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十 (6)
卷十 (6)
1. 卷十
更遭失犢,即加心痛,又值初氣風木司權,復感溫風,漸加咳嗽,左腳右手筋綰如拳,疾疢蜂起,始著床褥,乞余診之。脈來弦勁無情,舌中光赤邊白,身熱暮甚,無汗溲紅,此伏邪內郁少陽也;心痛則嘔,氣喘肢冷,此氣機怫逆,木橫乘胃也;咳嗽脅痛,鼻孔扇張,此溫風內熾,木火刑金也。症雖三端,總患失榮。
初起伏邪內發,失於清理,兼之氣鬱又未開釋,及加新邪外束,舊邪相合,兩邪化火,志火復燔,陰液既虧,邪益橫肆,大汗則偏於陽而陰液傷,清裡則正愈虧而表邪陷,補則礙邪,瀉則害正,且嘗富後貧,《經》列不治。
勉予泄邪舒郁,君以薄菏之辛涼散風,泄熱發汗而不傷陰,且兼開鬱,由火鬱發之之訓;佐以前、半、青蒿清伏邪而開結氣,香附舒郁,旋覆旋中,芍、甘、楝子酸甘化陰,酸苦泄熱,寓瀉肝於養肝之中,雪羹瀉火,斛、谷調中,枇杷葉行金以舒肝降氣。一劑得汗熱淡,再劑病復如前而日晡熱甚,作濕熱治亦不效。
遂思邪既化火,夾志火交橫,則陰液受劫,其陽獨行,改以青蒿鱉甲煎加白薇、首烏、桑葉、杏仁、川貝、沙參、枇杷葉,以搜邪泄熱,養陰和陽,八劑而瘳。
(案428)夏,左,乙酉四月廿日,管門涇。小溲色黃且少,莖中澀痛,引及小腹,今因氣機怫鬱而劇,清利為主,佐以舒郁。
金鈴子(一錢半),香附(三錢),陳皮(七分),廣木香(六分),甘草梢(六分),鬱金(一錢半),茯苓(三錢),潞黨參(一錢半),粉萆薢(一錢半),合歡花(一錢半)
(案429)程金火內,丙戌正月尾。膈氣既成,槁在幽門,糞如羊矢,舌光脈細,用朱丹溪法。
人乳汁(一杯),淡薑汁(一匙),地慄汁(一杯),甜梨汁(一杯),鮮竹瀝(一杯),米油(一杯),甘蔗脂(一杯),韭根汁(一匙),蜣螂末(三隻)
便爽能食,食亦不嘔,去蜣,加首烏、麥冬汁。
(案430)潘聖高侄,丙戌二月二日。始病痙厥,半日而蘇,灼熱無汗,下利頻頻,氣喘鼻扇,脅痛,咳嗽則痛甚,口渴,舌苔干黃。溫邪由厥陰而達於少陽,恐其再厥不返。
牛蒡子(四錢),甘草梢(五分),前胡(一錢半),薄荷(五分),羚羊角(一錢半),川貝母(二錢),射干(一錢),扁豆皮(一錢半),紫荊皮(一錢半),絲瓜絡(三寸),銀花(一錢半),穀芽(四錢)
進清泄劑,汗出熱淡,泄止痛緩,津回舌潤,惟咳猶未除,喘促鼻扇,究屬溫邪尚熾,仍恐痙厥。
照方加桑白皮、桑葉、葦根、枇杷葉,去銀、絲、扁、谷。
(案431)蓬萊鎮田姓小兒。丙戌春起一症,小溲下血,曹醫調治反加吐衄如注,身不發熱,黑斑隱隱,欲透未透,舌苔老黃,齦有黑點,脈來洪,面微腫,猶能行動,述二日前腹痛作惡。按方書云:斑黑者胃爛。不治之症,何以飲食雖減,尚可起榻?睹色脈,病情是一團火毒內蘊,交春風溫外襲,內外交焚,迫血妄行。如石壓草,逢春即芽;如木藏火,逢鑽即出,有燎原之勢。
白話文:
[卷十]
病人先前失落牛犢,接著便心痛,又正值春季風木之氣當令,再次感受溫邪之風,漸漸咳嗽,左腳右手筋攣縮如拳,疾病迅速惡化,臥床不起,求我診治。脈象弦急有力,舌頭光紅邊白,身體發熱,傍晚加重,無汗,小便顏色深紅,這是伏邪鬱積少陽之證;心痛伴隨嘔吐、氣喘、肢體冰冷,這是氣機逆亂,肝氣橫逆犯胃之證;咳嗽、脅肋疼痛、鼻孔煽動,這是溫邪內盛,肝火克肺之證。雖然症狀有三種,但總體都是因臟腑失於滋養所致。
起初伏邪內生,未能及時清除,加上氣鬱未解,又受到新的外邪侵襲,舊邪與新邪相合,兩邪化火,心火更盛,陰液虧損,邪氣更加猖獗。大汗則傷陰液,清裡則正氣更虧,表邪內陷;補則阻礙邪氣,瀉則損傷正氣,況且病人先前富裕如今貧困,《內經》列為不治之症。
我勉力選擇泄邪疏通氣鬱的治療方法,主藥用薄荷辛涼解表散風,泄熱發汗而不傷陰,又能疏通鬱氣,這是根據火鬱發病的理論;輔以羌活、防風、青蒿清解伏邪,疏通結氣;用香附疏肝解鬱,旋覆花理氣降逆;白芍、甘草、楝子酸甘滋陰,酸苦泄熱,在養肝的同時瀉肝火;用雪羹瀉火,用麥冬、五味子調和脾胃,用枇杷葉清肺理氣,以疏肝降氣。一劑藥後出汗,熱退,但兩劑藥後病情又如前,而且日暮發熱加重,用濕熱的治療方法也無效。
於是考慮到邪氣已化為火,與心火交相橫逆,陰液受損,陽氣獨盛,便改用青蒿鱉甲湯加白薇、何首烏、桑葉、杏仁、川貝母、沙參、枇杷葉,以搜邪泄熱,養陰和陽,八劑藥後痊癒。
(案例428)夏天,病人姓左,乙酉年四月二十日,居住管門涇。小便顏色黃少,尿道澀痛,牽連小腹,現因氣機鬱滯而加重,治療以清利為主,輔以疏肝解鬱。
處方:金鈴子(一錢半),香附(三錢),陳皮(七分),廣木香(六分),炙甘草(六分),鬱金(一錢半),茯苓(三錢),潞黨參(一錢半),粉萆薢(一錢半),合歡花(一錢半)
(案例429)病人程金火,丙戌年正月底。膈氣已成,梗阻在幽門,大便像羊糞一樣,舌頭光紅,脈象細弱,採用朱丹溪的方法治療。
處方:人乳汁(一杯),淡薑汁(一匙),地栗汁(一杯),甜梨汁(一杯),鮮竹瀝(一杯),米油(一杯),甘蔗汁(一杯),韭根汁(一匙),蜣螂末(三隻)
大便通暢,能進食,進食也不嘔吐,去掉蜣螂,加入何首烏、麥冬汁。
(案例430)病人是潘聖高的侄子,丙戌年二月二日。初病為痙厥,半天后清醒,發熱無汗,腹瀉頻繁,氣喘,鼻孔煽動,脅肋疼痛,咳嗽則疼痛加重,口渴,舌苔乾燥黃膩。溫邪由厥陰經傳至少陽經,擔心再次痙厥而危及生命。
處方:牛蒡子(四錢),炙甘草(五分),前胡(一錢半),薄荷(五分),羚羊角(一錢半),川貝母(二錢),射干(一錢),扁豆皮(一錢半),紫荊皮(一錢半),絲瓜絡(三寸),金銀花(一錢半),穀芽(四錢)
服用清泄之劑後,出汗,熱退,腹瀉停止,疼痛減輕,津液恢復,舌頭潤澤,只是咳嗽尚未痊癒,氣喘、鼻孔煽動,說明溫邪仍盛,仍擔心再次痙厥。
按照原方加桑白皮、桑葉、蘆根、枇杷葉,去掉金銀花、絲瓜絡、扁豆皮、穀芽。
(案例431)蓬萊鎮田姓小兒,丙戌年春天開始出現一種症狀,小便出血,曹氏醫生治療反而加重了嘔吐和鼻出血,身體不發熱,隱約可見黑斑,似要透發未透發,舌苔厚膩發黃,牙齦上有黑點,脈象洪大,面部輕微腫脹,還能活動,病人說兩天前腹痛惡心。查閱醫書記載:黑斑者胃爛,是不治之症,為何飲食雖減少,還能下床?觀察其面色脈象,病情是體內蘊藏著大量火毒,加上春季溫邪外襲,內外交攻,迫使血液妄行。如同石頭壓著草,春天就會發芽;如同木頭藏著火,遇到鑽頭就會冒出來,有燎原之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