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權初編》~ 卷下 (2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20)

1. 次亡兒痘症一案第六十六

次亡兒出痘,體甚弱,犯氣虛毒勝,醫始以熟軍下之。予曰:「此兒體弱,當超期用補。」醫曰:「從未有未見起漿之勢,而遽補者。」又以熟軍下之。自是遂努瀉不止,至七朝方用參五分,見熱勢忽起,又以寒藥與之,至十一朝而斃。死之時,皮肉抓去,止有脂水而無膿血,其虛可知。

此醫曾讀《痘疹正覺》,何得偏執《救偏瑣言》耶?前醫不信《救偏瑣言》而誤補,此醫執定《救偏瑣言》而誤攻,是皆不能用書,而為書所用之過也。

白話文:

我的次子染上痘症,身體非常虛弱,病情顯示他氣虛且毒素過盛,醫生一開始就使用熟軍這種藥物來瀉下。我說:「這孩子體質本來就弱,應該在預期時間之前就開始補身。」但醫生回應:「從來沒有人在還沒看到發膿徵兆的時候就急著補身的。」於是,他又再次使用了熟軍。自此,孩子就一直拉肚子不停,到了第七天,醫生才開始使用五分的參來治療,然而熱勢突然升高,他又給了寒藥,結果到了第十一日,孩子就去世了。在他離世的時候,皮肉已經被剝去,只剩下脂肪和水分,完全沒有膿血,由此可見他的身體有多虛弱。

這位醫生明明讀過《痘疹正覺》這本書,為什麼會如此固執地信奉《救偏瑣言》呢?之前的醫生不信任《救偏瑣言》而錯誤地進行了補身,而這位醫生則完全遵照《救偏瑣言》的指示而錯誤地進行了瀉下,這都是因為他們無法正確運用書中的知識,反而被書本所束縛的緣故啊。

2. 吳小兒天花不治一案第六十七

夫感寒下症,當用生大黃,以其舌乾糞結,津液乾枯,更佐以芒硝軟堅,惟恐下之不速。若結之不堅者,又當減去芒硝。下症再緩者,又當以生熟軍並用之,若夫痘症下法,舌不幹,糞不大結,下之立通,不必速下。且痘伏毒,非一下所能盡。又多毒產陽位。若以生軍大瀉不止,腸胃空虛,若伏毒再出,何能更下?且陽位之毒,終不能去。

正取酒蒸多次,將巔頂之火,盡從二便而出。如伏毒再出,更可二三下之。蓋酒蒸則能破瘀宣動,使毒火散而瘀血破,誠妙藥也。吳兒半周出痘,初看時,稀朗明潤,笑容可掬,似無痛苦內症。但前害,耳未痊,至三朝右耳忽發,頭面皆腫,渾身痘俱沒下。一醫下以生軍一錢五分,瀉後痘出,繼而膿出腫消。

然從此水聲漉漉,大瀉不止,至六朝左耳又發,痘又沒下,然已大瀉三晝夜,不敢再下,至七朝而斃。當時若以熟軍緩緩二三下之,則巔頂之火俱去,何致左耳又發而斃乎?蓋《本草》大黃條下云:「生用則遺高熱之病。」於此可徵余言不謬矣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吳家小孩得天花卻無法治癒的一個案例。大意如下:

當遇到感受寒邪導致的便祕情況,應使用生大黃來治療,因為這種情況往往伴有舌頭乾燥、大便硬結,體內津液乾枯的情況,所以會輔以芒硝來軟化硬便,確保排便迅速。但如果硬結並不是很嚴重,則應減少芒硝的使用量。對於排便更加緩慢的情況,則應同時使用生大黃和熟大黃。然而,對於天花的病情,即使舌頭沒有乾燥,大便也未嚴重結塊,只要一排便,病情就會立即得到改善,無需強求快速排便。因為天花潛伏的毒素不是一次排便就能完全清除的,而且大多數的毒素都存在於身體的陽位。如果過度使用生大黃來大量排便,會導致腸胃虛弱,如果潛伏的毒素再次出現,身體如何承受再一次的排便呢?此外,存在於陽位的毒素,最終是無法通過排便來清除的。

正確的做法是,多次使用酒蒸的方法,讓頭頂的火氣全部通過尿液和大便排出體外。如果潛伏的毒素再次出現,可以再進行兩三次的排便。因為酒蒸能夠破除瘀血,促進血液循環,使得毒素和火氣得以散發,瘀血也能被破壞,確實是一種奇妙的藥物。吳家的小孩在半歲的時候得了天花,剛開始病情看起來稀疏明亮,皮膚濕潤,臉上帶有笑容,似乎沒有什麼痛苦。但是,他之前有耳朵的問題,到了第三天,右耳突然發炎,頭部和麪部都腫了起來,全身的痘子都消失了。一位醫生給他用了1錢5分的生大黃,排便後痘子重新出現,隨後膿包消失,腫脹也減輕了。

然而,從那時起,他開始不斷地排尿,大量排便不停止,到了第六天,左耳再次發炎,痘子再次消失,但已經連續三天三夜大量排便,不敢再讓他排便,到了第七天,他就去世了。如果當時用熟大黃緩慢地進行兩三次排便,頭頂的火氣就能全部清除,怎麼會導致左耳再次發炎,最終死亡呢?《本草綱目》在大黃的條目下寫道:「生用會留下高熱的病症。」這可以驗證我的說法是正確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