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十二 (6)
卷十二 (6)
1. 卷十二
然間有實邪實火而不足慮者,煙人患疹極少。丁亥仲秋,季少塘子蓀塘患身熱,有汗不涼,白疹出如粟大,神識尚清,咳痰帶血,脈大苔黃。拙初投宣泄,疹多熱不淡,喘咳益甚,且加咽喉腐爛。佐以化毒,各恙漸減,疹子結毒竟如豌豆,瘡下部間有成膿者,切之知其吸受屍穢而送殯於烈日中,暑毒吸受肺金灼爍,《經》所謂熱傷氣,而暑毒、煙毒乘機外越也。投清燥救肺湯化毒,佐之銀花、地丁、公英、茅根之品,十劑而愈。
此煙人見疹也。
(案461)痛哉!洋菸之為害多矣。小忿鬥氣,吞煙而以斯畢命;引鬼相謀,作歹而為賊為奸,然皆有以召之也。最可惜者,不吸之人小患痛苦,親友引鬼,必苦勸其食,或以炮或以煙,必云食此而百苦皆蠲矣。第有驗,有不驗,有因此致死,有因此成引。驗者但記其功,不驗者但云食少不靈。
引者云因病成引,今生難戒,因此致死者。拙見錢門塘一人痢疾,服炮三分,九竅不通,越日即亡,死如服毒,藥不能挽。又見戴萬春暨喻嫗脘痛,服此而嘔吐血水告歿者。
(案462)吳寶森茂才膏方。丁亥仲冬,南碼頭。診脈百至,細察三部九候,左關三粟之重,狀欲荷珠之滑,右關六粟怠緩若遲;左尺七粟之下弦緊轉繩,右尺重按尚平和;左寸四粟少神,右寸四候始見和脈。症則腹中憤懣,納食不易運化,必徐步而行,得上噯氣,下泄屁,方始安適,清晨泛惡痰多,夜分時有夢泄。考諸經訓,脾足太陰也,是動則病腹脹善噫,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。
噫氣即噯氣之類,仲祖屬於虛逆,藥則鎮逆扶中互用。蓋氣因於中,中者脾胃也,脾主運化,胃司容納。脾不幹運,自然氣滯痰生,氣機窒滯,欲噫以舒其懣氣。滯生郁,鬱則肝陽易燃,相火搖精,魂魄相馳,遂為夢泄。脾胃位正,中樞升降之機柚,脾氣不健則手太陰肺氣不能肅化,足少陰腎水不能攝納,所謂肺為主氣之標,腎為主氣之本。三陰弱而氣衍其度矣。
土金水三臟交病,理必先培中土,土旺生金,金生水,而生生不息矣。
高麗參,甘草,破故紙,木香,旋覆花,野於術,黃耆,製半夏,桔梗,酸棗仁,白茯苓,山藥,川楝子,蓮子,甘杞子,遠志肉,芡實,陳海蜇,橘皮,箭硃砂,胡桃肉,阿膠
(案463)金聘之茂才。戊子正月下浣,起痄腮,作脹作痛,一日即痊。漸見小溲黃赤,小腹作痛,睪丸紅腫,用香附熨之,遂致小溲涓滴不通。脈形左關弦數,舌苔白膩,此厥陰風火內燔,木氣抑斂不舒。維厥陰肝脈能上至頭巔,下走陰器,即司天中所云「木斂」之病也。用泄肝清熱散郁治之。
金鈴子(三錢),海金砂(三錢),桑葉(三錢),薄荷(一錢,入煎),珀燈心(五分),淡吳萸(三分),橘核(三錢),小青皮(七分),山梔仁(二錢),通草(五分),鮮白菊芽根(五錢)
白話文:
[卷十二]
有些病人體內有實邪實火,但並不嚴重,所以很少患麻疹。丁亥年仲秋,季少塘子蓀塘患病,發燒,出汗卻不覺得涼快,身上長出像粟米大小的白疹,神志清醒,咳嗽並咳出帶血的痰,脈象洪大,舌苔黃厚。我最初用宣泄的方法治療,疹子雖然多了,但熱度未減,喘咳反而加重,咽喉還潰爛了。於是輔以解毒的藥物,病情逐漸減輕,疹子化膿結痂,像豌豆般大小,有些瘡底部化膿,切開後發現膿液像是吸收了屍體的污穢之氣,病人是在烈日下送葬時染病的,暑毒侵襲肺部,正如《經》書上說的“熱傷氣”,暑毒、煙毒乘虛而入。於是使用清燥救肺湯來解毒,並輔以金銀花、紫花地丁、蒲公英、茅根等藥物,十劑藥後痊癒。
這就是煙民患麻疹的案例。
(案461)唉!洋煙的危害真多啊!有人因為一點小憤怒,賭氣吸煙而喪命;有人勾結邪惡之徒,做壞事,成為賊寇,這些都是咎由自取。最令人惋惜的是,有些沒吸煙的人,因小病痛苦,親友卻鬼迷心竅,苦勸他們吸煙,有的用煙膏,有的用煙卷,都說吃了這些,百病全消。但有的有效,有的無效,有的因此而死,有的因此成癮。有效的只記得它的功效,無效的只說吃得少,藥效不顯。
成癮的人說,是因為生病才成癮的,今生難以戒除,而那些因此而死的人,我見過錢門塘一人患痢疾,服用煙膏三分,九竅不通,第二天就死了,死狀如同服毒,藥物無法挽救。又見過戴萬春和喻氏婦人胃痛,服用煙膏後嘔吐出血而亡。
(案462)吳寶森茂才的膏方。丁亥年仲冬,南碼頭。診脈一百次,仔細觀察三部九候,左關脈沉實有力,像要承載珠子的光滑感覺,右關脈沉弱遲緩;左尺脈下弦緊縮,像繩子一樣,右尺脈重按仍平和;左寸脈沉弱,右寸脈到第四候才出現平和的脈象。症狀是腹部憋悶,難以消化食物,必須慢慢行走,才能打嗝排氣,才能舒適些;清晨泛惡,痰多;夜間有時夢遺。根據經書記載,這是脾足太陰的病症,動則腹部脹滿,善於打嗝,打嗝排氣後,就感到舒服些。
打嗝就是噯氣,仲景先生認為這屬於虛逆,治療要用鎮逆和扶中的藥物互相配合。因為氣的病因在內臟,內臟指脾胃,脾主運化,胃主受納。脾不能運化,自然就會氣滯痰生,氣機阻滯,想打嗝來舒解憋悶之氣。氣滯則鬱,鬱則肝陽易於亢盛,相火擾動精氣,魂魄不安,所以會夢遺。脾胃位置端正,中樞升降功能正常,脾氣虛弱則手太陰肺氣不能肅降,足少陰腎水不能攝納,所謂肺為主氣之標,腎為主氣之本。三陰虛弱,氣機失調。
土、金、水三臟同時生病,治療必須先補益脾土,脾土旺盛則生金,金生水,生生不息。
處方:高麗參、甘草、破故紙、木香、旋覆花、蒼朮、黃耆、制半夏、桔梗、酸棗仁、白茯苓、山藥、川楝子、蓮子、枸杞子、遠志、芡實、陳海蜇、橘皮、硃砂、胡桃肉、阿膠
(案463)金聘之茂才。戊子年正月下旬,患腮腺炎,腫脹疼痛,一天就好了。但接著小便發黃,小腹疼痛,睪丸紅腫,用香附艾灸,結果小便完全不通了。脈象左關弦數,舌苔白膩,這是厥陰風火內燔,肝氣鬱滯不通。厥陰肝脈能上達頭頂,下達陰器,正如《素問·天元紀大論》所說的“木斂”的病症。用泄肝清熱散鬱的藥方治療。
處方:金鈴子(三錢)、海金砂(三錢)、桑葉(三錢)、薄荷(一錢,後下)、燈心草(五分)、淡吳茱萸(三分)、橘核(三錢)、小青皮(七分)、山梔仁(二錢)、通草(五分)、鮮白菊花根(五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