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素圃醫案》~ 卷四 (17)
卷四 (17)
1. 胎產治效
痛止而脹不消,腹堅如石,脅肋脹滿,上衝於心,滴水難下,噦呃煩躁,坐不能臥,臥則氣喘,兩尺脈皆伏,他部弦細而緊,不任尋按。據證脈竟是肝藏中寒,須作厥陰傷寒治法,其產後芎歸套劑,一片不能入口矣。此暑月貪涼食冷,不慎起居,積冷下焦之病。一醫猶用參朮補中,病家因脹甚不與,病狀危篤,力辭不治。
堅托無奈,用半硫丸一錢,以開隔上之寒痰,方能納藥。繼用生附子、生乾薑、肉桂、赤芍、吳萸、半夏、茯苓,每日三劑,兼服半硫丸三十粒。如此三日,方就枕不喘,能下谷湯。而脹呃猶然不退,肋下有形而痛,前藥換熟附子,又服六七日,胸口稍軟,噦呃始減,而少腹猶堅,再加當歸,以和厥陰之血。腹內凝冰,幸而不利,服半硫丸半月,大便通,色皆青綠,終無一點血下,而腹亦消。
揚俗滿月洗浴,以致受寒病復,前證皆集,但不喘能臥耳。仍用前藥治半月方回。胎前積冷,產後中寒,竟與前孫案相同。但此證不大虛,惟不用人參差異也。懷孕內眷,當以此示警。
程農長兄令媳,吳宅之女也。二月大產,天氣尚寒,未滿月,便開窗梳洗,方滿月,便爾洗浴,因受風寒,次日頭痛身疼,遍身筋惕,汗多而熱不退,脈不浮而單絃。初診便告病家,此產後中風大病,不可輕視。用當歸四逆湯,當歸、赤芍、桂枝、細辛、茯苓、炮薑、甘草,薑棗為引。
醫治三日,因本氣大虛,風邪不解,更頭疼如破,筋惕肉瞤,汗出如浴,手足抽搐,時時昏厥,病甚危篤。余曰:此產後氣血大虛,風邪直入肝經,已現亡陽脫證,須急用人參固里,附子溫經,使裡氣壯,逼邪外解:否則風邪入藏,必昏厥不語,手足逆冷,嘔噦不食,不可治矣。
未幾果噦,病家遂信予言,重用參附,加於當歸四逆湯中,更加吳萸以治噦,間加天麻、半夏,兼治虛風。如斯大劑,日服人參兩許,附子六七錢,半月後方漸次而回。再去細辛、吳萸,增耆朮,四十日方能起床。此證幸病家不吝人參,而任醫得專,故獲收功也。
吳紹先兄令眷,年三十餘歲,平素脾虛中冷,而夾痰飲,生產多胎,氣虛時暈。癸未春間,懷孕一二月,便下血,服藥而止。隔一月,又下血,藥亦不止。聽其淋滴不斷者半月,欲其墮而不墮,反自止。本性畏熱喜風,兼嗜瓜果,六月夜分,霍亂大吐,吐後汗多厥冷,遂昏沉不語,手足抽搐,目珠上竄。
次日往看,脈弦細而緊軟,臥於床,手足微溫,手筋惕動,而手即攣,灌以藥能咽,嘔則欲吐。幸小便未遺,欲小便則有起床之狀,人扶起能自立而便。但目不瞠,口不能語耳。此因大吐中虛,寒痰上湧,須用類中風治法。揚醫眾議不一,適金壇周醫駐揚,議論相合。於是定方六君子湯,用人參一錢,白朮、茯苓、半夏曲、桂枝、吳茱萸、薑汁、天麻、橘紅,灌服二劑,至夜半回蘇。
白話文:
胎產治效
產後疼痛消退但腹部脹痛未消,腹部堅硬如石,脅肋脹滿,氣上衝於心,難以下嚥,呃逆煩躁,無法坐臥,臥下則氣喘,寸口脈皆沉伏,其他部位脈象弦細而緊,按壓不得。根據症狀和脈象判斷是肝臟內寒,需用治療厥陰傷寒的方法。產後常用的芎歸藥劑,病人一點也吃不下。這是因暑天貪涼吃冷食,不注意起居,導致下焦積寒所致。一位醫生還用人參、白朮補益中氣,但因病人脹痛厲害而不接受,病情危急,病人堅決拒絕治療。
無奈之下,先用半硫丸少許,以開通上焦寒痰,才能服用其他藥物。接著使用生附子、生乾薑、肉桂、赤芍、吳茱萸、半夏、茯苓,每日三劑,同時服用半硫丸三十粒。這樣三天後,病人才能枕頭不喘,可以進食稀粥。但脹痛和呃逆仍然沒有消退,肋下有形狀的疼痛,於是將藥方中的生附子換成熟附子,又服用六七天,胸口稍軟,呃逆開始減輕,但小腹仍堅硬,於是再加入當歸,以調和厥陰之血。腹部如同凝結冰塊,幸好沒有便秘,服用半硫丸半個月後,大便通暢,顏色青綠,沒有絲毫血便,腹部也消腫。
產後滿月時洗浴,導致受寒,舊病復發,之前的症狀都出現了,只是不喘且能臥床。仍用之前的藥方治療半個月後痊癒。孕期積寒,產後又受寒,與之前的病例非常相似,只是此例病情不至於大虛,所以不用人參而已。懷孕的婦女應該以此為戒。
程農長兄的媳婦,吳家女兒。二月分生產,天氣還很冷,未滿月就開窗梳洗,滿月後就洗浴,因此受風寒,次日頭痛身痛,全身筋脈拘急,汗多而發熱不退,脈象不浮而單弦。初診時就告知病人,這是產後中風的大病,不可輕視。使用當歸四逆湯,包括當歸、赤芍、桂枝、細辛、茯苓、炮薑、甘草,用薑棗水送服。
治療三天後,由於元氣大虛,風邪未解,頭痛加劇,好像頭要裂開一樣,筋脈拘急,肌肉抽搐,汗出如洗,手足抽搐,時常昏厥,病情十分危急。我說:這是產後氣血大虛,風邪直入肝經,已經出現亡陽脫證,必須緊急使用人參固護脾胃,附子溫煦經脈,使內氣強盛,將邪氣逼出體外;否則風邪入藏,必定昏厥不語,手足冰冷,嘔吐不能進食,那就無法治療了。
不久果然嘔吐,病人於是相信我的話,加大人參和附子的用量,加入當歸四逆湯中,再加吳茱萸治療嘔吐,間或加入天麻、半夏,治療虛風。如此大劑量服用,每日服用人參二錢左右,附子六七錢,半個月後病情才漸漸好轉。然後減少細辛、吳茱萸的用量,增加人參、白朮,四十天後才能起床。這個病例幸好病人不吝嗇人參,而且讓我專心治療,所以才能治癒。
吳紹先兄的妻子,三十多歲,平素脾胃虛弱,兼有寒飲,生育多次,氣虛時會暈倒。癸未年春天,懷孕一兩個月,就出現陰道出血,服用藥物後停止。一個月後,又出現陰道出血,藥物也無法止血。聽說陰道出血不斷持續半個月,本應流產卻沒有流產,反而自行停止。她天生怕熱喜涼,而且愛吃瓜果,六月夜裡,突然霍亂,嘔吐不止,嘔吐後汗多厥冷,昏迷不語,手足抽搐,眼珠上翻。
第二天去看診,脈象弦細而緊軟,臥床不起,手足微溫,手部筋脈拘急,手部攣縮,灌藥可以吞嚥,嘔吐欲吐。幸好小便沒有遺尿,想小便時會有想起床的樣子,扶起來可以自己站立小便。只是眼睛不睜開,不能說話。這是由於嘔吐導致中氣虛弱,寒痰上湧,需要用治療中風的方法治療。揚州的醫生意見不一,正好金壇的周醫生在揚州,我們的意見一致。於是決定使用六君子湯,用人參一錢,白朮、茯苓、法半夏、桂枝、吳茱萸、薑汁、天麻、橘紅,灌服兩劑,到半夜就恢復知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