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四 (3)
卷四 (3)
1. 卷四
蓋心為君主而主血,血不能自生也,賴飲食入胃而脾氣散精,奉心化赤,血氣周流,則痛癢皆知而四肢泰然。猶之人君聽納諫,則奸邪不能蔽而民殷國富,外侮不能侵矣。今者脾氣既虧,坤順之德有慚,氣不斡旋,運化之力漸微,所以納食時脹,勞則神疲肢倦。且脾為至陰之臟,目胞亦陽分至陰之地,足跗亦屬陰部,脾虛故見徵於此。
脾者土也,土剋水。虛則水無所制,因而氾濫,則津潤之色自必見於脾部。《靈樞·水脹篇》云:「目胞微腫如臥蠶起之狀者,水也。」前進仲景枳朮湯已得效驗,今茲擬膏方常服,當仿鞠通「治內傷如相」之訓,使坐鎮從容調遣合度,則中軸轉而四運成,則臟腑之機關盡利,何前症之有云?用古方四君子湯增味。
高麗參(一兩半),陳皮(一兩半),肉桂(一錢),桑枝(三兩),白芍(一兩半),旋覆花(一兩半),天生術(二兩),柏子仁(一兩),楝實(一兩半),阿膠(一兩),浙茯苓(三兩),製半夏(一兩),杞子(一兩半),米粉(五合),炙甘草(七錢),當歸身(一兩半),菊花(二兩),冬蟲夏草(五錢)
上用河水浸一宿,文火煎濃去渣,以阿膠、米粉收膏,砂仁湯下三五匙,早晚服。
柯韻伯曰:四君子湯,氣分之補方也。人參致中和之氣,白朮培中宮,茯苓清治節,甘草調五臟。胃氣既治,病安從來?然撥亂反正又不能無為而治,故佐桔皮利肺氣,半夏消痰氣,而痰水可除也;使以芍、歸、杞、菊養肝之體,抑肝之用,所謂扶正(土)必先安木也;柏、桂、旋、絳以助心火,火生土也;楝實苦降以瀉浮陽;砂仁辛香,上通心,下交腎,中可疏機關。統論全方,不出補脾調氣二法也。
癸未年膏方。《易》云:至哉坤元,萬物資生。坤元者,太陰脾土,陽明胃土也。土乃後天之生氣,萬物之母,故容受水穀,則有坤順之德,化生氣血,則有健乾之功。土若有虧,雜病叢生。今目胞臥蠶,四肢微腫,則望之而知其土虛矣。勞則氣促,則聞之而知其氣虛矣。心中怔怔,則問之而知其氣虛矣。
脈形細濡,則切之而知其氣虛矣。病狀雖殊總由一虛,古人云:補益諸方惟四君子湯為金科玉律,具中和之德,得君子之名。前歲膏方宗此增味,服之有效,仍主原意。
加益智仁五錢、藕粉一兩、潞黨參二兩,去肉桂、阿膠
張石頑曰:人之一身,土氣為本。故久虛不愈必用四君子湯,先培中宮土氣,使藥氣四達,則周身之機運流通,水穀之精微敷布,何虛症之有哉?然土虛而木氣乘之,非加和木不可;土虛而痰飲生之,非加蠲飲不可;土虛而血無以生,非加益血不可。方中加柏、楝、桑、芍,所以和木;半、桔、旋覆,所以蠲飲;歸身、杞、菊,所以益血。
白話文:
[卷四]
心臟是人體的君主,主管血液。血液並非自身產生,而是依靠飲食進入胃部,脾臟的氣機將精華散布,供給心臟,化生為紅色血液,血液氣機周流全身,則痛癢都能感知,四肢也舒暢自如。這就像人君採納臣下的諫言,奸邪就無法蒙蔽,百姓安居樂業,外敵也無法入侵。現在脾氣虧損,失去了坤土的順暢之德,氣機不能正常運轉,化生之力減弱,所以吃飯時會脹,勞累則神疲肢倦。而且脾臟是至陰之臟,眼瞼也是陽分之中至陰之地,足部也屬於陰部,脾虛則會表現在這些部位。
脾臟屬土,土克水。脾虛則水無法制約,因而氾濫,所以濕潤的症狀必然會出現在脾部。《靈樞·水脹篇》說:「眼瞼輕微腫脹,像蠶寶寶一樣隆起,這是水腫。」之前用仲景的枳朮湯已經見效,現在擬定膏方常服,應該效法鞠通「治內傷如相」的訓誡,使病情穩定下來,從容調度,合宜用藥,則中軸轉動,四肢運轉正常,臟腑功能恢復,之前的症狀自然消失。因此,在此基礎上,用古方四君子湯加味。
藥方組成:高麗參(一兩半)、陳皮(一兩半)、肉桂(一錢)、桑枝(三兩)、白芍(一兩半)、旋覆花(一兩半)、天生術(二兩)、柏子仁(一兩)、楝實(一兩半)、阿膠(一兩)、浙茯苓(三兩)、製半夏(一兩)、杞子(一兩半)、米粉(五合)、炙甘草(七錢)、當歸身(一兩半)、菊花(二兩)、冬蟲夏草(五錢)
用法:以上藥物用河水浸泡一夜,文火煎煮濃縮去渣,再加入阿膠、米粉收膏,用砂仁湯送服三到五匙,早晚服用。
柯韻伯說:四君子湯是補益氣分的方劑。人參調和中氣,白朮補益脾胃,茯苓利水滲濕,甘草調和五臟。胃氣調理好了,病自然就好了。但要撥亂反正,也不能不作為,所以加入橘皮行氣利肺,半夏化痰,這樣痰飲就能去除;用白芍、當歸、杞子、菊花滋養肝臟,抑制肝木過亢,所謂扶正(土)必先安木;柏子仁、肉桂、旋覆花、生地黃(絳)則可以助長心火,因為火生土;楝實苦寒瀉火,瀉去浮陽;砂仁辛香溫暖,上通於心,下達於腎,中間可以疏通臟腑氣機。總的來說,這個方子,不外乎補脾調氣二法。
癸未年膏方。《易經》說:「至哉坤元,萬物資生。」坤元指的是太陰脾土和陽明胃土。土是後天之氣,萬物之母,所以能容納水穀,這就是坤土的順暢之德;能化生氣血,這就是健脾的功效。如果脾土虧損,就會百病叢生。現在眼瞼像蠶寶寶一樣腫脹,四肢輕微腫脹,從外觀就能看出脾土虛弱;勞累就氣短,從聲音就能看出氣虛;心中慌慌的,詢問也能知道氣虛;脈象細弱無力,從脈象也能看出氣虛。雖然症狀不同,但都是由於氣虛所致,古人說:「各種補益方劑,只有四君子湯是金科玉律,具有中和之德,堪稱君子之名。」前年的膏方就是以此方加味,服用後有效,所以這次仍然以此為基礎。
加益智仁五錢、藕粉一兩、潞黨參二兩,去肉桂、阿膠
張石頑說:人體以脾土之氣為根本。所以久虛不愈的病人,一定要用四君子湯,先補益脾胃之土氣,使藥力周流全身,則周身氣機運轉通暢,水穀精華就能佈散全身,哪裡還有虛症呢?但是脾土虛弱,肝木就會乘虛而入,如果不調和肝木,不行;脾土虛弱,就會產生痰飲,如果不化痰利水,不行;脾土虛弱,血液就無法生成,如果不益血,不行。所以方中加入柏子仁、楝實、桑枝、白芍,用來調和肝木;半夏、橘皮、旋覆花,用來化痰利水;當歸、杞子、菊花,用來益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