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王旭高臨證醫案》~ 卷之四 (9)
卷之四 (9)
1. 遺精淋濁門
陳,遺精無夢,不特陰虛,陽亦衰矣;乾咳無痰,不特肺虛,胃亦弱矣。補精納氣,溫煦真陽,治其腎也;補土生金,清肅高源,治其肺也。若夫救本之圖,在於息心無妄。無妄二字所該者廣,心君鎮定,自無震撼之虞。
大熟地,黨參,五味子,枸杞子,茯神,菟絲子,龍骨,沙苑子,懷山藥,牡蠣,龜板,丹皮,杜仲,芡實
華,病由喪子憂怒抑鬱,肝火亢甚,小溲淋濁,漸至遺精,一載有餘,日無虛度。今年新正,左少腹睪丸氣上攻胸,心神狂亂,齦血目青,皆肝火亢盛莫制也。經云:腎主閉藏,肝司疏泄。二臟皆有相火,其繫上屬於心。心為君火,君不制相,相火妄動,雖不交會,亦暗流走泄矣。當制肝之亢,益腎之虛,宗越人東實西虛、瀉南補北例。
川連,焦山梔,延胡索,鮮生地,赤苓,沙參,川楝子,知母,黃柏,龜板,芡實
另當歸龍薈丸一錢,開水送下。
附丸方:
川連(鹽水炒),苦參,白朮(米泔浸,曬),牡蠣
共研末,用雄豬肚一枚,將藥末納入肚中,以線紮好,用水酒各半煎爛,將酒藥末共搗,如嫌爛,加建蓮粉拌干作丸。每朝三錢,開水送下。
張,操觚蓮幕,形逸心勞。腎水下虧不能上承於心,心陽內亢而反下趨於腎,即坎離之不交也。不交則諸病生,由是而下為淋濁尿血,宗筋絆痛;上為眩暈咳嗽,心中震躍,診脈左小右大,內傷虛症何疑!今遠道初歸,跋涉勞頓,且擬和平補益,庶無畸重畸輕之病。
馬料豆,甘草梢,茯神,懷山藥,麥冬,建蓮肉,沙參,紅棗,鮮藕,枇杷葉
又,心陰耗損,君不制相,相火妄動,強陽常舉,精濁時流,肛門氣墜,大便溏薄,心中嘈辣,干嗽無痰。右脈空大,兩尺皆虛。法宜補心陰以制相火,益腎氣以固元精。
西洋參,黃柏,五味子,知母,牡蠣,大生地,龜板,麥冬
另補故紙鹽水炒,韭菜子鹽水炒,研末,煉蜜為丸。每服三錢。
淵按:相火旺而腎陰虧極矣。二味為丸,專助腎陽,恐與此證不合。
包,勞碌氣虛,濕熱隨之下陷。淋濁初起覺痛,今而不疼,但覺氣墜,小便頻數,色黃而渾濁不清。仿東垣補脾胃、去濕濁、瀉陰火、升清陽方法。
黃耆(鹽水炒),柴胡,升麻,沙參,茯苓,芡實,萆薢,黃柏,知母,燈心,食鹽(沖服一捻)
仁淵曰:遺精、淋、濁,古人每連類稱之,其實三者因不同、病不同、治亦不同,未可一概論也。夫遺精乃精關之病,少年者多起於意淫,或色欲過度;中年者或由用心太過,心火不能下交,致腎精下溜,不夢而泄,甚則不寐亦泄,亦有濕熱阻中,致肝木升陽之氣不能上達,郁陷於至陰之下,蒸煽精關而病。古人以有夢無夢分虛實,未必盡然。
白話文:
遺精淋濁門
陳某,遺精沒有夢,不僅腎陰虛,陽氣也衰弱了;乾咳無痰,不僅肺虛,脾胃也虛弱了。治療應補益精氣,溫煦真陽,從而治腎;補益脾土以滋養肺金,清肅肺熱,從而治肺。根本的治療方法在於保持心神寧靜,不胡思亂想。“無妄”二字涵蓋的範圍很廣,心神安定,自然不會有心神不安的情況。
使用的藥物有熟地黃、黨參、五味子、枸杞子、茯苓、菟絲子、龍骨、沙苑子、淮山藥、牡蠣、龜板、丹皮、杜仲、芡實。
華某,因喪子而憂怒鬱悶,肝火旺盛,小便淋濁,漸漸發展到遺精,持續一年多,病情日益加重。今年正月,左下腹睪丸氣往上衝到胸部,心神狂亂,牙齦出血,眼睛青黑,都是肝火過盛無法控制造成的。經書上說:腎主閉藏,肝主疏泄。兩個臟腑都含有相火,並向上連繫到心臟。心臟是君火,君火不能制約相火,相火妄動,即使沒有性交,也會暗中流失精氣。治療應當抑制肝火亢盛,補益腎氣不足,遵循越人“東實西虛、瀉南補北”的原則。
使用的藥物有川連、焦山梔、延胡索、鮮生地、赤苓、沙參、川楝子、知母、黃柏、龜板、芡實。
另加服當歸龍薈丸一錢,用開水送服。
附丸藥方:
川連(鹽水炒)、苦參、白朮(米泔水浸泡後曬乾)、牡蠣
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,用雄豬肚一個,把藥粉裝入豬肚中,用線紮好,用等量的水和酒煎煮至爛,再將酒和藥粉一起搗爛,如果太稀,可以加入蓮藕粉拌勻曬乾製成丸劑。每天早上服用三錢,用開水送服。
張某,因操勞過度,身體疲憊,心神勞累。腎水虧虛,不能上承於心,心陽亢盛反而下趨於腎,也就是坎離不交。坎離不交就會導致各種疾病,向下則為淋濁、尿血,筋骨疼痛;向上則為眩暈、咳嗽,心中震顫。脈象左小右大,這是內傷虛症,毫無疑問!現在遠行歸來,舟車勞頓,應該採用平和的補益方法,避免治療過度或不足。
使用的藥物有馬料豆、甘草梢、茯苓、淮山藥、麥冬、蓮子肉、沙參、紅棗、鮮藕、枇杷葉。
此外,心陰耗損,君火不能制約相火,相火妄動,陽氣亢盛,經常勃起,精液時常流出,肛門墜脹,大便稀溏,心中嘈雜,乾咳無痰。右脈空大,兩尺脈皆虛弱。治療方法應當補益心陰以制約相火,補益腎氣以固攝元精。
使用的藥物有西洋參、黃柏、五味子、知母、牡蠣、熟地黃、龜板、麥冬。
另將故紙(鹽水炒)、韭菜子(鹽水炒)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丸劑。每次服用三錢。
淵按:相火旺盛而腎陰極度虧虛。用這兩種藥物製成丸劑,專門滋補腎陽,恐怕與此證不合。
包某,因勞碌導致氣虛,濕熱下陷。淋濁初期感覺疼痛,現在不痛了,但感覺下墜,小便頻數,顏色黃濁。採用東垣派補益脾胃、祛除濕濁、瀉陰火、升清陽的方法治療。
使用的藥物有黃耆(鹽水炒)、柴胡、升麻、沙參、茯苓、芡實、萆薢、黃柏、知母、燈芯草、食鹽(沖服少許)。
仁淵曰:遺精、淋濁,古人常將三者聯繫起來,但實際上三者的病因、病機、治療方法都不同,不能一概而論。遺精是精關的疾病,年輕人多因意淫或房事過度所致;中年人則可能是由於用腦過度,心火不能下交,導致腎精下泄,遺精時沒有夢,嚴重者即使不睡覺也會遺精。也有一些是濕熱阻滯於中焦,導致肝木升發的陽氣不能上達,鬱結於至陰之下,蒸灼精關而發病。古人根據是否有夢來區分虛實,未必完全正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