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四 (10)
卷四 (10)
1. 卷四
膏方:西洋參(三兩),淡天冬(一兩半),生地(四兩),白芍(三兩),甘杞子(四兩),肉蓯蓉(一兩半),茯神(四兩),香附(三兩),五味子(五錢),生牡蠣(五兩),鱉甲(一兩半),阿膠(三兩),仙靈脾(一兩半),湘蓮子(四兩),龜甲(三兩),海參(二兩),銀貢(三兩)
上藥用河水煎濃,去渣再熬,以阿膠收膏。每晨淡鹽湯下五六匙。
(案158)朱允泉母,辛巳年,介灣。背寒形如掌大,咳嗽不臥息,心怔作惡,納減口微苦,近增痎瘧,寒輕熱重,汗出不多,脈滑,右上溢,舌苔薄黃。此宿飲上逆而伏邪而蘊少陽也。治以清泄,佐以滌痰。希報效績也。
製半夏(三錢),桑葉(三錢),藿香葉(二錢),旋覆(二錢),北秫米(三錢),蟬衣(一錢),夏枯草(三錢),夜交藤(三錢),豆豉(三錢),白螺螄殼(五錢)
(案159)殷,左,辛巳,漕涇。寒熱二候,頭痛脘痞,是暑濕蘊於膜原。擬以疏泄為治。
青蒿(三錢),製半夏(一錢半),廣藿香(二錢),豆卷(三錢),草果(四分),知母(一錢),碧玉散(三錢),杏仁(三錢),生樸(五分),桑葉(三錢)
痞瘧已停,溲紅如血,起則頭眩眼黑,自汗面黃,元虛濕阻。治以仲聖術澤法。
澤瀉(一錢半),夜交藤(三錢),天麻片(一錢半),穀芽(一兩),於術(一錢),仙靈脾(一錢),製半夏(一錢半),枳殼(七分),晚蠶砂(三錢),海金砂(一錢半)
瘧後脾虛濕蘊,按法治之,目黃已退,飲食漸增,依原加減主之。
製半夏(一錢半),澤瀉(一錢半),仙靈脾(一錢半),桑枝(五錢),於術(一錢半),苡仁(四錢),原蠶砂(三錢),穀芽(七分),明天麻(一錢半),秦艽(一錢半),海金砂(一錢半)
(案160)許,幼,辛巳,網船。春時花後,痧子糾纏數月,身熱少汗,腹痛下利,咽關腐碎,氣促形瘦。此餘毒與暑濕留戀也。擬清泄化毒為治。候政。
桑葉(三錢),菊花(三錢),炒銀花(一錢半),生草梢(七分),馬勃(一錢半),射干(一錢半),牛蒡子(三錢),薄荷葉(四分),川貝(三錢),通草(五分),穀芽(四錢)
(案161)奚,左,辛巳。脘痛宿癖數年,因吐血四罐而釋。近緣勞動,兼之情志違和,腹又結塊,仍有攻痛,且以調肝和胃治之。
香附(一錢半),合歡皮(三錢),甘草(五分),佛手(一錢半),茯神(一錢半),金鈴子(一錢半),新絳(四分),藿香(一錢半),赤芍(一錢半),旋覆花(一錢半),蔞皮(四錢)
(案162)王廷,辛巳。進清泄降逆品,寒熱定而咳嗽亦減矣。
白話文:
[卷四]
**膏方:**此膏方包含西洋參、淡天冬、生地、白芍、甘杞子、肉蓯蓉、茯神、香附、五味子、生牡蠣、鱉甲、阿膠、仙靈脾、湘蓮子、龜甲、海參、銀貢等藥材,以河水煎熬濃縮,去渣後再熬製,最後用阿膠收膏。每日清晨服用淡鹽湯送服五六匙。
**病例158:**朱允泉母親,辛巳年,居住介灣。症狀:背部冰冷,形如手掌大小的區域;咳嗽不止,無法入睡;心慌心悸;食慾減退,口微苦;近期加重,出現寒熱往復的瘧疾,寒少熱多,汗出不多;脈象滑數,右上部脈象充盈;舌苔薄黃。診斷:宿飲上逆,邪氣伏於少陽。治療方案:清泄少陽,佐以化痰。
**處方:**半夏、桑葉、藿香葉、旋覆花、北秫米、蟬衣、夏枯草、夜交藤、豆豉、白螺螄殼。
**病例159:**殷某,左側,辛巳年,居住漕涇。症狀:寒熱交替,頭痛,脘腹痞滿。診斷:暑濕困阻於膜原。治療方案:疏泄暑濕。
**處方:**青蒿、製半夏、廣藿香、豆豉、草果、知母、碧玉散、杏仁、生樸、桑葉。
**病情變化及治療:**瘧疾已停,小便赤紅如血,起床時頭暈目眩,自汗,面色發黃,症狀顯示元氣虛弱,兼有濕邪阻滯。治療方案:採用仲景的澤瀉湯法加減。
**處方:**澤瀉、夜交藤、天麻片、穀芽、於術、仙靈脾、製半夏、枳殼、晚蠶砂、海金砂。
**再次病情變化及治療:**瘧疾後脾虛濕蘊,按上述方法治療,目黃已退,食慾漸增,根據病情略作加減。
**處方:**製半夏、澤瀉、仙靈脾、桑枝、於術、苡仁、原蠶砂、穀芽、明天麻、秦艽、海金砂。
**病例160:**許某,幼童,辛巳年,居住網船。症狀:春季花後,痧症纏綿數月,身熱汗少,腹痛泄瀉,咽喉腐爛,氣促消瘦。診斷:暑濕餘毒留戀。治療方案:清泄化毒。
**處方:**桑葉、菊花、炒銀花、生草梢、馬勃、射干、牛蒡子、薄荷葉、川貝、通草、穀芽。
**病例161:**奚某,左側,辛巳年。症狀:胃脘疼痛多年,曾吐血四罐後症狀緩解。近期因勞動及情志不暢,腹中又出現結塊,疼痛加重。治療方案:調和肝胃。
**處方:**香附、合歡皮、甘草、佛手、茯神、金鈴子、新絳、藿香、赤芍、旋覆花、蔞皮。
**病例162:**王廷,辛巳年。症狀:服用清泄降逆的藥物後,寒熱症狀減輕,咳嗽也減輕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