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十三 (5)
卷十三 (5)
1. 卷十三
(案488)朱韻泉室。自乳多郁,經行二度即閉,別無所苦,到期預先腹痛,經仍不到,脈澀苔白。候鐵庵老醫大投通經逐瘀及飛走攻絡法不效,僉云不成血膨必成乾血勞。病者惶惶,求治於拙。初用失笑,更用逍遙散,而每服必腹痛,改投行氣仍不效。往崑山夏凝甫治,診畢云:貴恙每早必吐痰乎?胸痞乎?曰:誠如明見。
案云:痰凝氣滯,胞絡阻蔽而為停經,宜行氣滌痰。方用:
製半夏(一錢半),生香附(二錢),延胡(一錢半),枳殼(一錢半),橘皮(一錢),木香(五分),歸身(一錢半),川芎(四分),甘草(四分),瓦楞子(三錢),白芍(一錢半),竹茹(二錢)
三服而經通,十服而痊愈。真善能識症者,亟錄之。
(案489)傷損跌僕之症,除深中穴道,血去暴脫者無藥可救,餘外皆屬可治。頃閱腹破腸出二案,金槍醫生先去自己爪甲,指蘸麻油,將血拭淨,以腸塞入,桑皮縫口,厚塗玉紅膏,紅布捆定,臥於獨人棕榻,移動不可撞擊,又不可起動,又不可聞鳴金碎碗,避風靜臥,糜粥日飲,待三日後開看破痕,必然潰爛,內摻生肌散,外貼玉紅膏,二月可以收功。內服之方不過是調補氣血,潤腸和傷而已,腸破矢出者不救。
(案490)鄒永寧,戊子十月,西門外。始起形寒微熱,咳痰音雌,旋見少腹臍旁大痛,葉蘭州投以消導溫散,反加嘔吐黃沫黑汁,呃逆連連,不食不飢,大便不通,環口黧黑,目視無神,神倦懶言,間有厥逆,四肢逆冷,冷汗時出,診脈右部微弱,左脈無脈,舌苔微白,小溲澀痛而紅。
症緣厥陰肝木太橫,下夾腎寒上奔,陽明無坐鎮之能,濁陰瀰漫,清空陽光幾乎寂滅,殊為棘手之至。勉擬仲聖法應之,希圖萬一。
旋覆花(五錢),蒙自桂(五分),吳茱萸(三分),代赭石(五錢),雅黃連(五分),東白芍(二錢),製半夏(三錢),川楝子(二錢),廣橘皮(一錢),鮮竹茹(二錢),白茯神(三錢),大蜣螂(四隻,炙,研沖)
嘔吐止,肢溫神振,脈起,腹痛便閉。去芍、橘,加瓜蔞、蓯蓉。
交小雪節,陡然變病。嘔吐膽汁,呃噫又作,大便未通,腹痛時微時甚,脈形弦弱而數,舌色黃,面無華,唇吻又黑,神氣張惶,陽明矢結不通,悍氣無由下達,直衝清道。本宜大劑攻下,但以正虛之體,脈不搏指,下法何敢浪投?不下亦難救治。雅幼讀經訓,知正虛宜攻者,陶節庵特製黃龍湯,專攻中央燥土,急下亦所以存正,補泄不嫌同投,危急之際望其效靈耳。
高麗參(八分),錦莊黃(三錢),生川厚朴(五分),油歸身(二錢),芒硝(一錢),陳江枳實(二錢),蜣螂末(四分,沖),沉水香汁(三分),得便止後服。
白話文:
[卷十三]
(案488)朱韻泉室的婦人,乳房鬱結已久,經期推遲兩次就閉經了,沒有其他不適,但每次月經將至時都會預先腹痛,卻仍沒有來月經,脈象澀滯,舌苔白色。她曾求助鐵庵老醫生,大量使用通經逐瘀和攻絡的藥物,但都無效,有人說她不是血瘀就是乾血勞,病人非常害怕,於是求治於我。我一開始用失笑散,之後又用逍遙散,但每次服藥都會腹痛,改用行氣藥物也無效。她後來去昆山找夏凝甫治療,夏凝甫診脈後問她:您每天早上都會吐痰嗎?胸部是否感到痞悶?婦人回答:是的,正如您所見。
診斷認為:痰濕凝滯,氣機阻滯,導致胞絡阻塞而停經,應該行氣化痰。處方如下:
製半夏(一錢半)、生香附(二錢)、延胡索(一錢半)、枳殼(一錢半)、橘皮(一錢)、木香(五分)、當歸尾(一錢半)、川芎(四分)、甘草(四分)、瓦楞子(三錢)、白芍藥(一錢半)、竹茹(二錢)
服用三劑後經期恢復,服用十劑後痊癒。真正善於辨證的醫生,應該將此案記錄下來。
(案489)外傷跌仆之症,除了傷及穴位、出血過多危及生命者無藥可救外,其餘大多數是可以治療的。我最近看到兩個腹部破裂腸子外露的案例,金槍醫生先修剪自己的指甲,用手指蘸麻油將血拭淨,把腸子塞回腹腔,用桑樹皮縫合傷口,厚塗玉紅膏,再用紅布捆紮固定,讓病人躺在單人棕墊上休息,不可移動、碰撞,也不能聽到金屬撞擊或碗碎裂的聲音,要保持安靜避風,每天喝粥,三日後再檢查傷口癒合情況。如果傷口潰爛,則在內部敷用生肌散,外部貼玉紅膏,兩個月左右即可痊癒。內服藥物僅僅是調理氣血,滋潤腸道和傷口而已,腸子破裂、內臟外露者則無法救治。
(案490)鄒永寧,戊子年十月,西門外。起初症狀是畏寒微熱,咳嗽痰鳴,隨後出現少腹臍旁劇痛。葉蘭州醫生用消導溫散治療,反而加重了嘔吐黃沫黑汁的症狀,呃逆不止,不思飲食,大便秘結,口唇發黑,眼神呆滯,精神倦怠,時而出現厥逆,四肢厥冷,冷汗淋漓,脈象右側微弱,左側無脈,舌苔微白,小便澀痛並伴有血色。
診斷認為:厥陰肝木太過旺盛,向下牽連腎臟寒邪,向上衝擊,陽明胃經無力鎮壓,濁陰瀰漫,陽氣幾乎耗盡,病情十分棘手。勉強根據仲景的治療方法應對,希望能有一線希望。
旋覆花(五錢)、肉桂(五分)、吳茱萸(三分)、代赭石(五錢)、黃連(五分)、白芍藥(二錢)、製半夏(三錢)、川楝子(二錢)、廣橘皮(一錢)、鮮竹茹(二錢)、茯神(三錢)、大蜣螂(四隻,炙,研末沖服)
服用後嘔吐停止,四肢溫暖,精神恢復,脈象轉強,腹痛便秘症狀緩解。之後去掉了白芍藥和橘皮,加入瓜蔞仁和肉蓯蓉。
到了小雪節氣,病情突然變化。嘔吐膽汁,呃逆再次發作,大便仍未通暢,腹痛時輕時重,脈象弦細而數,舌苔黃,面色無華,唇色發黑,精神恍惚,陽明經氣機阻塞不通,氣機無法下降,直衝清竅。本應該用大劑量攻下,但病人正氣虛弱,脈象微弱,不敢輕易使用攻下方法。不攻下又難以治療。我年輕時讀經書,知道正氣虛弱的情況下也需要攻下,陶節庵特別製定的黃龍湯,專門攻瀉中央燥土,緊急攻下也是為了扶正,補瀉並用,在危急關頭希望它能有效。
高麗參(八分)、黃芩(三錢)、生川厚朴(五分)、當歸尾(二錢)、芒硝(一錢)、枳實(二錢)、蜣螂末(四分,沖服)、沉香汁(三分),大便通暢後停止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