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權初編》~ 卷下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16)

1. 朱道人血淋一案第五十

朱道人年六十餘,患淋,遍服利水藥不效。予思年高氣弱,不能運化,兼以暑熱故爾,遂以補中益氣湯,加牛膝、車前、赤苓、澤瀉等,一服,隨出瘀血半碗。先時人己皆不知其為血淋也,及見出血,道士張伯傳,以為予藥所致,歸罪於予。予云用補藥下血,此係佳兆。彼以為不然,令道人回家調治,恐死累己。未半月康強如故而至矣。

白話文:

一位名叫朱道人的長者,已經六十多歲了,他患有尿路疼痛的症狀,試過各種利尿的藥物但都沒有好轉。我認為他因為年紀大身體機能較弱,無法正常代謝,加上夏天的高溫影響,導致這種情況。於是,我開了補中益氣湯,並加入牛膝、車前草、紅茯苓、澤瀉等藥材。只服用了一劑,他就排出了半碗的瘀血。

在此之前,所有人都沒意識到他是血尿的情況,當看到他排出血液後,道士張伯傳認為這是因為我的藥物所導致,開始怪罪我。但我解釋,使用補藥後能排出血液,這其實是一個好的徵兆。然而他並不認同,堅持要將朱道人帶回家自行調理,恐怕萬一發生死亡會牽連到自己。但不到半個月,朱道人恢復健康,像往常一樣活躍。

2. 楊母暴吐一案第五十一

楊壽明令堂,年將九旬,素健,忽暴吐,脈滑數有力,治以消導清涼而愈。是知有病則病受之,不可因年高而遂廢消導一法也。但中病則止,不必盡劑耳。

白話文:

楊壽明的母親,即楊家的長輩,已經接近九十歲高齡,平時身體狀況良好。然而,某日她突然嚴重嘔吐,經診斷,她的脈象呈現滑數有力,顯示消化系統有異常。醫生採取了助消化與清熱涼血的方法治療,結果病情得到了改善。

這告訴我們,只要有疾病,就應針對疾病本身進行治療,不應該因為患者年紀大就放棄使用有助於消化的療法。但是,一旦病情得到控制,就不必再繼續服用全部藥劑,適可而止即可。

3. 王大使酒疸不治一案第五十二

虎墩大使王爾玉,年將四十,患酒疸,飲食減少,形容瘦削,六脈沉小。彼云本系六陰脈,予謂無論本脈病脈,皆當以補脾胃為主,而兼以清痰,理氣導濕熱為治,但此藥功緩,彼因上司遠調河工,復延一醫,純用寒涼退疸之藥。至家予往視,自謂黃已退,病已愈。予見形容羸瘦,精神短少,脾胃必更傷矣。未旬日,果一中而卒。

白話文:

虎墩的大使王爾玉,年近四十,得了因過量飲酒導致的黃疸病,食慾減退,身形消瘦,雙手的六脈呈現沉細的狀態。他說自己的脈象本來就是六陰脈,我告訴他,不管是原本的脈象還是生病後的脈象,治療都應以補充脾胃功能為主,同時輔以清理痰濕,調理氣血,引導濕熱排出作為治療手段。但是這種療法效果較慢,他因為上級突然調派他去負責河工的事務,找了另一位醫生,這位醫生完全使用寒涼性質的藥物來退黃疸。

回到家中,我去探望他,他自認為黃疸已經消退,病也好了。但我看他身形憔悴,精神萎靡,估計他的脾胃功能一定更差了。不到十天,他果然就突然病重去世了。

4. 予吐血兼脾瀉一案第五十三

予於三十二歲,吐血復發,時又有茶積作瀉,服地黃湯則瀉甚,服耆、術則吐血不止,脾腎兼治,則俱難速效,思以京墨濃蘑,沖滾湯泡炒米食,二病頓愈。

白話文:

在我三十二歲那年,我的吐血癥狀再次發生,同時又因為喝了過多的茶導致腹瀉。當我服用地黃湯時,腹瀉反而變得更嚴重;而服用黃耆、白朮這類藥物,卻無法止住吐血的情況。若同時治療脾臟和腎臟,效果都無法快速顯現。後來,我想到用京墨濃蘑,加上熱水泡炒米食用,結果兩種病症很快就痊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