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藝

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十三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 (6)

1. 卷十三

大便通,陽明之氣已降,各恙去其大半,咳嗽痰多,肺金肅降之權不振也。

西洋參,穀芽,枇杷葉,代赭石,旋覆花,干霍斛,竹茹,宋半夏,陳枳殼,射干片,白茯神,冬瓜子

咳嗽止,納食加,腰脊痠痛,正氣虛也。前方去旋覆、代赭,加枸杞、杜仲。

(案491)戊子年十月間,有蔣少雲室,住西門外野鴨潭,年約二十歲。九月初旬起下痢純血,腹痛不爽,自服樗根白皮湯而止,即轉寒熱如瘧,脘痞不食。鄭墨香用和中消導佐以柴、葛提邪,服後寒熱加重,無汗口渴。盛卓風用柴、半、桔、蘇等,服後汗不出而脘腹日大一日。

病家疑為血膨也,邀鄭桂卿診治。桂卿雲:食滯邪戀,肝木不和之故。用小陷胸湯加味得下一次,腹脘微舒,臍凸不食。再服不效,更邀朱道三醫治,朱醫診畢即云:是推蕩太過,脾土失制水之能,濕熱蟠踞,肝木有恃強之弊,病入膏肓,草木無能為矣。承主翁哀囑,勉用參、芍、甘、苓、薑、連、枳、樸、半、桔等送小溫中丸,佐肉桂丸,服不三劑,竟至舌灰中枯,喘咳痰潮,種種危象呈矣。族親蔣福珍、王進卿薦雅診治,病家無主,悉聽余言,竟獲全功。

案方錄右。

伏邪夾食內渾,遂為血痢,投澀太早,痢止轉形寒身熱,頭痛口苦,邪有外達之機,失於清化,乘脾則腹脘疼脹如臌,上蒙痹肺,喘急咳嗽,痰出稠多;邪欲出而不出,則汗出熱甚,白疹布而不透;肺不下降,二腸不宣,小便不爽而少,大解艱溏;脈來則弦澀不調,視舌則中干灰而邊白。

其濕熱之充斥三焦,表裡上下交病,逆走心營昏厥,可憂何血膨之足云?勉以清化滌邪治之,希圖萬一。方候前診諸位道長正奪。

枇杷葉(十七張),冬瓜衣(一兩五錢),牛蒡子(三錢),飛滑石(三錢),絲瓜絡(三錢),老霜桑葉(三錢),大豆卷(四錢),忍冬藤(五錢),真川厚朴(四分),水葦根(四錢),香青蒿(一錢二分)

喘定咳盛,疹多熱淡,加囫圇光杏仁二錢。

二投表裡分消,肅清天氣,濕熱漸有外達之機,白疹大布,喘咳漸輕,灰苔已化又呈黃色,口渴不引飲,熱勢暮重早輕,腹脘膨滿亦寬,脈形左弦右數,總由濕熱內蘊而為禍端。前方既合病機,理宜依原進步,若能再松四五,可保無虞。方候前診諸道長正之。

牛蒡子,白杏仁,青蒿,桑葉,生厚朴,旋覆花,碧玉散,楝實,葦根,枇杷葉,絲瓜絡,冬瓜皮,大豆卷

各恙已去十之八九,脘部按之作痛,陽明之樞機不利也。

瓜蔞皮,製半夏,枳殼,金石斛,大麥芽,枇杷葉,白茯神,豆卷,老桑葉,冬瓜皮

納加脹松,寒熱如瘧,邪欲外達也。

金石斛,石芽,青蒿,桑葉,枇杷葉,宋半夏,杏仁,豆卷,枳殼,竹茹

白話文:

[卷十三]

大便暢通,說明陽明經的氣機已經下降,各種症狀已經好轉大半,但仍然咳嗽痰多,說明肺金肅降的功能還未恢復。

處方:西洋參、穀芽、枇杷葉、代赭石、旋覆花、幹霍斛、竹茹、宋半夏、陳枳殼、射干片、白茯神、冬瓜子

咳嗽停止,食慾增加,但腰脊痠痛,說明正氣虛弱。 之前的處方去掉旋覆花和代赭石,加入枸杞和杜仲。

(病例491)戊子年十月,西門外野鴨潭的蔣少雲女士,約二十歲,九月初旬開始下痢帶血,腹痛難忍,自行服用樗根白皮湯後症狀停止,隨即轉為寒熱交替,類似瘧疾,胃脘痞滿,不思飲食。鄭墨香醫師使用和中消導的藥物,並佐以柴胡、葛根以解表,服藥後寒熱加重,無汗口渴。盛卓風醫師使用柴胡、半夏、橘皮、蘇葉等藥物,服藥後仍無汗,脘腹日益腫大。

病家懷疑是血膨脹(血瘀導致腹脹),於是邀請鄭桂卿醫師診治。鄭桂卿診斷為食滯邪氣阻滯,肝木不和。使用小陷胸湯加味,服藥後腹脘略微舒緩,但臍部仍然突出,不思飲食。再次服藥無效,又邀請朱道三醫師診治。朱道三診斷後認為之前的治療過於猛烈,導致脾土失調,不能運化水濕,濕熱鬱積,肝木氣盛,病情已十分嚴重,難以醫治。由於病人家屬再三懇求,勉力使用人參、白芍、甘草、茯苓、生薑、白朮、枳殼、厚朴、半夏、橘皮等藥物,配合小溫中丸和肉桂丸,服藥不到三劑,病人舌苔灰枯,喘咳痰多,出現各種危急症狀。 蔣少雲的親屬蔣福珍、王進卿推薦我診治,病人家屬束手無策,聽從我的意見,最終治癒。

處方見右。

患者由於邪氣夾雜食積,導致血痢,過早使用收澀藥物,痢疾停止後轉變為寒熱交替,頭痛口苦,邪氣有外達的趨勢,但未能及時清化,邪氣侵犯脾胃,導致腹脘脹痛如臌脹,邪氣上犯肺部,出現喘急咳嗽,痰稠量多;邪氣欲外達而不得出,則汗出熱甚,出現白疹但未能透發;肺氣不能下降,二便不通暢,小便短少,大便艱澀溏瀉;脈象弦澀不調,舌苔中間乾燥灰白,邊緣濕白。

濕熱充斥三焦,表裡上下皆病,逆犯心營,導致昏厥,怎能說是血膨脹呢?我努力使用清熱解毒、滌除邪氣的方法治療,希望能有一線生機。 請求各位前診醫師指正。

處方:枇杷葉、冬瓜皮、牛蒡子、滑石、絲瓜絡、桑葉、大豆卷、忍冬藤、厚朴、水葦根、青蒿

喘息平定,咳嗽加重,疹子增多,發熱減輕,加入杏仁。

二次處方,表裡雙解,清肅肺氣,濕熱逐漸外達,白疹遍佈,喘咳減輕,灰苔轉化為黃苔,口渴但不欲飲水,發熱暮重早輕,腹脘膨脹減輕,脈象左弦右數,總之是濕熱內蘊作祟。之前的處方符合病情,應當繼續服用,如果再服用四五劑,即可痊癒。 請求各位前診醫師指正。

處方:牛蒡子、杏仁、青蒿、桑葉、厚朴、旋覆花、碧玉散、楝實、葦根、枇杷葉、絲瓜絡、冬瓜皮、大豆卷

各種症狀已經好轉大半,但脘部按壓疼痛,說明陽明經的氣機運行不利。

處方:瓜蔞皮、半夏、枳殼、石斛、麥芽、枇杷葉、白茯神、豆卷、桑葉、冬瓜皮

食慾增加,但腹脹有所緩解,寒熱交替,邪氣欲外達。

處方:石斛、穀芽、青蒿、桑葉、枇杷葉、半夏、杏仁、豆卷、枳殼、竹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