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遵

《集驗方》~ 附:姚僧垣傳 (1)

回本書目錄

附:姚僧垣傳 (1)

1. 附:姚僧垣傳

姚僧垣字法衛,吳興武康人,吳太常信之八世孫也。曾祖郢,宋員外散騎常侍,五城侯。父菩提,梁高平令。嘗嬰疾歷年,乃留心醫藥。梁武帝性又好之,每召菩提討論方術,言多會意,由是頗禮之。

僧垣幼通洽,居喪盡禮。年二十四,即傳家業。梁武帝召入禁中,面加討試。僧垣酬對無滯。梁武帝甚奇之。大通六年,解褐臨川嗣王國左常侍。大同五年,除驃騎廬陵王府田曹參軍。九年,還領殿中醫師。時武陵王所生葛修華,宿患積時,方術莫效。梁武帝乃令僧垣視之。

還,具說其狀,並記增損時候。梁武帝嘆曰:「卿用意綿密,乃至於此,以此候疾,何疾可逃。朕常以前代名人,多好此術,是以每恆留情,頗識治體。今聞卿說,益開人意。」十一年,轉領太醫正,加文德主帥、直閤將軍。梁武帝嘗因發熱,欲服大黃。僧垣曰:「大黃乃是快藥。

然至尊年高,不宜輕用。」帝弗從,遂至危篤。梁簡文帝在東宮,甚禮之。四時伏臘,每有賞賜。太清元年,轉鎮西湘東王府中記室參軍。僧垣少好文史,不留意於章句。時商略今古,則為學者所稱。

及侯景圍建業,僧垣乃棄妻子赴難。梁武帝嘉之,授戎昭將軍、湘東王府記室參軍。及宮城陷,百官逃散。僧垣假道歸,至呈興,謁郡守張(嶸)〔嵊〕。嵊見僧垣流涕曰:「吾過荷朝恩,今報之以死。君是此邦大族,又朝廷舊臣。今日得君,吾事辨矣。」俄而景兵大至,攻戰累日,郡城遂陷。

僧垣竄避久之,乃被拘執。景將候子鑑素聞其名,深相器遇,因此獲免。及梁簡文嗣位,僧垣還建業,以本官兼中書舍人。子鑑尋鎮廣陵,僧垣又隨至江北。

梁元帝平侯景,召僧垣赴荊州,改授晉安王府諮議。其時雖克平大亂,而任用非才,朝政混淆,無復綱紀。僧垣每深憂之。謂故人曰:「吾觀此形勢,禍敗不久。今時上策,莫若近關。」聞者皆掩口竊笑。梁元帝嘗有心腹疾,乃召諸醫議治療之方。咸謂至尊至貴,不可輕脫,宜用平藥,可漸宣通。

僧垣曰:「脈洪而實,此有宿食。非用大黃,必無瘥理。」梁元帝從之,進湯訖,果下宿食,因而疾愈。梁元帝大喜。時初鑄錢,一當十,乃賜錢十萬,實百萬也。

及大軍克荊州,僧垣猶侍梁元帝,不離左右。為軍人所止。方泣涕而去。尋而中山公獲使人求僧垣。僧垣至其營。復為燕公於謹所召,大相禮接。太祖又遣使馳驛徵僧垣,謹(故)〔固〕留不遣。謂使人曰:「吾年時衰暮,疹疾嬰沉。今得此人,望與之偕老。」太祖以謹勳德隆重,乃止焉。明年,隨謹至長安。武成元年,授小畿伯下大夫。

金州刺史伊婁穆以疾還京,請僧垣省疾。乃云:「自腰至臍,似有三縛,兩腳緩縱,不復自持。」僧垣為診脈,處湯三劑。穆初服一劑,上縛即解;次服一劑,中縛復解;又服一劑,三縛悉除。而兩腳疼痹,猶自攣弱。更為合散一劑,稍得屈伸。僧垣曰:「終待霜降,此患當愈。」及至九月,遂能起行。

白話文:

姚僧垣,字法衛,是吳興武康人,吳國太常姚信的八世孫。他的曾祖父姚郢,曾任宋朝員外散騎常侍、五城侯;父親姚菩提,曾任梁朝高平縣令。姚菩提早年曾患重病多年,因此專心研究醫藥。梁武帝也喜好醫藥,經常召見姚菩提討論醫術,兩人常有共鳴,因此梁武帝很器重他。

姚僧垣自小聰明好學,為人孝順,守喪期間十分盡禮。二十四歲時,繼承了家業。梁武帝召他入宮親自考試,姚僧垣對答流暢,梁武帝非常驚奇。大通六年,姚僧垣被任命為臨川嗣王國左常侍;大同五年,被任命為驃騎廬陵王府田曹參軍;九年,被任命為殿中醫師。當時武陵王之子葛修華久病不癒,尋遍名醫也無效,梁武帝便讓姚僧垣診治。

姚僧垣診治後,詳細說明病情,並記錄病情的變化過程。梁武帝感嘆道:「你的診斷如此細緻周到,能掌握到這種程度,還有什麼病能逃過你的眼睛呢!朕一向認為前代名醫都精通此道,所以一直很留心研究,對醫理也略知一二。聽了你分析病情,讓我更加開闊眼界。」大同十一年,姚僧垣升任太醫正,並被加封為文德主帥、直閤將軍。梁武帝一次發熱,想服用大黃,姚僧垣說:「大黃是峻下之藥,皇上年事已高,不宜輕易服用。」梁武帝不聽勸告,結果病情危急。

梁簡文帝在東宮時,非常敬重姚僧垣,每逢節慶都會賞賜他。太清元年,姚僧垣調任鎮西湘東王府中記室參軍。姚僧垣年輕時喜好文學史籍,不拘泥於文字訓詁,常能從古今史事中有所領悟,深受學者讚賞。

侯景圍攻建業時,姚僧垣拋妻棄子,前往救援。梁武帝嘉獎他,任命他為戎昭將軍、湘東王府記室參軍。建業城破,百官四散逃亡,姚僧垣經呈興,拜訪了郡守張嵊。張嵊見到姚僧垣,哭著說:「我辜負了朝廷的恩典,如今只能以死報國。您是當地望族,又是朝廷舊臣,今天能見到您,我的心裏踏實了。」不久侯景的軍隊大舉進攻,攻城持續多日,城池最終被攻陷。

姚僧垣躲藏了很久,最終被俘。侯景的將領侯子鑑早聞其名,非常器重他,因此姚僧垣得以免死。梁簡文帝繼位後,姚僧垣回到建業,仍擔任原職,兼任中書舍人。侯子鑑後來鎮守廣陵,姚僧垣也隨他到了江北。

梁元帝平定侯景之亂後,召姚僧垣到荊州,改任晉安王府諮議。當時雖然平定了叛亂,但朝廷任用的人才不當,朝政混亂,綱紀敗壞。姚僧垣對此深感憂慮,對老朋友說:「我看這局勢,災禍很快就要來了。現在最好的辦法,就是靠近關隘。」聽到的人都掩口偷笑。梁元帝患有心腹疾病,召集眾多醫生商議治療方案。眾醫認為皇上尊貴,不能輕易用猛藥,應該用平和的藥物慢慢調理。

姚僧垣說:「脈象洪大而有力,這是宿食積滯,不用大黃,病情一定不會痊癒。」梁元帝聽從了他的建議,服藥後果然排出宿食,病也就好了。梁元帝非常高興,當時新鑄造的錢幣,一當十,便賞賜姚僧垣十萬錢,實際上是一百萬錢。

大軍攻克荊州時,姚僧垣仍然侍奉梁元帝,不離左右。被士兵攔阻,哭著離開。不久,中山公派人來找姚僧垣。姚僧垣到達他的營地後,又被燕公于謹召見,受到盛情款待。梁武帝又派人快馬加鞭徵召姚僧垣,于謹卻堅決不放,對使者說:「我年老體衰,疾病纏身,如今得到姚先生,希望能與他一起安度晚年。」因為于謹功勞很大,梁武帝也就沒有強求。第二年,姚僧垣跟隨于謹到了長安。武成元年,被任命為小畿伯下大夫。

金州刺史伊婁穆生病回京,請求姚僧垣診治,說:「從腰到肚臍,感覺像有三條繩子捆綁著,兩條腿又麻又軟,抬不起來。」姚僧垣診脈後,開了三劑藥。伊婁穆服用第一劑後,上方的束縛感就消失了;服用第二劑後,中間的束縛感也消失了;服用第三劑後,三處束縛感全部消失。但兩條腿的疼痛和麻痺,仍然軟弱無力。姚僧垣又開了一劑散劑,伊婁穆的腿稍稍能彎曲伸展。姚僧垣說:「等到霜降時節,病就好了。」到了九月,伊婁穆就能夠下地行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