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十四 (1)
卷十四 (1)
1. 卷十四
(案500)楊宗寶,七月,西石牌涇。因驚而致心悸,甚至嘔吐痰涎,肢痙不寐,稍遇逆境其症愈劇,脈細兼滑,心膽不足,邪附為患。先予清鎮化痰,後用丸藥善後,俾不成癇症為吉。
竹瀝製半夏(二錢),青龍齒(三錢),嫩甘草(四分),雲南白茯神(三錢),廣鬱金(一錢半),飛辰砂(五分),生左顧牡蠣(五錢),淮小麥(三錢),天竺黃(一錢),紅棗核(五枚)
白話文:
楊宗寶,七月間在西石牌涇,因驚嚇導致心悸,甚至嘔吐痰涎,肢體抽搐失眠,稍遇逆境症狀更嚴重,脈象細滑,心膽虛弱,邪氣入侵。先以清熱鎮驚化痰的藥物治療,之後再以丸藥調理,避免轉為癲癇,預後良好。
素體心怯,近得感疾,凡遇聲響人眾則惕然而驚,心生疑懼,不知所從,飲食漸減,四肢痿軟,投劑似合病機,依原進步可也。
製半夏(三錢),花龍骨(三錢),紫石英(三錢),桃符(二枚),北秫米(三錢),生牡蠣(五錢),生香附(一錢半),歷日(一本,燒灰包煎),炒棗仁(三錢),白雷丸(七分),云茯神(三錢)
《經》謂夏刺經脈,血氣乃竭,令人懈㑊。寒不甚,熱不甚,惡見人,見人心惕惕。此刺傷經脈,血氣交虧,內外失守,神不歸舍,筋骨懈怠,魂魄不安而為懈㑊。今因驚恐而得斯疾,蓋心腎素虧,卒加驚恐,驚則神傷,恐則精卻,神因精卻以無依,精為神傷而不化,以故神搖於上,精消於下,令人惶惕不安,悽愴不樂,心煩慮亂,不知所從,動作云為異乎平素。昔韓魏公病此,服十四友丸徐愈,今宗其法略為增損主之。
白話文:
病人原本就容易心慌,最近又染上疾病,只要遇到聲音或人群,就會驚慌失措,心生疑慮,不知所措,食慾下降,四肢無力。現在使用的藥方似乎合乎病情,按原方繼續服用即可。
藥方如下:半夏三錢,龍骨三錢,紫石英三錢,桃符兩枚,秫米三錢,生牡蠣五錢,生香附一錢半,歷日一塊(燒成灰包煎),炒棗仁三錢,白雷丸七分,茯神三錢。
古籍記載,夏季陽氣盛,容易損傷經脈,導致血氣虛弱,人就會變得疲乏無力。不寒不熱,害怕見人,見到人就心慌。這是因為經脈受損,血氣虧虛,內外失守,神魂不安,筋骨無力,魂魄不寧導致的疲乏無力。病人因驚恐而患此病,是心腎本來就虛弱,再加上驚恐,驚則傷神,恐則傷精,神因精虛而無依,精因神傷而無法化生,所以神魂不定,精氣虧虛,導致人驚慌不安,憂傷不樂,心煩意亂,不知所措,行為舉止與平常不同。以前韓魏公也患此病,服用十四友丸慢慢痊癒,現在效仿他的方法,略加增減來治療病人。
生地(一兩半),柏子仁(五錢),紫石英(一兩),五味子(七錢),云茯神(一兩),沙參(一兩半),棗仁(一兩),遠志(五錢),黃耆(二兩),麥冬(一兩),益智仁(四錢),甘草(三錢),歸身(一兩),龍齒(一兩),磁石(五錢),硃砂(五錢)
為極細末,龍眼汁法丸。
(案501)陸雲祥子,八月廿五日,段家浜。服清泄劑甫得暢汗,又受新涼,更飲冷茶,致熱更熾而無汗,頭痛胸痞,不飢不食。再以前方加減,邪不內陷為吉。
白話文:
生地一兩半、柏子仁五錢、紫石英一兩、五味子七錢、云茯神一兩、沙參一兩半、棗仁一兩、遠志五錢、黃耆二兩、麥冬一兩、益智仁四錢、甘草三錢、歸身一兩、龍齒一兩、磁石五錢、硃砂五錢,研磨成極細粉末,用龍眼汁做成丸劑。
陸雲祥子,八月廿五日,段家浜。他服用清泄劑後開始出汗,但又受了涼,又喝了冷茶,導致熱症加重,沒有汗出,頭疼胸悶,不餓也不想吃東西。再用先前藥方加減服用,如果邪氣不內陷,就能平安無事。
豆卷(二錢),豉(二錢),蘇葉(七分),威靈仙(六分),青蒿(一錢半,生薑衣三分炒),廣藿香(一錢半),穀芽(五錢),製半夏(一錢半),建曲(三錢),碧玉散(二錢半,薄荷同包),鮮佛手(一錢半),荷梗(一尺半)
廿七日。得汗熱愈熾,頭痛微咳,脘悶便薄,肢痙神糊譫語,脈弦數,舌紅苔黃。此伏邪化風而成痙症,危險之至,急擬泄風化濕清熱為治,邪能外達則吉,否則厥可立至。
白話文:
在二十七日,患者發燒情況加重,有輕微頭痛和咳嗽,腹部不適,大便稀薄,四肢抽搐,語無倫次,脈象緊而數,舌色紅,苔色黃。這是因為潛伏的病邪轉化為風邪,引發了抽搐症狀,這是非常危險的狀況,亟需迅速治療。治療方案為疏散風邪、化濕清熱,如果能讓邪氣外散,預後會比較好;反之,病情可能迅速惡化。
藥方包括:
- 豆卷(二錢):具有解毒利尿的作用。
- 豬豉(二錢):可以清熱解毒,宣肺止咳。
- 蘇葉(七分):可以疏風解表,調理氣血。
- 威靈仙(六分):能夠祛風除濕,舒筋活絡。
- 青蒿(一錢半,生薑衣三分炒):青蒿能夠清熱解毒,生薑衣則能暖胃。
- 廣藿香(一錢半):可以芳香化溼,和胃止吐。
- 穀芽(五錢):有助消化,健脾和胃。
- 制半夏(一錢半):具有降逆止嘔,化痰散結的作用。
- 建曲(三錢):可以消食化積,和胃止痛。
- 碧玉散(二錢半,薄荷同包):碧玉散能夠清熱解毒,薄荷則能清涼解表。
- 鮮佛手(一錢半):具有疏肝理氣,和胃止痛的效果。
- 荷梗(一尺半):荷梗可以清熱解毒,利水通便。
桑枝(六錢)葉(三錢),羚羊角(二錢),豆卷(二錢半),淡青蒿(一錢半),生天蟲(四錢),生穀芽(六錢),碧玉散(二錢半),菊花(三錢),忍冬藤(三錢),連翹殼(一錢半),稻葉(一兩)
廿九日。辰時診脈,診得左寸關弦數,證見灼熱少汗,神昏譫語,氣喘微咳,鼻孔扇動,溲少不食,齒焦唇裂。此乃伏邪化風,竄走膻中,指節几几而動,痙症成矣。痙既成而厥必至,勉擬清宣為治,望其圖功於十中一二耳。
白話文:
桑枝六錢、桑葉三錢、羚羊角二錢、豆卷二錢半、淡青蒿一錢半、生天蟲四錢、生穀芽六錢、碧玉散二錢半、菊花三錢、忍冬藤三錢、連翹殼一錢半、稻葉一兩。
廿九日辰時診脈,左寸關弦脈跳動頻數,病人症狀表現為身體灼熱、少汗、神志昏迷、胡言亂語、呼吸急促微咳、鼻孔扇動、小便量少、不思飲食、嘴唇乾燥裂開。這是由於潛藏的邪氣化為風邪,竄入胸部膻中穴,導致手指關節抽搐,形成痙攣症。痙攣症發作,必定會引發厥症,我只能勉力採用清熱宣肺的方法治療,期望能收到一些效果。
鮮生地(七錢),淡豆豉(四錢),金銀花(一錢半),犀角尖(四分),薄荷葉(五分),牛蒡子(三錢),連翹殼(一錢半),枇杷葉(五錢),湖丹皮(一錢半),潤元參(四錢),甘中黃(七分),桑葉(四錢)枝(四錢)
初二日。昨進氣血雙清,汗出而熱愈甚,晝則神迷,夜則狂語肢痙,脈弦數,舌邊赤苔黃,便溏溲赤,齒焦唇裂,此《內經》所謂陰陽交證也。勉擬救陰清熱,恐難回挽天機。
白話文:
藥方是:鮮生地七錢,淡豆豉四錢,金銀花一錢半,犀角尖四分,薄荷葉五分,牛蒡子三錢,連翹殼一錢半,枇杷葉五錢,湖丹皮一錢半,潤元參四錢,甘中黃七分,桑葉枝各四錢。
病人狀況:昨天進了氣血雙清的藥後,出汗反而熱更厲害,白天神志昏迷,晚上說胡話,四肢抽搐,脈象弦數,舌邊紅,舌苔黃,大便稀溏,小便赤,牙齒焦乾,嘴唇裂開,這符合《內經》中所說的陰陽交證。想用藥救陰清熱,恐怕難以挽回天命。
鮮生地(一兩半),生鱉甲(一兩半),麥冬(三錢),甘草梢(七分),鮮石斛(五錢),鮮交藤(五錢),知母(一錢半),二生稻(一兩),元參(五錢),桑枝(七錢)葉(三錢),葦根(一兩半)
初三日。昨進救陰制陽,神識略清,餘症依然,舌仍脫液,脈右細左洪數,無倫陰液告竭,陽邪內陷,所謂下厥上竭也。勉再擬玉璜先生法,以圖十一。
鮮生地(七錢),細生地(一兩),元參(七錢),龜板(一兩),二生稻(二兩),桑枝(四錢)葉(三錢),麥門冬(三錢),生牡蠣(一兩),白芍(三錢),鮮石斛(五錢),生鱉甲(一兩),甘草(一錢半)
白話文:
患者服用鮮生地、生鱉甲、麥冬、甘草梢、鮮石斛、鮮交藤、知母、二生稻、元參、桑枝葉、葦根的藥方後,於初三日病情略有好轉,神識稍清醒,但餘症未消,舌苔仍然乾燥脫落,脈象右邊細弱,左邊洪大而數,顯示陰液耗竭,陽邪內陷,屬於下厥上竭之症。醫師參考玉璜先生的醫方,重新開立了新的藥方,包含鮮生地、細生地、元參、龜板、二生稻、桑枝葉、麥門冬、生牡蠣、白芍、鮮石斛、生鱉甲、甘草。
初四日。昨投救陰潛陽,神清痙止,焦苔轉潤,惟夜間發熱,便溏色赤,脈如前案,尚在險途,依原進步,再效為福。
細生地(一兩半),元參(七錢),干霍斛(四錢),地骨皮(三錢),大白芍(二錢),白薇(三錢),龜板(一兩),生牡蠣(十六兩),煅牡蠣(四兩),嫩甘草(一錢半),麥冬(三錢),生鱉甲(一兩),二生稻(十六兩)煎湯代水。
初五日。診脈弦細而數,身熱雖淡不清,齒枯漸潤,便溏亦減其半,肢痙、妄語、痰聲、氣促四者一齊而定,此乃天助,非人力也。前方佐醒胃為治,脈和得谷則昌。
白話文:
第四天。昨天用了救陰潛陽的方子,病人神志清醒,抽搐停止,舌苔變得潤澤。只是夜間發燒,大便稀薄且帶紅色,脈象與之前一樣,仍然處於危險狀態。根據之前的治療方案,繼續服用藥物,希望能帶來好轉。
藥方:生地黃(一兩半),元參(七錢),川石斛(四錢),地骨皮(三錢),白芍藥(二錢),白薇(三錢),龜板(一兩),生牡蠣(十六兩),煅牡蠣(四兩),甘草(一錢半),麥冬(三錢),生鱉甲(一兩),二生稻(十六兩),煎湯當水喝。
第五天。診脈發現脈象細微而快,身體雖然發熱但沒有那麼厲害,牙齒乾燥也漸漸變得濕潤,大便稀薄的程度也減了一半,肢體抽搐、胡言亂語、痰聲、氣促等四種症狀同時消失。這是老天幫忙,不是人力的功勞。之前的藥方加上醒胃的藥物來治療,脈象和緩,病情就能好轉。
細生地(一兩半),白芍(五錢),元參(五錢),干霍斛(五錢),麥門冬(四錢),甘草(一錢半),白薇(三錢),二生稻(三錢),清阿膠(一錢半),龜板(一兩)
初七日。育陰醒胃,齒焦已潤,便泄亦止,脈尚未和,日晡微熱,再與甘潤以渥余焰,安不妄危,調攝宜慎。
細生地(一兩半),元參(五錢),干霍斛(五錢),龜板(一兩),麥門冬(六錢),白芍(五錢),白薇(二錢),穀芽(二兩),清阿膠(一錢半),甘草(一錢半),夏枯草(四錢)
(案502)王巧,網船。發熱有汗不解,口渴引飲,頭脹咳嗽,嘔惡脅痛,不飢不食,脈弦。大風濕熱逗留肺胃,恐有痰潮厥逆之變,暫擬宣化為治,不致加重則幸。
白話文:
使用生地黃(一兩半)、白芍藥(五錢)、玄參(五錢)、川牛膝(五錢)、麥門冬(四錢)、甘草(一錢半)、白薇(三錢)、二生稻(三錢)、清阿膠(一錢半)、龜板(一兩)組成藥方。
服用七天後,陰虛得以滋養,胃口恢復,牙齒乾燥的情況已改善,腹瀉也停止了,但脈象尚未平穩,下午略有發熱。需要繼續服用甘潤的藥物來滋養餘熱,以免病情加重,要謹慎調養。
使用生地黃(一兩半)、玄參(五錢)、川牛膝(五錢)、龜板(一兩)、麥門冬(六錢)、白芍藥(五錢)、白薇(二錢)、穀芽(二兩)、清阿膠(一錢半)、甘草(一錢半)、夏枯草(四錢)組成藥方。
王巧,網船。發熱且伴有汗出不止,口渴想喝水,頭脹咳嗽,嘔吐噁心,脅肋疼痛,沒有食慾,脈象弦數。這是由於風濕熱邪侵入肺胃,有可能引起痰飲、潮熱、厥逆等變化,暫時採取宣化解表的方法治療,希望能避免病情加重。
水葦根(五錢),關苡米(三錢),青蒿(二錢半,炒),牛蒡子(三錢,炒),冬瓜子(三錢半),枇杷葉(五錢),光杏仁(三錢),桑葉(三錢),竹二青(三錢),射干(五分)
投劑似合機宜,仍宗原方出入治之。
前方去青蒿,加絲瓜絡(三錢)、生穀芽(五錢)
(案503)單,左,通州。素有痞塊,塊散成臌。刻下又加便瀉,飢而欲食,食則腹脹,脈來細軟,舌光無苔,胃氣憊矣。病造極中之極,勉擬用和中,但年高煙體,際此終恐人工難挽。
白話文:
水葦根五錢、關苡米三錢、青蒿二錢半(炒)、牛蒡子三錢(炒)、冬瓜子三錢半、枇杷葉五錢、光杏仁三錢、桑葉三錢、竹二青三錢、射干五分。這些藥材用量依病症調整,以原方為基礎加減。
後來去掉了青蒿,加了絲瓜絡三錢、生穀芽五錢。
這位病人是通州人,長期有痞塊,後來塊散成臌脹。最近又出現便瀉,飢餓想吃東西,但吃後腹脹,脈象細軟,舌頭光滑無苔,胃氣虛弱。病情已經很嚴重,勉強使用和中藥方治療,但病人年紀大,體質虛弱,擔心藥效難以挽救。
生穀芽(七錢),川楝子(一錢半),生香附(三錢),宋半夏(七分),云茯神(三錢),鮮佛手(一錢半),橘絡(六分),鮮荷梗(一尺半),川石斛(四錢),西赤芍(一錢半,土炒),生苡米(三錢)
(案504)姚,幼,網船。霍亂,雙手脈伏,疫邪為患,勉方希冀萬一。
淡豆豉(三錢),橘紅(一錢),製半夏(一錢半),範志曲(三錢),紫蘇葉(一錢),降香(一錢半),鬼箭羽(一錢半),原蠶砂(三錢),左金丸(四分),萊菔丹(五十粒),地丁草(三錢)
白話文:
病人是一位年輕的漁民,患上了霍亂,脈象微弱,症狀嚴重,情況危急。醫師開了兩副藥方:第一副方包含生穀芽、川楝子、生香附、宋半夏、云茯神、鮮佛手、橘絡、鮮荷梗、川石斛、赤芍(土炒)、生苡米;第二副方包含淡豆豉、橘紅、製半夏、範志曲、紫蘇葉、降香、鬼箭羽、蠶砂、左金丸、萊菔丹、地丁草。
兩服調前胡,霍亂大勢已平,余氛未靖,再擬和中安撫,小心珍攝,庶無反復。
金石斛(一錢半),大麥仁(三錢),竹二青(一錢半),藿香(一錢半),生枳殼(五分),橘紅(五分),生苡仁(三錢),云茯神(三錢),宋半夏(一錢半),六神麯(一錢半)
前方扶胃醒脾,因飲冷傷中復致作瀉,調理不善而反復,勉再擬方,希圖百一。
大麥仁(三錢),川石斛(四錢),佩蘭葉(一錢半),扁豆衣(二錢半),橘皮(五分),生苡米(三錢),北秫米(三錢),生香附(一錢半),製半夏(一錢半),鮮荷蒂(一枚半)
白話文:
吃了兩劑前胡調治後,霍亂的嚴重症狀已經減輕,但餘毒未消,需要再服用一些和胃安撫的藥物,務必小心保養,才能避免復發。
方劑:金石斛一錢半,大麥仁三錢,竹二青一錢半,藿香一錢半,生枳殼五分,橘紅五分,生苡仁三錢,云茯神三錢,宋半夏一錢半,六神麯一錢半。
前方的藥物能扶助胃氣、醒脾開胃,但因為患者飲用冷飲傷及脾胃,又導致腹瀉,調理不善才導致反覆,所以再擬一個方子,希望這次能徹底治癒。
方劑:大麥仁三錢,川石斛四錢,佩蘭葉一錢半,扁豆衣二錢半,橘皮五分,生苡米三錢,北秫米三錢,生香附一錢半,製半夏一錢半,鮮荷蒂一枚半。
(案505)陳海觀室,九月廿七日,西泥涇。經漏成崩,目暗耳鳴,暈厥數次,脈細苔白,氣虛欲脫,勉用傅氏法,希圖十一。
當歸身(二錢,醋炒炭),荊芥炭(一錢),嫩甘草(五分,炙黑),黑豆衣(三錢),香附(三錢,醋炒炭),陳阿膠(一錢半),蘄艾(六分,同炒),龍骨(二錢),白芍(二錢,炒炭),牡蠣(三錢,煅)
廿八日。前投固脫救逆,血崩即止,暈厥略平,身熱大作,脈形空大。血脫陽孤而發,治用元化法。
荊芥炭(一錢),黑豆衣(三錢,炒炭),桑枝(四錢)葉(三錢),穀芽(一兩),淨歸身(二錢,醋炒炭),制首烏(三錢),阿膠(一錢),蘄艾(四分,同炒),菊花(三錢,炒炭),香附(三錢,醋炒炭),青蒿炭(一錢半)
白話文:
陳海觀先生的診室,九月二十七日,在西泥涇。病人經血漏不止,演變成大量出血,伴隨眼花耳鳴,昏厥數次,脈搏細弱,舌苔白,氣虛乏力,幾乎要昏厥過去。醫生使用傅氏療法,希望病人能恢復。處方如下:當歸身(二錢,醋炒炭)、荊芥炭(一錢)、嫩甘草(五分,炙黑)、黑豆衣(三錢)、香附(三錢,醋炒炭)、陳阿膠(一錢半)、蘄艾(六分,同炒)、龍骨(二錢)、白芍(二錢,炒炭)、牡蠣(三錢,煅)。
九月二十八日。昨天使用固脫救逆的藥物,血崩止住,昏厥也稍有好轉,但出現發熱,脈搏空虛有力。這是血虛陽氣不足引起的症狀,醫生使用元化法治療。處方如下:荊芥炭(一錢)、黑豆衣(三錢,炒炭)、桑枝(四錢)葉(三錢)、穀芽(一兩)、淨歸身(二錢,醋炒炭)、制首烏(三錢)、阿膠(一錢)、蘄艾(四分,同炒)、菊花(三錢,炒炭)、香附(三錢,醋炒炭)、青蒿炭(一錢半)。
(案506)沈,幼,八月十四日,船上。身熱少汗,下痢無度,面赤脈數,伏邪晚發,殊非小恙,勉方希圖十一。
淡豆豉(三錢),牛蒡子(一錢半,炒),甘草(三分),粉葛根(一錢),桑葉(三錢),金扁斛(一錢半),範志曲(三錢),生穀芽(五錢),蟬衣(五分),竹茹(一錢半)
(案507)徐老虎,四月十八日,虎涇。右肋梢突起疼痛,甚則肢冷而麻,凜寒發熱,脈右細左大,舌苔微黃,底隱紫碧,酒體風入少陰厥陰,恐有厥逆之變,擬用疏和法。
甘菊花(三錢),金鈴子(一錢半),甘草(四分),竹茹(一錢半),桑枝(五錢),葉(三錢),絲瓜絡(四錢),赤芍(一錢半),佛手(一錢半),牛蒡子(三錢),旋覆花(一錢半),香附(三錢)
白話文:
沈姓幼童,八月十四日,在船上發病,身體發熱,出汗很少,腹瀉不止,臉色發紅,脈搏跳得快,病邪入體時間較晚,病情不輕,試著用藥看看效果。
藥方:淡豆豉三錢,牛蒡子一錢半,炒過,甘草三分,葛根一錢,桑葉三錢,金扁斛一錢半,範志曲三錢,生穀芽五錢,蟬衣五分,竹茹一錢半。
徐老虎,四月十八日,在虎涇發病,右肋骨下方突起疼痛,嚴重時肢體冰冷麻木,發冷發熱,脈象右邊細小,左邊強勁,舌苔微黃,舌底隱約泛著紫色,這是酒邪入體,侵犯少陰、厥陰經脈,恐有厥逆之變,擬用疏和的方法治療。
藥方:甘菊花三錢,金鈴子一錢半,甘草四分,竹茹一錢半,桑枝五錢,桑葉三錢,絲瓜絡四錢,赤芍一錢半,佛手一錢半,牛蒡子三錢,旋覆花一錢半,香附三錢。
(案508)武,左,八月十一日。始由神迷下痢,刻下身熱少汗,目翳肉削,氣急脈細。伏邪內蘊,不能外達,挽擬宣泄,希圖百一。
大豆卷(三錢),薄荷葉(五分),枇杷葉(三錢),蟬衣(一錢),牛蒡子(三錢,炒),金銀花(一錢半,炒),川貝(一錢半),桑葉(三錢),甘草(五分),扁豆衣(一錢半)
十三日,大西門外。肉削目翳,汗出後身熱較淡,而七日不食,勉擬扶養中焦,希圖百一。
川石斛(五錢),霍石斛(二錢),鮮蓮子(三錢),川貝(一錢半),陳皮(五分),生穀芽(一兩),云神(三錢),生甘草(三分),草決明(一錢半),鮮谷(一兩)
白話文:
武姓病人,左邊,八月十一日。起初神志不清,腹瀉,現在身體發熱,出汗少,眼睛有翳,面容消瘦,呼吸急促,脈搏微弱。這是由於邪氣內蘊,無法外達,因此擬定使用宣泄的方法,希望能恢復健康。
方劑:大豆卷三錢,薄荷葉五分,枇杷葉三錢,蟬衣一錢,牛蒡子三錢(炒),金銀花一錢半(炒),川貝一錢半,桑葉三錢,甘草五分,扁豆衣一錢半。
八月十三日,在大西門外。病人面容消瘦,眼睛有翳,汗出後身體發熱較輕,但已經七天沒有吃東西了,因此擬定扶養中焦,希望能恢復健康。
方劑:川石斛五錢,霍石斛二錢,鮮蓮子三錢,川貝一錢半,陳皮五分,生穀芽一兩,云神三錢,生甘草三分,草決明一錢半,鮮穀一兩。
(案509)周,左,八月廿一日,牛頭涇。氣機鬱結,結成痞塊,今又感邪,鼻淵咳嗽,寒熱如瘧,腹脹如膨,納減運遲,小溲色赤,脈弦而硬,舌苔黃膩。症由有內外兩因,最難調理,兼顧治之。自宜開懷靜養,庶免加劇。
藿香(二錢,鯽魚膽炙),薄荷(四分),半夏(一錢半,制),苡仁(四錢,炒),前胡(一錢半),蒼耳(二錢),青蒿(三錢,酒炒),杏仁(三錢),穀芽(五錢,炒),香附(六分,磨)
(案510)陳欒堂,乙酉秋,東湯家港。患心痛,經久不愈,有人薦瘍醫許姓者治,遂往求診。醫曰是證三診可愈矣,病人深信不疑。詎知一診而下血,二診而痛甚,三診則痛及周身,遂至昏厥,就此臥榻不能起矣。予因近鄰而聞之,曰:古人云「一逆尚引日,再逆促命期」,信非虛語也。
白話文:
周姓患者,左邊,八月廿一日,在牛頭涇。病情是氣機鬱結,形成痞塊,現在又感受外邪,鼻塞流涕咳嗽,發燒像瘧疾,肚子脹得像要爆炸,食慾不佳,消化緩慢,尿液顏色發紅,脈象弦緊,舌苔黃膩。這個病症內外兼有,非常難治,需要同時兼顧內外調理。患者應該開懷靜養,以免加重病情。
方劑:藿香二錢,鯽魚膽炙,薄荷四分,半夏一錢半制,苡仁四錢炒,前胡一錢半,蒼耳二錢,青蒿三錢酒炒,杏仁三錢,穀芽五錢炒,香附六分磨。
陳欒堂,乙酉年秋天,住在東湯家港。他患有心痛,很久都治不好,有人推薦他去一位姓許的瘍醫那裡治療,他就去求醫。這位醫生說這個病症三診就能治好,病人深信不疑。沒想到一診就吐血,二診疼痛加劇,三診則痛到全身,最後昏迷,卧床不起。我住在附近,聽說了此事,便感慨道:「一逆尚引日,再逆促命期」,果然不是虛言。
若服藥而增劇,寧不服藥為中。醫乃力勸止藥,望其漸蘇。後厥雖平而痛不休,遍求走方,西法雜治,均皆不應,漸漸困敗。不忍坐視,曰:此證由於胸痹不用通陽反投蠻攻,經絡臟腑俱傷,其邪乘機走竄臟腑經絡,勉從行痹治,俾邪從外達為幸。
羯羊角灰(七錢),蒼耳子(四錢),威靈仙(六錢),乳香(五錢),白芥子(五錢),刺蝟皮(五錢),穿山甲(四錢),五靈脂(五錢),延胡索(三錢),草果(三錢)
白話文:
病人服藥後病情加重,醫生認為不如不藥,勸他停藥,希望病情能慢慢好轉。後來雖然發熱退了,但疼痛一直沒消,病人四處求醫,西醫中醫都嘗試過了,卻都無效,病情逐漸惡化。醫生不忍心看着病人這樣,認為是當初治療胸痹時沒有疏通陽氣,反而用猛烈的藥物攻伐,傷了經絡臟腑,導致邪氣乘虛而入,在經絡臟腑中竄行。現在只能採取行痹的方法,讓邪氣從體表排出,希望能有所改善。
方劑:羯羊角灰七錢,蒼耳子四錢,威靈仙六錢,乳香五錢,白芥子五錢,刺蝟皮五錢,穿山甲四錢,五靈脂五錢,延胡索三錢,草果三錢。
為末,陳酒調服,每日服一錢五分。外用摩風膏頻擦。至一月餘,痛止而能出外行走矣。
(案511)沈,右,丙戌春,漳涇潭。始起形寒,繼則壯熱,有汗不解。醫進甘膩即加氣逆痰潮胸滿,舌胖苔滑,脈濡寸滑,非陽症陰脈,是感寒引動暑濕耳。詢之果去秋途遇酷暑,患病勿藥而瘳。現屆驚蟄,陽氣發泄,過勞汗出,衣單所致。治以清化,略佐散寒,希圖報績焉。
飛滑石(三錢),大豆卷(三錢),製半夏(一錢半),穀芽(五錢),白杏仁(三錢),廣藿香(一錢半),苡仁(三錢),旋覆花(三錢),冬瓜子(三錢),枇杷葉(三錢,炒)
白話文:
最後,用陳酒調和藥物服用,每天服用一錢五分。外用摩風膏頻繁塗抹。一個多月後,疼痛消失,可以外出行走。
(案例511)沈姓病人,右邊,丙戌年春天,漳涇潭。起初出現形寒,接著發高燒,出汗不止。醫生用甘甜油膩的藥物治療,反而加重了氣逆、痰多、胸悶,舌頭胖大,舌苔光滑,脈象濡滑,不是陽證陰脈,這是受寒引發暑濕造成的。詢問後得知他去年秋天旅行時遇到酷暑,患病沒有服藥就痊癒了。現在已經到了驚蟄,陽氣開始發泄,過度勞累出汗,穿衣單薄所致。治療方法是清化濕熱,略微配合散寒,希望可以取得療效。
用滑石三錢、大豆卷三錢、製半夏一錢半、穀芽五錢、白杏仁三錢、廣藿香一錢半、苡仁三錢、旋覆花三錢、冬瓜子三錢、枇杷葉三錢(炒)
(案512)張錦六,飯糰涇。素患喘嗽,近時增重,舌強言蹇,右脈滑大,痰支太陰,恐有閉脫之虞,以六神法加減為之。
旋覆花(三錢,絹包),製半夏(三錢,打),海蛤殼(一兩半,打),光杏仁(三錢,打),雲茯苓(三錢),白前(二錢),杜蘇子(一錢半,炒打),桑白皮(四錢,水炙),橘紅(六分),竹茹(二錢)
一劑各恙皆減,去蘇子,加懷牛膝三錢、南沙參三錢而愈。
白話文:
張錦六,住飯糰涇。他平時就容易喘咳,最近情況更嚴重,而且舌頭僵硬,說話困難,右邊脈搏滑而有力,痰阻太陰,恐怕會有昏迷不醒的危險,醫生便用六神法加減治療。
處方:旋覆花三錢(用絹布包好),製半夏三錢(打碎),海蛤殼一兩半(打碎),光杏仁三錢(打碎),雲茯苓三錢,白前二錢,杜蘇子一錢半(炒過再打碎),桑白皮四錢(水煮過),橘紅六分,竹茹二錢。
服用一劑後,所有症狀都減輕了,醫生便去掉了杜蘇子,再加入懷牛膝三錢、南沙參三錢,患者最終痊癒。
(案513)曹庭桂,丁亥八月,小涇。交中夏寒熱時形,入秋來寒熱雖停,形瘦神疲,納食運遲,眩暈腰痠,治以培中,是宗言「醫高年久病,先調中土」之訓。
潞黨參(三錢,土炒),橘絡(七分),砂仁(四分,研沖),穀芽(一兩,炒),於邑術(一錢),杜仲(三錢),旋覆花(一錢,絹包),云茯神(三錢),廣藿梗(一錢半),製半夏(一錢半,打)
去朮、杜仲、藿、谷,加香附三錢、沙參三錢、桑葉三錢、菊花三錢。
(案514)丁亥,天符之歲,風木司天,燥氣大盛,人多病疫。初起頭痛,少頃即神昏不語,口噤狂躁,危殆在即。飯糰涇王姓,稚年亦染此症,余診之脈來弦滑,弦則為風,滑乃痰阻,確是風邪直中厥陰,鼓動痰涎,風性急,故病亦急也。為治之法,當急平其風,佐以化痰。
白話文:
曹庭桂,丁亥年八月,患小涇病。病症在交接夏季和秋季時出現寒熱交替,入秋後寒熱雖已停止,但病人形體消瘦,精神疲乏,食慾不振,消化緩慢,頭昏眼花,腰痠背痛。治療以培補中氣為主,這是遵循「醫治久病,先調中土」的原則。
藥方如下:黨參三錢(土炒)、橘絡七分、砂仁四分(研末沖服)、穀芽一兩(炒)、於邑術一錢、杜仲三錢、旋覆花一錢(用絹布包裹)、茯神三錢、廣藿梗一錢半、製半夏一錢半(打碎)。
之後去掉朮、杜仲、藿香、穀芽,加入香附三錢、沙參三錢、桑葉三錢、菊花三錢。
丁亥年,天符之歲,風木當令,燥氣盛行,很多人染病。病人初起時頭疼,不久就神志昏迷,不語,口緊閉,狂躁不安,病情危急。飯糰涇王姓,幼年也曾患此病,我診斷他脈象弦滑,弦象為風,滑象為痰阻,確是風邪直中厥陰,導致痰涎阻塞,風性急,所以病症也十分急迫。治療方法應當急救平息風邪,輔以化痰。
乃用蠍、蠶、天麻、羚、甘、菖、膽、菊、半、鉤鉤等為方,一劑即愈。張涇潘榮堂之女,年十四,病亦相似,惟狂語,腦痛不堪,且紅而腫,用蠶、羚、蒡、菊、板蘭、天麻、鉤藤等,外用硝末搐鼻,二劑而安。是症也,良由春令溫暖,真氣未固,風邪易襲。《經》謂「天符之歲,其病速而危」,即此證也。
(敏)
(案515)漳涇潭周正室。丁亥暮春,日中陡患足痛,上攻少腹,頭腦並痛,寒戰熱熾,指節蠕動,神昏譫語。延余診之,脈弦而大,此乃營液素虧,肝失滋榮,風陽夾濁痰上冒,擾亂神明,阻塞樞機。
白話文:
漳涇潭周正室的妻子在丁亥年的暮春,正午時分突然感到腳痛,痛楚向上蔓延至小腹,頭腦也跟著疼痛,身體發冷又發熱,指節不停抽動,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。我診脈後發現脈象弦數有力,這是因為營氣不足,肝臟失於滋養,風邪夾雜濁痰上衝頭部,擾亂心神,阻塞了身體的樞紐。於是,我用蠍子、蠶、天麻、羚羊角、甘草、菖蒲、膽汁、菊花、半夏、鉤藤等藥材配成藥方,一劑便治愈了。張涇潘榮堂的女兒,年僅十四歲,也患有類似的疾病,只是會胡言亂語,頭疼得受不了,而且頭部發紅腫脹,我用蠶、羚羊角、牛蒡、菊花、板蘭根、天麻、鉤藤等藥材治療,並用硝石粉末塞入鼻孔,兩劑藥後便痊癒了。這種病症多發生在春季,因為天氣溫暖,人體的真氣尚未穩固,容易受到風邪的侵襲。《經》書中記載「天符之歲,其病速而危」,指的就是這種病症。
治用天麻三錢、桑枝一兩、桑葉三錢、鉤鉤五錢,以泄其風;木瓜一錢半,酸收以緩其肝;半夏二錢、決明七錢(鹽水煅打),以化其痰;郁李三錢(酒浸)、龍齒四錢(打)、茯一錢半(辰砂染),以安其神;引以蠶砂五錢、童便一杯使濁下走。服後果痛緩神清,指動亦平,再劑諸病若失矣。
(案516)陳天生正,丁亥孟冬,孫家角。望年失血後元虛不復,今秋寒熱盜汗,咳嗆痰升,四肢麻木,兩足俱冷,左半身不能稍動,知飢不食,顴部時紅,耳鳴眩暈,脘痛時發,大便乾澀,脈形細弦,舌根起粒如榴子。閱所進方皆以清暑化濕,泄風化痰之品,愈治愈劇,非外因證,是水虛不能涵木,木反凌金侮土也。
白話文:
患者陳天生正,在丁亥年孟冬時,於孫家角求醫。他因失血後元氣虛弱,近來出現秋寒發熱、盜汗、咳嗽痰多、四肢麻木、雙腳冰冷、左側身體不能活動、食慾不振、臉頰偶爾發紅、耳鳴頭暈、胃痛發作、大便秘結等症狀,脈象細弦,舌頭根部有顆粒狀凸起。診斷認為患者是因為失血導致元氣虛弱,水氣不足無法滋養肝木,反而是肝木過旺,進而剋制肺金、侮辱脾土,因此才出現這些症狀。治療上應以滋陰補腎、疏肝解郁、化痰止咳為主,使用天麻、桑枝、桑葉、鉤藤以祛除風邪;木瓜以酸味收斂緩解肝氣;半夏、決明以化解痰濕;郁李、龍齒、茯苓以安神;蠶砂、童便引導藥力向下排出。服藥後疼痛減輕、精神清爽、手指活動恢復正常,再服一劑即可痊癒。
柳洲云:虛人肝腎之氣上浮,宛如痰在膈間,須投峻劑養陰,俾龍雷之火下歸元海,其此之謂歟。茲宗其意,陰充陽潛為福。
生牡蠣(一兩半),枸杞子(四錢),滁菊花(三錢),川石斛(四錢),磁石(五錢,朱打為丸),桑枝(一兩)葉(三錢),黑芝麻(三錢),穀芽(一兩),制首烏(七錢),水炙草(一錢),天麻(一錢)
服五劑,去天麻、川斛,加蓯蓉一錢半、白芍二錢半,飲食增,足漸溫,麻木定,手足能動。再去牡蠣、磁石、首烏,加直生地三錢、阿膠一錢半。後用膏方調補,其方錄下。
白話文:
柳洲說:虛弱的人肝腎之氣上浮,就像痰滯在膈膜之間,需要服用峻猛的藥物來滋養陰氣,讓龍雷之火下降歸於元海,這才是正道。我秉承這個意思,陰氣充盈陽氣潛藏才是福氣。
生牡蠣(一兩半)、枸杞子(四錢)、滁菊花(三錢)、川石斛(四錢)、磁石(五錢,用朱砂打成丸子)、桑枝(一兩)葉(三錢)、黑芝麻(三錢)、穀芽(一兩)、制首烏(七錢)、水炙草(一錢)、天麻(一錢)。
服用五劑之後,去掉天麻、川石斛,加入蓯蓉一錢半、白芍二錢半,飲食增加,腳逐漸溫暖,麻木消失,手腳能活動。再去除牡蠣、磁石、首烏,加入生地三錢、阿膠一錢半。之後用膏方調補,配方記載如下。
直生地(八兩),淨歸身(一兩半),生牡蠣(二斤),黑豆(半升),白芍(三兩),女貞子(一斤),龜甲(八兩),黑芝麻(一合),水炙草(一兩),白菊花(三兩),蒲桃干(六兩),川斛(三兩),干首烏(八兩),桑枝(一斤)葉(三兩),五味子(五錢),白蜜(四兩),阿膠(二兩)收膏。
(案517)城門董氏婦,丁亥七月。年逾三十,患汛衍,來前必先腹痛,病已數載。女科百治無功,延余診之。脈來弦細,詢得素有便血,胸脅支滿,目眩寒熱,喉間有血腥之氣,正合《內經》血枯之條,氣竭肝傷所致。但女科不識,所以無效。病雖經久,不十劑可許全功。
白話文:
城門董氏婦人在丁亥年七月,年過三十,患有血崩病症,每次發作前都會腹痛,病症已持續多年。她去看過許多婦科醫生,但都無效,於是請我診治。診脈發現脈象弦細,詢問得知她平時容易便血,胸脅脹滿,頭暈目眩,時常發熱,喉嚨中還有血腥味,正好符合《內經》中血枯的症狀,是氣血虧虛、肝臟受損導致。但婦科醫生不了解病情,所以治療無效。雖然病症已久,但只要十副藥就能痊癒。
乃宗《內經》立方,以烏賊、茜草、歸、芍、香附、楝實、白薇、桑葉、豆卷、穀芽等味,服至八劑,其病若失。
(案518)沈,左。風毒上壅陽絡,發為大頭瘟證,曾經瘍科調治,轉劇。且擬東垣先生法應之。
牛蒡子(三錢),生天蟲(三錢),板藍根(一錢半),薄荷葉(八分),金銀花(一錢半),菊花(三錢),馬勃(一錢半),桑葉(三錢),光杏仁(三錢),射干(八分),黑豆卷(三錢)
生大黃和蜜為丸,時時含化服。二劑愈。
風毒上壅,若用重劑攻泄,直走腸胃,病所未得藥力,胃中先已受戕,何可去病?今宗普濟消毒飲法,辛涼輕泄,解散風毒,大黃和蜜含化者,蓋純苦下降已過病所,得蜂蜜之緩,且時時含化,未至胃中,性已宣布,不傷中下,在上之病宜異驟拔。
白話文:
根據《內經》的方子,用烏賊魚骨、茜草根、當歸、白芍藥、香附子、苦楝子、白薇、桑葉、黑豆卷、穀芽等藥材,服用八劑後,病情應該就會消失。
這個病人是沈姓,左側身體患病。風毒上壅,堵塞陽氣的經絡,導致大頭瘟病。之前已經用外科方法治療過,病情反而加重。所以想用東垣先生的治療方法來應對。
用牛蒡子、生天蟲、板藍根、薄荷葉、金銀花、菊花、馬勃、桑葉、光杏仁、射干、黑豆卷等藥材,再加上生大黃和蜂蜜製成丸藥,時常含化服用。兩劑藥後病就好了。
風毒上壅,如果使用重劑攻泄,藥力會直接進入腸胃,病症還沒得到藥效,胃部就已經受到損害,怎麼能治病呢?現在採用普濟消毒飲的方法,辛涼輕泄,解散風毒,用大黃和蜂蜜製成丸藥含化服用,因為大黃純苦下降已經過了病灶,得到蜂蜜的緩和,而且時常含化,還沒到達胃部,藥性就已經宣布發揮作用,不會傷及中下焦,對於上部的病症,應該採用這種迅速拔除病根的方法。
(案519)家邦周,年逾五旬,丁亥仲冬陡然便泄無度,形瘦神疲,納食甚少,自問以為不起矣。余診之脈弦而勁,曰:土虛木乘,培土和木尚可圖功。疏方用芍、甘、苓、朮、扁豆、黃土、蘇葉、苡仁、益智等,一劑而便泄已稀,去甘草、蘇葉,加參、橘、鈴、谷,又服五劑,泄止而能起榻。胃旺納加,非肉不飽,嗣後自謂泄傷元氣,當以膏劑調補。
方用六君、歸脾加味,服至旬日,起居健康已如壯年矣。錄方於左。
上黨參(八兩),大有耆(三兩),益智仁(一兩),桂圓(二兩),於潛術(二兩),黃防風(四錢),遠志(一兩),蓮子(四兩),云茯神(三兩),枳殼(一兩),生香附(三兩),淨歸身(一兩),嫩甘草(一兩),東白芍(三兩),春砂仁(一兩),生薑(五錢),新會皮(三兩),川桂枝(五錢),飴糖(八兩),大紅棗(八兩),製半夏(三兩),木香(一兩)
白話文:
周家邦,年過五十,在丁亥年仲冬突然開始不停腹瀉,身體消瘦,精神疲乏,食慾不佳,自己都覺得快要不行了。我診脈後發現脈象弦緊,便判斷是脾土虛弱,肝木乘脾,於是開方以補脾土,調和肝木,希望能收到療效。第一劑藥方用白芍、甘草、茯苓、白朮、扁豆、黃土、蘇葉、苡仁、益智等,服用後腹瀉次數減少,大便稀薄,於是去掉了甘草和蘇葉,加入人參、橘皮、枳實、谷芽,又服了五劑,腹瀉就止住了,人也能够下床活動。胃口也恢復了,吃肉才能吃飽,之後他覺得自己腹瀉損傷元氣,應該用膏方調補。
於是便用六君、歸脾加味方,連服十天,身體健康狀況恢復到壯年一樣。藥方如下:
上黨參八兩、大有耆三兩、益智仁一兩、桂圓二兩、於潛術二兩、黃防風四錢、遠志一兩、蓮子四兩、云茯神三兩、枳殼一兩、生香附三兩、淨歸身一兩、嫩甘草一兩、東白芍三兩、春砂仁一兩、生薑五錢、新會皮三兩、川桂枝五錢、飴糖八兩、大紅棗八兩、製半夏三兩、木香一兩。
(案520)鶴前涇唐羊,年二十餘。丁亥科日,飽食牛肉及豬雞面等物,遂起脘中脹痛。醫投寒涼消導,毫無效象,且加小溲不行,氣喘泛惡,鼻扇脹痛。瀕危始丐余診。診得右關脈大,舌紫苔黃,明是食滯填實,胃中有格拒閉塞之危,不得不急下以承胃氣。以仲聖大承氣湯加楂、杏、楝實、五穀蟲、稻杆、燈心等為方,服後下宿垢鬥許,小溲不行、脘中痛脹皆平,氣喘泛惡咸定。是證不食不便已十二日矣,仲聖之法固仙方也。
其善後之法亦非易易,予金斛、枳殼、半夏、茯神、穀芽、陳皮等,一劑痊愈。(敏)
白話文:
唐羊,二十多歲,在丁亥科日那天,飽食牛肉、豬雞面等食物後,感到脘中脹痛。醫生投以寒涼消導之藥,卻毫無效果,反而小便不通,氣喘噁心,鼻塞脹痛。情況危急,他只好求我診治。我診得右關脈大,舌紫苔黃,顯然是食積填實,胃中有阻礙閉塞的危險,必須緊急下瀉以承接胃氣。於是用仲聖大承氣湯,加上山楂、杏仁、苦楝子、五穀蟲、稻草、燈心等藥材組成方劑,服用後瀉下宿垢許多,小便不通、脘中脹痛也全部消除,氣喘噁心也都平息。這個病症已經持續了十二天,仲聖之法果然是神方。
後續調理也非易事,我開了金橘、枳殼、半夏、茯苓、穀芽、陳皮等藥材,一劑就痊癒了。
(案521)吳,右,丁亥八月,網船。遍體攻痛,皮膚燥裂色赤,四肢麻木,眩暈腹痛。營分大虧,風邪內盛,養血驅風為治。
明天麻(一錢半,煨),東白芍(三錢),嫩甘草(五分,炙),豨薟草(三錢),桑枝(一兩)葉(三錢),淨歸身(一錢半),川桂枝(三分),干首烏(四錢),黑芝麻(三錢),甜菊花(三錢),料豆衣(三錢)
(案522)崔全,丙戌七月。瘧來汗出熱不淡,即下河沐浴,汗止而寒熱模糊,頭疼身痛,脈緊苔白。用香薷飲祛在表之水,又可法達膜原之邪。
陳香薷(七分),尖檳榔(一錢半),生川樸(五分),草果(五分),白知母(七分,生薑衣五分炒),淡豆豉(五錢),紫蘇葉(一錢),左金丸(三分,同水炒),製半夏(一錢半),生枳殼(一錢),廣藿香(三錢),一劑。
白話文:
吳姓病人,右邊身體,丁亥年八月,乘船時發病。全身疼痛,皮膚乾燥龜裂,顏色發紅,四肢麻木,頭昏眼花,肚子痛。氣血嚴重不足,風寒邪氣侵入體內,治療應以滋補氣血、驅散風寒為主。
藥方:明天麻一錢半,煨後服用;東白芍三錢;嫩甘草五分,炙後服用;豨薟草三錢;桑枝一兩,桑葉三錢;淨歸身一錢半;川桂枝三分;干首烏四錢;黑芝麻三錢;甜菊花三錢;料豆衣三錢。
崔全,丙戌年七月。瘧疾發作時出汗,但熱度不退,隨即下河洗澡,汗止後寒熱交替,頭痛、全身疼痛,脈象緊,舌苔白。用香薷飲治療,既可祛除表面的水濕,又能到達肌膚深處,驅散邪氣。
藥方:香薷七分;尖檳榔一錢半;生川樸五分;草果五分;白知母七分,用生薑皮五分炒後服用;淡豆豉五錢;紫蘇葉一錢;左金丸三分,同水炒後服用;製半夏一錢半;生枳殼一錢;廣藿香三錢。一劑。
諸證若失,惟大便未解,去香薷,加蔞皮五錢。
(案523)周,丁亥八月,網船。先寒熱後下痢赤白,腹痛,不飢不食,脈右大左弦。治從少陽陽明立方。
白頭翁(一錢半),金石斛(二錢半),藿香(一錢半),佛手(一錢半),大豆卷(四錢),木香(一錢),佩蘭(一錢半),穀芽(七錢),北秦皮(四錢),銀花(一錢半),碧玉散(三錢)
痢減思食。加赤芍炭二錢,增木香五分。
(案524)戈娘娘,丁亥仲春,西門。診脈小緊數,舌苔薄黃,胸痛徹背,痛甚則嘔,病累一載。胸中陽氣不宜,肝木乘機犯胃,並顧治之。
白話文:
如果各種症狀都消失了,只有大便還沒有解開,就去除香薷,加入蔞皮五錢。
(案例523)周姓病人,丁亥年八月,在網船上。先出現寒熱,後來發生赤白痢疾,腹痛,沒有食慾,脈象右手洪大,左手弦緊。治療根據少陽、陽明經絡的方劑。
白頭翁(一錢半),金石斛(二錢半),藿香(一錢半),佛手(一錢半),大豆卷(四錢),木香(一錢),佩蘭(一錢半),穀芽(七錢),北秦皮(四錢),銀花(一錢半),碧玉散(三錢)。
痢疾減輕,想吃東西了。加入赤芍炭二錢,增加木香五分。
(案例524)戈娘娘,丁亥年仲春,在西門。脈象細微緊數,舌苔薄黃,胸痛貫穿背部,疼痛加劇時會嘔吐,病症持續了一年。胸中陽氣不足,肝木乘機犯胃,需要同時治療。
蘇羅子(三錢),瓜蔞殼(三錢,白酒炒),云茯神(三錢),佛手(一錢半),旋覆花(三錢),金鈴子(一錢半),薤白頭(一錢半),荷梗(二尺),製半夏(一錢半),生香附(三錢),廣鬱金(一錢半)
服藥後經歲之痛已釋,脈亦平和,依原加減守之。
製半夏(二錢),西赤芍(一錢半),旋覆花(二錢),白螺螄殼(五錢),瓜蔞殼(三錢,白酒炒),於潛術(七分),金鈴子(一錢半),薤白頭(一錢半),新會皮(一錢),穀芽(五錢)
白話文:
服用蘇羅子、瓜蔞殼、云茯神、佛手、旋覆花、金鈴子、薤白頭、荷梗、製半夏、生香附、廣鬱金後,經年的疼痛已消失,脈象也平和,應依此方加減服用。
之後再服用製半夏、西赤芍、旋覆花、白螺螄殼、瓜蔞殼、於潛術、金鈴子、薤白頭、新會皮、穀芽。
(案525)範芳,丙戌五月,泥涇。灼熱無汗,神煩少寐。前用黑膏合辛涼法,汗出熱退其半,紅斑隱隱,舌仍干灰,咳嗽氣促,泄瀉亦減,面赤唇乾,脈左洪數。葉氏所謂伏氣發溫也。救陰為主,佐以化斑。
鮮生地(一兩半),乾生地(一兩),犀角(六分,磨沖),金銀花(三錢,炒),元參(一兩,薄荷葉四分同打),大青葉(三錢),桑葉(三錢),生鱉甲(一兩),甘中黃(一錢半),鮮沙參(七錢,牛蒡子四錢同炒),水葦根(四兩),糯秧(四兩)煎湯代水。
(案526)王同慶母,丁亥冬季,南碼頭。診脈尺部細弱,兩寸洪滑上溢,足冷麵紅,心痛時發,甚至昏厥,咳嗽頻頻。下元陰傷,風陽上僭,先擬養陰潛陽之劑,繼進膏方培本可也。
白話文:
範芳,丙戌年五月,在泥涇患病。患者發燒無汗,精神煩躁,睡不好。先前用黑膏配合辛涼方法治療,出了一些汗,退燒了一半,但紅斑隱隱可見,舌頭依然乾燥發灰,咳嗽氣喘,腹瀉也有所減輕,臉頰發紅,嘴唇乾燥,脈象左邊洪大而數。這是葉氏所說伏氣發溫的症狀。治療以救陰為主,輔以化斑。處方:鮮生地一兩半,乾生地一兩,犀角六分磨成粉末,金銀花三錢炒制,元參一兩與薄荷葉四分一同研磨,大青葉三錢,桑葉三錢,生鱉甲一兩,甘中黃一錢半,鮮沙參七錢與牛蒡子四錢一同炒制,水葦根四兩,糯秧四兩,煎湯代水服用。
王同慶的母親,丁亥年冬季,在南碼頭患病。診脈發現尺部脈細弱,兩寸脈洪大滑利上溢,腳冷臉紅,心痛時發作,甚至昏厥,咳嗽頻繁。這是下元陰氣受損,風陽上犯的症狀。治療先以養陰潛陽的藥物治療,之後再用膏方來滋補根本。
細生地(五錢),生牡蠣(五錢),旋覆花(一錢半),淡蓯蓉(一錢半),生龜甲(三錢),甜杏仁(廿粒),石英(四錢),川貝母(三錢),毛燕窩(三錢),枇杷葉(五張),淡海蜇(三錢)
膏方:養陰潛陽,諸恙如前,惟咳嗽大減。固柳洲所謂肝腎之氣上浮,宛如痰在膈間也。滋腎陰緩肝急,潛陽納氣為治。交初之氣,不生枝節是福。平日宜省煩勞,謹動怒,慎起居,節飲食,雞蝦海鮮永戒為要。
白話文:
配方包含生地、牡蠣、旋覆花、蓯蓉、龜甲、杏仁、石英、川貝母、燕窩、枇杷葉、海蜇等藥材。此方旨在滋陰潛陽,改善之前諸般病症,特別是咳嗽症状減輕。正如柳洲所言,肝腎之氣上浮,如同痰滯於膈間。治療需滋養腎陰,緩解肝氣過急,潛陽納氣。交初之氣,不生枝節才是好的。平時應避免過度勞累,謹慎控制情緒,注意起居,節制飲食,尤其要永久戒除雞、蝦、海鮮等食物。
細生地(五兩,紫檀屑三錢同打),生牡蠣(五兩),甜杏仁(三兩),東白芍(三兩),白石英(四兩),百合(三兩),甘草(一兩,川楝子三錢同打),龜板(三兩),旋覆花(一兩半),南沙參(三兩),淡蓯蓉(一兩半),紫菀(三兩),燕窩(三兩),杜仲(一兩半),枇杷葉(四兩),淡海蜇(五兩),阿膠(三兩,井水煎)
服一候,病已愈矣。
(案527)石牌涇張耕堂媳,素體虛弱,年近二十,經尚未通。丁亥初冬患感,按法治之而病退,停藥半月,病勢復萌,清熱散邪,滋陰養液均皆無效。腹滿拒按,身熱便溏,肢痙耳聾,神糊若寐,咳嗽不食,齒燥唇乾,舌乾苔灰,脈形左弦右大而滑。細思此證,總由痰阻樞機,邪熱肆橫,邪與痰飲為伍,膠結不解,陰液內虧,風陽上僭,病累已久,胃氣大困,最難立方。調治務宜化痰而不傷正,養陰而不斂痰,泄邪而不礙胃,養胃而不留邪。
白話文:
細生地五兩、紫檀屑三錢打碎混合,生牡蠣五兩、甜杏仁三兩、東白芍三兩、白石英四兩、百合三兩、甘草一兩和川楝子三錢打碎混合,龜板三兩、旋覆花一兩半、南沙參三兩、淡蓯蓉一兩半、紫菀三兩、燕窩三兩、杜仲一兩半、枇杷葉四兩、淡海蜇五兩,阿膠三兩用井水煎服。服用一劑後,病就會好了。
(案例527)石牌涇張耕堂的媳婦,體質虛弱,年近二十,月經尚未來潮。丁亥年冬天患感冒,按醫囑治療後病情退卻,停藥半月後,病症又出現,清熱散邪、滋陰養液的藥方都無效。腹部脹滿,按之拒抗,發熱、大便稀溏、肢體抽搐、耳聾、神志恍惚如睡夢中,咳嗽不思飲食,牙齒乾澀、嘴唇乾燥,舌頭乾裂苔色灰白,脈象左邊弦細,右邊洪大而滑。細細思量這個病症,主要是因為痰阻滯了氣機,邪熱橫行,邪氣與痰飲結合在一起,膠著難以化解,陰液虧損,風陽上逆,病程已久,胃氣大傷,最難開方治療。調治時務必要化痰而不傷正氣,養陰而不斂痰,泄除邪氣而不影響胃氣,養胃而不留存邪氣。
用川貝、蛤殼、牡蠣、旋覆、桑葉、夏枯、沙參、石斛、穀芽、海蜇、枇杷葉等為方,服後脘滿稍癟,神清痙止,灰苔略化,餘證不減。此痰結雖開,陰分之熱未退也。原方去沙、枇,加芩、鱉、銀柴以搜陰分之邪。身熱雖淡不清,再加青蒿、牛膝,去旋覆、牡蠣、夏枯、川貝。
身熱乃涼,脈和苔化,便瀉已止,納穀不思,以麥冬、半夏、蓮、斛、銀柴、沙參、桑葉、遠志、橘紅、枳殼、竹茹、海蜇等,諸恙全退。納仍不思,咳嗽不已,前方加桑皮、楝實、金柑皮,連服五劑,胃氣乃蘇,咳嗽亦止,靜養一月而康。
白話文:
患者服用以川貝、蛤殼、牡蠣、旋覆、桑葉、夏枯、沙參、石斛、穀芽、海蜇、枇杷葉等組成的藥方後,胸腹脹滿稍有緩解,精神清醒,抽搐停止,舌苔略微轉化,但其他症狀未見改善。這說明痰結雖然有所開解,但體內的陰熱尚未退去。因此,醫生將原方去掉了沙參和枇杷葉,加了黃芩、鱉甲、銀柴來清熱解毒,以搜刮陰分之邪。雖然身體發熱的程度有所減輕,但仍然不明顯,於是又加了青蒿和牛膝,並去掉了旋覆花、牡蠣、夏枯草和川貝。
隨著身體發熱的退去,脈象平和,舌苔轉化,大便溏瀉也停止了,但患者仍無胃口,無法進食。於是醫生再用麥冬、半夏、蓮子、石斛、銀柴、沙參、桑葉、遠志、橘紅、枳殼、竹茹、海蜇等藥物治療,患者的諸般病症終於全部消失。雖然恢復了食慾,但仍然咳嗽不止,因此醫生在原方中加了桑皮、楝實、金柑皮,連續服用五劑後,患者的胃氣恢復,咳嗽也停止了。靜養一個月後,患者完全康復。
(案528)戚茂,八月廿二日,讀書港,武毅公後。勞倦傷脾,肝木侮之,伏邪乘機而發,腹脹寒熱,納少運遲,兼顧治之,希報績焉。
桑枝(七錢),葉(三錢),金鈴子(一錢半),赤芍炭(三錢),五加皮(三錢),碧玉散(二錢半),新會皮(七分),黑豆卷(三錢),廣藿梗(二錢),於邑術(七分),穀芽(五錢)
廿七日。勞倦傷脾,進劑已獲效機,近因飲食失宜,中宮痞塞,按之則痛,痛則不利,且擬化滯治標。
神麯(三錢),穀芽(七錢,胡黃連二分同炒),廣藿梗(一錢半),地枯樓(三錢),製半夏(一錢半),廣鬱金(一錢半),枳殼(七分),炒苡仁(四錢),佛手(一錢半),荷梗(二尺)
白話文:
戚茂,八月廿二日就診,是武毅公的後代。他因為勞累過度傷了脾胃,肝氣乘虛而入,導致伏邪趁機發作,出現腹脹、寒熱、食慾不振、消化不良等症狀。醫生開了藥方,希望他早日康復。
方劑包括桑枝、桑葉、金鈴子、赤芍炭、五加皮、碧玉散、新會皮、黑豆卷、廣藿梗、於邑術、穀芽等。
廿七日,戚茂因為勞累過度傷脾胃,服用藥物後見效,但最近因為飲食不當,導致脾胃痞塞,按壓腹部疼痛,疼痛難忍。醫生決定繼續用藥,以化解積滯,治標止痛。
新方劑包括神麯、穀芽、胡黃連、廣藿梗、地枯樓、製半夏、廣鬱金、枳殼、炒苡仁、佛手、荷梗等。
和中化滯,脘痛已除,宿恙依然不減,中氣不足,陽氣下陷陰中,仿東垣先生法。
上黨參(一錢半),南沙參(三錢),九香蟲(一錢),於術(一錢),黃防風(五分),製半夏(一錢半),新會皮(一錢),木香(七分),云茯神(三錢),五加皮(四錢),砂仁(四分)
補中益氣,各恙皆見鬆動,仍宗原方出入,調其飲食,適其寒溫,慎其起居,乃古人調理是證之方法,最宜留意。
黨參(二錢半,砂仁四分拌),歸身(一錢,小茴香四分同水炒),杜仲(一錢半),新會皮(一錢半),廣木香(一錢),狗脊(三錢),藿梗(一錢半),苡仁(五錢),白螺螄殼(四錢),穀芽(一兩)
白話文:
胃部脹痛已消,但舊病依然沒有減輕,體內元氣不足,陽氣下降到陰部,參考李東垣先生的醫方。
使用黨參、南沙參、九香蟲、於術、黃防風、製半夏、新會皮、木香、茯神、五加皮、砂仁等藥材,補中益氣,各種病症都有所緩解。
仍然按照原方加減藥材,同時注意飲食調節,根據體質寒熱調整飲食,謹慎起居,這是古人治療此病的方法,最應該注意。
使用黨參、歸身、杜仲、新會皮、廣木香、狗脊、藿梗、苡仁、白螺螄殼、穀芽等藥材。
大病甫瘥,復感新邪,脹滿復發,且甚於前,且擬疏解為治。
帶葉蘇梗(三錢),廣木香(一錢),苡仁(五錢),淡豆豉(四錢),新會皮(一錢),大腹皮(一錢半),防風(一錢半),枳殼(一錢),香附(一錢半),穀芽(一兩),蔥頭(三頭)
服三劑,病減其半。去防風、苡仁、大腹,加羌活一錢、車前子三錢、牛膝一錢半、豆卷三錢。
脹滿漸退,中虛未復,原方減溫散,增健中為治,以圖全績。
廣木香(一錢),蘇子(三錢),藿香(一錢半),新會皮(一錢),香附(三錢),製半夏(一錢半),黨參(三錢),香櫞皮(一錢),苡仁(五錢),砂仁末(四分)
白話文:
病人剛從大病中恢復,又感染了新的病邪,導致脹滿症狀復發,而且比之前更嚴重,這次要採取疏解的方法來治療。
藥方使用帶葉蘇梗三錢、廣木香一錢、苡仁五錢、淡豆豉四錢、新會皮一錢、大腹皮一錢半、防風一錢半、枳殼一錢、香附一錢半、穀芽一兩、蔥頭三個。
服用三劑後,病情減輕了一半。接下來去除防風、苡仁、大腹,加入羌活一錢、車前子三錢、牛膝一錢半、豆卷三錢。
脹滿症狀逐漸減退,但身體虛弱尚未恢復,原方減去溫散藥,增加健中藥材,繼續治療,以求痊癒。
藥方調整為廣木香一錢、蘇子三錢、藿香一錢半、新會皮一錢、香附三錢、製半夏一錢半、黨參三錢、香櫞皮一錢、苡仁五錢、砂仁末四分。
服五劑痊愈。
(案529)王,丁亥仲春,城門。素有便血之恙,刻下血止而脘腹脹滿,泄瀉納少,運遲足腫,心下時痛,青筋絆露,脈細而弦。木邪犯土,土已負矣。故《經》云:泄而腹滿甚者,逆證也。主以扶土,佐以化邪,以冀僥倖於十一耳。
苡仁(五錢),金鈴子(三錢),橘皮(五分)絡(五分),荷梗半尺,穀芽(一兩半),藿梗(一錢半),赤芍(二錢),桑葉(三錢)枝(一兩),黨參(三錢),香附(三錢),旋覆花(一錢半),新絳(三分)
連服十餘劑痊愈。
白話文:
服五劑痊愈。
(案529)王某,丁亥年仲春時節,在城門處。素來有便血的毛病,如今血止住了,卻感到脘腹脹滿,腹瀉食慾不佳,身體動作遲緩,雙腳腫脹,心口處時常疼痛,青筋浮露,脈象細而弦。這是木邪犯土,脾土已經受損了。所以《經》書中說:「泄瀉且腹滿甚者,是逆證。」治療應以扶助脾土為主,輔以化解邪氣,希望能於十一月之前有所轉機。
處方:
- 苡仁(五錢)
- 金鈴子(三錢)
- 橘皮(五分)
- 絡石(五分)
- 荷梗半尺
- 穀芽(一兩半)
- 藿香梗(一錢半)
- 赤芍藥(二錢)
- 桑葉(三錢)
- 桑枝(一兩)
- 黨參(三錢)
- 香附子(三錢)
- 旋覆花(一錢半)
- 新絳(三分)
連續服用十餘劑後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