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三 (1)
卷三 (1)
1. 卷三
(案87)周本,戊寅,南漳涇。始由畏風怕寒,旋即灼熱無汗,頭痛脅痛,一身酸楚,喘咳便溏,面赤脈大,勞力感寒始起,且從汗解。
蔥白頭(三枚),薄荷(八分),杏仁(三錢),扁豆衣(三錢),淡豆豉(五錢),甘草(五分),前胡(一錢半),蟬衣(七分)
傷寒六日,汗仍未出,脈弦,口苦,邪傳少陽,姑宗和解例。
青蒿(三錢),生甘草(五分),西赤芍(一錢半),穀芽(一兩),黃芩(七分),宋半夏(一錢半),南沙參(三錢)
傷寒十日,邪入厥陰,證見吐蛔瀉蛔,氣逆胸悶,治以陰陽兩和,剛柔並用法。但脈來弦大,恐其不免加劇,《經》以「大則病進」也。
烏梅肉(四分),桂枝(三錢),川楝子(一錢半),赤芍(一錢半),蜀椒(二分),黃連(五分),吳茱萸(二分),竹茹(一錢半),雲茯苓(一錢半),黨參(二錢),製半夏(一錢半)
陰陽兩和、剛柔並用法服後諸恙皆平,安不妄危,一切調理小心為屬。前方去竹茹加穀芽五錢。
(案88)顧松觀,蟠龍鎮。白疹時見,身熱有汗不解,申酉神昏譫語,戊亥神蘇譫停,言音蹇澀,脘痞不飢,泛泛作嘔,溲熱莖痛,漉漉腸鳴,口苦不便,脈左弦數,右手平和,舌根老黃,中苔略淡。此暑濕之邪蒙擾三焦,逆走膻中,神明為蔽。申酉而甚者,日晡為陽氣將藏,濁陰用事也。茲擬清暑化濕,佐開上痹,上痹開,久戀之邪可從下達矣。
枇杷葉(五錢),碧玉散(三錢),川貝(三錢),桑葉(三錢),廣鬱金(一錢半),杏仁霜(三錢),黃芩(二錢),豆卷(三錢),石菖蒲(六分),藿香露(一兩),薔薇花露(二兩)
神識得清,頭部外瘍腫甚,原方參入解毒之品,加金銀花一錢半、夏枯花三錢。
大便得通,熱不涼清,苔黃欠津,外瘍腫退。仍當清兩陽,做追本尋原之治。紛紛亂藥,焉克有效?
桑葉(三錢),夏枯花(三錢),霍石斛(四錢),杏仁(三錢),丹皮(五分),碧玉散(一錢半),川貝母(三錢),穀芽(一兩),葦根(七錢),枇杷葉(一兩),白野薔薇花露(二兩)
日西蒸熱,汗出熱解,不飢能食,食亦不脹,脈形濡數,舌根老黃,齒乾有血,是陽明受戕,非中夾食滯可比,治以清和胃氣。
大麥仁(四錢),白知母(三錢),淡肉蓯蓉(三錢),霍石斛(五錢),鮮稻葉(二兩),鮮枇杷葉(一兩)
(案89)張,右,戊寅夏月,花石橋。進三香法,外熱雖淡,內熱益熾,頭痛足冷,脘滿不飢,十日不便,一候不食,嘔惡氣促,脈濡,沉部較堅,舌色老黃,口甜且膩,日輕夜重,寐中譫語,陽明燥屎未下,前方加入通腑之品。
白話文:
[卷三]
(案87)周本,戊寅年,在南漳涇。起初畏風怕寒,接著又出現灼熱無汗、頭痛、脅肋疼痛、全身酸痛、喘咳、大便溏瀉、臉色發紅、脈搏有力等症狀,勞動後受寒而發病,並且是從出汗後好轉的。
處方:蔥白(三枚)、薄荷(八分)、杏仁(三錢)、扁豆衣(三錢)、淡豆豉(五錢)、甘草(五分)、前胡(一錢半)、蟬蛻(七分)。
傷寒病發六天,汗仍然未出,脈象弦細,口苦,邪氣傳到了少陽經,暫時採用和解的方法治療。
處方:青蒿(三錢)、生甘草(五分)、赤芍藥(一錢半)、穀芽(一兩)、黃芩(七分)、半夏(一錢半)、沙參(三錢)。
傷寒病發十天,邪氣入侵厥陰經,症狀表現為嘔吐蛔蟲、瀉出蛔蟲、氣逆、胸悶,治療方法採用調和陰陽,剛柔並濟。但脈象弦大有力,擔心病情加重,《傷寒論》說:「脈大則病進」,因此要小心。
處方:烏梅肉(四分)、桂枝(三錢)、川楝子(一錢半)、赤芍藥(一錢半)、蜀椒(二分)、黃連(五分)、吳茱萸(二分)、竹茹(一錢半)、茯苓(一錢半)、黨參(二錢)、製半夏(一錢半)。
服用調和陰陽、剛柔並濟的處方後,諸恙皆平,平安無事,一切調理都要小心謹慎。之前的處方去掉竹茹,增加穀芽五錢。
(案88)顧松觀,住蟠龍鎮。身上時常出現白疹,身體發熱,出汗但汗出不暢,申時酉時神志昏迷,說胡話,戊時亥時神志清醒,胡言亂語停止,說話聲音含糊不清,脘腹痞滿不餓,總是噁心嘔吐,小便短赤灼熱,會陰部疼痛,腸鳴漉漉作響,口苦而大便不通,左脈弦數,右脈平和,舌根部顏色深黃,舌苔略淡。這是暑濕之邪侵犯三焦,逆行至膻中,導致神志不清。申時酉時病情加重的原因是,日晡時分陽氣將要收藏,陰邪之氣盛行。因此,擬定清暑化濕,輔助疏通上焦的治療方案,上焦通暢後,久留的邪氣就可以從下焦排出。
處方:枇杷葉(五錢)、碧玉散(三錢)、川貝母(三錢)、桑葉(三錢)、鬱金(一錢半)、杏仁霜(三錢)、黃芩(二錢)、豆豉(三錢)、石菖蒲(六分)、藿香正氣水(一兩)、薔薇花露(二兩)。
神志恢復清醒後,頭部外瘍腫脹加重,原方加入解毒藥物,加金銀花(一錢半)、夏枯草(三錢)。
大便通暢後,熱症未完全消退,舌苔發黃,津液不足,外瘍腫脹消退。仍然應該清泄兩陽,從根本上治療。雜亂的藥物,怎麼可能有效呢?
處方:桑葉(三錢)、夏枯草(三錢)、石斛(四錢)、杏仁(三錢)、丹皮(五分)、碧玉散(一錢半)、川貝母(三錢)、穀芽(一兩)、蘆根(七錢)、枇杷葉(一兩)、白薔薇花露(二兩)。
傍晚時分感到燥熱,出汗後熱退,不餓能吃,吃了也不脹,脈象濡數,舌根部顏色深黃,牙齒乾燥出血,這是陽明經受損,並非中焦飲食停滯可以相比,治療方法是清泄和胃氣。
處方:大麥仁(四錢)、知母(三錢)、肉蓯蓉(三錢)、石斛(五錢)、鮮稻葉(二兩)、鮮枇杷葉(一兩)。
(案89)張某,右側,戊寅年夏季,住花石橋。服用三香丸後,雖然體表熱象減輕,但內熱加重,頭痛、足冷、脘腹滿悶不餓,十天大便不通,有一次不吃東西,嘔吐、氣喘,脈象濡緩,沉取脈較堅實,舌色深黃,口甜膩,白天輕晚上重,睡夢中說胡話,陽明經燥熱的大便未排出,在原方中加入通腑的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