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集驗方》~ 卷第一 (5)
卷第一 (5)
1. 治傷寒、溫病勞復食複方
治大病已瘥,勞復者,枳實梔子湯方。
枳實(三枚,炙),梔子(十四枚,擘)
上二味,以酢漿一斗,先煎取六升,煮藥取三升,內豉一升,煎五、六沸,去滓,分再服,覆取汗。如有宿食者,內大黃如棋子一枚。(《外臺》卷二)
治勞復大青湯方。
大青(四兩),甘草(二兩,炙),阿膠(二兩,炙),香豉(二兩)
上四味,切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一升,日五、六,欲盡復作,常使有湯,渴便飲,無毒,除熱止吐下。傷寒一、二日,上至十數日困篤,發汗熱不解,吐下後熱不除,止下痢甚良。先煮大青、甘草,取四升,去滓,內膠豉,膠消盡便漉去,勿令豉壞,當預漬膠令釋也,忌菘菜、海藻。(《外臺》卷二)
治傷寒大病瘥後,小勞便鼻衄,牡蠣散及丸方。
左顧牡蠣(十分,熬),石膏(五分)
上二味,搗末,酒服方寸匕,日二、四,亦可蜜丸如梧子大,酒服十五丸。(《外臺》卷二)
治重病新瘥早起勞,及飲食多,致復欲死方。
燒鱉甲末,服方寸匕,忌莧菜。(《外臺》卷四)
治傷寒瘥後,更頭痛、壯熱、煩悶方。
服黃龍湯五合,日三。(《醫心方》卷十四)
白話文:
治傷寒、溫病勞復食複方
針對大病痊癒後,勞累復發的病人,可用枳實梔子湯。
枳實(三個,炮炙),梔子(十四個,掰開)
將以上兩種藥材,用醋漿一斗,先煎煮至六升,再加入藥材煎煮至三升,然後放入一升大豆,煎煮五、六沸,過濾去渣,分兩次服用,蓋好被子使其出汗。如果病人有宿食,可加入像棋子般大小的一枚大黃。
針對勞累復發的病人,可用大青湯。
大青(四兩),甘草(二兩,炮炙),阿膠(二兩,炮炙),香豉(二兩)
將以上四種藥材切碎,加水一斗,煎煮至三升,過濾去渣,溫服一升,每日服用五、六次,藥效將盡時可再次煎煮,隨時備好藥湯,口渴即可飲用,此方無毒,可清熱止吐瀉。適用於傷寒一、二日,甚至十幾日病情危重,發汗退熱無效,吐瀉後仍高熱不退,以及下痢不止的患者。先煎煮大青、甘草,取四升,過濾去渣,再加入阿膠和香豉,阿膠溶化後過濾,注意不要弄壞香豉,阿膠應先泡開使其容易溶解。忌食白菜和海藻。
針對傷寒大病痊癒後,輕微勞累就鼻出血的病人,可用牡蠣散或牡蠣丸。
牡蠣(十分,熬製),石膏(五分)
將以上兩種藥材研磨成粉末,以酒送服,每次方寸匕(約一湯匙),每日服用二至四次,也可製成蜜丸,如梧子般大小,每次服用十五丸,以酒送服。
針對重病初癒後,早起勞累或飲食過多而導致病情復發,危及生命的病人,可用燒製的鱉甲粉末,每次服用方寸匕,忌食莧菜。
針對傷寒痊癒後,仍然頭痛、發熱、煩躁的病人,服用黃龍湯五合,每日三次。
2. 傷寒、溫病瘥後禁忌
凡熱病新瘥,及大病之後,食豬肉及腸血肥魚油膩等,必大下痢,醫不能治也,必至於死。若食餅餌粢黍飴脯鱠炙棗慄諸果,及堅實難消之物,胃氣尚虛弱,不能消化,必更結熱,適以藥下之,則胃中虛冷,大利難禁,不下必死,下之復危,皆難救也。熱病之後,多坐此死,不可不慎也。
病新瘥,但得食糜粥,寧可少食令飢,慎勿飽,不得他有所食,雖思之勿與,引日轉久可漸食羊肉糜若兔雉鹿肉,慎不可食豬犬肉也。
新瘥後,當靜臥,慎勿令人梳頭洗面,非但體勞,亦不可多言語用心使意勞,凡此皆令勞復。故督郵顧子獻得病已瘥未健,詣華旉視脈,旉曰:雖瘥尚虛未復,陽氣不足,勿為勞事,余勞尚可,御內即死,臨死當吐舌數寸。其妻聞其夫病除,從百餘里來省之,止宿交接,中間三日發病,舌出數寸而死。
病新瘥未經百日,氣未平復,而以房室者,略無不死也。蓋正疾愈後六十日,己能行射獵,以房事則吐涎而死。及熱病房室,名為陰陽易之病,皆難治,多死。近者有一士大夫,小得傷寒,發汗已十餘日,能乘馬行來,自謂平復,故以房室,則小腹急痛,手足拘攣而死。(《外臺》卷三)
白話文:
傷寒、溫病瘥後禁忌
凡是熱病剛痊癒,或大病初癒的人,如果吃豬肉、肥腸、血、肥魚等油膩食物,必定會嚴重腹瀉,醫生也無法治療,最終會導致死亡。如果吃餅、餌、粢、黍、飴、脯、鱠、炙、棗、栗等水果,以及堅硬難以消化的食物,此時胃氣還很虛弱,無法消化,必定會再次積聚熱邪,如果用藥物瀉下,則胃中會更加虛寒,腹瀉難以控制,瀉不下則會死亡,瀉下則病情更危急,都很難救治。熱病之後,很多人都是因為這樣而死亡的,不可不謹慎。
疾病剛痊癒,只能吃稀粥,寧可少吃些感到飢餓,也要謹慎,不要吃飽,不能吃其他任何東西,即使想吃也不要給他吃,隨著時間推移,可以逐漸食用羊肉粥,或者兔、雉、鹿肉,但是絕對不能吃豬肉和狗肉。
痊癒後,應該臥床休息,小心不要讓人梳頭洗臉,不僅身體勞累不行,也不可多說話,用腦過度,這些都會導致病情復發。例如,督郵顧子獻得了病,痊癒後身體還沒恢復,去華旉那裡診脈,華旉說:雖然痊癒了,但身體還虛弱沒有完全恢復,陽氣不足,不要做勞累的事情,其他的勞累還好,房事的話就會馬上死,臨死前會吐出幾寸長的舌頭。他的妻子聽說丈夫病好了,從一百多里外來探望,夫妻同房,三天後病情復發,舌頭吐出幾寸長而死。
疾病痊癒還不到一百天,元氣尚未恢復,就發生房事,幾乎沒有不死人的。曾經有個人,正病痊癒後六十天,已經能夠狩獵,卻行房事,結果吐涎而死。熱病後行房事,叫做陰陽逆亂之症,都很難治癒,大多數都會死亡。最近有一個士大夫,稍微患了傷寒,發汗治療十多天,能夠騎馬出行,自認為已經痊癒,因此行房事,結果小腹劇痛,手腳抽搐而死。(出自《外臺秘要》卷三)
3. 傷寒、溫病用藥大體及闢溫方
凡除熱解毒,無過苦醋之物,故多用苦參、青葙、艾、葶藶、苦酒、烏梅之屬,此其要也。夫熱盛非苦醋之物則不能愈。熱在身中,既不時治,治之又不用苦酢之藥,如救火不以水,必不可得脫免也。
又曰:今諸治多用辛甜、薑、桂、人參之屬,此皆貴价難得常有,比行求之,轉以失時。而苦參、青葙、葶藶子、艾之屬,所在盡有,除熱解毒最良,勝於向貴价藥也。前後數參並用之,得病內熱者,不必按常藥次也。便以青葙、苦參、艾、苦酒治之,但稍與促其間耳,無不解。(《外臺》卷三)
斷溫方。
二月旦取東行桑根,大如指,懸門戶上。又人人帶之。(《醫心方》卷十四)
斷溫病,令不相染著法。
斷汲水綆,長七寸,盜著病人臥席下。(《醫心方》卷十四)
闢溫病粉身方。
芎藭、白芷、藁本,三物等分,下篩,內粉中,以塗粉於身,大良。(《肘後方》卷八)
疾疫流行預備之,名為柏枝散方:
南向社中柏,東向枝,取曝乾,末,服方寸匕,神驗(《肘後方》卷八)
白話文:
治療傷寒溫病,清熱解毒最有效的是苦寒類藥物,因此常用苦參、青葙、艾草、葶藶、苦酒、烏梅等。這些藥物是治療熱病的關鍵。如果熱邪盛極,不用苦寒類藥物就無法治癒。體內熱邪持續存在,又不及时治疗,治疗时又不使用苦寒藥物,就像救火不用水一樣,肯定無法脫離險境。
現在許多治療方法都使用辛溫的藥物,例如生薑、桂枝、人參等,這些藥物價格昂貴,不易取得,尋找購買又會耽誤治療時間。而苦參、青葙、葶藶子、艾草等藥物,到處都能找到,清熱解毒效果最佳,比那些貴重的藥物還好。如果患者內有熱邪,不必按照一般的用藥順序,可以直接用青葙、苦參、艾草、苦酒治療,只要稍微注意用藥間隔即可,效果一定很好。
預防溫病的方法:
在二月初一,取東向生長的桑樹根,粗細如手指,懸掛在門戶上。每個人也隨身攜帶一根。
預防溫病相互傳染的方法:
取汲水用的繩索,長七寸,放在病人臥榻底下。
預防溫病的藥粉:
川芎、白芷、藁本三種藥物等量,研磨成細粉,塗抹全身,效果很好。
預防瘟疫流行的藥方(柏枝散):
從南向的社廟中選擇東向生長的柏樹枝,曬乾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一指撮,效果神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