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十三 (1)
卷十三 (1)
1. 卷十三
(案470)石牌鎮南榮桂生,丁亥。丁亥正月,宿恙臍腹隱痛復發,抑且有聚扛起,便溏如泄,面色青㿠,脈緊弦,苔薄白。此即臍疝奔豚之症也,用仲祖法。
安桂(三分),杞子(五錢),白芍(一錢半),茯神(三錢),甘草(三分),川芎(三分),木香(一錢),神麯(一錢),淡吳茱萸(三分)
(案471)榮桂生室。患肢節及心驚惕不安,間日一發,無定期,自汗目閉,神識無主,是正虛痰湊也。
白話文:
石牌鎮南榮桂生,在丁亥年正月,原本的腹部隱痛舊疾復發,而且疼痛集中在腹部,大便稀薄如水,面色蒼白,脈象緊而弦,舌苔薄白。這是臍疝奔豚症,採用仲景醫法治療。
藥方:安桂三分、杞子五錢、白芍一錢半、茯神三錢、甘草三分、川芎三分、木香一錢、神麯一錢、淡吳茱萸三分。
榮桂生夫人患有肢節疼痛和心驚膽戰,每隔一天發作一次,沒有固定時間,還會自汗、眼閉、神志不清,這是正氣虛弱,痰濁凝聚所致。
杞子,柏仁,棗仁,天麻,龍齒,益智仁,半夏,秫米,合歡,萱花,牡蠣,淮小麥,甘草,遠志,蓮子,紅棗,惜字爐中灰
(案472)葉尉生。年弱冠,丁亥仲秋患微寒發熱,熱不甚熾,胸痞泛惡,神煩不寐,舌絳苔白。固是伏邪晚發,痰阻清陽之故。用蘇、連、蒿、半等,嘔止,神煩益甚,時有譫語,總云胸痞不舒。視舌質絳苔黃,痰阻氣機,氣分矇蔽,營分伏邪不化矣。用陷胸加雪羹、梔、豉,旬日而康。
白話文:
葉尉生,二十歲時,在丁亥年仲秋患了輕微的寒熱病,熱度不高,胸口鬱悶,噁心嘔吐,精神煩躁,睡不著覺,舌頭紅,舌苔白。這是體內伏邪在秋季發作,痰阻礙了清陽之氣所致。用蘇葉、連翹、艾葉、半夏等藥治療後,嘔吐停止,但精神煩躁更嚴重,偶爾會說胡話,總說胸口鬱悶不舒服。觀察舌頭,發現舌質紅,舌苔黃,說明痰阻礙了氣機,氣分被蒙蔽,營分伏邪未化。於是用陷胸湯加雪羹、梔子、豉,十天后病就好了。
其室產後原虛,李新甫老醫多投補品,反見虛象,目膚微黃,眩暈不能行動,帶多,寒熱式微。雅謂風氣由陽明入胃,則目眥黃。劉守真特製青龍散一方,或者此病是其對症之方耶。書以試之,果驗。
(案473)薛家灘吳子英,年約四十歲,丁亥之冬臁瘡起恙,膿水去多,瘡口漸大。苦寒日進,膿收而脂水常流,以致營陰大耗,寒熱如瘧,形漸枯癯。戊子仲春,延余診治,見其納少便薄,脈象純弦,舌苔薄白,唇無華色。病本營虛,儼似勞怯。
勉用首烏、於朮、石斛、杜仲、枸杞子、穀芽、丹參、血餘、女貞、生地、香附、苡仁、萆薢、茯神、合歡皮等出入為方,十劑而寒熱除,十劑而納食加,二十劑而瘡平人起,可以行走矣。
白話文:
產後虛弱的病人,李新甫老醫生一直給她補藥,卻反而出現虛弱的症狀,眼白微黃、頭暈目眩、行動不便、白帶增多,寒熱交替。有人說風邪從陽明經進入胃,就會導致眼白發黃。劉守真特別製了一劑青龍散,也許這就是治療這個病症的良方。我寫信給她試用,果然有效。
薛家灘的吳子英,大約四十歲,丁亥年冬天患了臁瘡,膿水流得多,瘡口越來越大。嚴重的寒症逐漸加重,膿水收斂後卻一直流脂水,導致營氣陰血大量損耗,寒熱交替如同瘧疾,身體日漸消瘦。戊子年仲春,他請我診治,發現他食慾不佳、大便稀薄、脈象緊弦、舌苔薄白、嘴唇沒有光澤。病根在於營氣虛弱,好像勞累虛弱的樣子。
我便用首烏、於朮、石斛、杜仲、枸杞子、穀芽、丹參、血餘、女貞、生地、香附、苡仁、萆薢、茯神、合歡皮等藥材,加減配伍,服用十劑後寒熱消退,再服用十劑後食慾增加,二十劑後瘡口癒合,病人可以下床行走。
(案474)蔡裕。住薛家灘,年近五旬。丁亥仲秋起脘痛,寒熱形,日消索。延至臘底,納穀鮮少,脘間癖塊脹大,便難溲赤,痛仍不止,名劑遍嘗無驗。雅診脈弦苔黃,病是木鬱土中,土氣不達,留邪在絡,癖乃肆橫。先用左金、安桂、楝、芍、香附、旋、蔞、半、茯、沉、蘇、橘皮、絲瓜絡、雪羹等,一劑即松,漸加補中,後以香砂六君子合安東加桂芍歸為丸服之,竟刈其根。
(案475)朝陽門龔福觀子。沖年夢遺,雅遵仲景桂枝加龍骨牡蠣合桑螵蛸散而愈。然顴紅肉削,總不復原。延至戊子之夏,勞力過度,起形寒發熱,大汗不食,神倦不堪,小溲不禁,舌白脈細。不敢主方,聊與清熱養胃。遂延陳乃興調治,許其旬日收功,用柴、卷、蘇、通透疹之法,不二服而告殂矣。此病本屬不治,況更加以虛虛之誤哉。
白話文:
蔡裕,住在薛家灘,將近五十歲。丁亥年仲秋開始胃痛,寒熱交替,日漸消瘦。一直到臘月底,進食很少,胃脘部有硬塊脹大,排便困難,小便赤色,疼痛依然不止,各種名貴藥方都試過,效果不佳。診脈弦細,舌苔黃,診斷為肝氣鬱結脾土,脾土氣機不暢,導致邪氣留滯經絡,形成痞塊。先用左金丸、安中散、楝實、芍藥、香附、旋覆花、蔞仁、半夏、茯苓、沉香、蘇葉、橘皮、絲瓜絡、雪羹等藥,一劑藥就見效,逐漸加補中藥,之後用香砂六君子湯合安東散加桂枝、芍藥、歸脾丸服用,最終痊癒。
朝陽門龔福觀之子,年輕時夢遺,遵照仲景桂枝加龍骨牡蠣合桑螵蛸散治療後痊癒。但面色潮紅,形體消瘦,一直沒有恢復。到了戊子年夏天,勞累过度,出現形寒發熱,大量出汗,不思飲食,神倦乏力,小便失禁,舌苔白,脈細。不敢開方,只給他服用清熱養胃的藥物。後來請陳乃興治療,陳乃興說十天就能見效,用柴胡、卷柏、蘇葉等藥透發疹子,但服用不到兩劑藥就去世了。這個病本來就難治,再加上虛虛實實的錯誤治療,更加糟糕。
(案476)吳殿。高年,氣促喘急,汗出肢冷,胸悶脘痞,按之則痛,脈右滑,舌白膩。宿食夾痰內阻,衝脈之氣直衝清道,恐其真元上脫,草木無功矣。
杏仁,厚朴,旋覆,麥芽,枳殼,半夏,蘇子,赭石,化熱,白前,射干
又,加穀芽、石斛。
(案477)尹金,戊子,窪上。年三十餘,仲秋陡起遺泄,無夢,明日遂足膝痿軟,不能起立,凜寒熱熾,自云發熱,捫之不熱,自汗,神倦,納減,脈細數。乃陰精下竭,厥陽上升之病,非外感吞痧也。(時旁人多欲挑痧清暑者)。予仲景二加湯以斂陽越陰精。
白話文:
吳殿年紀大了,呼吸急促喘不過氣,出汗手腳冰冷,胸悶胃口不好,按壓腹部會疼痛,脈象右滑,舌苔白膩。這是因為宿食和痰積聚在體內,衝脈之氣直衝上焦,擔心真元氣虛脫,藥物就沒有效果了。
用杏仁、厚朴、旋覆花、麥芽、枳殼、半夏、蘇子、赭石來化解熱氣,再加入白前和射干。
另外,還可以加穀芽和石斛。
尹金,戊子年,住在窪上。他三十多歲,仲秋突然出現遺精,沒有夢遺,第二天就雙腿無力軟弱,無法站立,感到寒冷和發熱,但摸起來並不熱,自汗,精神疲倦,食慾減退,脈象細數。這是因為陰精虧虛,厥陽上升所致的病症,並不是外感風寒或暑熱。當時周圍的人多想用挑痧來清暑熱,但醫生認為這是陰精虧虛,用仲景的二加湯來收斂陽氣,滋補陰精。
龍骨(三錢),白芍(三錢),紅棗(三枚),蓮子(一兩),牡蠣(三錢),甘草(四分),白薇(二錢),川石斛(三錢),楝實(一錢半),茯神(三錢),一劑愈。
(案478)陳松茂。秋患心胃脘痛,纏綿月餘,漸顯形寒發熱,頭痛作惡,脈弦滑,舌厚膩。雅作暑邪黨木治,用蒿、豉等藥,身熱得汗漸輕。惟苔色灰醬,飲食不下,脘痛口甜,便閉溲渾,作欲釀胃癰治,用《千斤》三仁湯,數服,苔退知飢,痛猶不止,其痛必納食而作,湯飲不痛,良是瘀血。原方再加鮮韭根,得下紅積,痛乃漸止,灰苔退淨。
白話文:
龍骨、白芍、紅棗、蓮子、牡蠣、甘草、白薇、川石斛、楝實、茯神各取適量,煎服一劑即可見效。
陳松茂在秋天患了心胃疼痛,持續一個多月,逐漸出現畏寒發熱、頭痛惡心等症狀,脈象弦滑,舌苔厚膩。原本以為是暑邪侵襲,用蒿、豉等藥物治療,身體發熱出汗的情況有所改善。但舌苔呈灰醬色,食慾不振,胃脘疼痛、口甜、便秘、小便渾濁,判斷可能是胃癰。於是使用三仁湯治療,服用幾劑後,舌苔退去,有了飢餓感,但疼痛依然存在。並且疼痛總是伴隨進食出現,喝湯則不痛,判斷是瘀血所致。於是原方再加入鮮韭根,使得紅色的積滯排出,疼痛才逐漸消失,灰色的舌苔也退乾淨了。
但食飯必痛,良是瘀腐未淨也,仍用原方,十服始愈。計服蔞仁已斤許矣。他物稱是。
(案479)姜芝泉室。離愁菀結,先傷脾意,怒木直升,再凌中土,嘔吐痰沫,胸中噎噎如噦,目痛不紅,頭眩難動。薛氏云:頭痛窅不見人,是一忌也。勉擬鎮逆理氣為治。
旋覆花(三錢),石決明(一兩),烏梅肉(四分),橘皮(一錢半),代赭石(三錢),沉水香(一錢半),川黃連(三分),天麻(一錢半),製半夏,東壁土(五錢),溫鉤藤(一錢半),竹茹(一錢半),一劑即止。
白話文:
病人吃饭的时候必定疼痛,这是因为瘀腐之物尚未清除干净,所以继续用原来的药方,服用十剂就会痊愈。算起来,他已经服用蔞仁一斤多了。其他药物也一样有效。
(案例479)姜芝泉室。病人因离愁别绪,郁结于心,首先伤了脾胃之气,怒气直冲向上,再侵犯了脾土,导致呕吐痰沫,胸中堵塞,像是反胃一样,眼睛疼痛但不红,头晕目眩,难以转动。薛氏说:“头痛昏沉,看不见人,这是忌讳。”因此,勉强用镇逆理气的方子来治疗。
方剂:旋覆花(三钱)、石决明(一两)、乌梅肉(四分)、橘皮(一钱半)、代赭石(三钱)、沉水香(一钱半)、川黄连(三分)、天麻(一钱半)、制半夏、东壁土(五钱)、温钩藤(一钱半)、竹茹(一钱半),一剂即可。
(案480)汪,右,戊子六月初一。寒熱後右乳結核脹痛,暑熱入肝也,治以疏化。
楝子(一錢半),橘絡(二錢),夏枯花(二錢),青皮(七分),象貝母(二錢),忍冬藤(一錢半),絲瓜絡(五錢),鼠矢(五十粒),白芷(七分),蒲公英(三錢),橘核(二錢)
投劑後痛緩,核未消,仍主原方出入。前方去夏枯,加昆布一錢半。
白話文:
案480 汪氏,右側乳房結核脹痛
**日期:**戊子年六月初一
**症狀:**患者汪氏,右側乳房有結核,脹痛,起因是寒熱病後,暑熱侵入肝經所致。
**治療:**需疏散化解暑熱。
處方:
- 楝子:一錢半
- 橘絡:二錢
- 夏枯花:二錢
- 青皮:七分
- 象貝母:二錢
- 忍冬藤:一錢半
- 絲瓜絡:五錢
- 鼠矢:五十粒
- 白芷:七分
- 蒲公英:三錢
- 橘核:二錢
**療效:**服用藥物後,疼痛減緩,但結核尚未消散。
**調整:**繼續服用原方,但去夏枯花,加昆布一錢半。
乳核已退,前方再服。
(案481)王成觀,丁亥。溫病,馬芹圃屢用麻黃桂枝湯致逆。昨投輕清濡潤,得汗,疹㾦大布,咳嗽稀而痰出甚艱,血絲亦少。溫邪有外達之機,擬乘其勢而逐之,然疹正在出沒之際,風寒極宜謹慎,否則恐其風波不測,莫道言之不預也。
霜桑葉(三錢),元參(四錢),連翹(一錢半),氣滯(三錢),牛蒡子(四錢),薄荷(四分),銀花(三錢),羚羊角(一錢半),冬瓜子(三錢),葦根(五錢),竹瀝(一杯),枇杷葉(五錢)
白話文:
乳核已經退去,接下來要繼續服用藥物。王成觀,丁亥年患溫病,馬芹圃多次使用麻黃桂枝湯治療,反而加重病情。昨天用輕清濡潤的藥物,病人出汗,疹子已經大面積出現,咳嗽稀疏但痰液難以咳出,血絲也減少了。溫邪有外達的趨勢,可以趁勢驅散它,但疹子正在發出和隱沒的階段,風寒極易入侵,必須小心謹慎,否則可能出現不可預測的狀況,不要說我沒有提醒過。
白㾦紅疹交發,身熱時淡時熾,夜間少寐,咳嗽痰稠,脈仍如昨,舌苔黃膩。溫邪內蘊,肺胃之氣不肅,最怕邪陷心包致變。再擬宣泄為治,一切小心調養為至囑。
霜桑葉,大力子,銀花,葦根,枇杷葉,甜杏仁,元參,射干,連翹,冬瓜子,生穀芽,青黛染通草
(案482)河川塘大灣朱逸亭母,年近花甲,素有痰飲。戊子季夏患感症,形寒發熱,痞結於胸。契弟王淡然主瀉心合梔豉,二劑而痞舒瘧止。越日微寒復熱,熱不肯解,有汗口渴,嘔惡咳嗽,不食不飢,不寐不便,不臥但坐,白㾦略見。陳小香用梔、豉、滑、蔞、連、半、杏、茹、蒿、卷之類,咳嘔反甚,汗多,少。
白話文:
病人白喉、紅疹交替出現,身體發熱時而輕時而重,晚上睡不好,咳嗽痰多且稠,脈象與前相同,舌苔黃厚。這是溫邪內在,肺胃之氣不能肅清,最怕邪氣侵入心包造成變化。繼續用宣泄的方法治療,一切小心調養最重要。
藥方:霜桑葉、大力子、銀花、葦根、枇杷葉、甜杏仁、元參、射干、連翹、冬瓜子、生穀芽、青黛染通草。
朱逸亭的母親年近六十,平時有痰飲的毛病。今年夏天患上感冒,身體發冷發熱,胸部有痞塊。王淡然醫生用瀉心湯加梔子、豉汁,兩劑後痞塊消散,瘧疾停止。第二天身體微寒又發熱,熱度難退,出汗、口渴、嘔吐、咳嗽,不思飲食、沒有飢餓感、睡不好、大小便不暢,不躺著只坐著,白喉略微出現。陳小香醫生使用梔子、豉汁、滑石、蔞仁、連翹、半夏、杏仁、蘆根、蒿葉、卷柏等藥物,結果咳嗽嘔吐反而加重,汗多汗少交替出現。
醫者失措,病者惶惶。飛速逆診,見其痰多大咳,脈濡苔黃膩,不過是濕熱上蒙,肺金失肅化之司,氣怫痰阻,陽明無循序下降之權也。清肺降胃可達佳境。
枇杷葉(一兩半),蘆根(三錢),苡仁(三錢),桑葉(一錢半),金扁斛(三錢),豆卷(三錢),銀花(一錢半),茵陳(三錢),生枳殼(一錢),宋半夏(五分)
嘔止能食,咳逆未平,熱淡㾦多,夜略安寐,濕熱漸化,仍主肅清,苔垢而黃,佐以化痰。
枇杷葉,製半夏,葦根,苡仁,金石斛,化橘紅,銀花,冬瓜子,江枳殼,白杏仁,茵陳,射干
白話文:
醫生束手無策,病人焦慮不安。快速診斷後發現患者痰多咳嗽,脈象濡滑,舌苔黃膩,這是濕熱上蒙,肺金失司肅降,氣機鬱結,痰液阻塞,陽明經氣不能順利下降所致。清肺降胃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。
可以使用枇杷葉(一兩半)、蘆根(三錢)、苡仁(三錢)、桑葉(一錢半)、金扁斛(三錢)、豆卷(三錢)、銀花(一錢半)、茵陳(三錢)、生枳殼(一錢)、宋半夏(五分)。
患者嘔吐停止,可以進食,咳嗽逆氣未消,熱症減輕,痰液較多,晚上略有安眠,濕熱逐漸消退,仍然需要清肅,舌苔上有垢且呈黃色,可以佐以化痰藥物。
可以使用枇杷葉、製半夏、葦根、苡仁、金石斛、化橘紅、銀花、冬瓜子、江枳殼、白杏仁、茵陳、射干。
咳減㾦多,肺金肅化有權,知飢思食,陽明之氣亦順矣。前方去橘、蘆,加朮、谷。
(案483)西門外方恂如。壬申年患感症,已舌黑神昏,奄奄一息。管青邁、凌秀夫、楊青霞、朱道三諸前輩咸不措手,族叔子淦暨王峙三暮夜到舍逆診。雅主大劑甘寒充津化熱,病家咸以十四齡童子何知而笑之。幸子淦、峙三力主是藥,謂前輩既云不治,何不背城借一,或可別出再生之路。
服後津回熱淡,神醒進糜,不十劑而起榻,明年生一子。至丁亥仲夏,忽起吐血,盈碗成盆。血止後,漸加內熱咳嗽,痰中夾血,顴赭脈細。拙每主涵陰肅肺,謐血養胃等法,一服二服必止。病者亦以為常病屢發,不以為意。迨至戊子桂秋,咳血又作,郁星伯云是秋燥上受,暑邪入絡之故,治之不效。
白話文:
咳嗽減少,痰也變多,說明肺金肅降的功能有所恢復,病人能感受到飢餓想吃東西,陽明之氣也順暢了。藥方中去除橘子和蘆根,加入蒼朮和山藥。
(案483)西門外方恂如,在壬申年患上感冒,病況嚴重,舌頭已經發黑神志昏迷,奄奄一息。管青邁、凌秀夫、楊青霞、朱道三等前輩都束手無策,他的族叔子淦和王峙三在深夜趕到他家診治。子淦認為應該用大量甘寒的藥物來滋潤津液化解熱毒,病人家屬都覺得他不過是個十四歲的孩子,怎麼能懂醫術,紛紛嘲笑他。好在子淦和峙三堅持自己的意見,認為既然前輩們都說治不了,何不背水一戰,也許能找到新的治療方法。
病人服藥後津液恢復,熱度消退,神志清醒,可以吃粥了,不到十劑藥就下床活動了,第二年還生了一個兒子。到了丁亥年的仲夏,他突然吐血,吐了滿碗又滿盆。血止住之後,他逐漸出現內熱咳嗽,痰中帶血,臉頰發紅,脈搏細弱。我每次都用滋陰清肺、止血養胃的方法治療,一兩劑藥就能止住咳嗽。病人也覺得這是老毛病了,經常發作,並不放在心上。等到戊子年的秋季,他再次咳血,郁星伯認為這是秋燥上犯,暑邪入絡造成的,治療卻無效。
馬展卿用黑膏、蘇子、桑、丹等,血愈多,又見大熱苔灰。病者偶服犀角、墨汁而血止,馬醫以為不可服,恐其驟止則留瘀傷胃,仍主前方增減,血復吐,氣喘大汗,熱愈熾而舌苔全黑。邀雅診之,脈則空大,尺細如絲,血已吐盡,勉投犀、地補血,血止熱淡,而脈未和,苔化復增,是陰盡陽孤,草木無功矣。至八月廿一庚戌,陡然大汗如珠,胸高氣喘而逝。
(案484)鎮民橋陸殿撰第四媳,年將三旬,痛經不孕。壬午年用歧天師法合歸附丸,得生一子名澄。戊子仲夏患一身骨節痠痛,兩手不能舉動。張小亭主血虛不養筋治,不效。雅謂三氣合而成痹,此痹證也。風氣勝者為行痹,寒氣勝者為痛痹,濕氣勝者為著痹。痹者閉也,血脈經隧之中閉而不通也。
白話文:
馬展卿用黑膏、蘇子、桑、丹等藥治療一位病人,病人血量越來越多,並且出現高燒和灰白色舌苔。病人在偶然服用犀角和墨汁後,血止住了,但馬醫生認為不應該服用這些藥物,擔心突然止血會留下瘀血傷害胃部,因此堅持用原來的藥方加減治療。結果病人又吐血、氣喘、出汗,熱症更加嚴重,舌苔全黑。我受邀診治,把脈發現脈象虛大,尺脈細如絲線,血已經吐盡了。我勉強用犀角和地黃補血,血止住了,熱症減輕,但脈象仍不調和,舌苔更加厚重,這是陰氣耗盡,陽氣孤獨,任何藥物都無效了。到了八月二十一日庚戌日,病人突然大量出汗,胸悶氣喘,最終去世。
(案例484)鎮民橋陸殿撰的第四個媳婦,年近三十,患有痛經不孕症。壬午年,她用歧天師法配製的歸附丸治療,生下了一個兒子,名叫澄。戊子年仲夏,她患上了全身骨節痠痛,兩手不能舉動。張小亭認為是血虛不能滋養筋脈,用藥治療,但沒有效果。我認為這是三氣合而為痹,屬於痹證。風氣盛則為行痹,寒氣盛則為痛痹,濕氣盛則為著痹。痹,就是閉塞的意思,是指血脈經絡閉塞不通。
治宜宣通,遂以一枝春加味,三服即愈。至桂秋上旬,白帶大至,漸見鮮紅血塊,腹不脹痛,腰楚肢軟,勢如經漏,頭眩少寐,脈細苔白,是八脈之氣不司約束也,用歸、芍、香附、膠、艾、仲、耆等,血仍不止。張嘯亭即於拙方加熟地、牡、棗,血仍不止。
拙用前方加烏賊、鹿膠、菟絲、柏仁,二服血止白帶雜見粉紅色,膚熱口乾,脈數神躁,改以歸、耆、薇、蒿、仲、杞、賊、膠、艾、菟、扁、蓮等味,帶下亦止,而寒熱似乎間日,不食胸痞,腰間聚氣攻痛,舌膩脈滑,轉用養胃理氣,化痰和中法調理月餘始愈。
白話文:
治療應該以宣通為主,因此用一枝春加味,服用三次就痊癒了。到了桂秋上旬,白帶大量出現,逐漸出現鮮紅的血塊,肚子沒有脹痛,腰部酸楚四肢無力,情況如同經漏,頭昏腦脹睡眠減少,脈搏細弱舌苔白,這是八脈之氣不能約束所致,於是用當歸、芍藥、香附、阿膠、艾葉、肉桂、黃芪等藥物,但出血仍未止住。張嘯亭便在我的方劑中加入熟地、牡蛎、大棗,但出血仍然沒有停止。
我便在之前的方劑中加入烏賊骨、鹿膠、菟絲子、柏仁,服用了兩次血就止住了,白帶中夾雜著粉紅色,皮膚發熱口乾,脈搏數而神志躁動,便改用當歸、黃芪、薇菜、艾蒿、肉桂、枸杞、烏賊骨、阿膠、艾葉、菟絲子、扁豆、蓮子等藥物,白帶也止住了,但寒熱似乎間隔一天發作,不食則胸悶,腰部聚集氣體疼痛,舌苔膩脈搏滑,轉用養胃理氣,化痰和中的方法調理了大約一個月才痊癒。
(案485)殿撰第四子頌臣,癸未年起小便淋濁,雅用補肺益腎分清而愈。戊子桂秋,此病又發,溺後流精,間有夢泄精滑,大小便牽掣似墜,脈細無力,是肺腎交虛也。用沙、耆、車、萆、烏、柏、草梢等,溲濁漸減,旋加吉參、桔梗而愈,後以龜鹿二仙膏調理。
(案486)石牌南清水路榮桂生。戊子季夏起微寒發熱,汗少嘔惡,胸悶不食。吳潤卿、陳小香作暑濕內蘊治,已得熱涼㾦布,納加神振。越旬日忽起盜汗如浴,病者自以為虛,陸醫亦以為虛,即投芍、耆、參、地、蠣、麥之類,服五劑而盜汗收,發熱溲紅,納減不寐。所親朱逸亭邀余往診,見其口苦苔黃,脈弦而數,不過是邪入少陽泄越。
白話文:
殿撰的第四個兒子頌臣,癸未年開始小便淋濁,用補肺益腎、分清濁的藥物治療後痊癒。戊子年的桂月,這個病又犯了,小便後流精,偶爾夢遺精液滑出,大小便牽拉著像要墜下去一樣,脈象細弱無力,這是肺腎兩虛。於是用了沙參、黃耆、車前子、萆薢、烏藥、柏子仁、草梢等藥物,小便混濁的情況漸漸減輕,接著又加了人參、桔梗,病症就痊癒了,後來用龜鹿二仙膏調理身體。
石牌南清水路的榮桂生,戊子年季夏時開始出現微寒發熱、汗少嘔惡、胸悶不食的症狀。吳潤卿和陳小香認為是暑濕內蘊,用清熱解暑的藥物治療,熱症消退,神志也恢復了。過了十天,突然出現盜汗,像洗澡一樣,病人自己認為是虛症,陸姓醫生也認為是虛症,就給他開了芍藥、黃耆、人參、生地黃、牡蠣、麥冬等藥物,服用五劑後盜汗停止,但開始發熱、小便發紅、食慾減退、失眠。他的親戚朱逸亭邀請我去診治,看到他口苦、舌苔黃、脈象弦數,認為是邪氣侵入少陽經,導致氣血失調。
醫者誤補,邪無出路,內燔為禍,即所謂助紂也。用仲景梔枳豉湯加斛、桑、半、茹、谷、茯等品,再出盜汗而熱淡轉瘧,漸參入耆、防補品,不匝旬可以出外診脈矣。
(案487)西門外石晉康。操勞之體,戊子中秋大怒後,起寒熱如瘧,盛卓風用柴、卷、蘇、半,二劑,汗出如浴,心怔畏聲,煩語不寐,自云身非自有,眩暈欲死,面赤口乾,脈微如絲,舌苔糙膩,症極可危。以脈證因,良由腴體痰多,陰傷於下,劫動虛陽,陽欲外越,痰亦隨升,症類火逆陽亡,勉投救逆甘緩。
花龍齒(三錢),生棗仁(三錢),西洋參(一錢),枳殼(一錢半),郁李仁(三錢),生甘草(四分),金石斛(三錢),秫米(三錢),淮小麥(五錢),撿紅棗(五枚),枇杷葉(五錢),竹茹(三錢),製半夏(二錢),合歡皮(三錢),金萱花(十二朵)
白話文:
醫生如果誤用補藥,邪氣就無處可去,內部積熱就會造成禍患,這就等於幫助暴君作惡。可以參考仲景的梔枳豉湯,再加上斛、桑、半、茹、谷、茯等藥材。如果患者出現盜汗,並且熱症減輕轉為瘧疾,就可以漸漸加入人參、黃芪等補藥,不到十天就可以出門診脈了。
(案例487)西門外石晉康,因為過度勞累,戊子年中秋節那天大怒之後,就開始出現寒熱交替,像瘧疾一樣。盛卓風醫生用柴胡、卷柏、蘇葉、半夏,用了兩劑,患者就出了一身汗,好像洗過澡一樣,但是心神驚慌,害怕聲音,煩躁不安,睡不著覺,自己說感覺身體不是自己的,頭昏眼花,快要死了,臉色發紅,口乾舌燥,脈象微弱,舌苔粗糙膩滑,病症十分危急。根據脈象和病症推斷,這是因為身體肥胖,痰濕過多,陰氣受損,陽氣虛弱,陽氣想要外泄,痰濕也跟著上升,病症類似於火逆陽亡,所以要儘快使用救逆甘緩的方法。
方劑:花龍齒(三錢)、生棗仁(三錢)、西洋參(一錢)、枳殼(一錢半)、郁李仁(三錢)、生甘草(四分)、金石斛(三錢)、秫米(三錢)、淮小麥(五錢)、撿紅棗(五枚)、枇杷葉(五錢)、竹茹(三錢)、製半夏(二錢)、合歡皮(三錢)、金萱花(十二朵)。
得寐汗少,神清而振,喜靜畏煩,略能進糜,前方既效,仍主原意。即前方去西洋參,加鱉甲五錢。
各恙由漸安適,白㾦布而且多,舌膩溲渾,痰戀中胃之故也。
製半夏(二錢),枳殼(一錢),茯神(三錢),枇杷葉(三錢),金石斛(一錢半),龍齒(三錢),棗仁(一錢半),郁李仁(一錢半),生穀芽(五錢),鱉甲(四錢),洋參(二錢),夜交藤(三錢)
後以歸脾湯去芍,加龍牡善後。
(案488)朱韻泉室。自乳多郁,經行二度即閉,別無所苦,到期預先腹痛,經仍不到,脈澀苔白。候鐵庵老醫大投通經逐瘀及飛走攻絡法不效,僉云不成血膨必成乾血勞。病者惶惶,求治於拙。初用失笑,更用逍遙散,而每服必腹痛,改投行氣仍不效。往崑山夏凝甫治,診畢云:貴恙每早必吐痰乎?胸痞乎?曰:誠如明見。
白話文:
患者睡眠時汗少,精神清爽,喜靜厭煩,食慾略微恢復,先前藥方有效,但仍需遵循原方思路。將先前藥方中的西洋參去掉,加入鱉甲五錢。
患者病情逐漸好轉,但痰多,舌苔膩,小便混濁,這是痰滯中焦所致。
處方:半夏二錢,枳殼一錢,茯神三錢,枇杷葉三錢,金石斛一錢半,龍齒三錢,棗仁一錢半,郁李仁一錢半,生穀芽五錢,鱉甲四錢,洋參二錢,夜交藤三錢。
之後以歸脾湯去芍藥,加入龍牡作為善後治療。
(病例488)朱韻泉室,患者乳房鬱結,月經兩次後即閉經,除此之外無其他症狀,每次月經前都會腹痛,但月經仍然沒有來,脈象澀,舌苔白。之前鐵庵老醫大量使用通經逐瘀和活血化瘀的藥物,但效果不佳,並斷言患者若不化解血瘀就會變成血虛勞損。患者非常焦慮,求醫於我。起初使用失笑散,後又使用逍遙散,但每次服用都會腹痛,改用行氣藥物仍然無效。後來到崑山夏凝甫處治療,夏凝甫診斷後問:您每天早上都會吐痰嗎?胸悶嗎?患者回答:的確如此。
案云:痰凝氣滯,胞絡阻蔽而為停經,宜行氣滌痰。方用:
製半夏(一錢半),生香附(二錢),延胡(一錢半),枳殼(一錢半),橘皮(一錢),木香(五分),歸身(一錢半),川芎(四分),甘草(四分),瓦楞子(三錢),白芍(一錢半),竹茹(二錢)
三服而經通,十服而痊愈。真善能識症者,亟錄之。
(案489)傷損跌僕之症,除深中穴道,血去暴脫者無藥可救,餘外皆屬可治。頃閱腹破腸出二案,金槍醫生先去自己爪甲,指蘸麻油,將血拭淨,以腸塞入,桑皮縫口,厚塗玉紅膏,紅布捆定,臥於獨人棕榻,移動不可撞擊,又不可起動,又不可聞鳴金碎碗,避風靜臥,糜粥日飲,待三日後開看破痕,必然潰爛,內摻生肌散,外貼玉紅膏,二月可以收功。內服之方不過是調補氣血,潤腸和傷而已,腸破矢出者不救。
白話文:
古書記載,痰凝氣滯,阻塞經脈,導致停經,應該要行氣化痰。方劑用製半夏、生香附、延胡、枳殼、橘皮、木香、歸身、川芎、甘草、瓦楞子、白芍、竹茹,三劑後經期恢復,十劑後痊癒。懂得辨證施治的醫者,應該要認真記錄下來。
另外,傷損跌僕的病症,除了傷及穴道、大量失血的情況以外,其他都可以治療。最近看到兩個腹部破裂腸子露出來的案例,金槍醫生先去除自己的指甲,用手指蘸麻油將血拭淨,把腸子塞回去,用桑皮縫合傷口,再厚厚塗上玉紅膏,用紅布捆緊,讓病人睡在單人棕床上,避免移動碰撞,也不能活動,更不能聽到金屬敲擊聲和碗破碎聲,要避風靜臥,每天喝稀粥,等到三天後檢查傷口,必然會潰爛,這時候就用生肌散撒在傷口內,外敷玉紅膏,兩個月就能痊癒。內服的藥方只是調補氣血,潤腸和傷,如果腸子破裂糞便外露,就無法救治了。
(案490)鄒永寧,戊子十月,西門外。始起形寒微熱,咳痰音雌,旋見少腹臍旁大痛,葉蘭州投以消導溫散,反加嘔吐黃沫黑汁,呃逆連連,不食不飢,大便不通,環口黧黑,目視無神,神倦懶言,間有厥逆,四肢逆冷,冷汗時出,診脈右部微弱,左脈無脈,舌苔微白,小溲澀痛而紅。
症緣厥陰肝木太橫,下夾腎寒上奔,陽明無坐鎮之能,濁陰瀰漫,清空陽光幾乎寂滅,殊為棘手之至。勉擬仲聖法應之,希圖萬一。
旋覆花(五錢),蒙自桂(五分),吳茱萸(三分),代赭石(五錢),雅黃連(五分),東白芍(二錢),製半夏(三錢),川楝子(二錢),廣橘皮(一錢),鮮竹茹(二錢),白茯神(三錢),大蜣螂(四隻,炙,研沖)
白話文:
鄒永寧,戊子十月,在西門外患病。起初感到形寒微熱,咳嗽痰音低微,接著出現少腹臍旁劇烈疼痛。葉蘭州醫師給予消導溫散藥物,反而加重了嘔吐黃沫黑汁、呃逆不止、不思飲食、大便不通、嘴唇發黑、眼神呆滯、精神倦怠、偶有厥逆、四肢冰冷、冷汗淋漓等症狀。診脈發現右側脈象微弱,左側脈象消失,舌苔略白,小便澀痛且呈紅色。
分析病因是厥陰肝木過於亢盛,向下夾帶腎寒向上衝擊,陽明氣虛無法鎮守,濁陰瀰漫,陽氣幾乎完全消失,病情十分棘手。勉力參考仲景醫案,嘗試治療,希望有一線生機。
處方:旋覆花五錢,蒙自桂五分,吳茱萸三分,代赭石五錢,雅黃連五分,東白芍二錢,製半夏三錢,川楝子二錢,廣橘皮一錢,鮮竹茹二錢,白茯神三錢,大蜣螂四隻(炙,研末沖服)。
嘔吐止,肢溫神振,脈起,腹痛便閉。去芍、橘,加瓜蔞、蓯蓉。
交小雪節,陡然變病。嘔吐膽汁,呃噫又作,大便未通,腹痛時微時甚,脈形弦弱而數,舌色黃,面無華,唇吻又黑,神氣張惶,陽明矢結不通,悍氣無由下達,直衝清道。本宜大劑攻下,但以正虛之體,脈不搏指,下法何敢浪投?不下亦難救治。雅幼讀經訓,知正虛宜攻者,陶節庵特製黃龍湯,專攻中央燥土,急下亦所以存正,補泄不嫌同投,危急之際望其效靈耳。
高麗參(八分),錦莊黃(三錢),生川厚朴(五分),油歸身(二錢),芒硝(一錢),陳江枳實(二錢),蜣螂末(四分,沖),沉水香汁(三分),得便止後服。
白話文:
病人嘔吐停止,四肢溫暖,精神振奮,脈搏恢復,腹痛便秘。藥方中去除芍藥和橘皮,加入瓜蔞和蓯蓉。
小雪節那天,病人突然發病。嘔吐膽汁,打嗝不停,大便不通,腹痛時輕時重,脈象弦細而數,舌苔黃,面色蒼白,嘴唇發黑,精神緊張不安。這是陽明經氣結滯不通,寒氣無法向下排泄,直衝向上。應該用大劑量攻下藥物,但病人正氣虛弱,脈搏微弱,不敢輕易使用攻下之法。不攻下又難以救治。我讀過醫書,知道正氣虛弱時可以用攻下藥物,陶節庵特製的黃龍湯專門治療中央燥土,急攻下也為了保住正氣,補瀉同時使用,希望能起效。
藥方:高麗參八分,錦莊黃三錢,生川厚朴五分,油歸身二錢,芒硝一錢,陳江枳實二錢,蜣螂末四分,沖服,沉水香汁三分,大便通暢後服用。
大便通,陽明之氣已降,各恙去其大半,咳嗽痰多,肺金肅降之權不振也。
西洋參,穀芽,枇杷葉,代赭石,旋覆花,干霍斛,竹茹,宋半夏,陳枳殼,射干片,白茯神,冬瓜子
咳嗽止,納食加,腰脊痠痛,正氣虛也。前方去旋覆、代赭,加枸杞、杜仲。
(案491)戊子年十月間,有蔣少雲室,住西門外野鴨潭,年約二十歲。九月初旬起下痢純血,腹痛不爽,自服樗根白皮湯而止,即轉寒熱如瘧,脘痞不食。鄭墨香用和中消導佐以柴、葛提邪,服後寒熱加重,無汗口渴。盛卓風用柴、半、桔、蘇等,服後汗不出而脘腹日大一日。
白話文:
大便通暢,表示陽明經的氣已經下降,大部分病症都消失了。不過,仍然咳嗽痰多,說明肺金肅降的功能還沒有完全恢復。
可以用西洋參、穀芽、枇杷葉、代赭石、旋覆花、干霍斛、竹茹、宋半夏、陳枳殼、射干片、白茯神、冬瓜子來治療。
如果咳嗽止住,食慾也增加,但是腰脊痠痛,則說明正氣虛弱。可以去掉旋覆花、代赭石,加入枸杞、杜仲。
戊子年十月,住在西門外野鴨潭的蔣少雲,年約二十歲。九月初旬開始腹瀉,全是血,腹痛難受,自己服用樗根白皮湯後止瀉,接著就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,像瘧疾一樣,肚子脹滿不想吃飯。鄭墨香用和中消導的藥方,佐以柴胡、葛根來解邪,服藥後寒熱加重,沒有汗,口渴。盛卓風用柴胡、半夏、橘皮、蘇葉等藥方,服藥後沒有出汗,肚子反而一天比一天大。
病家疑為血膨也,邀鄭桂卿診治。桂卿雲:食滯邪戀,肝木不和之故。用小陷胸湯加味得下一次,腹脘微舒,臍凸不食。再服不效,更邀朱道三醫治,朱醫診畢即云:是推蕩太過,脾土失制水之能,濕熱蟠踞,肝木有恃強之弊,病入膏肓,草木無能為矣。承主翁哀囑,勉用參、芍、甘、苓、薑、連、枳、樸、半、桔等送小溫中丸,佐肉桂丸,服不三劑,竟至舌灰中枯,喘咳痰潮,種種危象呈矣。族親蔣福珍、王進卿薦雅診治,病家無主,悉聽余言,竟獲全功。
白話文:
病人疑似是血膨病,便邀請鄭桂卿大夫診治。桂卿大夫說:「這是因為飲食積滯,邪氣停留在體內,肝木失調所致。」於是用小陷胸湯加味,病人服下一劑後,腹脘略微舒緩,但臍部仍凸起,也無法進食。再服藥卻無效,病人又邀請朱道三大夫診治。朱大夫診斷後即說:「這是因為推拿過度,導致脾土失衡,失去了控制水氣的能力,濕熱停留在體內,肝木氣盛,病情已經十分嚴重,藥石無靈了。」由於病人懇切哀求,朱大夫勉強用人參、芍藥、甘草、茯苓、薑、連翹、枳實、厚樸、半夏、橘皮等藥材,配以小溫中丸和肉桂丸,服藥不到三劑,病人就出現了舌苔灰白乾燥、呼吸急促、咳嗽痰多等各種危象。族親蔣福珍和王進卿推薦我前去診治,病人無主,全聽我的意見,最終治癒了。
案方錄右。
伏邪夾食內渾,遂為血痢,投澀太早,痢止轉形寒身熱,頭痛口苦,邪有外達之機,失於清化,乘脾則腹脘疼脹如臌,上蒙痹肺,喘急咳嗽,痰出稠多;邪欲出而不出,則汗出熱甚,白疹布而不透;肺不下降,二腸不宣,小便不爽而少,大解艱溏;脈來則弦澀不調,視舌則中干灰而邊白。
其濕熱之充斥三焦,表裡上下交病,逆走心營昏厥,可憂何血膨之足云?勉以清化滌邪治之,希圖萬一。方候前診諸位道長正奪。
枇杷葉(十七張),冬瓜衣(一兩五錢),牛蒡子(三錢),飛滑石(三錢),絲瓜絡(三錢),老霜桑葉(三錢),大豆卷(四錢),忍冬藤(五錢),真川厚朴(四分),水葦根(四錢),香青蒿(一錢二分)
白話文:
方劑記錄如下:
患者因邪氣夾雜食物積聚在體內,導致血痢。過早使用收斂止瀉的藥物,雖然止住了痢疾,卻轉而出現寒邪入侵、身體發熱、頭痛、口苦等症狀,邪氣有向外發展的趨勢。治療失於清化,邪氣乘虛而入脾臟,導致腹脘疼痛、脹滿如鼓。邪氣上蒙肺部,引起喘急咳嗽、痰多而粘稠。邪氣想要外發卻無法排出,則出汗、發熱加重,皮膚上出現白色疹子但無法透發。肺氣不能下降,二腸氣機不通暢,小便不暢且量少,大便則時而堅硬時而稀溏。脈象弦澀不調,舌苔中部乾枯發灰,舌邊發白。
此症為濕熱之邪充斥三焦,表裡上下皆病,邪氣逆行心臟經絡,導致昏厥,情況十分危急,如同血脈膨脹無法控制,令人憂心!只能勉力使用清化滌邪的藥物治療,希望萬一能夠奏效。此方還需請前診的諸位道長指點糾正。
藥方如下:
- 枇杷葉 (十七張)
- 冬瓜皮 (一兩五錢)
- 牛蒡子 (三錢)
- 滑石 (三錢)
- 絲瓜絡 (三錢)
- 老霜桑葉 (三錢)
- 大豆卷 (四錢)
- 忍冬藤 (五錢)
- 川厚朴 (四分)
- 水葦根 (四錢)
- 香青蒿 (一錢二分)
喘定咳盛,疹多熱淡,加囫圇光杏仁二錢。
二投表裡分消,肅清天氣,濕熱漸有外達之機,白疹大布,喘咳漸輕,灰苔已化又呈黃色,口渴不引飲,熱勢暮重早輕,腹脘膨滿亦寬,脈形左弦右數,總由濕熱內蘊而為禍端。前方既合病機,理宜依原進步,若能再松四五,可保無虞。方候前診諸道長正之。
牛蒡子,白杏仁,青蒿,桑葉,生厚朴,旋覆花,碧玉散,楝實,葦根,枇杷葉,絲瓜絡,冬瓜皮,大豆卷
各恙已去十之八九,脘部按之作痛,陽明之樞機不利也。
白話文:
病人喘息加重,咳嗽厲害,疹子很多,熱度卻不高,加上囫圇光杏仁二錢。
服用藥物後,表裡分消,體內寒氣消除,濕熱逐漸外達,白疹大量出現,喘咳逐漸減輕,舌苔轉化為黃色,口渴卻不願喝水,晚上熱度重,早上輕,腹部脹滿有所減輕,脈象左手弦脈,右手數脈。這一切都源於體內濕熱鬱積。之前的藥方對症下藥,應當繼續服用,再服用四五劑,就可以痊癒。觀察病症,按照之前的診斷繼續治療。
牛蒡子、白杏仁、青蒿、桑葉、生厚朴、旋覆花、碧玉散、楝實、葦根、枇杷葉、絲瓜絡、冬瓜皮、大豆卷這些藥材。
病症已經減輕了八九成,但按壓腹部會感到疼痛,這是陽明經氣不通暢所致。
瓜蔞皮,製半夏,枳殼,金石斛,大麥芽,枇杷葉,白茯神,豆卷,老桑葉,冬瓜皮
納加脹松,寒熱如瘧,邪欲外達也。
金石斛,石芽,青蒿,桑葉,枇杷葉,宋半夏,杏仁,豆卷,枳殼,竹茹
(案492)王,右,六月,祁崗南。二次小產,下元空虛,命火不生坤土,健運之力漸微,以致食滯夾寒,流連不化,飧泄五月不止,神疲口渴,畏食寒物,且擬消補互施法,得效再商培補。
六神麯,川芎,山楂,灶心土,霍石斛,生穀芽,蘇梗,車前子,玫瑰花
白話文:
瓜蔞皮、製半夏、枳殼、金石斛、大麥芽、枇杷葉、白茯神、豆卷、老桑葉、冬瓜皮,這些藥材用來治療胸腹脹滿,寒熱交替,像瘧疾一樣,說明病邪想要向外發散。
金石斛、石芽、青蒿、桑葉、枇杷葉、宋半夏、杏仁、豆卷、枳殼、竹茹,這些藥材也是治療類似症狀的。
王姓病人,右邊身體不適,六月在祁崗南,已經二度小產,下元虛弱,命門火衰,無法滋養脾土,身體機能逐漸衰退,導致飲食積滯,夾雜寒氣,久久不化,連續五個月腹瀉不止,精神疲乏,口渴,畏寒怕冷,需要同時考慮消食和補虛的方法,效果顯著之後再商量進一步的培補方案。
六神麯、川芎、山楂、灶心土、霍石斛、生穀芽、蘇梗、車前子、玫瑰花,這些藥材則可以用來治療其他病症。
前投許白沙法得效,仍主原法出入。自述早晨腹中按之有瘕作痛,肝木有侮土之象。前方宜佐和肝。原方加蓮子、楝子。
各恙皆釋,脈細如絲,中下兩虛也。原方佐以培補,安閒省力,飲食調和,百日可望痊愈。
干石斛,楝子,神麯,川芎,伏龍肝,淮山藥,穀芽,蘇梗,玫瑰花,鮮蓮子,白茯神
(案493)張,右。晨泄,病有數端,此是脾元不足也。擬消補互用法,病本加神麯、山藥。
(案494)孫寶泉,己丑三月十一日。始由溫邪內蘊,身熱如烙,頭痛口渴,盛卓風、王若懷多投散表消食,病情日甚。刻下神識昏狂,妄言如顫,循衣摸縫,壯熱汗多,口開痰響,舌短蹇,苔灰黏,大便溏韌,小溲自遺,脈形右大而滑,身重如山。此乃溫邪深入,逆傳心營,順傳陽明。
白話文:
之前用許白沙法治療效果不錯,仍然維持原來的治療方法。病人自己說早上按壓腹部有硬塊疼痛,顯示肝木有克制脾土的現象,因此方子應該加入和解肝氣的藥物。原本的方子裡加上蓮子、楝子。
病人的症狀都消失了,脈象細如髮絲,顯示中焦和下焦都虛弱。原本的方子裡加上補益氣血的藥物,要讓病人休息,減少活動量,飲食要清淡,百日後可以期待痊癒。
方子裡的藥物包括干石斛、楝子、神麴、川芎、伏龍肝、淮山藥、穀芽、蘇梗、玫瑰花、鮮蓮子、白茯神。
(案493)張某,右邊身體不舒服。早晨腹瀉,病症有很多,這是脾胃元氣不足造成的。擬定用消食和補益的藥物一起使用,原方加上神麴、山藥。
(案494)孫寶泉,己丑年三月十一日。一開始是溫邪內蘊,身體發熱像被烙鐵烙過一樣,頭疼口渴,盛卓風、王若懷多次用解表消食的藥物治療,病情卻越來越嚴重。現在神志昏迷,胡言亂語,像發抖一樣,摸著衣服縫隙,發熱出汗很多,張口呼吸有痰聲,舌頭短而硬,舌苔灰白色而黏膩,大便稀軟,小便失禁,脈象右邊強而滑,身體沉重像一座山。這是溫邪深入,逆傳心包,順傳陽明經的表現。
王孟英所謂雙傳裡症也。吳鞠通所云邪在心包、陽明,兩處為難也。況更兼陽津告竭,煉液成痰,風震痰升,禍生瞬息之間。勉遵至囑,鬥擬仲景大承氣合犀角地黃,佐以化痰定風,希圖扭轉天機。
生大黃(四錢),生厚朴(三分),生甘草(八分),犀角(五分),元明粉(三錢),生枳實(一錢五分),鮮生地(七錢),丹皮(二錢),廉州珍珠粉(四分)
得溏垢升許,中有結矢數枚,神識即清,循衣摸床皆止,咳嗽痰韌,脈細苔灰。津枯邪滯,再予甘寒,以渥氣余氛。
瓜蔞皮根,犀角,干霍斛,丹皮,枇杷葉,鮮生地,甘草,元明粉,竹茹
白話文:
王孟英認為這是雙傳裡的症狀。吳鞠通說邪氣在心包和陽明,兩個地方都很難處理。更何況陽液已經耗竭,化成痰液,風邪震動痰液上涌,災禍隨時可能發生。勉力遵從醫囑,想用張仲景的大承氣湯合犀角地黃湯,再配合化痰定風的藥物,希望能扭轉局面。
用生大黃四錢、生厚朴三分、生甘草八分、犀角五分、元明粉三錢、生枳實一錢五分、鮮生地七錢、丹皮二錢、廉州珍珠粉四分。
病人大便溏瀉,裡面還有幾顆硬屎,神志清醒,不再摸床摸衣服,咳嗽痰粘,脈細苔灰。這是津液枯竭,邪氣滯留,再用甘寒藥物,滋潤氣血,緩解餘毒。
用瓜蔞皮根、犀角、干霍斛、丹皮、枇杷葉、鮮生地、甘草、元明粉、竹茹。
診得脈細神倦,各恙漸平,灰臺退淨,謹慎調理,免其反復。
干霍斛,大麥仁,甜杏仁,茯神,竹瀝,鮮竹茹,枇杷葉,生穀芽,宋半夏
(案495)朱星順,年三十餘,住半涇灣。戊冬患感症盛,醫始投表品,又加導下,熱勢反熾,神氣漸昏。王醫以為正氣受傷,治以扶正,病益亟。連延數醫,僉云不治,所親朱老虎乞拙診治。病累月餘,肉脫如柴,目蒙畏光,眵多眶陷,喃喃譫語,如見鬼神,脈數暮熱,始終無汗,溲濃莖痛,大便不閉,咳嗽痰帶血絲,不寐不食,病極可危。舌淡苔薄白,儼似無病。
思冬溫內發,表裡交戕,始汗後下,不甚背謬。何以病勢反劇,以致亂藥雜投?良由溫邪蓄血,夾痰閉竅。血痰與溫熱相搏,散之不動,攻之愈傷,補之益膠,斂之更固,竟有蓄血如狂之象。但形肉既脫,措手頗難,勉用犀、地、丹、翹、茹、貝之類,以逐血驅邪;衝入珠粉五分,以化痰滌熱。一劑神清語正,二投熱亦漸涼,膠痰頻吐,且加黑血。
白話文:
病人脈搏細弱,精神倦怠,其他病症逐漸減輕,發燒也退了。要謹慎調理,避免病情反复。
處方:干霍香、山藥、大麥仁、甜杏仁、茯苓、竹瀝、鮮竹茹、枇杷葉、生穀芽、半夏。
案主朱星順,三十多歲,住在半涇灣。去年冬天患上重感冒,一開始服用發汗藥,又加了瀉下藥,結果病情反而加重,精神昏沉。王醫生認為正氣受傷,採用扶正治療,病情更加嚴重。之後又換了好幾個醫生,都說治不好。他的親戚朱老虎只好來求診。病拖了幾個月,瘦得皮包骨頭,眼睛昏花怕光,眼屎多,眼窩凹陷,喃喃自語,好像看到鬼神一樣。脈搏數而快,晚上發熱,一直沒有出汗,小便濃濁,尿道疼痛,大便不閉,咳嗽帶血絲,失眠不食,病情十分危急。舌頭淡白,舌苔薄白,看起來好像沒有病。
考慮到冬季寒邪內侵,導致表裡俱傷,一開始就發汗,然後瀉下,治法並不合理。為什麼病情反而加重,甚至亂投藥呢?是因為溫邪蓄血,夾雜痰濁,閉塞經絡。血痰與溫熱相互搏鬥,散之不動,攻之愈傷,補之益膠,斂之更固,最終出現了血瘀如狂的現象。但病人已經瘦得皮包骨頭,治療難度很大,只好勉為其難地使用犀角、地黃、丹參、羌活、竹茹、貝母等藥物,以逐血驅邪;另外加入珍珠粉五分,以化痰清熱。服用一劑後,病人神志清醒,說話正常,兩劑後發熱也漸漸退去,痰液和黑色血液不斷吐出。
後純以復脈扶正,日漸獲安。
(案496)己丑正月中旬,有城內賣秧橋堍下王裕泰內老太,年逾半百,元宵遊走,陡起脘痛嘔吐,少頃神昏不語,如醉如癡。顧雪村以為脫也,用生脈加味,五六劑不效。王若懷用星香化痰,反加口眼歪斜,姨親尤杏園薦拙治之。診時左半身不動,神昏手撒,痰多如膠,咯之即出,視之帶血,脈數顴紅,舌絳苔黃,此乃肝木化風,夾痰上衝。衝犯陽明則痛吐,沖及心膻則神昏不語,周身機括不靈,半身不遂矣。
滋補則益助瀰漫,香燥則水涸風動,乃類中風之病也。用旋覆花、鉤藤、生牡蠣、活磁石、明天麻、生殭蠶、生地黃、防風、宋半夏、橘皮、竹茹、桑枝葉、絲瓜絡、池菊花等,二服神清能語,自述眩暈如在舟車,通夜不寐,左肢已能動握,歪斜亦正。原方去鮮地,加龍齒、磁朱丸,得寐眩止。
白話文:
王裕泰的母親年過五十,元宵節外出遊玩後突然胃痛嘔吐,不久就昏迷不語,像喝醉酒一樣。顧雪村認為是脫症,用生脈加味藥治療,但五、六劑藥無效。王若懷用星香化痰治療,反而加重了口眼歪斜的症狀。她的姨母尤杏園推薦我治療。我診斷時發現她左半身不能動,昏迷,手無力,痰多像膠一樣,咳出來帶血,脈搏數且臉頰紅,舌頭紅,舌苔黃。這是肝氣化風,夾痰上衝,衝擊陽明經脈導致胃痛嘔吐,衝擊心臟導致昏迷不語,全身氣血運行不暢,導致半身不遂。
滋補藥物會加重痰濕,辛燥的藥物會導致津液枯竭,風邪加重,這病症類似中風。我用旋覆花、鉤藤、生牡蠣、活磁石、明天麻、生殭蠶、生地黃、防風、宋半夏、橘皮、竹茹、桑枝葉、絲瓜絡、池菊花等藥物治療,兩劑藥後神志清醒,能說話,自述頭昏眼花,像在船上一樣,整夜睡不著覺,左肢已經能活動,歪斜也恢復正常。然後在原方中去掉生地黃,加龍齒、磁朱丸,她就能入睡,頭昏眼花也消失了。
易以滋腎水養血熄風之品,不二十劑而起榻出外矣。
(案497)陳松室,己丑三月二十九日。始由左脅結痞脹痛,李泊揚投疏和而痛止。半月復病,脘間脹痛如鼓,按之更痛,夜分寒熱,氣喘不食,二便皆閉。胡吉欣大投分滲無功。雅診脈實左細,舌苔微黃,形肉大脫,轉側皆難。良由肝木乘土,瘀血阻結,症有內癰之象,而正氣憊殘。勉擬桃核承氣加味,以作背城一戰,或出再生之路。
光桃仁(三錢),川桂枝(四分),生延胡索(一錢半),生大黃(三錢),元明粉(五分),川金鈴子(二錢),西赤芍(一錢半),旋覆花(一錢半),冬瓜子(四錢),射干(一錢半)
白話文:
陳松室,己丑年三月二十九日。他原本左邊脅肋部位結塊脹痛,李泊揚醫生用疏和的藥物治療後疼痛就止住了。但半個月後又復發,胸口脹痛如同鼓一般,按壓更痛,夜裡寒熱交替,呼吸困難,吃不下東西,大小便都排不出來。胡吉欣醫生大量使用分滲的藥物卻沒有效果。我仔細診脈,發現左邊脈搏沉細,舌苔微黃,體形消瘦,連翻身都很困難。這是因為肝木克制脾土,瘀血阻礙,症狀有內癰的象徵,而且正氣已經衰弱。我決定使用桃核承氣湯加味,試圖以背水一戰的方式,也許能找到重生的機會。
昨投桃核承氣加味得解便溏薄,小便亦行,脘腹膨痛咸松,按之仍然堅結,納穀一杯,氣喘漸緩,脈結苔剝,正亦虧矣。瘀血膠固夾肝氣橫逆,殊為棘手,再擬前法,退一步望其漸進佳境。
光桃仁(三錢),冬瓜仁(四錢),丹皮(一錢半),猩絳(五分),瓜蔞仁(二錢半),旋覆花(三錢),楝實(二錢半),韭根(三錢),生苡仁(三錢),川桂枝(四分),鬱金(一錢半)
即愈。
(案498)顧海觀,己丑七月二十日。賊風中於督脈,脊強反折,形如角弓,牙關緊閉,下部強直不能移趨,四肢逆冷,脈形弦數,左尺空弦若革。前診大投驅風之劑未效,勉思督脈麗於腎肝,腎氣不能收攝,外風勾引內風,所以督脈循行之部皆病矣。用《千金》大豆紫陽湯應之。
白話文:
昨天服用承氣湯加味後,患者出現腹瀉,大便稀薄,小便也通暢,但脘腹仍然脹痛,按壓時依然堅硬,每次只能吃一小碗飯,氣喘逐漸緩解,脈象沉結,舌苔剝落,身體正氣已經虧虛。瘀血膠固,夾雜肝氣逆行,病情十分棘手,只能繼續用之前的方案,希望能夠慢慢改善。
藥方如下:桃仁三錢,冬瓜仁四錢,丹皮一錢半,紅花五分,瓜蔞仁二錢半,旋覆花三錢,楝實二錢半,韭根三錢,生苡仁三錢,川桂枝四分,鬱金一錢半。
服用此方後,患者痊癒。
(案498)顧海觀,己丑年七月二十日。患者因賊風侵入督脈,導致脊柱僵硬反折,形狀像弓,牙關緊閉,下半身僵直無法移動,四肢冰冷,脈象弦數,左尺脈空虛無力,像皮革一樣。之前用驅風藥物治療無效,仔細思考後,發現督脈與腎經、肝經相連,腎氣不能收攝,外風引動內風,所以督脈循行部位都出現病症。因此採用《千金方》中的大豆紫陽湯治療。
川羌活(二錢),鮮桑枝(五錢),溫鉤藤(五錢),黑大豆(七錢),枸杞子(五錢),威靈仙(五分),杭菊花(三錢),活磁石(四錢),全蠍梢(五分),旋覆花(二錢)
據述昨服《千金》法,汗雖出未見效象,勉再擬資壽法,希有效焉。
川桂枝尖(五分),大白芍(二錢),生牡蠣(四錢),真羚羊角(二錢),明天麻(一錢半),生天蟲(四錢),生酸棗仁(三錢),溫鉤鉤(五錢),宣木瓜(五分,酒炒),鮮竹瀝(一杯)
白話文:
羌活兩錢,鮮桑枝五錢,溫鉤藤五錢,黑大豆七錢,枸杞子五錢,威靈仙五分,杭菊花三錢,活磁石四錢,全蠍梢五分,旋覆花兩錢。據說昨天服用了《千金》方,雖然出了汗,但並未見效,所以再次擬定資壽方,希望能有效。川桂枝尖五分,大白芍兩錢,生牡蠣四錢,真羚羊角兩錢,明天麻一錢半,生天蟲四錢,生酸棗仁三錢,溫鉤鉤五錢,宣木瓜五分(酒炒),鮮竹瀝一杯。
昨進資壽法,牙關稍能開合,脊強反張略緩,知飢思食,革脈已平,余惟細數,舌苔黃膩。中土內虧,肝木橫肆,火盛水衰,風自內起,招入外風,走竄經絡。《經》言:諸暴強直,皆屬於風。風性急速,善行數變,故其病亦急也。再擬《金匱》法,希圖扭轉機關。
炙甘草梢(一錢),東白芍(三錢),川桂枝(三分),大紅棗子(十二枚,略去肉),紫石英(五錢),羚羊角(一錢半),真淮小麥(五錢),生牡蠣(五錢),宣木瓜(五分),炒菊花瓣(五錢),扁金斛(一錢半),鮮竹瀝(一杯)
白話文:
病人昨天服用滋補壽命的藥方後,牙關稍微可以張合,脊椎僵硬反張的情況略微緩解,開始感到飢餓想吃東西,脈象也平穩了。不過仔細觀察,舌苔還是黃膩的。這是由於脾胃虛弱,肝氣橫逆,火氣旺盛,水氣不足,導致內風升起,招來外風,風邪侵犯經絡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各種急劇發作的疾病都屬於風邪。風的特性是快速、變化多端,所以風邪引起的疾病也都很急促。我打算再用《金匱要略》的方子,希望能扭轉病情。
處方:甘草梢一錢,白芍三錢,桂枝三分,大紅棗十二枚(去肉),紫石英五錢,羚羊角一錢半,淮小麥五錢,牡蠣五錢,木瓜五分,菊花瓣五錢,扁金斛一錢半,鮮竹瀝一杯。
二十三日,改加阿膠一錢半。
角弓反張已止,背部猶覺強直,稍一言動,自然氣悶緊塞,牙緊即甚,乃水虧風動也。
大白芍(三錢),生牡蠣(五錢),桂枝尖(三分),竹茹(一錢半),生甘草(一錢),黑豆皮(三錢),羚羊角(一錢),蘇梗(五分),淮小麥(三錢),紅棗子(十二枚),生棗仁(三錢),溫鉤藤(五錢),歸身(一錢半),東行李根皮(四錢)
緩肝熄風佐以攝下,各恙漸減,且移於下。風屬陽邪,腰下屬陰,陰血虧者陽必乘之。《經》曰: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。今也邪當祛矣,虛當補矣,塞其空竅,風波自息。侯氏黑散固屬正治,今仿其意,俾風邪寂靜,可希全效。
白話文:
二十三日,藥方調整,加入阿膠一錢半。患者角弓反張症狀已止,但背部仍感覺僵硬,稍微一動就氣悶緊塞,牙關緊閉,這是由於體內水份不足,風邪乘虛而入。
因此,處方以大白芍、生牡蠣、桂枝尖、竹茹、生甘草、黑豆皮、羚羊角、蘇梗、淮小麥、紅棗、生棗仁、溫鉤藤、歸身、李根皮等藥材,緩解肝氣,熄滅風邪,並輔助瀉下,讓患者各項症狀逐漸減輕,並轉移到下焦。風屬陽邪,腰下屬陰,陰血虧損則陽氣必乘虚而入。《經》書上說:「邪氣所到之處,必有虛弱之處。」如今邪氣當去除,虛弱之處當補益,填補空虛,風邪自會平息。《侯氏黑散》是治療此病的正方,現在仿效其方,讓風邪靜止,希望可以達到痊癒的效果。
水炙甘草(一錢),川桂枝(三分),鉤鉤(五錢),松針(五錢),東白芍藥(四錢),宣木瓜(五分),蓮子(十二粒),蘇梗汁,淨川歸身(二錢),丹參(四錢),紅棗(十二枚)
腰部漸退,移於胯脮。前方加制首烏三錢。諸方不收全效,後重用淮牛膝而愈。
(案499)己丑中秋,見傷科抄本,其中傷損可治不可治分別瞭然,習內科者亦不可不知。亟錄之。
前頂即天庭蓋,骨碎髓出,不治;前頂下二寸三分即額顱,碎則鼻出血水,不治;即額角印堂碎,鼻出黃水,不治;印堂下一寸三分即鼻梁打斷,難治;土星打落,難醫;人中打落,難醫;人中下即承漿,打斷,難醫;地角打斷,難醫;結喉打斷,難醫;缺盆傷重,不治;下二寸即華蓋骨,若傷重,難治;下一寸三分即食肚,傷重,不治;下二寸即闌門,打傷,難治;下一寸三分即臍門,打傷,難治;下一寸三分即丹田,重傷,不治。以上諸處受倒插傷,一月死。
白話文:
水炙甘草一錢、川桂枝三分、鉤鉤五錢、松針五錢、東白芍藥四錢、宣木瓜五分、蓮子十二粒,用蘇梗汁煎煮,再加入淨川歸身二錢、丹參四錢、紅棗十二枚。腰部疼痛逐漸減輕,移至髖骨部位,此時再加製首烏三錢。這些方子效果不佳,後來大量使用淮牛膝才治癒。
(案499)己丑年中秋,我看到一本傷科筆記,里面详细记录了各种伤损的治疗方法和预后判断,内容清晰明了,即使是专攻内科的医师也应该了解。我迫不及待地将其抄录下来。
前额正中即天庭盖,骨头碎裂,脑髓流出,无法治疗;前额天庭盖下方二寸三分处即额颅,碎裂则鼻出血水,无法治疗;额角印堂部位碎裂,鼻流黄水,无法治疗;印堂下方一寸三分处即鼻梁,被打断,难以治疗;土星部位被打落,难以治疗;人中部位被打落,难以治疗;人中下方即承浆部位,被打断,难以治疗;地角被打断,难以治疗;结喉被打断,难以治疗;锁骨部位严重受伤,无法治疗;锁骨下方二寸处即华盖骨,若伤势严重,难以治疗;华盖骨下方一寸三分处即食肚,伤势严重,无法治疗;食肚下方二寸处即阑门,被打伤,难以治疗;阑门下方一寸三分处即脐门,被打伤,难以治疗;脐门下方一寸三分处即丹田,伤势严重,无法治疗。以上这些部位受到倒插伤,一个月内必死无疑。
丹田下一寸三分即膀胱,打傷,難治;下一寸三分即少腹,打傷,難醫;下一寸三分即會陰(女名陰戶),受傷,難醫;陰丸碎,不治;左右太陽重傷,不治;額顱下一寸即攢打,打碎,難醫;眉眼堂碎,難醫;眼睛出血,流乾必瞎;聽官即耳心,傷重,不治;枕骨打進,難醫;頰車在耳下八分,重傷,不治;肩井在缺盆上,點傷醫;肩髃即肩尖,點傷難治;膻中即乳上,重傷難醫;乳根橫一寸六分即期門,重傷,不治;左乳下一寸三分即血海,左傷發嗽,右傷發呃,重傷不治;右乳下一寸三分即氣海。
白話文:
丹田下方一寸三分處是膀胱,打傷很難治癒;再往下移一寸三分是少腹,打傷很難醫治;再往下移一寸三分是會陰(女性稱為陰戶),受傷很難醫治;睪丸破裂,無藥可救;左右太陽穴重傷,無藥可救;額頭下方一寸處是攢竹穴,打碎很難醫治;眉眼之間的部位破裂,很難醫治;眼睛出血,流乾就會失明;耳朵的中心部位稱為聽官,受傷嚴重,無藥可救;後腦勺的枕骨被打進去,很難醫治;耳下八分處是頰車穴,重傷無藥可救;肩膀凹陷處是肩井穴,輕微的傷可以醫治;肩膀尖端是肩髃穴,輕微的傷很難治癒;胸部正中,兩乳頭之間是膻中穴,重傷很難醫治;乳頭下方橫向一寸六分處是期門穴,重傷無藥可救;左乳下方一寸三分處是血海穴,左側受傷會咳嗽,右側受傷會打嗝,重傷無藥可救;右乳下方一寸三分處是氣海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