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藝

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十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 (2)

1. 卷十二

而肝為腎子,母氣一衰,水不生木。肝屬風臟,於卦為震,內風一動,龍雷相火迅速飛騰,陡升莫制。將腎中之水液波揚不寧,逆奔而上,喘痰之來勢屬潮湧,有莫能制伏之狀。所以子醜寅三時為甚,尤為此病之徵也。尺脈洪革則病至,小弱則病休,又為此病之二徵也。拙投填補則相安,費氏用滌痰則不合,又為此病之三徵也。

刻下冬節已過,商投厚味以滋填,酸以收之,金石以鎮之,介類以潛之,滋清以涼肝,引之導之,復入清肺以化痰,肅天氣而伸其治節之權,使日朗風和而天清地爽,海不揚波矣。

大原地,高麗參,甘杞子,胡桃,牛膝,活磁石,生牡蠣,肉蓯蓉,歸身,萸肉,紫白,石英,敗龜甲,蒲桃干,山藥,茯苓,桑白皮,補骨脂,遠志肉,石斛,流水煎阿膠收膏。

(案452)沈心齋室,丁亥十月初三,南碼頭。膏子方。種種病狀前案申說已著,無庸再贅。詢知病由十年前血崩而起,調理多經名手,未奏寸功。淹纏至今,日以加劇。思癸水必諸路之血,貯於血海而下,其不致崩決淋漓者,任脈為之擔任,帶脈為之約束,二維二蹺之護衛,督脈以總督其統攝,肝腎位下以擁固之。今者但以衝脈之傷而血下,諸脈咸失其職司,證果是虛,日餌補品不應,未達奇經之理耳。

考諸《經》訓,「陰虛陽搏謂之崩」,「陰絡傷則血內溢」,血乃「水穀之精氣,和調於五臟,灑陳於六腑」,源源而來,生化於心,統藏於脾,藏攝於肝,宣布於肺,施泄於腎,灌溉一身,所在皆是。

上為乳汁,下為月水,上以應月,月以三十日而一盈,癸事三旬而一至,應月滿則虧,虧極則病,血虧無以配陽,陽盛則搏陰絡,絡傷則血妄行,血去則氣隨以病,氣血交病,陰陽偏勝,五臟相互剋制,二氣莫得其平。馴致肝陽勃動,眩暈耳鳴;橫凌中土,氣觸脘痛;心無血養,心悸火升;腎虛水不生肝,腹中熱灼,喉嗌乾痛;陽動則風隨,筋瘛抽痛,大骨痠疼,肌肉瞤聶,肢尖麻木。至於癥瘕聚氣,乃絡痛而氣聚也。

茲擬膏方,理宜扼要肝經,女子以肝為先天也;腎次之,以腎水能生肝木也;脾胃又次之,以為生化之源也;肺心又次之,以治節行而氣不逆,主明則下安也。方用玉橫先生一貫煎加味,使腎水以生之,血液以濡之,肺金清肅之,令以平之,中宮坤順之土氣以植之,土氣健而生化旺,氣血盛則骨正筋強。然必須怡悅情志,省力安閒,添以節飲食,慎寒溫,經年善調,可望有成。

戊子季春,此病又發,用定風合青松藥酒,又效。

甘杞子,西洋參,烏賊魚骨,南沙參,大白芍,淡肉蓯蓉,細生地,石決明,沙苑蒺藜,麥門冬,淡銀貢,煨明天麻,秦歸身,川楝子,鮮絲瓜藤,大甘草,川石斛,真番桃干,貢山藥,老蓮子,大紅棗子

白話文:

[卷十二]

肝臟是腎臟的兒子,母氣衰弱,則水不能生木。肝臟屬風,在八卦中為震卦,內風一動,就像龍雷之火迅速飛騰,難以控制。導致腎臟中的水液波動不安,逆流而上,喘咳痰涎湧現,難以抑制。因此,子時、丑時、寅時病情最嚴重,這是此病的徵兆之一。尺脈洪大有力則病情嚴重,脈象微弱則病情好轉,這是此病的第二個徵兆。拙劣的填補方法只能暫時緩解,費氏的祛痰方法卻不適用,這是此病的第三個徵兆。

冬天過了,我採用溫補的方法滋養身體,用酸味收斂,金石藥物鎮靜,介類藥物潛陽,滋陰清熱以涼血,引導藥力,再用清肺藥物化痰,調和陰陽,使天氣舒暢,病情好轉,如同風平浪靜。

藥物包括:人參、高麗參、枸杞子、胡桃肉、牛膝、磁石、牡蠣、肉蓯蓉、當歸、吳茱萸肉、紫河車、石英、鱉甲、蒲桃乾、山藥、茯苓、桑白皮、補骨脂、遠志、石斛,用流水煎煮阿膠收膏服用。

(病例452)沈心齋室,丁亥年十月初三,南碼頭。膏方。種種病狀前面已經敘述清楚了,不再贅述。詢問得知,此病由十年前的血崩引起,曾經過多位名醫治療,但都無效,病情日益加重。我想,癸水(經血)原本應該貯藏於血海並向下流出,之所以不致於崩潰流血不止,是因為任脈負責承載,帶脈負責約束,衝脈、督脈、任脈、帶脈共同維護,督脈總管統攝。現在只是衝脈受損導致出血,其他脈絡都失去其功能,病情確實是虛弱的,單純服用補品無效,這是因為沒有觸及到奇經八脈的調理。

根據經書記載:「陰虛陽亢稱為崩漏」、「陰絡受損則血液內溢」,血液是「水穀精氣的精華,在五臟內調和,在六腑內運化」,源源不斷地產生,在心臟生成,在脾臟統攝,在肝臟儲藏,在肺臟宣佈,在腎臟排洩,滋養全身,到處都是。

血液上行則為乳汁,下行則為月經,上行與月經周期相對應,月經周期三十天為一個循環,月經周期三旬(三十天)來一次,月經應月滿則虧,虧極則生病,血虛就不能與陽氣匹配,陽氣盛則衝擊陰絡,陰絡受損則血液妄行,失血則氣隨之而病,氣血皆病,陰陽失調,五臟互相克制,陰陽二氣都不能平衡。最終導致肝陽上亢,出現眩暈耳鳴;橫衝中焦,導致氣滯脘痛;心臟缺乏血液滋養,出現心悸、心煩;腎虛則水不能生木,導致腹部灼熱,咽喉乾燥疼痛;陽氣亢盛則風邪隨之而至,導致筋脈拘攣疼痛,骨骼痠痛,肌肉抽搐,肢體麻木。至於癥瘕,是因絡脈疼痛氣血淤滯所致。

因此,我制定了膏方,治療重點在肝經,因為女子以肝為先天;腎臟次之,因為腎水可以滋養肝木;脾胃再次之,因為它是生化之源;肺心再次之,因為肺主宣發肅降,氣機順暢,則下焦安穩。方劑以玉橫先生一貫煎加味,用以滋補腎水以生肝木,血液濡養肝臟,肺金清肅,使肝氣平順,中焦脾土健運以滋養肝臟,脾土健運則生化旺盛,氣血充盈則骨骼強健筋脈有力。但必須保持心情舒暢,勞逸結合,飲食有節,注意寒暖,長期調養,才能期望見效。

戊子年春季,病情再次發作,使用定風、合青松藥酒,效果顯著。

藥物包括:枸杞子、西洋參、烏賊骨、南沙參、白芍藥、肉蓯蓉、生地黃、石決明、沙苑子、麥門冬、銀柴胡、天麻、當歸、川楝子、絲瓜藤、甘草、石斛、番桃乾、山藥、蓮子、紅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