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藝

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十一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 (5)

1. 卷十一

初六日已安臥如常,六脈漸靜,灰苔漸少,顴部戴陽,防其陰虧陽亢一併成厥,方用龜、蠣、地、麥、斛、甘之類,臥中神氣即寧。奈夜分誤服它藥,被枇杷毛射肺,以致神躁異常,煩渴大飲,蔗梨不絕於口,徹夜不寧,而苔化脈靜,再予介類育陰涵陽,含以飴糖治嗆,似得安臥。

初七日,改投養胃陰以存津,救腎水以回液,用鵝涎以去射肺之毛,便溺自知,粥食略進,後變症百出,存方錄左。

正月十二日。朱君道三方:溫邪身熱已延半月,曾經開泄下奪,疹現腑通,無形之熱化火爍津,舌苔復灰,矇昧清空,兩耳無聞,時時似寐,寐後呢喃,脈息小數。津傷火熾已見一斑,勢有液涸風動痙厥之變,況病中上下見血,陰氣更傷,何持不恐?茲與樂川先生、韻之大兄同議一方,並候諸高明正。

烏犀角汁(一錢),鮮生地(一兩半),紫草茸(一錢半),烏犀角片(一錢),真金汁(一小杯),鮮霍斛(一兩半),黑元參片(一兩半),川貝母(三錢),肥知母(二錢),辰砂,連翹(二錢),竹心(一握),生甘草(七分),萬氏牛黃清心丸(二粒)

十三日。是症遍考方書皆言不治,欲救之,惟有犀角地黃湯最為合符,而屢進不應,奈若之何?然坐觀其敗,何如背城一戰,或可出再生之路。幼讀聖訓「心中煩不得臥,真陰欲竭,壯火復熾」之條,有黃連阿膠湯一法,俾得陰液內充,即是泄火,即是透疹,疹透火熄,是為轉機幸甚。方同道三先生、樂川姻兄議。

烏犀角汁(一錢,煎一錢),黃連(五分),甘中黃(一錢半),鮮生地黃(一兩半),阿膠(二錢),鮮石斛(一兩),潤元參心(一兩半),麥冬(三錢),川貝母(三錢),肥白知母(三錢),真廉珠粉(三分)

十四日。朱道三方:昨投犀角地黃合黃連阿膠方,果得疹布汗出,神識較清,津液略回,熱亦漸涼。此正雲行雨施,津充化汗之理也。惟溫病之後耳聾黑舌,尚怕余焰再熾變端,再進養陰清熱,冀其弋獲為幸。茲與若懷、樂川、蘭陔先生議,並候諸高明裁正。

連翹(一錢半),湖丹皮(一錢半),黑山梔(二錢),麥冬(三錢),銀花(一錢半),鮮石斛(五錢),鮮生地(一兩),元參(一兩),桑葉(一錢半),竹茹(三錢),肥知母(一錢半),川貝(一錢半)

十五日。盛卓風方:桑葉(二錢),蘇子(四錢),干菖蒲(一錢),天竺黃(三錢),蟬衣(一錢半),鬱金(三錢),鱉青蒿(三錢),檀香汁(五分),杏仁(四錢),膽星(一錢半),蔥白前(一錢半)

十六日。又方,病系濕溫,用力過傷,以致上下血來,邪未外達,驟進寒涼辛苦,所以神迷狂呼,耳聾咳嗽不爽,白疹隱而白㾦密發,昨視舌白罩灰,渴不多飲,切脈鬱而無神,大便黃黑相雜。種種見症總由邪結難化,正氣先傷,下藥艱於兩顧。故昨勉以輕劑探之,以觀其變。

白話文:

[卷十一]

六月六日,病人已能安靜臥床,脈象漸趨平穩,舌苔也漸漸減少,臉頰泛紅。但要小心陰虛陽亢同時發作,導致厥症,所以用了龜板、牡蠣、生地黃、麥冬、石斛、甘草等藥物,病人臥床時精神就安穩了。可惜半夜誤服其他藥物,導致枇杷毛刺激肺部,病人因此精神異常亢奮,口渴大量飲水,不停吃甘蔗和梨子,整夜無法安睡,但舌苔轉化,脈象平穩,於是再次用藥滋陰涵陽,並用麥芽糖治療嗆咳,病人似乎可以安睡了。

六月七日,改用滋養胃陰,以保留津液,並救護腎水,以恢復體液,同時用鵝涎治療枇杷毛刺激肺部。病人大小便恢復正常,能稍微吃點粥。之後病情反复,處方已記錄在冊。

正月十二日,朱君提出三種治療方案:溫邪引起的發熱已經持續半個月,之前曾使用瀉下之法,疹子出現,腑氣通暢,但無形的熱邪化為實火,灼傷津液,舌苔再次變灰,神志不清,兩耳失聰,時而昏睡,睡後呢喃自語,脈象微弱,數目減少。津液受損,火邪旺盛的跡象已十分明顯,病情可能發展為體液枯竭,風邪導致痙攣厥逆。況且病人前後出血,陰氣受損更甚,情況令人擔憂。因此與樂川先生、韻之兄一起討論制定了一個方案,並等待其他名醫的意見。

處方:烏犀角汁(一錢),鮮生地黃(一兩半),紫草茸(一錢半),烏犀角片(一錢),真金汁(一小杯),鮮石斛(一兩半),黑元參片(一兩半),川貝母(三錢),肥知母(二錢),辰砂,連翹(二錢),竹心(一握),生甘草(七分),萬氏牛黃清心丸(二粒)

十三日,這個病症翻閱所有醫書都說無法治療,要想救治,只有犀角地黃湯最為合適,但是多次服用卻沒有效果,該怎麼辦呢?然而坐以待斃,不如孤注一擲,或許能找到新的生機。幼時讀到聖訓“心中煩躁不能臥床,是真陰將竭,壯火又盛”的記載,想到黃連阿膠湯,可以補充陰液,既能瀉火,又能促使疹子透發,疹子透發,火邪熄滅,就是轉機,希望如此。這個處方是與道三先生、樂川姻兄商議的。

處方:烏犀角汁(一錢,煎一錢),黃連(五分),甘中黃(一錢半),鮮生地黃(一兩半),阿膠(二錢),鮮石斛(一兩),潤元參心(一兩半),麥冬(三錢),川貝母(三錢),肥白知母(三錢),真廉珠粉(三分)

十四日,朱道三的處方:昨天用犀角地黃湯合黃連阿膠湯,果然疹子出現,汗出,神志清醒一些,津液略有恢復,發熱也漸漸消退。這正是雲布雨施,津液充盈而化為汗液的道理。只是溫病之後耳聾、舌苔黑,還擔心餘邪再起,所以再次服用滋陰清熱的藥物,希望能徹底治癒。這與若懷、樂川、蘭陔先生商議,並等待其他名醫的意見。

處方:連翹(一錢半),湖丹皮(一錢半),黑山梔(二錢),麥冬(三錢),銀花(一錢半),鮮石斛(五錢),鮮生地(一兩),元參(一兩),桑葉(一錢半),竹茹(三錢),肥知母(一錢半),川貝(一錢半)

十五日,盛卓風的處方:桑葉(二錢),蘇子(四錢),干菖蒲(一錢),天竺黃(三錢),蟬衣(一錢半),鬱金(三錢),鱉青蒿(三錢),檀香汁(五分),杏仁(四錢),膽星(一錢半),蔥白前(一錢半)

十六日,另一個處方:這個病是濕溫,用力過度,導致上下出血,邪氣未完全排出,又驟然服用寒涼辛苦的藥物,所以神志不清,狂呼亂叫,耳聾咳嗽不止,白疹隱約,白痦子密佈。昨天觀察舌苔是白色覆蓋灰苔,口渴卻不願多喝水,脈象鬱滯而無神,大便黃黑相混。各種症狀都是因為邪氣鬱結難以化解,正氣先受損傷,用藥很難兼顧兩方面。所以昨天用輕劑試探,觀察病情變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