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鄒亦仲醫案新編》~ 暑濕將瘧延誤而逝

回本書目錄

暑濕將瘧延誤而逝

1. 暑濕將瘧延誤而逝

鄒代欽五月間,行賈洪江,感受暑濕,寒熱頭疼,嗽痰嘔泄,醫與疏散未效,恐是虛寒而投溫補,泄雖小止,轉為嗽血,漸成不瀉則脹,不脹則泄,潮熱盜汗,小溲短少諸候。七月歸家,延僕療治,其脈左寸沉小,尺部洪大;右寸關較左更數洪。明明吸暑傷肺之症,不惟未與清滌,反以溫補治虛,病轉咳血,肺燥又加也。

不知泄乃肺熱下趨,可為邪之出路,何必沾沾以虛寒是慮哉。肺熱之上,又加以溫燥助之,故清肅全無,水源日涸,將何作水液下行通調於膀胱乎,此小溲最少之由也。肺與太陽相為表裡,其燥熱有加無已,雖自走大腸而作泄,可減輕肺邪。究之泄久傷陰,陰傷致發生潮熱盜汗問題,且將延成虛損勞怯之患。

法與洋參、梔、芩清肺;扁豆、滑石滌暑;牡蠣、骨皮止汗;蓯蓉、龜板顧陰;青蒿、白薇治洗洗寒熱。藥無溫燥助邪,又無苦寒傷正,陸續漸服,一俟真陰頗振,營衛自通,暑濕之邪,或化瘧而解,或清滌而瘥,病有解決之期矣。服二帖果爾畏寒,尚未作戰,化瘧之兆已萌,但未能成瘧而解,各症遂有減輕之美焉。

方欣得手,病有轉機,擬促其再進原方,推瘧速成,奈病家專務祈禱,竟停醫藥。延至兼旬,病又如前之重,更醫治療,所服不離淮山、苡米,佐以常山、草果,原思健脾兼以截瘧,主治之旨如此,暑濕蘊釀,從何解決乎。坐視延誤日久,轉瞬駒光又易,除舊更新,立春後幾日,病遂有加無已,欲再轉瘧何能哉,遂逝。

白話文:

鄒代欽在五月時,到洪江做生意,不幸感染了夏季的濕熱,出現發燒、頭痛、咳嗽、嘔吐和腹瀉等症狀。醫生原本開了散熱的藥物,但效果不佳,後來擔心他體虛寒涼,改開溫補的藥物。雖然腹瀉的情況稍微改善,卻開始出現咳嗽帶血的現象,逐漸發展成不拉肚子就脹氣,不脹氣就腹瀉,並伴有潮熱和盜汗,小便量也變少了。到了七月,他回家後找醫生治療。他的脈象顯示,左手腕內側的脈搏沉而弱,手腕下端的脈搏洪大;右手腕的脈搏比左手更強烈洪大。

明顯是他吸收了暑熱導致肺部受損,然而不僅未進行清熱去濕的治療,反而用溫補的方法來治療虛弱,病情轉變為咳血,肺部的乾燥情況更加嚴重。

其實,腹瀉是肺部熱度下移的一種排除路徑,不必過分擔心虛弱和寒涼。肺部的熱度加上溫燥的藥物,使得身體的清肅功能完全喪失,水分逐漸枯竭,如何能形成足夠的尿液,通過膀胱排出呢?這就是他小便量少的原因。肺部和大腸互為表裡,燥熱的症狀日益加重,即使大腸自行運作造成腹瀉,也能減輕肺部的邪氣。但長期的腹瀉會傷害陰津,導致潮熱和盜汗,可能引發虛弱、勞累和膽怯的問題。

治療方法是使用西洋參、梔子、黃芩清肺;扁豆、滑石去暑;牡蠣、地骨皮止汗;肉蓯蓉、龜板滋陰;青蒿、白薇治療冷熱交替。藥物不會溫燥助長邪氣,也不會苦寒傷害正氣,持續服用,等到陰津充分恢復,營養和衛氣自然流通,暑濕的邪氣可能會轉變成瘧疾然後消解,或者被清熱去濕的藥物治好,病情有望得到解決。服用了兩劑藥後,他開始感到寒冷,但尚未出現高燒,這顯示轉變為瘧疾的跡象已經出現,只是還未真正成為瘧疾,各種症狀已有所緩解。

眼看病情有了轉機,打算讓他繼續服用原方,加速瘧疾的發作。然而,病人一家專心祈禱,停止了藥物治療。拖延了十幾天,病情再度加重,換了醫生治療,所開的藥物不離淮山、薏仁,輔以常山、草果,原本想通過健脾和截斷瘧疾的傳播,但治療的意圖並非針對暑濕的根本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病情沒有得到解決。眼看著日子一天天過去,轉眼間又是一個新的開始,立春後的幾天,病情愈演愈烈,想要再次轉變為瘧疾也無法了,最終他不幸去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