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藝

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四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6)

1. 卷四

(案141)蓬溪陸永山女。患感,市醫治之,漸成壞症,而不知其是暑濕伏於少陽,秋涼外束於表裡,邪欲出不出,榮衛相干,為寒為熱,若明理之醫必投和解而愈。奈不與和解,反用消導破血,致經水不期而至,其邪縮入血室,即變神識如蒙,熱熾於夜,舌絳苔黃,下利黃沫,脈數且弦,氣怯微咳。

治之之法,惟氣血雙清,疏方以青蒿、白薇、菊花、川貝、桑葉、蟬衣、夜交藤、鮮金石斛、杏仁、豆卷、雞蘇散、枇杷葉等出入為方。熱解神清,白疹層布,旋去蒿、薇,加夏枯花、穀芽之類,調理而愈。後半月,餘邪復聚於肝膽之絡,左脅有塊脹痛,再投沙參、旋覆、半、谷、歸、芍、左金、甘草、楝實、香附,十劑痞消痛止,動作如常。至十二月,寒熱又作,勿藥而自止。

甚矣。瘧疾輕症用誤藥而邪縮於內,有若是之難透也。

(案142)顧庭正,辛巳,蓬萊鎮。伏邪冬發,形寒發熱,頭疼身痛。醫者見余治陸女用氣血雙清,久病忽愈,因仿此試之。一劑邪隨入里,神迷熱壯,不食不眠,始邀余診。脈弦齒垢,唇裂口乾,顴紅如赭,足冷如冰,氣促音低,奄奄一息。予散表品雖得微汗,而脈更勁,病更甚。於是改投由榮透衛,以搜引入之邪。十餘服而諸症始痊矣。立方於後:

白薇汁炒豆卷(三錢),桑葉(三錢),鮮金斛(五錢),薄荷拌打元參(七錢),知母(一錢半),香稻葉(一兩),鮮何首烏藤(三錢),生牡蠣(一兩),蟬衣(七分),野白薔薇花露(一兩半)

《經》以「胃不和則臥不安」。今大病之後,寐則汗淋心怔,非真胃病,乃心腎之病也。以胃屬陽土,主治中央,心腎欲交;胃之中軸不轉,則心液外越而寐中汗泄,又無腎水之上濟,則憺憺大動矣。其面赤舌紅者,是陰不斂陽也。法當三焦並治,以甘涼益心陰而泄心陽,薄味養胃陰,鹹寒滋腎水,使陰得涵陽,則汗可止。

淮小麥,牡蠣,蓯蓉,鱉甲,生甘草,石斛,生地,大紅棗,蓮子,女貞子

(案143)李心畲侄,楊家角。八齡突患日中痙厥,逾時必咳嗽遺尿而醒,狀若癇症。予清化之品,一劑知,二劑已,因多食豬肉,症發如前,兼之寒熱大作,脈見滑數,舌尖及邊鮮紅。四診互證,是伏暑夾痰入於少陰為厥,傳及太陰太陽之開而能醒,刻又傳入少陽,乃愈徵也。與病後遺熱食復彷彿。

法當因其勢而和解之,則不治厥而厥自止,即仲景四逆散之變法耳。

黑山梔(一錢),雞蘇散(二錢),枇杷葉(五錢),香豆豉(三錢),光杏仁(三錢),冬桑葉(三錢),江枳殼(五分),製半夏(一錢半),夏枯草(二錢),生薑衣(三分),蟬衣(五分)

(案144)陳照林子,辛巳,錢孟涇。壯熱神迷,譫語額汗氣喘鼻扇,便秘顴紅,下體青痕,脈數舌絳,苔藍如靛。暑風襲肺,肝木用事,法當清肺平肝,佐以宣竅。

白話文:

[卷四]

(案141)蓬溪縣陸永山家的一位女子患了感冒,在市裡的醫生治療下病情加重,卻沒有發現是暑濕之邪伏在少陽經,秋涼後又外束於表裡,邪氣想出來卻出不來,導致榮衛二氣相干擾,時寒時熱。如果是一位懂得道理的醫生,一定會使用和解的方法就能治癒。可惜沒有使用和解法,反而用消導破血的方法,導致經水提前來潮,邪氣縮入血室,於是神志不清,晚上發熱明顯,舌頭紅絳,苔黃厚膩,大便稀溏並帶黃沫,脈象數而弦,氣虛咳嗽。

治療的方法,就是同時清泄氣血,處方用青蒿、白薇、菊花、川貝母、桑葉、蟬蛻、夜交藤、鮮石斛、杏仁、扁豆、雞蘇散、枇杷葉等藥物加減使用。熱退神清,身上出現白疹,就停用青蒿、白薇,加入夏枯草、穀芽等藥物調理,最終痊癒。半個月後,餘邪又聚集在肝膽經絡,左側脅肋部出現腫塊脹痛,於是再次用沙參、旋覆花、生地黃、炙甘草、當歸、白芍、左金丸、甘草、苦楝皮、香附子等藥物,十劑藥後腫塊消散,疼痛停止,行動如常。到了十二月,寒熱症狀再次出現,但沒有服藥就自行痊癒了。

唉,瘧疾輕症因用藥錯誤而使邪氣內陷,竟然如此難以治療!

(案142)顧庭正,辛巳年,蓬萊鎮。伏邪在冬季發作,表現為形寒發熱,頭痛身痛。醫生見我治療陸女子的方法是清泄氣血,久病痊癒,於是模仿我的方法試治。服藥一劑,邪氣反而深入裡邊,神志昏迷,發熱加重,不進食,不睡眠,才邀請我診治。脈象弦緊,牙齒上附有垢物,嘴唇干裂,口乾舌燥,顴骨紅得像赭石,腳冰冷如冰,呼吸急促,聲音低微,奄奄一息。我用疏散表邪的藥物雖略見汗出,但脈象反而更強,病情更重。於是改用從榮衛二氣入手的方法,以引導邪氣從表而出。服藥十幾劑後,諸症狀才痊癒。處方如下:

白薇汁炒扁豆(三錢),桑葉(三錢),鮮石斛(五錢),薄荷拌打元參(七錢),知母(一錢半),香稻葉(一兩),鮮何首烏藤(三錢),生牡蠣(一兩),蟬蛻(七分),野白薔薇花露(一兩半)

《內經》說:「胃不和則臥不安」。現在這位病人大病之後,睡覺就出汗,心悸不安,這並不是真正的胃病,而是心腎疾病。因為胃屬陽土,主治中焦,心腎相交;胃的中樞運化功能失常,則心液外溢而導致睡眠中汗出,又缺乏腎水上濟,則心神不安,驚悸動搖。他的面色赤紅,舌頭紅絳,是陰液不足不能斂藏陽氣。治療方法應該三焦並治,用甘寒的藥物滋養心陰,洩去心陽之熱,清淡的食物養胃陰,鹹寒的藥物滋養腎水,使陰液充足以涵養陽氣,汗就能止住。

淮小麥,牡蠣,肉蓯蓉,鱉甲,生甘草,石斛,生地黃,大棗,蓮子,女貞子

(案143)李心畲的侄子,住在楊家角。八歲時突然患上白天發作的痙攣抽搐,每次發作持續一段時間,必然咳嗽遺尿然後清醒,症狀如同癇症。我用清化之品,一劑藥見效,二劑藥痊癒,因為他吃了很多豬肉,症狀又像以前一樣發作,並伴有寒熱,脈象滑數,舌尖及舌邊鮮紅。四診合參,這是暑熱夾雜痰濁入侵少陰經而導致厥證,傳及太陰、太陽經的經氣開洩而能夠清醒,又傳入少陽經,病情才好轉,這也和病後餘熱及飲食不當有關係。

治療方法應該順應病情,用和解的方法,這樣就不需要專門治療厥證,厥證自然就會停止,這也是仲景《傷寒論》中四逆散的變法。

黑山梔子(一錢),雞蘇散(二錢),枇杷葉(五錢),香豆豉(三錢),光杏仁(三錢),冬桑葉(三錢),枳殼(五分),制半夏(一錢半),夏枯草(二錢),生薑皮(三分),蟬蛻(五分)

(案144)陳照林的兒子,辛巳年,錢孟涇。壯熱神昏,胡言亂語,額頭出汗,呼吸急促,鼻翼煽動,大便秘結,顴骨紅赤,下肢出現青紫色的瘀斑,脈象數,舌頭紅絳,苔色藍黑如靛青色。這是暑熱之邪襲擊肺經,肝木氣盛,治療方法應該清泄肺熱,平肝瀉火,輔助以宣通竅位的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