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藝

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十二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 (7)

1. 卷十二

小溲即通,口瘡舌絳,相火濕熱內盛,治之導赤意,引火下出小腸,則一舉而二得矣。

木通,淡竹葉,山梔,桑葉,鮮菊根芽,草梢,金鈴子,薄荷,橘核,黛燈心

(案464)王巧,網船。咳血時盛時止,右寸洪搏繞指,肺虛火盛,血熱妄行也。刻下大勢已平,余氛未盡,屆此三冬久旱,燥火刑金,金不受刑,血更妄升,所以血不肯停淨也。

喻氏清燥救肺湯原方,人參易西洋參。

(案465)姜家港王巧,年約六旬,平昔喜酒,終日醉鄉。丁亥仲冬,天令亢旱,河干水涸。患感症,初起凜寒身熱,欲惡神煩,診脈洪長,視舌苔黃,投以斛、豉、梔子之類,泛惡即止,汗不出而熱如熾炭,舌中焦硬,神躁異常,予以斛、沙、卷、薄、蒡、蔗、桑、膏、枇、元,一劑汗出熱淡,再劑熱涼,改用甘寒養胃而愈。莫云酒體多濕,浪投淡苦。

須知天旱,酒客亦有燥症也。

(案466)補藥最能迷悶暑濕、伏氣、痰食、瘀血等症,補之往往神默如木,偶或不語不食。憶拙弱冠時見安亭鎮楊杏林賢書,六月中吸穢,起形寒身熱,自汗如浴,太僕金伯垂以為虛脫,逕投玉屏風合四君,一劑神昏不語,自汗愈多。拙診脈洪而實,啟齒視苔黃而滿布,乃是暑濕內渾,氣機窒滯,神明蒙閉,肺痹急症也。

遂以射、翹、杏、樸、葦、枇、茵、郁、益元、栝樓以宣痹導滯,一劑神清,再劑化瘧而愈矣。

(案467)乙酉之秋,武靜儒茂才之子,暑濕白疹,乃翁遍服補品,漸顯種種燥症,所親周恆士投犀角地黃得效,又惑於補劑,邀余商之。余謂犀地不誤,更宜參以疏解,詎又不從,而參茸等品日加一日,淹纏一月方逝。惜哉。此非絕症也,中見生機,如化瘧、化疹、化痢、化咳、鼻血、盜汗,咸是邪欲外達之象,不佐疏解,惟服參茸地芍等品,補正可以卻邪,卒乃僨事,不得不歸罪於作始之人也。

(案468)水腫一症最多反復,而反復者死多活少。蓋反復則正氣日虛一日,邪氣日勝一日也。其中又有目眩而溲清,百無一治。前年見莊誠齋始起目眩面腫,小溲清長,脈弦苔白。拙作風濕治不效,抑且日甚一日。延支塘邵聿修治,用參、地、伽楠香等作腎虛氣脫治,覆杯即亡。

良由氣脫不受大補也,非補之而不救也。近日又見漳涇潭張金觀患此,屢藥不效,湯蘭亭用大劑攻逐,大便泄血水十餘次,越數日腫消而逝,以氣脫不任峻藥也。

(案469)《易》云:節飲食。節者,調和而約束之辭。今人咸以為節者節減,以之注書尤無大誤,以之喻醫則大誤矣。疇昔童飭夫患脘痛時作,納食尚好,正望其肝病實脾,而馬展卿禁其不食,僅以茶湯進以溫燥附、薑、茱、桂等藥。初若相安,殆至七日後速診,已舌短言蹇,脈形如絲。

白話文:

[卷十二]

  1. 小便通畅,口腔溃疡,舌头红绛,体内相火湿热盛行,治疗应以清热利尿为主,引火下行至小肠,就能同时达到两个目的。药方:木通、淡竹叶、山栀子、桑叶、鲜菊花根芽、草梢、金铃子、薄荷、橘核、灯心草。

  2. 王巧,乘船捕鱼为生。咳嗽吐血,时轻时重,右寸脉洪大有力,绕指而行,是肺阴虚火盛,导致血液妄行。病情好转后,余毒未清,恰逢冬季久旱,燥热之气克伐金气,金气受损,血液更加妄行,所以血止不住。治疗用喻氏清燥救肺汤,人参改为西洋参。

  3. 姜家港的王巧,约六十岁,平时嗜酒如命,终日醉酒。丁亥年仲冬,天气干旱,河水干涸。患感冒,初期畏寒发热,恶心烦躁,脉象洪长,舌苔黄厚,服用葛根、黄豆、栀子等药后,恶心呕吐停止,但汗不出,热如火烧,舌苔焦硬,神志异常,于是给予葛根、石膏、知母、薄荷、牛蒡子、甘蔗、桑叶、生地黄、枇杷叶、元参等药。一剂药后汗出,热退,再服一剂后,热退身凉,改为服用甘寒之药养胃而痊愈。不要以为酒后多湿,就盲目服用辛寒苦燥之药。须知天旱,嗜酒之人也会有燥热之症。

  4. 补药最容易导致暑湿、伏气、痰饮、瘀血等病症加重,服用补药后往往神志呆滞,甚至不语不食。记得我年轻时,在安亭镇见到杨杏林先生的医案,六月中暑,出现畏寒发热,自汗如雨,太仆金伯垂认为是气虚脱,就用玉屏风散合四君子汤,一剂药后神志昏迷,不语,自汗更多。我诊断脉象洪大而实,舌苔黄厚,这是暑湿内蕴,气机阻滞,神志蒙闭,肺气受阻的急症。于是用射干、苍耳子、杏仁、厚朴、芦根、枇杷叶、茵陈、郁金、益元散、栝楼等药,以宣痹导滞,一剂药后神清气爽,再服一剂药后,疟疾痊愈。

  5. 乙酉年秋天,武静儒茂才之子患暑湿白疹,其父服用各种补药,病情反而出现各种燥热症状,友人周恒士用犀角地黄汤有效,但又迷信补药,邀我商议。我说犀角地黄汤没错,更应该配合疏解之药,但他不听,继续服用参茸等补药,延误一月才去世。可惜啊!这不是绝症,病中可见生机,如疟疾、疹子、痢疾、咳嗽、鼻出血、盗汗等,都是邪气欲外达的征象,不配合疏解之药,只服用人参、鹿茸、生地黄、白芍等补药,虽然能补益正气,但反而阻碍了邪气的外泄,最终导致病情加重,不得不归咎于治疗的最初方法。

  6. 水肿反复发作的病人,死亡率很高。因为反复发作,正气一天天虚弱,邪气一天天增强。其中,有些病人出现头晕,小便清长,很难治愈。前年,我见到庄诚斋先生,初起头晕面肿,小便清长,脉象弦细,舌苔白。我用治疗风湿的方法无效,病情反而一天天加重。请来支塘邵聿修诊治,用人参、生地黄、伽南香等药治疗肾虚气脱,结果服药后即亡。这是因为气虚脱了,承受不了大补的药物,并非补药无效。最近又见到漳泾潭张金观患此病,屡治无效,汤兰亭用大剂攻逐的方法,大便泻出大量血水十几次,几天后肿消而亡,这是因为气虚脱了,承受不了峻猛的药物。

  7. 《易经》说:节饮食。节,是调和和约束的意思。现在的人都认为节就是节减,用于解释书本没有大错,但用于解释医疗就大错特错了。以前童飭夫患胃痛,时发时止,食欲尚好,我认为是肝病累及脾脏,而马展卿禁止他进食,只用茶水送服温燥的附子、生姜、茱萸、桂枝等药。开始似乎相安无事,但七天后复诊,舌头短缩,说话困难,脉象细弱如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