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十二 (5)
卷十二 (5)
1. 卷十二
連請四次,總云暑濕是本,而中虛是標,仍用原方加蓮、藥。病日加劇,至拙到之時已神倦懶言,利不自知,自汗目陷,肢寒鼻冷,中陽既脫,勉投參附,越日即亡。西北鄉一人,痢疾禁口不食,延至月餘,醫者卻走。有方士用丹雄雞數只,洗淨蒸露予食,連索者再不勞藥餌而獲生矣。
又有一人痢疾不食,醫云不治,方士乃用桂圓肉、大棗、烏梅、栗子、荔肉、番桃干湯,服之漸安。此等方治,出人意外,亟錄之。
(案458)滋補膏方,古人譬牆中安柱,斯言妄也。無病服藥,昔賢早已闢之。有病而湯劑不能見功,或歷久沉痼,病後原虛,氣血微弱又不得不煎膏子藥,以漸和之。但膏子之方,今世俗習咸以參地歸耆為補,不知氣血有勝偏,上下有虛實,受病有淺深,陰陽有倚偏之不同。
一概混以大補,不問其因虛、因飲、因實、因瘀,甘溫酸膩,隨手書方,此等陋習殊堪痛恨。更兼品味太多,甚至五、六十味,東扯西協,此長彼消,雖云無偏無弊,其與不服相等矣。曩者童翼臣姨丈膏方,用玉屏風合固本四陰煎,以其易於傷風,右寸沉弱也。童採庭表弟之室用大定風珠合一貫煎,以其產後下虛,奇脈不固而肝陽上升也。
此類甚多,筆書不盡,惟望學者靈機活潑,不泥於古,不執於今,而存乎其人,是為醫之能事。
(案459)近年以來,燥火之風日甚一日,無論酒熱戕胃,煙辛泄肺,好色之傷精,好賭之損心,皆奮不顧身,不分晝夜,惟好是求,不問其能傷身隕命也。然究不若西洋大煙之尤甚也。考洋菸之名,李瀕湖《本草綱目》收之,名阿芙蓉膏,別名一粒金丹,能治百病。近日稱名益多,或曰雅片,或曰雅騙,以其物雅而為騙人財物也;或云啞片,或云啞騙,以人受騙則財物身聲不惜,其口啞而不能訓人也;或云陳公班,或曰辣莊,則外國之名耳。
產於印度,肇生天竺,與佛同起,毒流宇內,荼炭生民,受其毒者腸斷胃爛,九竅流血而死。受其引者背曲肩隨,涎涕傍流,急似喪家之犬,衣不被體,穴居野宿,儼如路途乞丐,家產塞於菸斗之中,棄如糞土,妻子賃人而養,惟圖煙引不來。自三代至於宋元,俱無若是之毒物,不意其出於明季,今日而其化大行,雖良吏歷禁而陽奉陰違,不知何日得聖人出而此物得減也。
(案460)吸菸之人患病極少,若患者必重而難治。以其火毒入里,自呼吸而入,吸入之氣直達肝腎,呼出之時道於心肺。頃刻之間,五臟咸遍。通者塞,塞者通,無微不入,無竅不通,而有病皆愈矣。火性急速故也。吸之既久,物極反化,陽亢陰傷,脫肉面黧,種種之病形呈矣。
陰液受其煎熬,煉液為痰最多。陰虧於下,痰逆於上之半虛半實證,穢濕之氣反不易入者,穢主蔽澀,濕主蒙閉,煙火之氣能通能燥也。風溫暑燥之邪一入於內,則以火濟火而炎炎之勢有不可撲滅之虞。於是劫津入膻,耗液傷營,理所必致耳。若煙人患利,亦多難愈者,以煙不能收藥,亦不能挽也。
白話文:
[卷十二]
連續詢問四次,醫生都認為暑濕是病根,體虛是表象,仍然使用原方並加入蓮子、藥材。病情日益加重,到醫生最後一次診治時,病人已經神倦乏力、說話懶散、腹瀉不自覺、自汗、眼窩深陷、肢體冰冷、鼻子冰涼,中陽已虛脫,勉強用人參、附子搶救,第二天就去世了。西北鄉一位病人,痢疾禁食一個多月,醫生都束手無策。一位方士用幾隻丹砂喂養的雄雞,洗淨後蒸出雞汁給病人喝,連續服用幾次後,病人就不用再服用藥物而痊癒了。
又有一位病人患痢疾不進食,醫生說治不好,一位方士便用桂圓肉、大棗、烏梅、栗子、荔枝肉、番桃乾煮湯給他喝,病人漸漸好轉。這些奇特的治療方法,出乎意料,特此記錄下來。
滋補膏方,古人比喻為在牆上加一根柱子,這種說法是錯誤的。沒病吃藥,古聖先賢早就批判過。有病而湯劑無效,或久病纏綿,病後體虛,氣血衰弱,才不得不服用膏藥,慢慢調養。但膏方的配方,現在世俗習慣都用人參、生地、熟地、黃耆來補益,不知道氣血有盛衰偏倚,臟腑有虛實之分,受病的程度有深淺,陰陽有偏盛偏衰的不同。
一概用大補之藥,不問是因虛弱、因飲酒、因實證、因瘀血所致,只顧著用甘甜溫熱肥膩的藥物,隨便開方,這種陋習實在令人痛恨。更何況藥材種類太多,甚至五六十味,東拼西湊,此消彼長,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沒有偏頗,但與不服用藥物效果相同。過去童翼臣的姨丈服用膏方,使用玉屏風散合固本四物湯,是因為他容易感冒,寸關脈沉弱。童採庭表弟的妻子服用大定風珠合一貫煎,是因為她產後體虛,奇脈不固,肝陽上亢。
類似的情況很多,筆墨難以盡述,只希望學習者靈活運用,不拘泥於古法,也不墨守成規,而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,這就是行醫的最高境界。
近年來,燥熱之風日益盛行,無論是飲酒傷胃,抽煙傷肺,縱慾傷精,賭博傷心,人們都放縱不羈,日夜不停,只求享樂,不考慮是否會傷身喪命。然而,這還遠不及鴉片之害嚴重。考究鴉片的記載,《本草綱目》中就有收錄,名叫阿芙蓉膏,別名一粒金丹,能治百病。近來名稱更多,有的叫雅片、雅騙,因為東西很雅緻,卻騙人錢財;有的叫啞片、啞騙,因為受騙的人財物兩失,甚至啞口無言;有的叫陳公班、辣莊,則是外國名稱。
鴉片產於印度,起源於天竺,與佛教同時興起,毒害蔓延天下,荼毒生民,吸食鴉片的人腸胃腐爛,九竅流血而死。吸食鴉片的人背彎腰駝,流涎不止,狀如喪家之犬,衣衫不整,棲身野外,如同街頭乞丐,家產都用於購買鴉片,如同糞土一般,妻子兒女靠出賣勞力維持生計,只求鴉片不斷。從三代到宋元,都沒有這樣劇毒的物品,想不到它出現在明朝末期,如今已蔓延開來,即使官府嚴禁,也陽奉陰違,不知何時才能出現聖人,才能使鴉片減少。
吸煙的人很少生病,如果生病,病情一定很嚴重且難以治療。因為煙火之毒侵入臟腑,從呼吸道進入,吸入的煙氣直達肝腎,呼出的煙氣經過心肺,頃刻之間,五臟六腑都受影響。原本通暢的堵塞了,原本堵塞的卻通暢了,無孔不入,無處不在,因此原本有的疾病都好了,因為火性急速的緣故。吸煙時間長了,物極必反,陽氣亢盛,陰氣受損,面容憔悴,各種疾病都出現了。
陰液被煎熬,產生痰液最多。陰虛在下,痰逆在上,這種半虛半實的證候,污濁濕邪反而不容易侵入,因為污濁之氣容易阻塞,濕邪容易蒙蔽,而煙火之氣卻能通利乾燥。風寒暑燥邪氣一旦侵入體內,就會火上澆油,造成難以撲滅的局面。於是津液被劫奪,氣血受損,這是必然的結果。如果吸煙的人患痢疾,也很難痊癒,因為煙火之毒不能吸收藥力,也不能挽回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