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權初編》~ 卷下 (2)
卷下 (2)
1. 周開周妻疫症一案第五
《溫疫論》有屢下用大黃至十二兩者,予於周開周妻驗之。其人年十九,未生育,體健,兼之胃有宿積,下後半日,舌復乾燥,又以承氣湯下之。一醫委之而去,余因年少,體健,舌乾,故放膽屢下之。共計用生熟大黃五六兩,芒硝將一兩,佐以花粉、芩、連、膏、母、蔞仁、枳、樸、青、檳等甚夥,熱猶不退復發痧,又發頤,猶出厚膿,收口甚速而愈,其脈不復記矣。
白話文:
《溫疫論》記載有患者服用大黃至十二兩的案例,我親自為周開和周妻驗證過。這位病人年十九歲,尚未生育,身體健康,且有胃積食,服藥後半日,舌頭卻乾燥起來,我又用承氣湯為其下瀉。一位醫生認為無效便離開了,我因為病人年輕,體質好,且舌頭乾燥,便大膽地繼續用大黃下瀉。總共使用了生熟大黃五六兩,芒硝將近一兩,並佐以花粉、黃芩、黃連、膏藥、母丁香、蔞仁、枳實、厚朴、青黛、檳榔等藥物,熱症仍然未退,又發痧,甚至發頤,流出厚膿,但收口很快便痊癒了,當時的脈象已經記不清了。
2. 繆豐城瘧轉感寒一案第六
表侄繆豐城,夏月瘧轉感寒,服他醫藥數帖,不效。余診六脈皆弱,舌黃燥胎,中一線已黑,猶寒熱往來,時有譫語,胃脘不硬不疼,余以舌胎為憑,且年少,體鍵,未娶,舍脈從症,以大柴胡湯下之。所下薄糞二次,蛔數條而已,症猶不退。因脈下後仍小,不合白虎湯,以小柴胡湯加犀、連等,瘧漸轉輕。
但瘧來時,舌猶乾燥,共食西瓜五六十枚,凡服涼藥與西瓜,則汗出,先自額鼻微汗,每日汗漸下出一次,十餘天,方汗至足而愈。此症想因誤服麻桂,以致津液乾枯,症變陽明,而少陽瘧邪終不出也。病愈後,診脈如前,方知乃先天弱脈也。
白話文:
表侄繆豐城,在夏季患了瘧疾,並且轉而感到寒冷。他服用其他醫生開的藥方幾帖,卻不見效。我診斷了他的脈象,發現六脈皆虛弱,舌頭黃而乾燥,舌苔中有一條黑線,仍然有寒熱交替的症状,偶爾出現神志不清的言语,胃脘不硬也不疼。
我以舌苔为依据,再加上他年輕、體質健壯,尚未婚配,便捨棄脈象,依症狀開了大柴胡湯讓他服用。他服藥後排出了两次稀薄的粪便,還有幾條蛔虫,症状卻仍然沒有消退。由於服藥後脈象仍舊虛弱,不符合白虎湯的應用範圍,所以改用小柴胡湯,並加了犀角、連翹等藥材。瘧疾的症状逐漸減輕。
但是,每次瘧疾發作時,他的舌頭還是很乾燥。於是,他一共吃了五六十個西瓜。只要服用涼性藥物或吃西瓜,他就會出汗,一開始只是額頭和鼻尖微微冒汗,每天出汗的程度逐漸加重,一次比一次多。十多天后,汗水才流到腳底,最終痊癒。
我推測,他可能是誤服了麻黃和桂枝,导致津液枯竭,症狀轉變為陽明證,導致少陽瘧邪一直無法排除。病癒後,我再次診斷他的脈象,發現仍然如同先前一样,才明白他的脈象是天生虛弱的。
3. 曹僧患疫得歇止脈一案第七
曹僧五十餘歲,患疫,診得歇止脈,然非死症,予細思背後有一大瘤,氣血為此阻滯之故,用藥得痊。今已十餘年,其僧尚在也。
白話文:
一位五六十歲的和尚得了流行病,經過診斷發現他的脈象時歇時停,但這並非終極病症。醫者仔細思考後認為,和尚背後可能有一個大腫瘤,導致了氣血流通受阻。因此,針對這種情況開方施藥,和尚最終康復。現在已經過去十多年了,那位和尚仍然健在。
4. 堂兄與謙疫後變痢不治一案第八
與謙堂兄時疫將十日,人事清明,脈弱無神,忽滯下如紅膿,腥臭不堪,是知臟腑已壞也,數日而卒。
白話文:
在與謙堂的表兄弟接觸了十天期間,他的精神狀況清晰,但脈象微弱,沒有生命力。突然,他排出了類似紅色膿液的物質,其氣味腥臭難聞,這表明體內的器官已經腐敗。幾天後,他就去世了。
5. 朱笠葊感寒一案第九
朱笠葊感寒,屢用發表清裡藥不愈,脈乍大乍小,數而無力,譫語,舌黃燥,遺尿,大便秘,欲飲滾熱茶。時予初習醫,因脈虛熱飲,不敢再進寒涼消伐之劑,遠延兩名醫,一與以連理湯,一與以六君子湯,愈劇。後不服藥,止頻飲松蘿熱茶,數日後漸覺清明,自主以承氣湯,下膠糞一遍,遂漸愈。
是知脈虛者,屢用發表,中氣虛也。思熱飲者,滯化為痰,中氣弱,不能利痰,故借湯之暖以運蕩之也。遺尿者,心移熱於小腸也。標雖虛而本卻實,故現舌胎干黃,仍歸攻下而愈也。
白話文:
朱笠葊(人名)因受寒,多次服用發散清熱的藥物卻不見好轉,脈象時而強勁時而微弱,頻率快但無力,神志不清,說話胡言亂語,舌苔黃而乾燥,經常遺尿,大便不通,還想喝滾燙的茶。當時我剛開始學習醫術,觀察到他的脈象虛弱,又想喝熱水,不敢再用寒涼的藥物來消減他的體熱。於是請來兩位名醫,一位給他開了連理湯,一位給他開了六君子湯,結果病情反而加重。
後來他不服藥,只頻繁地喝熱的松蘿茶,幾天後逐漸恢復清醒,自己用承氣湯瀉了一次膠狀糞便,就慢慢好了起來。
由此可知,脈象虛弱的人,反覆服用發散的藥物,會導致中氣虛弱。而想喝熱水的人,是因為寒邪鬱結化為痰,中氣虛弱,無法化解痰液,所以藉由熱湯的溫熱來運化痰液。遺尿是心火移熱到小腸所致。雖然表面上是虛證,但本質上卻是實證,所以舌苔乾燥發黃,仍需要攻下藥物才能治癒。
6. 潘國彩疫症一案第十
潘國彩時疫,脈實大舌青紫,時呃逆,思飲滾熱茶,素善飲,目珠忽微黃,予用發表清裡藥,有汗不解,蓋七日自汗症也。彼欲急效,延遠來一醫視之。彼認為雜症發黃,遂用薑、桂、耆、朮、茵陳、半夏、黃連等,且勸頻進飲食,以致譫妄拈鬚,舌強不語,延朱笠葊、江有聲皆未至,復延予視。
撬開齒縫,水始得下,數日前,舌有微胎擦去,故視舌雖干而無胎,又曾胃口飽悶,以滾痰丸下過,因舌乾無胎,又曾下過,不敢用承氣湯,惟以石膏、滑石頻煎與之,以冀自汗。次日頭汗至頸而還,仍與前藥。又次日汗方出透,則所延之醫皆至矣。里症尚未解,議與半夏瀉心湯,去參、棗加熟軍,微下一遍,改用清涼藥數帖而愈。
白話文:
潘國彩患了時疫,脈象沉實有力,舌頭腫大且呈青紫色,時常呃逆,想喝滾燙的茶,平時愛喝水,眼珠略帶微黃。我給他開了發表清裡的藥,雖然出了汗,但卻沒有緩解,這是因為他已經有七天的自汗症了。他想要快速見效,便遠遠地請來一位醫生診治。那位醫生認為這是雜症導致發黃,便開了薑、桂、耆、朮、茵陳、半夏、黃連等藥,還勸他多進食,結果導致他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,還抓自己的鬍子,舌頭僵硬不能說話。於是又請了朱笠葊和江有聲兩位醫生來看,但他們都束手無策。最後又請我再次診治。
我撬開他的牙縫,才得以灌水。幾天前,他的舌苔上有一些細微的白色苔,後來被擦掉了,所以雖然舌頭乾,但已經沒有苔了。他曾經出現過胃口飽脹悶痛,用滾痰丸治療過,因為舌頭乾燥無苔,曾經服過瀉下藥,所以不敢使用承氣湯,只用石膏、滑石頻頻煎煮給他喝,希望他能出汗。第二天,他的頭部和頸部都出了汗,但我仍然繼續給他服用之前的藥。到了第三天,汗終於出透了,這時先前請來的醫生們也都趕來了。雖然裡症還沒有完全解除,我還是給他開了半夏瀉心湯,去掉了人參和紅棗,加了熟地,稍微服用了一劑,然後改用清涼的藥方服用了幾帖,病就痊癒了。
因未大下,後廿餘日不大便,服潤藥與蜜導皆不效,復飲熟軍、元明粉而愈。是知朱笠葊之下症定於舌,潘國彩之下症定於脈耳。噫,微矣哉!余思此二實症皆喜熱飲者,因胃家原有痞結故也。得熱則開,得冷則愈結,故如是耳。五瀉心湯,皆乾薑合芩、連,其意可見。朱笠葊胃有舊疾,潘國彩呃逆不休,皆痞結症也。
笠葊痰滯俱有,故舌黃燥,國彩素無積聚,止有痰飲礙其升降。書云:「中多痰飲,則舌胎微。」以痰飲微胎,先曾擦去,故舌雖干而無胎。至於舌色青紫,想因氣結不行,以致血亦凝滯歟?
白話文:
病人原本沒有大便,過了二十多天依然便秘,服用潤腸藥和蜂蜜導泄都無效,後來喝了熟軍、元明粉才痊癒。由此可見,朱笠葊的便秘症狀主要表現在舌頭上,而潘國彩的便秘症狀則主要表現在脈象上。真是細微難察!我思考這兩種實症都喜歡喝熱飲,是因為胃部原本就有痞結的緣故。遇到熱就會開解,遇到冷就會加重痞結,所以才這樣。五瀉心湯中都配了乾薑、黃芩、黃連,用意可見一斑。朱笠葊胃部有舊疾,潘國彩呃逆不止,都是痞結症。
笠葊痰滯俱有,所以舌頭黃燥,國彩素來沒有積聚,只有痰飲阻礙升降。古書說:「胃中多痰飲,則舌苔微薄。」因為痰飲微薄,先前曾擦拭過,所以舌頭雖然乾燥卻無苔。至於舌頭顏色青紫,我想可能是因為氣機阻塞不通,導致血氣凝滯吧?
7. 秀峰僧疫症一案第十一
秀峰僧染疫,舌厚黃胎,不譫語,胸膈痞滿,脈弱。予舍脈從症,用承氣湯下之而愈。須知此脈,非先天弱脈,即為痞滿所伏。且知舌厚黃胎,亦有不譫語者。
白話文:
一位秀峯寺的僧人感染了疾病,舌頭上覆蓋著厚重的黃色膩苔,說話含糊不清,胸部和膈肌處感到堵塞不舒暢,脈搏微弱。我根據脈象和症狀來診斷,使用了「承氣湯」進行通便排毒的治療,結果病情得到了痊癒。需知這種脈象並非天生就虛弱,而是被堵塞所致。並且,舌頭上厚重的黃色膩苔,也可能導致說話含糊不清。
8. 王東晹疫症一案第十二
族兄東晹,善飲體健,染疫脈弱,胸膈痞滿,舌黃潤。予舍脈從症,用小承氣湯屢下之。共用生熟大黃約二兩餘,石膏一斤,枳、樸數兩,雪水數缽,至八日忽發戰,思冷飲。家人惟執以熱茶催汗,故頭汗而止。然漸愈後食復,亦八日發戰得頭汗而解,外涼而內熱不除,復以大承氣下宿垢甚多而愈,忽熱傳肺,咳嗽不止,用麥冬一味愈。予聞江有聲言:「八日自汗,症多不穩。
」仲景云:「頭汗劑頸而還當發疽。」由此症觀之,則二言皆不足信矣。
白話文:
我的族兄東晹,平時喜歡喝酒,身體健壯,卻染上了疫病,脈象微弱,胸膈之間有氣悶、飽脹感,舌頭顏色黃潤。我依照他的脈象和症狀,用小承氣湯反覆給他服用,瀉下多次。總共用了生熟大黃約二兩多,石膏一斤,枳實、厚朴各數兩,雪水數碗。到第八天,他突然發熱,身體發抖,想要喝冷飲。家人卻只用熱茶給他催汗,因此頭上出了汗,才停止發熱。雖然逐漸恢復,但飲食後又復發,同樣是在第八天發熱,身體發抖,頭上出了汗才解熱,體表冰冷而內熱未退。我又用大承氣湯瀉下宿垢,瀉下很多才痊癒。不久之後,熱氣傳入肺部,咳嗽不止,用麥冬單味藥就治好了。我聽說江某人說:「第八天自己出汗,症狀大多不穩定。」張仲景也說:「頭上出汗,汗液流到頸部而回,就應該發瘡。」從這些病症來看,這兩種說法都不可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