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集驗方》~ 附:姚僧垣傳 (3)
附:姚僧垣傳 (3)
1. 附:姚僧垣傳
三年卒。時年八十五。遺誡衣白帢入棺,朝服勿斂。靈上唯置香奩,每日設清水而已。贈本官,加荊、湖二州刺史。
僧垣醫術高妙,為當世所推。前後效驗,不可勝記。聲譽既盛,遠聞邊服。至於諸藩外域,咸請託之。僧垣乃搜採奇異,參校徵效者,為《集驗方》十二卷,又撰《行記》三卷,行於世。
長子察在江南。(按:姚察《南史》有傳)
次子最,字士會,幼而聰敏,及長,博通經史,尤好著述。年十九,隨僧垣入關。世宗盛聚學徒,校書於麟趾殿,最亦預為學士。俄授齊王憲府水曹參軍,掌記室事。特為憲所禮接,賞賜隆厚。宣帝嗣位,憲以嫌疑被誅。隋文帝作相,追復官爵。最以陪遊積歲,恩顧過隆,乃錄憲功績為傳,送上史局。
最幼在江左,迄於入關,未習醫術。天和中,齊王憲奏高祖,遣最習之。憲又謂最曰:「爾博學高才,何如王褒、庾信。王、庾名重兩國,吾視之蔑如。接待資給,非爾家比也。爾宜深識此意,勿不存心。且天子有敕。彌須勉勵。」最於是始受家業。十許年中,略盡其妙。每有人造請,效驗甚多。
隋文帝踐極,除太子門大夫。以父憂去官,哀毀骨立,既免喪,襲爵北絳郡公,復為太子門大夫。
俄轉蜀王秀友。秀鎮益州,遷秀府司馬。及平陳,察至。最自以非嫡,讓封於察,隋文帝許之。秀後陰有異謀,隋文帝令公卿窮治其事。開府慶整、郝偉等並推過於秀。最獨曰:「凡有不法,皆最所為,王實不知也。」榜訊數百,卒無異辭。最竟坐誅。時年六十七。論者義之。撰《梁後略》十卷,行於世。
白話文:
姚僧垣享壽八十五歲逝世。遺言要穿白衣白巾入棺,不要穿朝服。靈前只放香盒,每天供清水即可。朝廷追贈他本官職位,並加封荊州刺史和湖州刺史。
僧垣醫術精湛,是當時公認的醫學高手,治癒的病人無數,名聲遠播,連邊疆和海外都有人慕名求醫。他將收集到的奇方異法,並加以驗證,編撰成《集驗方》十二卷和《行記》三卷,流傳於世。
他的長子姚察在江南。(按:姚察事蹟見《南史》)
次子姚最,字士會,自幼聰穎,長大後博覽經史,尤其喜愛著述。十九歲時隨父親入關。北齊世宗廣招學者,在麟趾殿校書,姚最也參與其中擔任學士。不久被授予齊王憲的府邸水曹參軍,負責掌管文書。齊王憲非常器重他,賞賜豐厚。宣帝繼位後,齊王憲因嫌疑被殺。隋文帝執政時,追復了姚最的官爵。姚最因多年侍奉齊王,受到的恩惠過於豐厚,便為齊王憲撰寫了傳記,呈交史局。
姚最幼年在江左,直到入關後才開始學習醫術。天和年間,齊王憲向高祖皇帝奏請,讓姚最學習醫術。齊王憲還對姚最說:「你博學多才,堪比王褒、庾信。王褒、庾信在兩國都名聲顯赫,但我卻看不起他們。我給你的待遇和資助,遠非他們可比。你應該深刻認識這一點,不要妄自菲薄。況且這是天子的旨意,你更應該努力。」於是姚最開始學習家傳醫術,十多年後便掌握了其中的精髓,為許多人治病,療效顯著。
隋文帝登基後,姚最被任命為太子門大夫。因父親去世而辭官守孝,哀痛至極,服喪期滿後,繼承了北絳郡公的爵位,再次擔任太子門大夫。
不久,他調任蜀王楊秀的幕僚。楊秀鎮守益州,姚最升任楊秀府司馬。平定陳朝後,姚察來到京城。姚最因自己非嫡出,將爵位讓給了哥哥姚察,隋文帝准許了。後來楊秀暗中圖謀不軌,隋文帝下令讓朝廷大臣徹查此事。開府慶整、郝偉等人皆將罪責推給楊秀。只有姚最一人說:「所有違法的事情都是我做的,大王並不知情。」即使經過數百次的拷問,他始終堅持自己的說法,最終被處死,時年六十七歲。後世的人都為他的義舉而讚嘆。他著有《梁後略》十卷,流傳於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