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三 (9)
卷三 (9)
1. 卷三
(案113)張君彩,戊寅,小無浦。年愈花甲,素性躁急,嘔血、便血紫黑而多,頭痛眩暈,兩脅俱疼,口不作渴,納食大減,脈左沉弦,右手五至一歇。夫肝藏血,脾統血,大怒傷肝,喜飲傷脾,二臟一病,藏統失職,故血失統藏而外溢也。法當調血,佐參化肝啟脾。是耶?否耶?明眼正之。
潞黨參(二錢),茯神(四錢),代赭石(四錢),竹茹(一錢半),伏龍肝(一兩),香附(四錢),旋覆花(二錢),苡仁(四錢),新絳炭(五分),金斛(三錢),綠萼白梅蕊(一錢)
藥後吐血即定,便血一次,頭不痛眩,納食漸加,脅不痞痛,代脈亦續。惟苔仍白,目胞浮,神倦怠,口不渴。治當扶脾之不及,調肝之憤懣,冀肝脾各守乃職,庶可免其再來剋土而為反復之險,然怡情頤養工夫又宜加意於藥餌之先。
潞黨參(二錢),茯神(三錢),合歡花(一錢半),苡米(四錢),於邑術(一錢半),穀芽(一兩),金萱花(五錢),石斛(二錢),新絳炭(五分),香附(二錢),金沸花(二錢),梅花(一錢)
夏四月,大氣發泄,復因嗔怒嘔血盈斗,下血亦多,汗出神倦,胸悶不受飲食,脈右弦,苔黃膩,唇、爪、膚、目色黃。此《內經》所謂薄厥也,治以降逆止血。
側柏葉炭(三錢),赭石(三錢),金斛(二錢),竹茹(一錢半),山茶花炭(一錢半),猩絳(一錢,炒),苡仁(五錢),三七(七分),淨旋覆花(二錢),茜炭(一錢半),藕節(三枚),灶心土(二兩,煎湯代水煎藥)
各恙皆安,仍主兩和頤養之道,戒之在怒。
潞黨參(四錢),茯神(三錢),山茶花(二錢,炒),黃土(一兩),金石斛(二錢),蘭葉(三錢),合歡花(二錢),生苡米(四錢),穀芽(五錢),綠萼白梅花(七分)
(案114)姚右,遍身起塊,四肢較多,畏風內熱,脘痛少汗,頭足小瘍,滋竄不定。風濕相搏,外風引動內肝,清泄和肝治之。
桑葉(三錢),牛蒡子(四錢),赤芍(二錢),穀芽(一兩),菊花(三錢),大豆卷(三錢),天麻(七分),鮮佛手(一錢半),天蟲(三錢),刺蒺藜(一錢半),甘草(一錢)
(案115)陶渭川,戊寅,小娘涇。喘咳廿年,今加身熱失血,喘咳尤甚,納減口苦,苔膩。乃伏暑外邪,痰火爍金,治以清降。
枇杷葉(五錢),苡仁(三錢),旋覆花(二錢),金斛(三錢),冬瓜子(三錢),杏仁(三錢),代赭石(二錢),藕汁(一杯),川貝母(三錢),竹茹(二錢),側柏葉炭(一錢半)
血止,臥則喘,坐即止。病雖廿載不作虛論,當予色白味淡,以宣肺滲濕,肺氣降肅,逆流之水自順矣。
白話文:
[卷三]
(案113)張君彩,六十多歲,住在小無浦。個性急躁,經常嘔血、便血,血色紫黑且量多,伴隨頭痛、頭暈、兩側肋骨疼痛,但不口渴,食慾大減,脈象左邊沉弦,右手五次脈搏後停歇一次。這是因為肝臟藏血,脾臟統血,他經常生氣傷肝,喜歡喝酒傷脾,肝脾兩臟都生病了,藏血和統血的功能都失常,所以血液失去控制而外溢。治療方法應當調和血液,輔以補益心脾、疏肝理氣的藥物。這樣做對嗎?請明眼人指正。
藥方:黨參、茯神、代赭石、竹茹、伏龍肝、香附、旋覆花、薏苡仁、煅炭、石斛、綠萼梅。
服藥後嘔血停止,便血一次,頭痛頭暈消失,食慾逐漸增加,肋骨不再疼痛,脈象也恢復正常。但舌苔仍然白厚,眼瞼浮腫,精神倦怠,不口渴。治療應加強健脾,疏肝理氣,使肝脾各司其職,避免再次犯病。調養身心也很重要,應比服藥更用心。
藥方:黨參、茯神、合歡花、薏苡仁、蒼朮、麥芽、萱草、石斛、煅炭、香附、金沸花、梅花。
四月,天氣炎熱,因盛怒再次嘔血很多,便血也很多,出汗、精神倦怠、胸悶、不想吃東西,脈象右邊弦細,舌苔黃膩,嘴唇、指甲、皮膚、眼睛都發黃。這符合《內經》中所說的“薄厥”,治療應當以降逆止血。
藥方:側柏葉炭、赭石、石斛、竹茹、山茶花炭、血竭、薏苡仁、三七、旋覆花、茜草炭、藕節、灶心土。
病情好轉後,仍需調養身心,避免發怒。
藥方:黨參、茯神、山茶花、黃土、石斛、蘭葉、合歡花、薏苡仁、麥芽、綠萼梅花。
(案114)姚右,全身起疙瘩,四肢較多,怕風,內有熱,胃脘疼痛,少汗,頭腳有小瘡,反覆發作不定。這是風濕相搏,外風引動內肝,應清熱解毒、疏肝理氣。
藥方:桑葉、牛蒡子、赤芍、麥芽、菊花、大豆卷、天麻、佛手、蜈蚣、刺蒺藜、甘草。
(案115)陶渭川,住在小娘涇。咳嗽氣喘二十年,現在又發熱、出血,咳嗽氣喘更嚴重,食慾減退、口苦、舌苔膩。這是暑熱外邪,痰火傷肺,治療應以清熱降火。
藥方:枇杷葉、薏苡仁、旋覆花、石斛、冬瓜子、杏仁、代赭石、藕汁、川貝母、竹茹、側柏葉炭。
出血停止,臥床時喘,坐著就停止。雖然病了二十年,但不能輕視,應當服用一些顏色白、味道淡的藥物,以宣通肺氣、利濕,使肺氣下降,逆流的水自然會順利排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