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權初編》~ 卷下 (19)
卷下 (19)
1. 童天立幼時久瀉一案第六十
久瀉不止,而用八味地黃湯者,前人言之矣。為其久瀉亡陰,而於補陰藥中,加以附、桂,水中補火以生脾土,茯苓、澤瀉以利小便,且茯苓、山藥,亦能補脾,萸肉酸收,即白芍治瀉之理而性溫,濟以地黃、丹皮之甘寒,自能補脾陰而奏效也。至於六味地黃湯治瀉,從未之聞。
童天立十二三歲時,久瀉不止,脈浮數,無溫補之理,予用六味地黃湯四帖而愈。蓋久瀉亡陰,而童子純陽,不必用附、桂而亦能奏效也。
白話文:
對於長時間腹瀉不停的情況,使用八味地黃湯的療法,古人已經有過相關的描述。這是因為長時間的腹瀉會導致體內陰液流失,所以在補充陰液的藥物中加入附子和肉桂,通過在水液中補火來增強脾胃功能,同時利用茯苓和澤瀉來幫助排尿,並且茯苓和山藥也能起到補脾的作用。山萸肉具有酸性收斂效果,就像白芍治療腹瀉的原理一樣,但其性質溫和。配合地黃和牡丹皮的甘寒特性,自然能夠滋補脾臟陰液,從而達到療效。然而,用六味地黃湯來治療腹瀉,我從未聽說過。
童天立在十二三歲的時候,長期腹瀉無法停止,他的脈象顯示浮數,這並不符合使用溫補療法的情況。我使用了四劑六味地黃湯後,他恢復了健康。這是因為長時間腹瀉導致陰液流失,而童子身體屬純陽,不需要加入附子和肉桂也能達到療效。
2. 內人脾瀉兼氣痛一案第六十一
內人素有脾瀉氣痛二病,只可補脾行氣,雖年久,不可用澀劑,澀則氣愈結而痛。其痛居大小腹無常,治以香砂六君子湯,加以白芍補脾陰,蕪荑散久積之氣,肉桂、附子、吳萸、炮姜,大補脾腎之火,以生土,須七八帖方能奏效。雖酷暑,亦以是治之。數十年來皆如是,是知有是病,便用是藥,不可因時改劑也。
白話文:
這位女士長期患有脾虛導致的腹瀉和氣滯引發的疼痛。治療上,應當著重於補益脾臟與調理氣機,就算疾病歷時已久,也不宜使用收澀的藥物,因為那會讓氣機更加凝滯,疼痛加劇。她的疼痛位置在大小腹間,並無固定之處,所以我們用香砂六君子湯來治療,再加入白芍以滋養脾臟陰分,蕪荑來消散長期積聚的氣滯,肉桂、附子、吳茱萸、炮薑等藥材則用來大力補充脾腎的火氣,以促進脾胃功能。通常要服用七到八劑才會見效。即便是在酷熱的夏天,也同樣採用這種方法治療。幾十年來,我們都這樣做,由此可知,對於這樣的病症,就應該使用相應的藥物,不能因為季節的改變而隨意更換藥方。
3. 康聖功孫痘症一案第六十二
康聖功孫,五六歲出痘,一醫以熟軍首下二次。蓋赤岸痘醫,皆宗《救偏瑣言》,首用大黃下者強半。四朝延予視,色淡形扁,不渴,神安,身微熱,腹軟微脹,虛症也。恐用溫補不信,令換請一醫兼視,來醫雖云虛症,所開之方,首寫生地,予止之。令再請繆平遠兼視,平遠意與予同,以補中益氣湯加減,始終以之,並未涉一涼血之藥。
灌漿時,猶忽作瀉,時朱笠葊至,加以木香、鹿膠,黃耆用至五錢始愈。是知痘症始瀉後補者,十中六七。始終有瀉無補者,十中二三。始終有補無瀉者,百中三四也。豈可概以通套法治之乎?
白話文:
康聖功的孫子,在五六歲的時候出了水痘,一位醫生使用了兩次熟軍(大黃)來治療。在赤岸地區,專治水痘的醫生,多半遵從《救偏瑣言》的理論,多數會先用大黃來通便。經過四天的觀察,我被請來診斷,當時孩子臉色蒼白,疹子扁平,沒有口渴的症狀,精神狀態良好,身體微微發熱,腹部稍顯脹滿,這是虛弱的症狀。由於擔心對方不相信溫補的方法,我建議另請一位醫生一同診斷。來的醫生雖然也認為是虛弱的症狀,但開出的處方中,首選的藥物卻是生地,我阻止了這種做法。接著,我們又請來繆平遠一同診斷,他的看法和我一致,決定使用補中益氣湯進行加減調配,始終沿用這個方子,並且完全沒有使用任何涼血的藥物。
在水痘進入灌漿期的時候,孩子突然出現了腹瀉的情況,這時朱笠葊到來,他建議加入木香、鹿膠,並加大黃耆的用量到五錢,才讓病情得以恢復。由此可知,對於水痘,初期腹瀉後期補養的情況,佔了大約六七成。始終只有腹瀉沒有補養的情況,佔了二三成。而始終只有補養沒有腹瀉的情況,只佔了三四成。由此可見,怎能一概而論地使用通用的治療方法呢?
4. 王弘仁痘瀉一案第六十三
族侄弘仁出痘,余不知其初症若何,至十二朝忽大瀉,日夜百餘行,所下皆黏滯之物,如白痢狀,頭頂大半飽膿,余皆白殼,人皆以為必死,茲後竟未投藥而愈。此因正氣充足,臟腑不致受傷,反能傳送毒邪而出,是知十二朝之變瀉,與七八朝之變瀉,大不同矣。
白話文:
我的族侄王弘仁得了天花,我並不清楚他剛開始的病情如何,但到了第十二天,他突然嚴重腹瀉,日夜拉肚子超過一百次,拉出來的都是黏糊糊的東西,像白痢一樣,他的頭頂大部分都長了膿包,其他地方則是白色的硬殼。大家都認為他必死無疑,然而之後竟然沒有用藥就痊癒了。這應該是因為他的體質強壯,正氣充足,內臟並未受到損傷,反而能夠將毒素排出體外。由此可知,第十二天時的突發性腹瀉,和第七八天時的突發性腹瀉,情況大相逕庭。
5. 予痘症一案第六十四
予十五歲,即得吐血夢遺症,至十九歲始出痘。蔣子和先生云:「此痘幸無毒,若有毒,服解毒藥必斃。使無勞症,可不藥而痊。但腎水虧損,不能制痘火,若夢遺吐血一發,則難措手矣。」遂以六味地黃湯,加麥冬,始終以之。至灌漿時,猶夢遺二次,加人參五分,二帖漿飽。
至於結痂,止頭面硬疤,余皆軟痂,痂落帶白,腿肉麻者數年,至於手足,軟皮撕起,剔出乾血如臭鱉形,竟未化而愈。由此飲食鹹少,形肉消瘦,終身羸弱不振。予思此症,服芩、連、犀、羚,則苦寒傷腎而死,服升、葛、荊、防,則下元愈虛而死,服保元湯,則陽愈勝陰愈虧而死,不服此藥,則夢遺吐血必發,終死。噫,微先生孰能至此?
白話文:
我從十五歲開始,就得了吐血和夢遺的病症,直到十九歲才長出痘疹。蔣子和先生說:「這痘疹幸運的是沒有毒性,假如有毒性,服用解毒藥物必定會致命。如果沒有勞疾,可以不用藥就能康復。但是你的腎氣已經損耗,無法控制痘疹引起的火熱,一旦再出現夢遺或吐血的情況,就會非常棘手。」於是,他讓我長期服用六味地黃湯,加上麥冬。到了痘疹灌漿的時候,我仍然夢遺了兩次,他就在藥方中加了五分的人參,結果痘疹就長好了。
然而在結痂的時候,只有頭臉部是硬痂,其他地方都是軟痂,痂皮脫落後,下面的肉還帶著白色的痕跡,腿上肌肉麻木了好幾年。到了手腳的地方,軟皮被撕開,剔出像臭鱉形狀的乾血,竟然沒有化掉就治癒了。從此,我的飲食變得很少,身體瘦弱,終身都處於羸弱無力的狀態。我想,如果服用黃芩、黃連、犀角、羚羊角等藥物,就會因為過於苦寒而傷害腎臟導致死亡;如果服用升麻、葛根、荊芥、防風等藥物,就會導致下元更為虛弱而死亡;如果服用保元湯,就會導致陽氣過剩,陰氣更為虧損而死亡。如果不服用這些藥物,夢遺和吐血的病症一定會再次發生,最終還是會死亡。唉,如果不是先生,誰又能做到這樣呢?
6. 大亡兒痘症一案第六十五
痘書以面白嬌嫩者為皮薄,屬虛。紅黑者為皮厚,屬實。殊不知白而嬌嫩者,有似於薄,其間亦有體健者?紅而黑者,有似於厚,其間亦有體弱者,不可概論也?予大亡兒出痘,體甚健,皮白嬌嫩,始而腹痛作瀉,醫以為皮薄,不敢大瀉,聊用清涼之藥,至六朝即補,參、耆才進,麵漿忽停,後面抓破血出,醫方悟為實症,然已無救矣。此醫曾閱《救偏瑣言》而不能用,何哉?
白話文:
在中醫痘疹學裡,通常認為膚色白皙且肌膚嬌嫩的人皮膚較薄,屬於體質虛弱;而膚色紅黑的人則皮膚較厚,屬於體質強壯。然而,實際上膚色白皙且肌膚嬌嫩的人,雖然看起來皮膚較薄,但其中也有身體健康的人。同樣地,膚色紅黑的人,雖然看起來皮膚較厚,但其中也有體質較弱的人,不能一概而論。
我的大兒子生了痘疹,他身體非常健康,皮膚白皙且肌膚嬌嫩。一開始他出現腹痛和腹瀉的症狀,醫生認為他是皮膚較薄的類型,不敢讓他大量瀉下,只開了一些清涼的藥物。到了第六天,醫生就開始讓他補身,使用人參、黃耆等補藥,但隨後他的臉部突然停止長出痘疹,並且開始抓破痘疹流血,醫生才醒悟他是屬於實證的患者,然而已經來不及救治了。
這位醫生曾經閱讀過《救偏瑣言》這本書,卻無法將書中的知識應用在實際診療上,這到底是為什麼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