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遵

《集驗方》~ 卷第一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一 (2)

1. 治傷寒胸悶、腹滿方

治傷寒、溫病等三日以上,胸中滿,陶氏云:若傷寒、溫病已三、四日,胸中惡,欲令吐者,服酒膽方。

苦酒(半升),豬膽(一枚)

上二味,和,盡服之,吐則愈,神驗。支云:去毒氣妙。(《外臺》卷一)

治傷寒七、八日不解,默默煩悶,腹中有糞,譫語,大柴胡湯方。

柴胡,半夏(湯洗各八兩),生薑(四兩),知母,芍藥,大黃,葳蕤,黃芩(各二兩)甘草(一兩炙),一方加枳實(四兩)

上十味,切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忌海藻、菘菜、羊肉、餳。(《外臺》卷一)

生地黃湯:治傷寒有熱,虛羸少氣,心下滿,胃中有宿食,大便不利方。

生地黃(三斤),大黃(四兩),大棗(二十枚擘),甘草(一兩炙),芒硝(二合)上五味,合搗令相得,蒸五升米下,熟絞取汁,分再服,忌海藻、菘菜。(《外臺》卷二)

白話文:

治療傷寒導致胸悶、腹脹的處方:

若傷寒或溫病持續三天以上,胸部感到悶脹,可用以下方法:如果傷寒或溫病已經持續三、四天,胸部感覺不適,想嘔吐,可服用「酒膽方」。

將半升苦酒和一個豬膽混合,全部服用,嘔吐後即可痊癒,效果神奇。據說此方能有效去除毒氣。

治療傷寒七、八天未癒,伴隨默默煩悶、腹部脹滿有糞便、神志不清等症狀,可用「大柴胡湯」。

將柴胡、半夏(都需要用湯水洗淨)各八兩、生薑四兩、知母、芍藥、大黃、葳蕤、黃芩各二兩、炙甘草一兩,以及另一方加的枳實四兩,切碎後,加水一斗,煎煮至三升,過濾去渣,溫服一升,一日三次。忌食海藻、白菜、羊肉和甜餅。

「生地黃湯」用於治療傷寒伴有發熱、體虛氣弱、心下脹滿、胃中有宿食、便秘的症狀。

將生地黃三斤、大黃四兩、去核大棗二十枚、炙甘草一兩、芒硝二合,混合搗碎,與蒸熟的五升米一起絞汁,分二次服用。忌食海藻、白菜。

2. 治傷寒後嘔惡不食虛羸方

治傷寒虛羸少氣,氣逆苦嘔吐方。

石膏(一斤碎,綿裹),竹葉(一把),麥門冬(一升去心),人參(二兩),半夏(一升洗),生薑(四兩),甘草(二兩炙)

上七味,切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去滓。內粳米一升,米熟去米,飲一升,日三服。忌海藻、菘菜、羊肉、餳。(《外臺》卷二)

治傷寒後,乾嘔不食,蘆根飲方。

生蘆根(切一升),青竹茹(一升),粳米(三合),生薑(二兩切)

上四味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,隨便飲,不瘥重作。(《醫心方》卷十四)

梔子豉湯,治吐下後,虛羸欲死方。

梔子(十四枚),豉(四合綿裹)

上二味,以水五升,先煮梔子,取二升,內豉又煮三、四沸,去滓,分再服。(《外臺》卷二)

治傷寒吐,虛羸欲死方。

雞子十四枚,以水五升,煮取二升,乃內豉四合,復煮兩、三沸,去豉,分再服。(《醫心方》卷十四)

白話文:

治療傷寒後嘔吐不想吃東西,身體虛弱的方劑:

第一方:治療傷寒導致身體虛弱、氣少、氣逆、苦味嘔吐的方劑。 使用石膏、竹葉、麥門冬、人參、半夏、生薑、甘草等藥材,煎煮後服用,每日三次。忌食海藻、白菜、羊肉、甜餅。

第二方:治療傷寒後,乾嘔不想吃東西的方劑。使用蘆根、竹茹、粳米、生薑等藥材煎煮後服用,若病情未癒則重複服用。

第三方:治療嘔吐腹瀉後,身體虛弱、瀕臨死亡的方劑。使用梔子、豆豉等藥材煎煮後服用。

第四方:治療傷寒導致嘔吐,身體虛弱、瀕臨死亡的方劑。使用雞蛋和豆豉等藥材煎煮後服用。

3. 治傷寒後煩渴及口乾方

治傷寒後,結熱在內,煩渴,青葙子丸方。

青葙子(五兩),龍膽(三兩),黃芩(一兩),梔子仁(一兩),苦參(一兩),黃柏(二兩),栝蔞(一兩),黃連(二兩)

上八味,搗篩為末,蜜丸,先食服如梧子七丸,飲下日三,不知稍增,忌豬肉、冷水。(《外臺》卷二)

治傷寒熱病,口乾喜唾方。

干棗(二十枚擘),烏梅(十枚碎)

二物合搗,蜜和,含如杏核大,咽其汁。(《醫心方》卷十四)

白話文:

治療傷寒痊癒後,體內餘熱未清,導致煩躁口渴的方劑。

用青葙子五兩、龍膽三兩、黃芩一兩、梔子仁一兩、苦參一兩、黃柏二兩、栝蔞一兩、黃連二兩,將以上八種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藥丸,飯前服用,每次七丸,大小如梧桐子,每日三次服用,病情好轉後可酌情增加劑量。忌食豬肉和喝冷水。(出自《外台秘要》卷二)

治療傷寒熱病導致口乾舌燥,喜歡吞咽唾液的方劑。

取干棗二十枚掰開,烏梅十枚敲碎,將兩種藥材混合搗碎,用蜂蜜調和,含在口中,每次含到杏核大小,然後咽下藥汁。(出自《醫心方》卷十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