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權初編》~ 卷下 (17)
卷下 (17)
1. 予身親歷諸病服藥之案第五十四
予前云:「正氣實者,無症是虛;正氣虛者,無症是實。」此語非臆說,乃予身親歷諸症而驗之也。患疫,飲童便愈。出痘,服六味地黃湯愈。患瘧與痢,服補中益氣湯愈。傷食,服香砂六君子湯愈。牙疼,服八味地黃湯愈。疸黃,以枯蒜煨肉食愈。結腸,多飲豆腐漿愈。瘧後不飢。以美味煮粥食而飢。然稟賦如予,乃百中一二也。
白話文:
我先前曾說過:「如果身體的正氣充足,就算沒有症狀,也可能存在虛弱的情況;反之,若身體的正氣不足,即便沒有明顯的症狀,實際上可能有實證存在。」這並不是我憑空臆測的話語,而是我自己經歷過各種疾病後,實際驗證得出的結論。
在感染瘟疫時,飲用了孩童的尿液後痊癒。發痘疹時,服用六味地黃湯後康復。患有瘧疾和痢疾時,服用補中益氣湯後痊癒。消化不良時,服用香砂六君子湯後恢復。牙齒疼痛時,服用八味地黃湯後緩解。黃疸時,食用燉煮的乾大蒜和肉後好轉。便祕時,大量飲用豆腐漿後得到改善。瘧疾後沒有食慾,透過食用美味的粥品後,食慾恢復。然而,像我這樣具有特殊體質的人,恐怕在一百人中也只有那麼一兩個吧。
2. 陳輔廷子少腹痛一案第五十五
痢疾之痛在少腹,以其大小腸俱在少腹也。木匠陳輔廷子,孟秋少腹忽痛,一鹽商乃廩膳生,書方送人。人意其醫道必通,求方者眾。予偶見方內有附、桂、炮姜,問其症,乃云少腹痛,某以為陰寒,故發此單,予思盛暑而服大熱之藥,若少有不真,則殺人於俄頃矣。予為親視,乃痢疾將發而未出,遂用導滯湯一帖,血痢乃出,後以痢藥收功。
蓋醫道貴明理、博學、閱症,三者缺一不可。儒者固明理矣,奈少博學閱症何。又有痢疾已發而小腹痛,大腹更有未變痢之食滯而作痛者,又當以導滯湯加桔梗、厚朴、青皮治之。外此更有大小腸癰,並少腹冤熱諸症,皆不可用熱藥。醫道豈可輕視哉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談的是關於陳輔廷的兒子腹痛的一個案例。他得了痢疾,疼痛集中在下腹部,因為大小腸都在這個區域。陳輔廷的兒子在初秋時突然感到下腹部疼痛,有一名鹽商,他是廩膳生,自認為懂醫學,常幫人開藥方。大家以為他的醫術高超,所以有很多人向他求方。
我偶然看到他開的藥方中有附子、肉桂和炮薑,便詢問病人的具體病情。他說病人是下腹部疼痛,他認為這是因為體內陰寒,所以開了這樣的藥方。我心想,在酷熱的夏天服用這種大熱的藥物,如果診斷不準確,可能會瞬間奪人性命。
我親自檢查後,發現他是痢疾即將爆發但尚未完全顯現,於是開了導滯湯一劑,讓他的痢疾得以順利排出,之後再用痢疾專用藥來治療。
醫生的工作要講究明白病理、廣泛學習和豐富經驗,這三者缺一不可。知識分子固然明白道理,但缺乏廣泛的醫學知識和實踐經驗。此外,還有已經發作的痢疾伴隨小腹疼痛,以及大腹因食物積滯未轉為痢疾而產生的疼痛,這時應該使用導滯湯,加上桔梗、厚朴、青皮來治療。除此之外,還有大小腸炎,和下腹部冤熱等症狀,這些情況都不能使用熱性藥物。由此可見,醫術絕對不能輕視。
3. 周自西佃者痢疾一案第五十六
周自西佃者,歲卅余,瘦而健,滯下半月餘。一醫以為形瘦久痢,自當補澀,遂轉增逼迫,求治於予。診脈滑數有力,猶能徒步十里而至,雖久痢未虛,不但兜澀腸中未清之痢,胃中尚有積滯未下,仍以消導攻下,竟未繼補而愈。
白話文:
在一個案例中,患者是來自西方鄉下的周先生,年約三十多歲,身體瘦但很健康,他卻已經拉肚子超過半個月了。一位醫生認為他身形瘦弱,且長期拉肚子,應該要補身和收澀,但治療後病情反而加重,於是來找我治療。
我為他診脈,發現脈象滑數且強勁有力,而且他還能步行十里的距離來看診,由此可見他雖然長期拉肚子,但身體並未虛弱。不僅如此,他的腸道裡還有未清除的拉肚子情況,而且胃裡仍有食物殘渣未消化,所以我採用消食和瀉下的方法來治療,最終他沒有再需要補身就痊癒了。
4. 繆姓寒疝兼痰火一案第五十七
繆姓體素健,六脈純陽,膏粱善飲,素多痰火,年五十,得寒疝症,今已十餘載矣。偶觸微邪即發,有一年數發者,有一月數發者,發則寒熱往來,脈愈大而痰愈甚,渴飲,疝腫痛,或牽引腰痛,予每以小柴胡湯,加青皮、檳榔、花粉,一帖汗出渴止而愈,今歲復發,適予他往,醫等惟清痰火,不兼解表降氣,以年老再娶,腰痛認為腎虛,加以補腎之藥,數帖後,經絡愈滯,腰疼不能展轉,予還視之,仍治以平日所用之藥,但因日久,外邪已散,少用柴胡,只取入肝,不取解表,加威靈仙一錢,豁痰散結,腰疼遂減大半,餘症俱減,然此藥不敢再服,只得以平和藥調之,兩月始愈。
愈後詰予以理,予曰:「夫易於外感者屬表虛,腰痛屬腎虛,年老屬虛,晚年再娶屬虛,久病屬虛,時發屬虛,膏粱善飲多虛,七者誰不知之?至於似虛而實實,則又不易明矣。蓋人之元氣充塞乎一身,周流無間,若有一處之結,則必有一處之不充矣。小腸膀胱太陽經,主一身之表,故外感先從此經見症,既有疝結膀胱之內,則氣自不充乎膀胱之外,故最易外感也。此雖表虛,因結而致,非真虛症也。
邪既感乎膀胱之外,則膀胱之內,疝氣愈結而痛,內外勾結不散,且久積之疝,寒變為火,兼以表熱,則中宮痰火相引愈熾,故脈愈大,痰愈多而渴飲。若不用小柴胡湯以解表,花粉以化熱痰,青皮、檳榔降氣下痰,而兼下破疝結,何能得愈乎?邪感太陽而用柴胡入肝者何?書云:『疝乃受病於肝,而見病於腎。』此腎字當作小腸膀胱經言,故取柴胡入肝透膽而治其本,則膀胱之邪,不攻自解矣。
其腰痛乃膀胱經本症,為風寒把持而然,痰襲於腰,亦致腰痛,足下腰疼,須知二症皆有,豈可補乎?古方治腰痛,以威靈仙煨豬腰食之,今屢妄補其腎,予又何復輔以豬腎哉?日久之病,而一帖頓愈大半者以此,足下其知之乎?」
白話文:
繆姓這位先生身體素來健壯,他的脈象顯示純粹的陽性,他很享受美食與美酒,但長期下來導致體內痰火較多。在五十歲那年,他得了寒疝這種病症,至今已經十多年了。只要稍微受到風寒,病情就會發作,有的時候一年會發作好幾次,甚至一個月就發作好幾次。每次發作的時候,他就會感到冷熱交錯,脈搏跳動加速,痰也變得更多,而且非常口渴想喝水,疝氣腫脹疼痛,有時甚至牽連到腰部疼痛。我通常會開小柴胡湯,加上青皮、檳榔、花粉這些藥材給他服用,通常一帖藥後,他會出汗,口渴的症狀也會消失,病情就能得到緩解。然而今年再次發作時,我恰好不在,其他醫生只清除了他體內的痰火,卻沒有兼顧到解表和降氣的治療。由於他年紀大了還再婚,醫生們認為他的腰痛是由腎虛引起的,於是開了一些補腎的藥物。但是幾帖藥後,他的經絡反而更加阻塞,腰疼到無法翻身。我回來看他時,還是沿用以往常開的藥方,只是因為時間過得太久,外來的邪氣已經散去,所以我減少使用柴胡,讓藥效主要作用於肝臟,而不是解表。我加入了一錢的威靈仙,可以幫助清除痰濕,分散結塊,他的腰疼症狀因此減輕了很多,其他的症狀也都得到了緩解。然而,他不敢再服用這個藥方,只能用一些溫和的藥物進行調理,花了兩個月才完全康復。
康復後,他問我其中的道理。我解釋道:「容易受到外界感染的人通常是表虛,腰痛通常是腎虛,年老的人也是虛弱的,年老再婚的人更是虛弱,長期生病的人是虛弱的,經常發病的人是虛弱的,享受美食與美酒的人多是虛弱的,這七種情況誰不知道呢?然而,有些看似虛弱實際上是實證的情況,就不那麼容易辨識了。人的元氣充滿全身,流動無阻,如果有一處被堵塞,那麼必然會有一處得不到充分的元氣。小腸膀胱的太陽經,主管全身的表層,所以外感疾病首先會在這條經絡上表現出症狀。既然他的疝氣結在膀胱內部,那麼他的膀胱外部的元氣自然就不足,因此他特別容易受到外界感染。這種表虛,是因為堵塞造成的,並不是真正的虛弱。
一旦外邪影響到膀胱的外部,那麼膀胱內部的疝氣就會更緊密地結在一起,疼痛難忍,內外的邪氣互相勾結,久久不散。而且長期積累的疝氣,寒氣會轉變成火氣,再加上表面的熱度,使得中宮的痰火相互引燃,越來越旺盛,所以脈搏越跳越快,痰液越來越多,口渴難耐。如果不使用小柴胡湯來解表,花粉來化熱痰,青皮、檳榔來降氣排痰,同時消除疝氣的結塊,怎麼可能康復呢?外邪感應到太陽經,卻要使用柴胡進入肝臟,這是為什麼呢?古書上說:『疝氣是受病於肝,但病徵顯現在腎。』這裡的腎字應該理解為小腸膀胱經。所以我們使用柴胡進入肝臟,穿透膽腑,從根本上治療,這樣膀胱的邪氣就會自行消散。
至於腰痛,這是膀胱經本身的症狀,是風寒控制住腰痛部位所致。痰濕侵襲腰部,也會導致腰痛。你的腰疼,要知道這兩種情況都存在,怎麼可以隨便補腎呢?古方治療腰痛,是以威靈仙和豬腰一起烹煮食用,如今你亂補腎,我又何必再輔助以豬腎呢?對於長期的疾病,一帖藥就能迅速緩解一半以上的病情,就是這個道理,你明白嗎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