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王旭高臨證醫案》~ 卷之四 (10)
卷之四 (10)
1. 遺精淋濁門
大抵從濕熱來者多實,從意淫多欲、用心太過來者多虛。惟同一虛也,須分陰虛陽虛及陰陽兩虛、虛中夾實。今世醫治此多不效者,由未辨明陰陽虛實,一味以補腎固精了事,及病者未能養心寡欲耳。蓋相火妄動致遺精,腎陽不能固攝亦致遺精。試觀古方,其義自明。若淋症全由膀胱溺竅為患,雖分五證,半由濕熱而來,前人辨之甚詳。
即勞淋、虛淋,或從色欲起見,乃敗精阻於溺管,溺管傷損,或淋久膀胱氣虛,致腎亦虛,乃由標及本,由腑及臟,非病起於腎也。至濁證則腎與膀胱臟腑兼病,然臟病多而腑病少。小便短赤,塞而不通者,為膀胱濕熱;小便清通,膿濁時流者,為腎虛精不固。濁色黃厚為虛熱,色白而清為虛寒。
小便清通,但短數,時時欲便,亦屬腎氣虛寒。前人於淋、濁二證,不甚分別,都以為濕熱。余少時執其說而治之,多不驗。今閱歷有年,始知淋屬膀胱溺竅,濁屬腎臟精竅。濁證雖有夾濕熱,兼膀胱病者,總屬臟多腑少,臟主腑賓。俟濕熱清而小便暢,即專益氣固精;若陽氣虛者,佐扶陽升陽。
蓋濁徵大都色欲時忍精不泄,精管受傷,致精關不固,腎液與陰精同下,病久則陰傷及陽,陽不攝陰耳。前案兼病俱多,方亦不能一例,讀者神而明之。
白話文:
遺精淋濁,大多數是因濕熱導致的實證,但也有些是因為縱慾過度、思慮過多引起的虛證。即使是虛證,也要區分陰虛、陽虛、陰陽兩虛以及虛中夾實等不同情況。現代醫治此症多半無效,是因為沒有辨明陰陽虛實,一味地補腎固精,而患者也沒有做到養心寡慾。其實,相火妄動會導致遺精,腎陽不足也同樣會導致遺精。參考古代的方劑,其道理自然就明白了。
如果淋症完全是由於膀胱排尿通道的問題引起的,雖然分為五種證型,但大多數是由濕熱引起的,前人對此已詳加辨析。例如勞淋、虛淋,或者是由於房事過度引起的,都是因為精液停留在尿道,導致尿道受損,或者淋病久治膀胱氣虛,進而導致腎虛,從而由標證到本證,由腑到臟,而不是疾病一開始就源於腎臟。至於濁證,則涉及腎臟和膀胱兩個臟腑的疾病,但大多是臟腑疾病,腑的疾病較少。小便短赤、排尿不通暢的是膀胱濕熱;小便清澈通暢,但混濁物時有時無的是腎虛精不固。濁液顏色黃而濃稠是虛熱,顏色白而清澈是虛寒。
小便清澈通暢,但尿量少,經常想小便,也屬於腎氣虛寒。前人對淋證和濁證區分得不夠清楚,都認為是濕熱。我年輕時也遵循這種說法治療,常常效果不佳。經過多年的臨床經驗,我才明白淋證屬於膀胱排尿通道的問題,濁證屬於腎臟精液通道的問題。雖然濁證有時夾雜濕熱,也伴隨膀胱的疾病,但總體來說臟腑病變以臟為主,腑為輔。待濕熱清除,小便通暢後,就應著重益氣固精;如果陽氣虛弱,則應輔助溫補陽氣。
總而言之,濁證大多是由於房事過度或忍精不泄,導致精管受損,精關不固,腎液和精液同時流出,久病則陰虛傷及陽氣,陽氣不能攝納陰氣。臨床上病症常常兼雜多種,用方也不能一概而論,讀者要用心領會,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