩),西洋參(二兩),線魚膠(一兩),歸身(一兩半),蓯蓉(一兩半),沙苑子(一兩半),黃雀卵(十二枚),香附(二兩),白芍(一兩半),紫石英(一兩半),湖杜仲(五兩)
煎膏出火氣,每日用橘葉或砂仁湯送下五六錢。甲申八月已懷麟五六月矣。
(案192)童翼臣姨丈膏方,庚辰十一月二十日定。易傷風邪,耳鳴,心用過度則悸,是肺金相傅不足也。
黃耆(五兩),防風(一兩),西洋參(三兩),於術(一兩),百合(三兩),茯神(三兩),北沙參(三兩),丹參(一兩半),杞子(一兩半,青鹽拌),菊花(四兩),柏子仁(三兩),黑豆衣(三兩),白芍(一兩半),桑枝(四兩),桑葉(三兩),川楝子(一兩)
雨水浸藥一晝夜,桑柴文火熬濃,去渣,用飴糖三兩、藕粉二兩收膏。早晚米飲調服三匙。
(案193)童伯田。酒毒傷胃,舌麻干辣,甘寒救之。庚辰年十一月二十日定膏滋方。
白話文:
[卷五]
案189:余太太,壬午年十月,東皋村。服用兩和湯與土方,腹痛、腹瀉都減輕,痰也漸少,但午後感覺怕冷。這是血去營虛的症狀,之前的方劑再加入調補氣血的藥物。處方:白芍、炙甘草、茯神、山藥、當歸、陳皮、杜仲、穀芽、石斛、大棗(薑炒)、伏龍肝。肝脾不和,氣血失調,以補益氣血為主,輔以兩和湯,服用數十劑後,病情好轉了八九成。最近因為肺受寒邪,用辛溫藥發散寒邪。處方:蘇葉、甘草、牛蒡子、前胡、桑葉、白菊花、橘紅、杏仁霜、旋覆花,生薑、大棗。膏方採用《千金方》內補建中湯,再加入山藥、杜仲、蓮子、石斛。(癸未年秋分制定)。
案190:周師泰,壬午年十一月,東皂涇。咳嗽喘息每年冬天必發,昨天突然腹中氣往上衝到胸口,嘔吐蛔蟲,心悸,頭痛肢體冰冷,咳嗽喘息痰聲如鋸子,脈細弦,右寸脈浮滑。肝陽犯胃,影響到心臟,宿積的飲邪趁勢上泛,暫時以鎮降為治。處方:代赭石、制半夏、橘皮、蘇梗、旋覆花、茯苓、生薑片、楝實、螺螄殼、川桂枝、竹茹、左金丸、廣鬱金汁。一劑藥後痰液平息,吃了粥後又復發。加焦穀芽、生香附,去掉蘇梗、鬱金,再用苓桂朮甘湯加車前子、狗膝、桑白皮善後調理。
案191:陸頌臣夫人,壬午年。背痛眼睛腫脹,月經來潮時全身疼痛,眼睛模糊耳鳴,這是血枯氣竭肝臟受損的症狀,用岐伯血枯方效果很好,膏劑仍沿用原方並增加藥物。處方:烏賊骨、熟地黃、麥冬、茯神、茜根炭、枸杞子、黃耆、西洋參、魚膠、當歸、肉蓯蓉、沙苑子、黃雀卵、香附、白芍、紫石英、杜仲。煎膏後去除火氣,每天用橘葉或砂仁湯送服五六錢。甲申年八月已懷孕五六月了。
案192:童翼臣姨丈膏方,庚辰年十一月二十日制定。容易受傷風寒,耳鳴,心臟使用過度就心悸,這是肺金不足的症狀。處方:黃耆、防風、西洋參、蒼朮、百合、茯神、北沙參、丹參、枸杞子(青鹽拌)、菊花、柏子仁、黑豆衣、白芍、桑枝、桑葉、川楝子。雨水浸泡藥物一夜,用桑柴小火慢熬濃縮,去渣,加入飴糖、藕粉收膏。早晚用米湯調服三匙。
案193:童伯田。酒精中毒傷胃,舌頭麻木乾燥灼熱,用甘寒藥物治療。庚辰年十一月二十日制定膏滋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