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素圃醫案》~ 卷四 (19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9)

1. 胎產治效

自立方付彼,令其照方撮藥,服十餘劑即全愈。若用育神止瀉,不察病名,豈不大誤乎。余每見產後不語,不治者多矣。此北人胃氣本厚,故合證之藥,易於取效也。前程案乃寒中少陰寒水之藏,故終日不語陰也。此證乃風中厥陰風木之藏,木中有火,午後方不語,非純陰也。

所以藥亦陰陽對待,不似程案用純陽藥矣。

適朱宅三小女,體素虛寒,懷孕將產,先胃寒嘔吐,服理中湯而止。續即兩足少腫,未旬日,上腫至腿,漸上至少腹,內懷雙胎,其腹脹大欲裂,氣喘不能行立,脈細如絲,兩足冰冷,小便點滴不通。水已上溢,不急治水,胎必浸傷,而孕婦更不能保矣。諒桂附尚不能敵水,何暇傷胎,且胎已足月,桂附不能犯。

遂用附子、乾薑、桂枝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澤瀉,大劑與服,日投二劑。四劑後足微溫,小便略有。服至十劑,上腹略軟,水盡下注於兩足,惟臥床不能坐矣。又十餘劑,水從大小二便齊出,消大半,而雙生兩男。產後因胎前藥力,三朝尚全無病,遂經理家事,忽然腹大痛,大吐大瀉,困憊於床,脈細緊無倫,惟恐痛脫,仍用前人參、附子、乾薑、肉桂、茯苓、甘草。因腹痛,故去朮也。

日服人參六錢,藥三劑,六日痛止。加白朮,溫補四十日始康。其產後惟兩血餅,所下皆水,此陽氣虛,血反化水,若執懷孕桂附傷胎,而水不下,必致子母兩殞。經云:有故無殞,良不誣也。其所生之子,出痘甚輕,則桂附不貽害於兒,亦可知矣,出痘之兒,因痘甚輕,未滿月便出戶見風,至滿月後。作瀉十數日,忽患驚風,幼科皆稱慢驚不治,已擲於地,惟候死耳。

予視之,忽啼號數聲,即手足抽搐,眼珠上視,頭向後仰,身體僵直。夫慢驚抽搐,不先啼叫,且頭不後仰,身不僵直,今有此數證,則非慢驚,蓋天釣風也。其先啼者,腹中痛,謂之內釣。內釣後即外釣抽搐。此因痘後失調,又經久瀉而兼風邪,故有是證,必須溫經補中。

余遂用桂枝、赤芍、鉤藤、人參、白朮、炮薑、附子、半夏、甘草,灌下二劑,即回蘇,但不能吮乳,日進米粥,然一日必啼號十數次,抽搐十數次,而參附藥不輟。幼科畏熱,暫止數日,即瀉不止,瀉甚則內釣外釣亦甚。不得已,堅用之,抽搐止,即右手足痿軟,半身不遂。

如此大劑,一歲之兒,服至百劑,瀉方止,足可站立。但右手尚不能持物,笑則口歪,若非參朮桂附乾薑,何能有生。有斯病則用斯藥,豈以幼兒純陽,不堪辛熱,執為定論者哉。

白話文:

胎產治效

我依照處方給病人藥物,服用了十幾劑就痊癒了。如果使用育神止瀉方,而不了解病情,豈不是大錯特錯?我經常見到產後不說話的病人,很多都不治而亡。北方人胃氣本來就厚實,所以使用符合病症的藥物,容易見效。之前程某的病例是少陰寒水內藏的寒證,所以終日不說話。這個病例是厥陰風木內藏的風證,木中藏火,只有午後不說話,並非純陰之症。

因此用藥也要陰陽相對,不像程某的病例用純陽藥。

朱家三位小姐,體質素來虛寒,懷孕將臨,先出現胃寒嘔吐,服用理中湯後就止住了。接著兩腳輕微浮腫,不到十天,腫脹向上蔓延到腿部,再向上蔓延到下腹部,懷的是雙胞胎,腹部脹得很大,幾乎要裂開,氣喘吁吁,無法行走站立,脈搏細弱如絲,雙腳冰冷,小便點滴不通。水腫已經向上蔓延,如果不緊急治療水腫,胎兒必定受損,孕婦也性命難保。即使桂枝、附子也未必能敵得過水腫,更別提傷及胎兒了,而且胎兒已經足月,桂枝、附子也不至於會傷害到胎兒。

於是,我使用附子、乾薑、桂枝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澤瀉,用大劑量給她服用,每日服用兩劑。服用四劑後,腳部稍微溫暖,小便略微通暢。服用到十劑,上腹部略微柔軟,水腫向下流到兩腳,只能臥床,無法坐起。又服用了十幾劑,水腫從大小便都排出,消腫大半,並順利生下雙胞胎男嬰。產後因為孕期服藥的藥力,產後三天仍無任何病症,於是開始料理家務。突然腹部劇烈疼痛,嘔吐腹瀉,疲憊不堪地臥床不起,脈搏細弱緊縮,情況危急,擔心疼痛難忍而危及性命,我又使用了之前的人參、附子、乾薑、肉桂、茯苓、甘草。因為腹痛,所以去掉了白朮。

每日服用人參六錢,藥物三劑,六天後疼痛停止。之後加入白朮,溫補四十天才痊癒。產後只排出兩個血塊,排出的都是水,這是陽氣虛弱,血液反倒化為水,如果堅持懷孕期間服用桂枝、附子會傷胎的觀點,水腫無法排出,必定會導致母子雙亡。古書上說:「有原因就不會死亡」,這句話確實不假。她所生的孩子,出痘疹很輕,說明桂枝、附子並沒有遺害於孩子,也可以由此得知。孩子出痘疹很輕,未滿月就出門見風,滿月後,腹瀉十多天,突然患上驚風,兒科醫生都認為是慢驚風,不治之症,已經放棄治療,只等著孩子死去。

我看過之後,孩子突然啼哭幾聲,接著手腳抽搐,眼珠上翻,頭向後仰,身體僵直。慢驚風抽搐,不會先啼哭,而且頭不會向後仰,身體也不會僵直,現在有這幾個症狀,就不是慢驚風,而是天釣風。先啼哭,是因為腹中疼痛,稱為內釣。內釣之後,就出現外釣抽搐。這是因為出痘後臟腑失調,又長期腹瀉,兼有風邪,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症狀,必須溫經補中。

我於是使用桂枝、赤芍、鉤藤、人參、白朮、炮薑、附子、半夏、甘草,灌服兩劑,孩子就恢復知覺,但是不能吮吸乳汁,每天喝米粥,但是一天要啼哭十幾次,抽搐十幾次,而人參、附子藥物沒有停止。兒科醫生害怕用溫熱藥,暫停幾天,孩子就腹瀉不止,腹瀉厲害,內釣外釣也厲害。沒有辦法,我堅持用藥,抽搐停止了,但是右手腳無力,半身不遂。

這樣大劑量的藥物,一個一歲的孩子,服用了百劑藥,腹瀉才停止,可以站立了。但是右手仍然不能拿東西,笑的時候嘴巴歪斜,如果不是人參、白朮、桂枝、附子、乾薑,怎麼可能有救?有這種病就用這種藥,難道認為小孩子純陽之體,不能承受辛熱之藥,就作為定論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