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十一 (3)
卷十一 (3)
1. 卷十一
疏中化濕,脘腹之脹漸寬,納穀漸加,病有轉松之象,依原出入治之,細心調攝,庶免反復。即前方加蒼朮、防風。
左氏《醫緩》云:雨淫腹疾,脘腹脹恙。雨濕踞中也,用蒼白二陳湯燥之。
穹蒼朮(三錢),茯苓(三錢),陳皮(一錢),炙草(三分),海金砂(三錢),焦冬朮(一錢半),川芎(三分),石菖蒲(一錢半),製半夏(一錢半),防風(四分),萹蓄(三錢),範志曲(一錢半)
(案438)陸應山室,南碼頭。透表逐濕,上嘔下泄汗出,腫勢退半,依原出入主之。
浮萍,威靈仙,苡仁,豆卷,橘皮,羌活,製半夏,椒目,車前,黃土
又,加潞黨參、蒼朮。
水腫證後,調理丸方。考諸古訓,人之一身制水者,脾也;主水者,腎也。腎為胃之關,聚水而從其類也。倘腎中無陽,則脾之樞機雖運而腎之關門不開,水即欲行以無主制,故泛溢妄行,而有水氣,或咳,或小便不利,或嘔,或利。連用表裡分消,既得腫平咳止,今謀善後事宜。
猛劑慮難常服,思仲景治水氣之方不越外解內利二法,其真武一湯燠土製水,可移作善後之方。真武即元武,避諱也。真武者,北方司水之神也,以之名方者,籍以鎮水之逆也。
茯神(三兩),附子(大,一枚),赤芍(二兩),蒼朮(一兩),白朮(一兩),老生薑(三兩),北沙參(二兩)
上為細末,用車前子三兩、川牛膝一兩、淮牛膝一兩、西砂仁一兩,落潮水武火煎極濃,去渣,以湯法丸,如勞豆子大。每服二錢,空心服,日二服。
(案439)徐,右,梅家村。酸鹹嗆喉,痰嗽頻頻,前投辛勝酸、甘勝咸法,咳嗽減十之五六,已合病機,再宗原方加減。
阿膠珠,白杏仁,冰糖,薄荷葉,紫蘇子霜,胡桃肉,甘草,玉蘇子,白扁豆,菊花
(案440)吳貞石,丁亥八月,南碼頭。濕熱下注,睪丸偏墜淫癢,良由夾風使然,其惟分消祛風乎。
川萆薢(三錢),益智仁(一錢半),地膚子(三錢),橘核(一錢半),石菖蒲(一錢半),臺烏藥(一錢半),蛇床子(三錢),甘草梢(五分),金鈴子(三錢),潔豬苓(一錢半)
丸方用三層茴香丸加川柏,痊愈。
(案441)王小姐。大瘧已累一載,脅中結母,虐猶不止。治以仲祖飛走攻絡緩治法。雷制鱉甲煎丸,日服。
(案442)張柳堂,丁亥八月,石場。賊風中臂,以致身熱凜寒,右臂紅腫,其痛甚厲。治以祛風活絡,不成痹症是幸。
生天蟲(三錢),薄荷葉(四分),薑黃(一錢),桐皮(二錢半),嫩桑枝(一兩),生甘草(五分),羌活(一錢),羚角(一錢),杭菊花(三錢),絲瓜絡(三錢),鮮首烏(三錢)
(案443)姜樨泉室,丁亥十月。病後又起形寒,身熱大汗,白㾦如麩,風陽大震,由乎陰血失涵。擬養血和陽。
白話文:
[卷十一]
濕氣已消,腹部脹滿逐漸減輕,食慾也漸漸好轉,病情已有緩解跡象。繼續按照之前的治療方法,細心調理,希望能避免復發。原方中再加入蒼朮、防風。
左氏《醫緩》記載:久雨導致的腹部疾病,會有腹部脹滿不適的症狀。這是雨濕之氣停留在體內造成的,可用蒼白二陳湯來燥濕。
處方:蒼朮(三錢)、茯苓(三錢)、陳皮(一錢)、炙甘草(三分)、海金砂(三錢)、焦薑朮(一錢半)、川芎(三分)、石菖蒲(一錢半)、製半夏(一錢半)、防風(四分)、萹蓄(三錢)、範志曲(一錢半)
陸應山先生,住南碼頭。治療方法為透表祛濕,患者出現嘔吐、腹瀉、出汗等症狀,腫脹減退了一半,繼續沿用之前的治療方案。
處方:浮萍、威靈仙、薏苡仁、扁豆、橘皮、羌活、製半夏、椒目、車前子、黃土
另加:潞黨參、蒼朮
水腫病後的調理丸藥。古籍記載,人體內負責運化水液的是脾,而主宰水液的是腎。腎是胃的關口,聚集水液並使其歸類。如果腎中陽氣不足,即使脾的運化功能正常,但腎的關口卻打不開,水液就無法正常運化,就會泛溢到各處,出現水腫、咳嗽、小便不利、嘔吐或腹瀉等症狀。之前治療採用表裡兼顧的方法,已經使得腫脹消退,咳嗽停止,現在要考慮後續調理。
猛烈的藥物難以長期服用,考慮到仲景治療水氣的方劑不外乎外解內利兩種方法,其真武湯溫煦脾腎,化解水濕,可以作為後續調理的方劑。(真武即元武,避諱也。真武,是北方主管水的神,用這個名字來命名方劑,是為了藉助其力量來鎮壓水邪的逆亂。)
處方:茯神(三兩)、附子(大,一枚)、赤芍藥(二兩)、蒼朮(一兩)、白朮(一兩)、老生薑(三兩)、北沙參(二兩)
以上藥物研磨成細末,再加車前子(三兩)、川牛膝(一兩)、淮牛膝(一兩)、砂仁(一兩),用落潮水(退潮水)大火煎煮至濃稠,去渣,再將藥汁製成丸藥,如綠豆大小。每次服用二錢,空腹服用,每日二次。
徐某,右邊,住梅家村。出現咽喉酸澀疼痛,咳嗽痰多,之前採用辛味勝酸、甘味勝鹹的方法治療,咳嗽已經減輕五到六成,符合病情,繼續沿用原方加減。
處方:阿膠珠、白杏仁、冰糖、薄荷葉、紫蘇子霜、胡桃肉、甘草、玉竹、白扁豆、菊花
吳貞石,丁亥年八月,住南碼頭。濕熱下注,睾丸墜脹瘙癢,是夾雜風邪引起的,治療方法應當是分消祛風。
處方:川萆薢(三錢)、益智仁(一錢半)、地膚子(三錢)、橘核(一錢半)、石菖蒲(一錢半)、臺烏藥(一錢半)、蛇床子(三錢)、炙甘草(五分)、金鈴子(三錢)、豬苓(一錢半)
服用三層茴香丸加川柏,痊癒。
王小姐。瘧疾已持續一年,脅肋部有腫塊,瘧疾仍未痊癒。採用仲景的飛經走絡法緩慢治療,服用雷氏鱉甲煎丸。
張柳堂,丁亥年八月,住石場。受風邪侵襲手臂,導致身熱畏寒,右臂紅腫疼痛劇烈。治療方法為祛風活絡,避免發展成痹症。
處方:生天蟲(三錢)、薄荷葉(四分)、薑黃(一錢)、桐皮(二錢半)、嫩桑枝(一兩)、生甘草(五分)、羌活(一錢)、羚羊角(一錢)、杭菊花(三錢)、絲瓜絡(三錢)、鮮何首烏(三錢)
姜樨泉先生家,丁亥年十月。疾病痊癒後再次出現畏寒、發熱、多汗、皮膚發白如麩皮的症狀,風陽之邪盛,是因陰血不足造成的。治療方案為養血和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