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權初編》~ 卷下 (2)
卷下 (2)
1. 虎氏母子疫症合案第三
感寒與時疫下症,為下其火,以承一線之陰氣,故名承氣湯,非下其矢也。故趙氏曰:「今時之醫,其意專與糟粕作對。」呂晚村從而譏之曰:「此名矢醫也。」雖然,若胃中無積滯之人,可一下而痊,若村野之人,與多郁婦女,胃中原有宿積,並膏粱之人,胃中素有痰火,兼之外邪入內,與疫邪內發,火氣堅縛,非一下所能解也。
子治虎氏母子疫症,屢用大承氣下之不解,舌雖黃胎,潤而薄,所下皆稀糞,又不合重用硝黃,予意乃素積難開,非硝黃症也。各下以木香檳榔丸四五錢,宿積始去,胃中始快。蓋木香檳榔丸內有牽牛,故能散結若此。仲景書,下禁丸藥者,為下其火,當以硝黃滌盪也。此症滯重火輕,以湯易丸,有何不可乎?
白話文:
[虎氏母子疫病合併案例第三],內容如下:因感受寒冷或季節性流行疾病導致的消化系統症狀,使用承氣湯的目的在於調節體內的火氣,以保留一絲陰氣,因此稱為承氣湯,而不是單純為了通便。所以趙氏評論說:「現今的醫生,往往只專注於清除腸道中的廢物。」呂晚村跟進批評道:「這種醫生只能被稱為專門處理糞便的醫生。」然而,對於那些胃部沒有食物殘留的人來說,可能只需要一次通便就能康復,但對於鄉村居民或是情緒抑鬱的女性,他們的胃裡可能長期存在食物殘留,以及那些飲食偏好的人,他們的胃中可能長期存在痰火,加上外來病菌入侵體內,和疫情引發的病毒,火氣牢固纏繞,不是一次通便就能解決的。
在治療虎氏母子的疫病時,多次使用大承氣湯進行通便卻未見效,舌苔雖呈黃色,但濕潤且薄,排出的都是稀便,而且不適合大量使用硝黃。我的看法是,他們的問題在於長期的食物殘留難以清除,這並不是硝黃能解決的症狀。於是,分別讓他們服用四五錢的木香檳榔丸,食物殘留才開始排出,胃部才感到舒暢。因為木香檳榔丸中含有牽牛,所以能如此有效地消除結塊。張仲景的書中,對於通便禁止使用丸藥,是因為要清除體內的火氣,應該使用硝黃來清潔。但這個病例中,食物殘留的問題比火氣更嚴重,用湯劑代替丸藥,又有何不可呢?
希望這對你有所幫助!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,請隨時告訴我。
2. 康華之感寒一案第四
康華之深秋感寒,首即嘔吐,繼而乾嘔數聲,出黏涎一口,自用發表清裡藥一帖,汗後不解,至七朝方延予治。予診右脈小數而弱,左脈差強,寒熱往來,胃口微脹,身熱無汗,少渴,舌白胎,予以小柴胡湯加枳、桔、蔞仁一帖,惡寒止,餘症不減。前方加二苓、澤瀉亦不效。
去二苓、澤瀉,加熟軍、青皮、檳榔,服時暫快,藥過如舊。亦下稀焦糞,因素無結糞故也。且又不合硝黃,予意乃善飲之人,胃中素有膠痰,非湯藥所能下。初系瓜蒂散症,此時已不可吐,以滾痰丸三四錢,下膠物四遍,遂脈出,嘔止,汗出而愈。按:嘔家有發表利水和解攻下之不同,然攻下系湯劑,此症若泥古法,直待舌胎黃燥,方以硝黃滌盪,反成九死一生之症矣。此與前案相似,多一嘔,彼滯多,此痰多耳。
白話文:
康華在深秋時節不慎受涼,一開始就出現嘔吐的症狀,接著是乾嘔了幾次,吐出了一口黏稠的口水。他自行服用了一劑用於發散表邪、清理內熱的藥,但出汗後病情並未改善,直到第七天才請我為他治療。
我為他診脈,發現他的右手脈象細微且弱,左手脈象則略顯強壯,他有時冷時熱的情況,胃部有點脹,身體發熱但不出汗,偶爾會感到口渴,舌頭上有白色的舌苔。因此,我開立了小柴胡湯,並添加了枳實、桔梗和栝樓仁,但只見他不再感到寒冷,其他症狀卻沒有減輕。再在原方上加入茯苓、豬苓和澤瀉,也同樣沒有效果。
後來去除了茯苓和豬苓,改加入熟大黃、青皮和檳榔,他在服藥時感覺稍好,但藥效一過,病情又回到原狀。他確實排出了稀薄的黑便,這是他原本並無便祕的緣故。而且,他似乎不適合使用芒硝和黃連。我推測他平時可能很喜歡喝酒,胃中長期有粘稠的痰液,一般的湯藥無法清除。起初的病情像是瓜蒂散症,但現在已經不能用催吐的方式處理。我讓他服用三四錢的滾痰丸,結果連續四次排出了像膠狀的物質,之後脈象恢復正常,嘔吐停止,汗出後病情痊癒。
根據我的經驗,對於嘔吐的患者,我們需要考慮到不同的治療方法,包括發散表邪、利尿、調和或攻下等,然而,攻下通常使用湯劑。如果這個病例完全依照古法治療,等到舌苔黃燥才用芒硝和黃連進行清熱瀉火,可能會使病情變得更加危險。這個病例和之前的案例有些類似,只不過多了嘔吐的症狀,那個案例是腸胃積滯較多,而這個案例則是痰液較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