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藝

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十四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四 (4)

1. 卷十四

(案507)徐老虎,四月十八日,虎涇。右肋梢突起疼痛,甚則肢冷而麻,凜寒發熱,脈右細左大,舌苔微黃,底隱紫碧,酒體風入少陰厥陰,恐有厥逆之變,擬用疏和法。

甘菊花(三錢),金鈴子(一錢半),甘草(四分),竹茹(一錢半),桑枝(五錢),葉(三錢),絲瓜絡(四錢),赤芍(一錢半),佛手(一錢半),牛蒡子(三錢),旋覆花(一錢半),香附(三錢)

(案508)武,左,八月十一日。始由神迷下痢,刻下身熱少汗,目翳肉削,氣急脈細。伏邪內蘊,不能外達,挽擬宣泄,希圖百一。

大豆卷(三錢),薄荷葉(五分),枇杷葉(三錢),蟬衣(一錢),牛蒡子(三錢,炒),金銀花(一錢半,炒),川貝(一錢半),桑葉(三錢),甘草(五分),扁豆衣(一錢半)

十三日,大西門外。肉削目翳,汗出後身熱較淡,而七日不食,勉擬扶養中焦,希圖百一。

川石斛(五錢),霍石斛(二錢),鮮蓮子(三錢),川貝(一錢半),陳皮(五分),生穀芽(一兩),云神(三錢),生甘草(三分),草決明(一錢半),鮮谷(一兩)

(案509)周,左,八月廿一日,牛頭涇。氣機鬱結,結成痞塊,今又感邪,鼻淵咳嗽,寒熱如瘧,腹脹如膨,納減運遲,小溲色赤,脈弦而硬,舌苔黃膩。症由有內外兩因,最難調理,兼顧治之。自宜開懷靜養,庶免加劇。

藿香(二錢,鯽魚膽炙),薄荷(四分),半夏(一錢半,制),苡仁(四錢,炒),前胡(一錢半),蒼耳(二錢),青蒿(三錢,酒炒),杏仁(三錢),穀芽(五錢,炒),香附(六分,磨)

(案510)陳欒堂,乙酉秋,東湯家港。患心痛,經久不愈,有人薦瘍醫許姓者治,遂往求診。醫曰是證三診可愈矣,病人深信不疑。詎知一診而下血,二診而痛甚,三診則痛及周身,遂至昏厥,就此臥榻不能起矣。予因近鄰而聞之,曰:古人云「一逆尚引日,再逆促命期」,信非虛語也。

若服藥而增劇,寧不服藥為中。醫乃力勸止藥,望其漸蘇。後厥雖平而痛不休,遍求走方,西法雜治,均皆不應,漸漸困敗。不忍坐視,曰:此證由於胸痹不用通陽反投蠻攻,經絡臟腑俱傷,其邪乘機走竄臟腑經絡,勉從行痹治,俾邪從外達為幸。

羯羊角灰(七錢),蒼耳子(四錢),威靈仙(六錢),乳香(五錢),白芥子(五錢),刺蝟皮(五錢),穿山甲(四錢),五靈脂(五錢),延胡索(三錢),草果(三錢)

為末,陳酒調服,每日服一錢五分。外用摩風膏頻擦。至一月餘,痛止而能出外行走矣。

(案511)沈,右,丙戌春,漳涇潭。始起形寒,繼則壯熱,有汗不解。醫進甘膩即加氣逆痰潮胸滿,舌胖苔滑,脈濡寸滑,非陽症陰脈,是感寒引動暑濕耳。詢之果去秋途遇酷暑,患病勿藥而瘳。現屆驚蟄,陽氣發泄,過勞汗出,衣單所致。治以清化,略佐散寒,希圖報績焉。

白話文:

[卷十四]

(案507)徐老虎,四月十八日,在虎涇。右肋下突起疼痛,嚴重時手腳冰冷麻木,忽冷忽熱,脈象右側細弱左側有力,舌苔微黃,舌底隱約透出紫黑色,這是因為飲酒後風邪侵入少陰、厥陰經脈,恐怕會有厥逆的危急變化,擬定使用疏通和緩的治療方法。

處方:甘菊花三錢,金鈴子一錢半,甘草四分,竹茹一錢半,桑枝五錢,葉三錢,絲瓜絡四錢,赤芍一錢半,佛手一錢半,牛蒡子三錢,旋覆花一錢半,香附三錢。

(案508)武某,左側,八月十一日。起初神志不清,下痢,持續發熱,汗少,眼睛朦朧,面容消瘦,呼吸急促,脈象細弱。這是由於邪氣伏藏於內,不能向外發散,治療方案是宣洩邪氣,希望病症好轉。

處方:大豆卷三錢,薄荷葉五分,枇杷葉三錢,蟬衣一錢,牛蒡子三錢(炒),金銀花一錢半(炒),川貝母一錢半,桑葉三錢,甘草五分,扁豆衣一錢半。

十三日,在大西門外。面容消瘦,眼睛朦朧,雖然出汗後發熱症狀減輕,但已七天沒有進食,因此改用扶助中焦的治療方案,希望病症好轉。

處方:川石斛五錢,霍石斛二錢,鮮蓮子三錢,川貝母一錢半,陳皮五分,生穀芽一兩,雲苓三錢,生甘草三分,草決明一錢半,鮮穀芽一兩。

(案509)周某,左側,八月廿一日,在牛頭涇。氣機鬱結,形成痞塊,現在又感受外邪,鼻塞流涕,咳嗽,寒熱如瘧疾,腹部脹滿,食慾減退,大便緩慢,小便顏色發紅,脈象弦急有力,舌苔黃膩。此病由內外兩方面原因引起,治療相當困難,需要同時兼顧內外兩方面進行治療。病人自己也要保持心情舒暢,靜心養神,以免病情加重。

處方:藿香二錢(用鯽魚膽炙烤),薄荷四分,半夏一錢半(制),薏苡仁四錢(炒),前胡一錢半,蒼耳子二錢,青蒿三錢(酒炒),杏仁三錢,穀芽五錢(炒),香附六分(磨)。

(案510)陳欒堂,乙酉年秋天,在東湯家港。患心痛,久治不愈,有人推薦他去找一位姓許的瘍醫治療,於是他就去求診。那位醫生說這個病三次診治就能痊癒,病人深信不疑。沒想到第一次診治就出血,第二次診治疼痛加劇,第三次診治疼痛蔓延全身,最後昏厥,臥床不起。我因為住在附近而聽說此事,感嘆古人說「一次逆治尚且會導致延誤病情,再次逆治則會加速死亡」,果然不是虛言。

如果服藥反而加重病情,不如不服藥。那位醫生竭力勸他停止服藥,希望他慢慢恢復。後來雖然厥逆症狀平復,但疼痛卻一直沒有停止,他遍尋名醫,西醫也嘗試治療,都無效,病情日漸衰弱。我於心不忍,便說:這個病症是因為胸痹,沒有採用溫通陽氣的方法,反而使用了蠻橫攻伐的方法,導致經絡臟腑都受損傷,邪氣乘虛而入,竄擾臟腑經絡,因此我建議採用行痹的治療方法,使邪氣從體表排出,才是最好的辦法。

處方:羯羊角灰七錢,蒼耳子四錢,威靈仙六錢,乳香五錢,白芥子五錢,刺蝟皮五錢,穿山甲四錢,五靈脂五錢,延胡索三錢,草果三錢。

研磨成粉末,用陳酒調服,每日服用一錢五分。同時外用摩風膏反覆塗擦。一個多月後,疼痛停止,能夠下床行走。

(案511)沈某,右側,丙戌年春天,在漳涇潭。起初畏寒,接著發熱,出汗卻不能解表。醫生給他服用甘甜滋膩的藥物,反而加重了氣逆、痰多、胸悶的症狀,舌頭腫大,舌苔滑膩,脈象濡弱,寸脈滑利,這是陽虛陰盛的脈象,實際上是感受寒邪而引動暑濕之邪。詢問之下,他確實是在去年秋天旅途中遇到酷暑,當時生病沒有服用藥物而自愈。現在已是驚蟄時節,陽氣開始發泄,他過度勞累出汗,衣著單薄,因此導致了這次疾病。治療方案是清熱化濕,並略微配合散寒的藥物,希望能收到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