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藝

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十三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 (4)

1. 卷十三

治宜宣通,遂以一枝春加味,三服即愈。至桂秋上旬,白帶大至,漸見鮮紅血塊,腹不脹痛,腰楚肢軟,勢如經漏,頭眩少寐,脈細苔白,是八脈之氣不司約束也,用歸、芍、香附、膠、艾、仲、耆等,血仍不止。張嘯亭即於拙方加熟地、牡、棗,血仍不止。

拙用前方加烏賊、鹿膠、菟絲、柏仁,二服血止白帶雜見粉紅色,膚熱口乾,脈數神躁,改以歸、耆、薇、蒿、仲、杞、賊、膠、艾、菟、扁、蓮等味,帶下亦止,而寒熱似乎間日,不食胸痞,腰間聚氣攻痛,舌膩脈滑,轉用養胃理氣,化痰和中法調理月餘始愈。

(案485)殿撰第四子頌臣,癸未年起小便淋濁,雅用補肺益腎分清而愈。戊子桂秋,此病又發,溺後流精,間有夢泄精滑,大小便牽掣似墜,脈細無力,是肺腎交虛也。用沙、耆、車、萆、烏、柏、草梢等,溲濁漸減,旋加吉參、桔梗而愈,後以龜鹿二仙膏調理。

(案486)石牌南清水路榮桂生。戊子季夏起微寒發熱,汗少嘔惡,胸悶不食。吳潤卿、陳小香作暑濕內蘊治,已得熱涼㾦布,納加神振。越旬日忽起盜汗如浴,病者自以為虛,陸醫亦以為虛,即投芍、耆、參、地、蠣、麥之類,服五劑而盜汗收,發熱溲紅,納減不寐。所親朱逸亭邀余往診,見其口苦苔黃,脈弦而數,不過是邪入少陽泄越。

醫者誤補,邪無出路,內燔為禍,即所謂助紂也。用仲景梔枳豉湯加斛、桑、半、茹、谷、茯等品,再出盜汗而熱淡轉瘧,漸參入耆、防補品,不匝旬可以出外診脈矣。

(案487)西門外石晉康。操勞之體,戊子中秋大怒後,起寒熱如瘧,盛卓風用柴、卷、蘇、半,二劑,汗出如浴,心怔畏聲,煩語不寐,自云身非自有,眩暈欲死,面赤口乾,脈微如絲,舌苔糙膩,症極可危。以脈證因,良由腴體痰多,陰傷於下,劫動虛陽,陽欲外越,痰亦隨升,症類火逆陽亡,勉投救逆甘緩。

花龍齒(三錢),生棗仁(三錢),西洋參(一錢),枳殼(一錢半),郁李仁(三錢),生甘草(四分),金石斛(三錢),秫米(三錢),淮小麥(五錢),撿紅棗(五枚),枇杷葉(五錢),竹茹(三錢),製半夏(二錢),合歡皮(三錢),金萱花(十二朵)

得寐汗少,神清而振,喜靜畏煩,略能進糜,前方既效,仍主原意。即前方去西洋參,加鱉甲五錢。

各恙由漸安適,白㾦布而且多,舌膩溲渾,痰戀中胃之故也。

製半夏(二錢),枳殼(一錢),茯神(三錢),枇杷葉(三錢),金石斛(一錢半),龍齒(三錢),棗仁(一錢半),郁李仁(一錢半),生穀芽(五錢),鱉甲(四錢),洋參(二錢),夜交藤(三錢)

後以歸脾湯去芍,加龍牡善後。

白話文:

[卷十三]

治療宜宣通氣血,於是使用一枝春方加味,服用三次後病情痊癒。到了秋季上旬,白帶量增多,漸漸出現鮮紅色血塊,腹部不脹痛,腰痠肢體無力,症狀如同經期出血,頭暈失眠,脈象細弱,舌苔白膩,這是由於八脈之氣失於約束所致,於是使用歸脾湯加減熟地黃、牡蛎、大棗等藥物,但出血仍未停止。張嘯亭醫師在原方基礎上加用熟地黃、牡蛎、大棗,出血仍未停止。

於是,我使用之前的處方,加用烏賊骨、鹿膠、菟絲子、柏子仁,服用兩劑後出血停止,白帶中帶有粉紅色,患者感到皮膚發熱口乾,脈象數而有力,精神煩躁,於是改用歸脾湯加減黃耆、薇菜、艾蒿、炙甘草、枸杞子、烏賊骨、鹿膠、艾葉、菟絲子、扁豆、蓮子等藥物,帶下也停止了,但寒熱症狀似乎隔日發作,不思飲食,胸部痞悶,腰部有氣滯攻痛感,舌苔膩滑,脈象滑數,於是轉用養胃理氣,化痰和中的方法調理一個多月才痊癒。

(病例485)殿撰的第四個兒子頌臣,癸未年開始小便淋濁,曾用補肺益腎分清濕熱的方法治療而痊癒。戊子年秋季,此病復發,小便後遺精,間或夢遺滑精,大小便牽拉墜痛,脈象細弱無力,這是肺腎兩虛所致。於是使用沙參、黃耆、車前子、萆薢、烏藥、柏子仁、益智仁等藥物,小便淋濁症狀漸減,之後又加用西洋參、桔梗而痊癒,後用龜鹿二仙膏調理身體。

(病例486)石牌南清水路榮桂生。戊子年夏季開始出現輕微寒熱、汗少、嘔惡、胸悶、不思飲食等症狀。吳潤卿、陳小香醫師診斷為暑濕內蘊,用熱涼法治療,病情已有好轉。過了十多天,突然出現盜汗如洗,病人自己認為是虛證,陸姓醫師也認為是虛證,於是處方芍藥、黃耆、人參、生地黃、牡蠣、麥冬等藥物,服用五劑後盜汗停止,但發熱、小便顏色深紅,食慾減退、失眠。其親戚朱逸亭邀請我診治,我見其口苦、舌苔黃厚,脈象弦數,這不過是邪氣入侵少陽經,邪氣外泄所致。

醫生誤用補益之法,邪氣無處宣洩,內部鬱積而造成危害,這是所謂的“助紂為虐”。於是使用仲景的梔子豉湯加用斛斗、桑葉、半夏、蘆根、茯苓、蒼術等藥物,再次出現盜汗,熱症減輕,轉為瘧疾,漸漸加入黃耆、防風等補益藥物,不到十天就能夠外出診脈了。

(病例487)西門外石晉康。體質肥胖勞累,戊子年中秋節大怒之後,出現寒熱如瘧疾,盛卓風醫師用柴胡、葛根、蘇葉、半夏等藥物治療兩劑,汗出如洗,但出現心悸、害怕聲音、煩躁不安、失眠,自述身體不是自己的,頭暈眼花,快要死了,面紅口乾,脈象細微如絲,舌苔粗糙膩滑,病情危急。根據脈症,這是由於肥胖痰多,陰精虧損,虛陽外越,痰邪隨之上升,症狀類似火逆陽亡,勉力使用救逆回陽的甘寒藥物。

處方:龍齒、生棗仁、西洋參、枳殼、郁李仁、生甘草、石斛、秫米、淮小麥、紅棗、枇杷葉、竹茹、半夏、合歡皮、金銀花。

服用後,睡眠得到改善,盜汗減少,精神清爽,喜靜怕煩,可以少量進食,前方有效,仍按原意治療。於是去處方中的西洋參,加用鱉甲。

各項症狀逐漸好轉,但白苔仍多,舌苔膩滑,小便混濁,這是痰濕停滯中焦所致。

處方:半夏、枳殼、茯神、枇杷葉、石斛、龍齒、棗仁、郁李仁、生穀芽、鱉甲、西洋參、夜交藤。

之後用歸脾湯去芍藥,加龍骨、牡蛎善後調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