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權初編》~ 卷下 (7)
卷下 (7)
1. 繆僧外感後及予瘧後不思食合案第四十一
感寒時疫,人只知其愈後早食之害,而不知其遲食之誤。繆僧感寒,醫妄下,過損胃氣全不思食,予視脈症皆虛,自言口渴身熱,實不渴不熱也。此乃中氣浮越。再視小便已白,令與薄粥,漸思食而愈。予昔患瘧,餓損胃氣,全不思食,但覺胃中作犯,強食稀粥則犯止,茲後作犯,便知其為飢也。如此數日,終不思食,乃以蝦、米、豬油、蔥、醋作粥食,方引開胃氣,覺餓。
此二症,若待餓香方食,則至死不餓矣。
白話文:
感冒時,人們只知道吃太多會害身體,卻不知道吃太少也會出問題。一位僧人得了感冒,醫生胡亂開藥,過度損傷了他的胃氣,導致他完全不想吃東西。我診脈後發現他虛弱,雖然他說口渴發熱,但實際上並沒有。這是因為他的中氣浮越。再觀察到他的小便已經變白,便讓他吃點稀粥,逐漸恢復食慾後就痊癒了。我以前也曾患瘧疾,因為餓損了胃氣,完全不想吃東西,只覺得胃部不舒服。強迫自己吃稀粥後,不舒服的感覺才會消失,後來每次不舒服,我就知道是餓了。這樣持續了好幾天,我仍然不想吃東西,於是用蝦米、豬油、蔥、醋煮粥吃,才打開胃口,感到飢餓。這兩種情況,如果等到餓了才吃,就會一直餓下去,甚至餓死。
2. 趙公著徐氏子陰症合案第四十二
仲景云:「少陰脈沉,小便白。」予治趙公著、徐氏子二症,俱內中陰寒之症,少腹痛,痛甚則汗出,此一定無疑之症。餘症則一瀉而鼻衄、口渴、舌有白胎,一不瀉、不渴,而唇皮裂卷,至於脈皆浮數,小便皆黃,俱用附、桂、吳萸、黑薑、元胡、牛膝、乳、沒而愈。此乃下焦陰寒逼火於上,故見此脈。
小便黃者,二人原有此舊疾。凡寒症久郁不散,皆變為火。然此處非比他處,雖有寒火夾雜,仍當用熱藥以散之,是又不可概以脈浮數,小便黃,鼻衄,唇裂,謂非少陰症也。
白話文:
張仲景說:「少陰脈沉,小便白。」我曾治療趙公著和徐氏子,他們都患有內寒症,少腹疼痛,疼痛加劇就會出汗,這症狀毫無疑問。其他症狀包括腹瀉伴隨鼻出血、口渴、舌苔白,或是不腹瀉、不口渴,但嘴唇乾燥裂開,脈象浮數,小便皆黃,我用附子、桂枝、吳茱萸、黑薑、元胡、牛膝、乳香、沒藥治療,他們都痊癒了。這是下焦陰寒逼迫陽氣上行,所以才出現這種脈象。
小便黃是他們原本就有的舊疾。凡是寒症長期積聚不散,都會轉化為熱。但這裡情況特殊,雖然有寒熱夾雜,仍要使用溫熱藥物來散寒,不能單憑脈象浮數、小便黃、鼻出血、嘴唇裂開,就斷定不是少陰症。
3. 蔣子和趙公著徐氏子脈症類白虎湯合案第四十三
類白虎湯症者,誤服白虎湯立斃。辨之之法,雖渴而喜熱飲且少,舌無胎,縱有系白胎,小便清白,脈數大無方。然孰知其有不然者。蔣子和先生吐血將危,予診其脈數大,重按有力,及趙公著、徐氏子直中陰症,脈皆如之。且唇焦鼻衄,小便黃赤,是脈症皆難辨矣。若不細心體察,能免毫釐千里之誤乎?
白話文:
類似白虎湯證的病人,如果誤服白虎湯,會立刻死亡。辨別方法是,雖然口渴卻喜歡喝熱飲且飲量很少,舌頭沒有苔,就算有也是薄薄的白苔,小便清澈,脈搏快速有力但無規律。然而,要小心,有些病人並非如此。
蔣子和先生吐血快要不行了,我診斷他的脈搏快速有力,按下去時也感覺有力。還有趙公著和徐氏子直也患有中陰症,他們的脈搏也是同樣的狀態。而且他們的嘴唇乾裂,鼻子流血,小便黃赤,由此可見,脈象和症狀都很難分辨。
如果沒有細心觀察體察,難道能避免差之毫釐谬以千里的錯誤嗎?
4. 賁大成久嗽一案第四十四
鶴岑賁先生詰予曰:「予男振,咳嗽數載,始而先生以散表愈,繼而屢發。先生或仍以散表愈,或以理氣下痰愈,或以清肺愈,或以補腎愈,或以補脾愈,或以交心腎愈,或以補肺斂肺愈,然屢愈屢發,終不盡愈。
今春往雉皋,張加民先生謂左脈小於右,斷為肝鬱所致,君以白芍三錢,始而大效,及至家久服,又不見效,敢問何說也?」予曰:「令郎之恙,得自夏月當風洗浴,故始以散表而愈,愈後不善調攝,以致屢發屢愈。日久肺竅不清,已結窠囊,發則痰喘氣急,俟服藥多帖,痰消大半,則病愈大半矣。
然痰根盤踞,如瘡生管,不能盡去,窠囊漸漸積滿,則又發矣。然無外感內傷致咳之由,則亦不發,其發之之由,又非一言可盡者。肺為嬌臟,不容毫髮,受寒咳,受熱咳,飲冷咳,飲大熱咳,又為五臟華蓋,凡五臟六腑之水火濁氣上干於肺者,皆致咳,故《內經》有五臟六腑之咳,咳則周身之氣血上奔,最難遽止,咳為進少出多,吊動腎氣,最易變虛,故致咳之由最多,而治咳之方鮮效也。令郎或仍受風寒而發者,故仍以散表愈。
白話文:
鶴岑賁先生問我道:「我兒子振,咳嗽已經好幾年了,一開始您用散寒解表的方法治好了,但之後又反復發作。您有時繼續用散寒解表的方法治好,有時用理氣化痰的方法治好,有時用清熱潤肺的方法治好,有時用補腎的方法治好,有時用補脾的方法治好,有時用調理心腎的方法治好,有時用補肺斂肺的方法治好,可是治好了又反復發作,始終沒有完全治好。
今年春天,我去雉皋,張加民先生說他左脈比右脈弱,判斷是肝氣鬱結導致的,您就開了白芍三錢給他,一開始效果很好,但回到家之後一直服用,卻不見效了,請問這是什麼原因呢?」
我說:「令郎的病,是從夏天的時候,在風中洗澡受寒導致的,所以一開始用散寒解表的方法治好了。治好之後沒有好好調養,所以才反復發作。時間久了,肺部的氣機不暢,已經形成痰塊,發病的時候就會痰多喘氣,呼吸急促。等到服用藥物很多帖,痰消了一大半,病也就好了一大半。
可是痰根還在,就像瘡口生了管子,不能完全去除,痰塊慢慢積聚,就會再次發作。不過,如果沒有外感或者內傷導致咳嗽的原因,就不會發作。發作的原因很多,不是一句話就能說清楚的。肺是嬌嫩的臟器,不能受一點風寒,受寒會咳嗽,受熱會咳嗽,喝冷水會咳嗽,喝熱水會咳嗽。而且肺是五臟的華蓋,五臟六腑的水火濁氣上衝到肺部,都會引起咳嗽。所以《內經》中記載了五臟六腑的咳嗽,咳嗽會使周身的氣血上湧,最難馬上止住。咳嗽是吸氣少呼氣多,會耗損腎氣,很容易導致虛弱,所以導致咳嗽的原因很多,而治療咳嗽的方子卻很少有效果。令郎可能是再次受了風寒才發作的,所以用散寒解表的方法又治好了。」
痰積既久,堵塞肺竅,喘急悶絕,忽然驟發,命在頃刻者,故以理氣下痰愈。肺始受寒,久則變熱,發時微寒既經表散,惟熱獨存,故以清肺愈。然肺為腎母,母虛不能生子,子虛令母益虛,金水不能相生,其咳愈甚,虛則補其子,故以補腎愈。但清肺補腎之劑,久服傷脾泥膈,飲食減少,脾為肺母,土虛不能制水,水泛為痰而更咳,虛則補其母,故以補脾愈。有讀書作文,用心大過,致夜不寐,心腎下交,或夢遺相火上炎而咳者,故以交心腎愈。
久發不止,肺氣虛耗,故以補肺斂肺愈。寒士境遇,往往拂意,易動肝怒,故張先生又以抑肝愈。設若嗜菸酒炙爆,房色過度,勢必又以滌盪中宮,或以獨參湯、鹿茸丸、黑鉛丹、八味丸等而愈也。既有痰根在肺,則凡所以致咳者,皆足以助之,故用藥有如此轉變也。張先生之方,不過一時偶中,至於病情變遷,窠痰復出,又不效矣。
白話文:
痰積在肺部久了,阻塞了肺部通道,導致喘不過氣、昏迷,突然發作,性命危在旦夕,因此要疏理氣機、化痰才能治癒。肺部一開始受寒,時間久了就變成熱症,發作時初期有輕微的寒症,但經過表散寒藥後,就只剩下熱症,所以要清熱才能治癒。然而肺是腎的母臟,母臟虛弱就無法生養子臟,子臟虛弱也會反過來讓母臟更虛弱,金水無法相生,咳嗽就會更加嚴重,虛弱就需要補子臟,所以要補腎才能治癒。但長期服用清肺補腎的藥物,會損傷脾胃,導致消化不良,飲食減少,脾是肺的母臟,土虛弱無法克制水,水泛溢就會變成痰,導致咳嗽加重,虛弱就需要補母臟,所以要補脾才能治癒。有些人讀書寫文章,過於用腦,導致晚上睡不著,心腎下交失衡,或者夢遺、相火上炎而咳嗽,因此要調和心腎才能治癒。
咳嗽久治不愈,肺氣虛弱耗損,所以要補肺、斂肺才能治癒。寒門子弟境遇不佳,容易心煩意亂、肝氣鬱結,所以張先生又用抑肝藥來治療。如果嗜好抽煙喝酒、吃辛辣油炸的食物、房事過度,就需要用藥來清理中焦,或者使用獨參湯、鹿茸丸、黑鉛丹、八味丸等藥物才能治癒。既然痰根存在於肺部,那麼任何導致咳嗽的原因,都會助長痰症,因此用藥才會如此變化。張先生的方子,只是針對當時的病症,如果病情變化,痰症復發,就沒有效果了。
至言左脈小於右,斷為肝虛,若然,則為肝之陽虛,何得又用白芍而效乎?還知是右大於左,為肺家本病,痰火久嗽,宜於酸寒,故奏效耳。若洞明此理則對症用藥,無不獲效。若執一隅之見,一時之方,故有始效而繼不效,若再強進,則疾痼而難救矣。欲愈之法,必須外避風寒暑濕,內戒七情六慾,視世事如浮雲,降心如槁木寒灰,縱發亦稀而且輕,漸漸窠囊消落,再以丸藥培其根本,日久自然全愈。若不遵調攝,專恃藥餌,或醫者見聞不博,博而不化,化而不神,吾未見能全愈也。
先生以為然否?」
白話文:
這句話的意思是:
如果診斷出左脈比右脈細小,就斷定是肝虛,那麼這是肝陽虛,怎麼會用白芍就能有效呢?其實是右脈比左脈大,才是肺部的本病,痰火久咳,需要用酸寒的藥物來治療,所以才有效。
如果能洞悉這個道理,就能對症下藥,無不奏效。如果只執著於片面的觀點和一時的方子,雖然可能一開始有效,但之後就會失效。如果再強行服用,病情就會加重,難以治療。
想要治癒,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:
- 外面要避免風寒暑濕。
- 內心要戒除七情六慾。
- 看待世間事如浮雲,讓心境如枯木寒灰般平靜。
- 這樣做,即使偶爾發病,也會輕微且少見。
- 病症逐漸消退後,再用丸藥滋養根本,久而久之自然痊癒。
如果不注意調養,只依靠藥物,或者醫生學識淺薄,即使學識淵博卻不能融會貫通,也不能達到神效,我從未見過能完全治癒的例子。
請問先生認為我說得對嗎?
5. 孫伯魁咳嗽一案第四十五
圬者孫伯魁,歲廿余,體素健,傷風咳嗽將一月,忽痰喘,臥床不食,脈微數而弱,予舍脈從症,治以消風驅痰之品,二帖,嘔痰甚多,然餘症不減,脈亦如前,予思風邪宿痰俱去,脈當出而症當減,今仍如前者,真虛症也。遂以六君子湯加歸、芍、龍眼肉與之。喘嗽漸止而思食,四帖全愈。
問其平日,過飢則汗出而顫,其中虛可知。勿謂少年藜藿之人,無外感虛症也。
白話文:
這個病人名叫孫伯魁,二十多歲,平時身體健康。他感冒咳嗽將近一個月,突然出現痰喘,臥床不起,不願意吃東西,脈象微弱而數。我診脈之後,根據症狀判斷是風寒侵襲導致咳嗽痰喘,便開了兩帖消風驅痰的藥方。他服藥後痰量大增,但其他症狀並未減輕,脈象也和之前一樣。我心想,風寒和積痰都應該已經排除了,脈象應該會轉好,症狀也應該會減輕,可是現在還是跟之前一樣,這說明他是真虛症。於是,我開了六君子湯,加了當歸、芍藥、龍眼肉給他服用。他的喘咳逐漸消失,並且開始想吃東西,服藥四帖後完全康復。
我詢問他平日的狀況,得知他空腹時就會出汗並且發抖,這就證明他體內虛弱。不要以為年輕力壯的人,就不會出現因外感而導致的虛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