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臨症經應錄》~ 卷四 婦女疾病門 (17)
卷四 婦女疾病門 (17)
1. 四十三、集方
羯羊肉,酒煮爛,搗為丸。鹽湯下,各加乾薑。
[豬膚湯]豬膚,白蜜,白粉,戊己丸,黃連,吳萸,白芍
[戊己湯]即四君子湯加陳皮、白芍
[桑麻丸]桑葉,黑脂麻,蜜丸。
[石刻安腎丸]附子,肉桂,川烏,川椒,巴戟天,菟絲子,破故紙,蓯蓉,柏子仁,遠志,茯神,赤石脂,山茱萸,胡蘆巴,茯苓,杜仲,蒼朮,石斛,韭子,小茴,川楝子,鹿茸,青鹽,山藥
[青娥丸]萆薢,破故紙,黃柏,知母,杜仲,牛膝,核桃肉,蜜丸。
[毓麟丸]木棉子,大熟地,枸杞子,線魚螵,蒺藜,補骨脂,柏子仁,當歸,生杜,仲粉,生牛膝,楮實子,白茯苓,川萆薢,麥門冬,五味子
上法制載《古方選注》,共搗爛,遠火焙乾,磨為末。用羊內外腎四件兩副,鹽酒拌,蒸爛搗膏,量加煉蜜為丸。每晨用五錢,午後用三錢,臨臥時用五錢,陳酒送下,不用酒者,淡鹽湯下,男婦皆服之。無問求子者得子,求壽者益壽,若男有遺精,婦有帶下者,去牛膝加覆盆子,漂去浮子,曬乾,酒浸十二時。曬乾,二兩四錢。
[鱉甲煎丸]鱉甲(十一分,炙),阿膠(三分,炒),蜣螂(六分,熬),蜂房(四分,炙),䗪蟲(五分,熬),鼠婦(三分),葶藶(一分),大黃(三分),赤硝(十二分),桃仁(二分),烏扇(二分,即射干),紫葳(三分),柴胡(二分),桂枝(三分),乾薑(三分),黃芩(二分),半夏(一分),厚朴(三分),瞿麥(二分),石葦(三分,去毛),人參(一分),芍藥(五分),丹皮(五分)
上二十三味為末,取煅灶下灰一斗,清酒一斛五斗,浸灰候酒盡,一半著鱉甲於中煮,令泛爛如膠漆,絞取汁,內諸藥煎,為丸如梧子大。空心服七丸,日三服。
[伐木丸]蒼朮,黃酒面曲,皂礬
上法制,載在《古方選注》為面曲糊丸。
[扁鵲玉壺丹]硫黃(八兩)
玉壺指人身而言。道書曰:「全精滿鼎氣歸根,玉液盈壺神入寶」。元壽先生曰:硫是礬之液,礬是鐵之精。生於溫泉,產于山旁,有水火既濟之妙。凡硫黃八兩配真麻油八兩,以硫打碎入冷油內,燉爐上,炭火宜微勿烈,以桑條徐調。候硫溶盡即傾入大水內,急攙去上面油水,其色如金。
取缸底淨硫,稱見若干兩,仍配麻油若干兩。照前火候再溶再傾,連前共三轉。第四轉用真棉花核油,配硫若干兩,照前火候再溶再傾入大水內,急攙去上面油水,其色如絳。第五轉用肥皂四兩,水中同煮六時。第六轉用皂莢四兩,水中同煮六時,拔淨制硫之油,攙去其水,其色如硫火之紫。
第七轉用爐中炭灰淋鹼水制六時。第八轉用水豆腐制六時,拔淨皂鹼之性。第九轉用田字草搗汁,(田字草出荒稻田中,葉如田字,八、九月採,)和水制六時,臨用研如飛面。凡淨硫一兩配炒糯米粉二兩,或水法或濕搗為丸,每服以硫三分為準,漸加至一錢,溫開水送下。
白話文:
四十三、集方
**羯羊肉丸:**將羯羊肉用酒煮爛,搗成丸藥。服用時用鹽湯送服,並各加入乾薑。
**豬膚湯:**豬皮、白蜜、白麵粉、戊己丸、黃連、吳茱萸、白芍藥。
**戊己湯:**即四君子湯加入陳皮、白芍藥。
**桑麻丸:**桑葉、黑芝麻,製成蜜丸。
**石刻安腎丸:**附子、肉桂、川烏、川椒、巴戟天、菟絲子、破故紙、蓯蓉、柏子仁、遠志、茯神、赤石脂、山茱萸、葫蘆巴、茯苓、杜仲、蒼朮、石斛、韭菜子、小茴香、川楝子、鹿茸、青鹽、山藥。
**青娥丸:**萆薢、破故紙、黃柏、知母、杜仲、牛膝、核桃肉,製成蜜丸。
**毓麟丸:**木棉子、熟地黃、枸杞子、線蟲、蒺藜、補骨脂、柏子仁、當歸、生杜仲粉、生牛膝、楮實子、白茯苓、川萆薢、麥門冬、五味子。
以上藥方均記載於《古方選注》,將所有藥材搗爛,用小火烘乾,磨成粉末。另取羊腎四個,以鹽酒拌勻,蒸爛搗成膏狀,再加入煉蜜製成丸藥。每日早晚各服五錢,午后服三錢,用陳酒送服,不喝酒者可用淡鹽湯送服,男女皆可服用。無論求子或求壽,皆有益;若男子遺精,女子帶下者,則需去除牛膝,加入覆盆子(將覆盆子漂去浮物,曬乾,再用酒浸泡十二小時,曬乾,取二兩四錢)。
**鱉甲煎丸:**鱉甲(十一分,炙)、阿膠(三分,炒)、蜣螂(六分,熬)、蜂房(四分,炙)、地膽草(五分,熬)、鼠婦(三分)、葶藶子(一分)、大黃(三分)、芒硝(十二分)、桃仁(二分)、射干(二分)、紫葳(三分)、柴胡(二分)、桂枝(三分)、乾薑(三分)、黃芩(二分)、半夏(一分)、厚朴(三分)、瞿麥(二分)、石葦(三分,去毛)、人參(一分)、芍藥(五分)、丹皮(五分)。
將以上二十三味藥材磨成粉末,取煅燒過的灶下灰一斗,清酒一斛五斗,將酒倒入灰中,待酒滲盡後,取一半灰與鱉甲一起煮,直到鱉甲煮爛如膠漆狀,絞取汁液,再將其餘藥材用此汁煎煮,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空腹服用七丸,每日三次。
**伐木丸:**蒼朮、黃酒面曲、皂礬。
以上藥方記載於《古方選注》,用面糊製成丸藥。
**扁鵲玉壺丹:**硫黃(八兩)。
「玉壺」指人體。道書云:「全精滿鼎氣歸根,玉液盈壺神入寶」。元壽先生曰:硫黃是礬石的精華,礬石是鐵的精華,生成於溫泉,產於山旁,具有水火既濟之妙。取硫黃八兩,加入真麻油八兩,將硫黃打碎放入冷麻油中,用炭火慢燉,用桑樹枝條緩慢攪拌,待硫黃溶解後,倒入大量水中,迅速撇去上面的油水,其色如金。
將缸底的淨硫黃稱重,按比例再加入麻油,重複上述步驟,共三次。第四次用真棉花籽油,按比例與硫黃混合,重複步驟;第五次用肥皂四兩,水中同煮六小時;第六次用皂莢四兩,水中同煮六小時,去除硫黃中的油分;第七次用爐中炭灰淋鹼水處理六小時;第八次用水豆腐處理六小時,去除皂鹼的特性;第九次用田字草汁(田字草生長在荒稻田中,葉片形似田字,八九月採集)和水處理六小時,臨用時研磨成細粉。 淨硫黃一兩配炒糯米粉二兩,用水或濕法製成丸藥,每次服用硫黃三分,逐漸增加到一錢,溫開水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