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藝

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三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0)

1. 卷三

苡仁(一錢半),冬瓜子(三錢),茯神(三錢),枇杷葉(三錢),杏仁(一錢半),白燈心(二錢),射干(一錢半),金石斛(三錢),通草(一錢),川貝母(二錢),葦莖(五錢)

(案116)唐如,東桃園裡。氣急咳嗽喑啞,便泄溲數,脈濡,胸悶,舌胖苔黃。此飲夾外邪,肺病移腸,頗為礙手,且予清泄,勉希萬一。

射干(七分),冬瓜子(三錢),黃芩(五分),扁豆皮(三錢),杏仁(三錢),旋覆花(一錢半),甘草(三分),赤芍藥(一錢半),川樸(三分),川貝母(二錢),穀芽(五錢),枇杷葉(三錢)

舌苔白厚,上齦腐碎,脈濡,便硬足冷,加食涎嗽氣急,中虛好酒,積濕成痰。擬《外臺》茯苓意。

潞黨參(一錢半),茯苓(三錢),杏仁(四錢),枳椇子(三錢),金石斛(一錢半),枳殼(七分),橘紅(四分),枇杷葉(五錢,炒),生苡仁(三錢),竹瀝炒製半夏(二錢)

(案117)王新梅母,西荒場上。勞煩恚怒即起背寒,身熱有汗不解,頭脹且痛,目暗畏光,心嘈腰痛,口渴不苦,脈來濡數,舌紅少苔。木火內熾,津液暗耗,姑用濡潤之品滋熄之。

女貞子(三錢),生甘草(七分),青蒿(三錢),桑葉(三錢),甘杞子(一錢半),大麥仁(四錢),白薇(一錢半),紅棗核(十枚),滁菊花(三錢),川石斛(三錢),鮮夜交藤(五錢)

(案118)周雙福,年甫壯立,盜汗如浴,神疲難支,懶於轉側,二目時花出淚,兩關脈形短浮,噫氣太息連聲,言語輕微不響,筋剔肉瞤大便瀉泄,寐中魂魄相馳,小溲少而時赤,全不納穀,顴部倏赤忽白,苔糙尖紅,口中並不覺渴。

夫心生血而為汗,腎主水而藏精,汗多精血交慽,陰陽不能相濟,加以木失水涵,風從內起,克中央之坤土,橫西方之乾金,肺病移腸而便泄,中土受克則不食,五臟互為剋制,二氣莫得其平,調和五臟之間,緣合心腎為急。

花龍骨(五錢),紅棗(三枚),黃耆(二錢),潞黨參(二錢),左牡蠣(七錢),杞子(三錢),川斛(三錢),於潛術(一錢),酸棗仁(四錢),茯神(三錢),青鹽水炒益智仁(一錢半),淮小麥(五錢)

投交合心腎,和肝扶脾補肺,三帖之後,各恙皆有起色,欲食而運化略遲,故古方書調四臟之神志魂魄,咸歸向於脾者,有取乎歸脾湯。

歸脾湯去遠、甘,加杞子、龍骨、穀芽。

白話文:

[卷三]

案116 唐如,住在東桃園。症狀為呼吸急促、咳嗽、聲音嘶啞、大便稀溏、小便次數增多、脈象濡弱、胸悶、舌體肥大、苔黃厚膩。這是外邪入侵,肺病累及腸胃,病情棘手,需清熱泄邪,希望能有所改善。 處方一:射干、冬瓜子、黃芩、扁豆皮、杏仁、旋覆花、甘草、赤芍藥、川樸、川貝母、穀芽、枇杷葉。 處方二:苡仁、冬瓜子、茯神、枇杷葉、杏仁、白燈心、射干、金石斛、通草、川貝母、葦莖。 患者舌苔白厚,牙齦潰爛,脈象濡弱,大便乾燥,手腳冰冷,伴隨唾液增多、咳嗽氣急,體虛嗜酒,濕邪積聚化痰。 參考《外臺秘要》中茯苓的運用方法。 處方三:潞黨參、茯苓、杏仁、枳椇子、金石斛、枳殼、橘紅、枇杷葉(炒)、生苡仁、竹瀝炒半夏。

案117 王新梅的母親,住在西荒場上。因勞累、煩惱、憤怒而起病,症狀為背部發冷、發熱、出汗不止、頭痛頭脹、畏光、心煩、腰痛、口渴但不苦、脈象濡數、舌紅少苔。這是肝火旺盛,津液虧損,需用滋陰潤燥的藥物來治療。處方:女貞子、生甘草、青蒿、桑葉、枸杞子、大麥仁、白薇、紅棗核、滁菊花、川石斛、鮮夜交藤。

案118 周雙福,壯年男子,盜汗嚴重,體倦乏力,懶於翻身,眼睛經常模糊流淚,兩關脈象短浮,唉聲嘆氣,說話聲音輕微,肌肉抽搐,大便稀溏,睡眠中魂魄不安,小便量少且顏色深紅,完全不進食,面頰忽紅忽白,舌苔粗糙,舌尖紅,口不渴。 因為心主血脈,腎主水藏精,汗多則精血虧損,陰陽失調,肝木失於水涵養,內生風邪,克伐脾土,金肺相克,肺病及腸胃導致大便稀溏,脾土受損則不思飲食,五臟互相影響,陰陽失衡。需調理五臟,重點是心腎。處方:花龍骨、紅棗、黃耆、潞黨參、牡蠣、枸杞子、川石斛、於潛術、酸棗仁、茯神、青鹽水炒益智仁、淮小麥。 服用三劑後,病情好轉,但飲食消化略慢,因此參考古方書中調理四臟神志魂魄都歸於脾的原理,在歸脾湯的基礎上,去掉了遠志和甘草,加入枸杞子、龍骨、穀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