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旭高

《王旭高臨證醫案》~ 卷之四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8)

1. 遺精淋濁門

大熟地,阿膠,龜板,天冬,血餘炭,芡實,秋石,沙苑子,冬葵子,韭菜子(炒),湘蓮肉

李,北門之籥得守,則陽氣固;坤土之陽得運,則濕濁化。濕濁化則精旺,陽氣固則精守。所嫌肌肉盡削。夫肌肉,猶城垣也;元氣,猶主宰也。城垣傾頹,主宰困窮,然則非大補元氣不可。

大熟地,西黨參,冬朮,枸杞子,厚杜仲,麥冬,懷山藥,淡蓯蓉,當歸,半夏,陳皮,茯苓,穀芽

蕭,據述病情多系情懷鬱勃,肝腎下虛。小溲頻數澄腳,遍體機關骨節不利,頭面覺麻。此由陰液內虧,風陽繞絡,源泉不足,膀胱不化使然。養陰液以熄風陽,救源泉以通氣化,又須怡情安養,庶幾可瘳。

大生地,二冬,龜板,沙苑子,五味子,川斷,茯神,沙參,覆盆子,家韭子

淵按:既從七情鬱結而來,乃心火不能下交於腎水,致腎關不固,似宜心腎兼治。

張,男子十四發身太早,保真不固,究竟外豐內虧,不時內熱,身倦乏力,恐其延成勞損。培補先天,兼理後天,尤宜自知愛惜為上。

黨參,大熟地,懷山藥,丹皮,茯苓,陳皮,沙苑子,苡仁,杜仲,金狗脊

薛,左尺極細,寸關微而似數,右三部俱弦滑。下有遺精暗疾,肛門癢而出水;上則頭眩耳鳴,舌苔粉白。以脈合症,腎陰下虧,濕熱相火下淫上混,清竅為之蒙閉。法當補腎之陰而清相火,清金和胃,分利膀胱以化濕熱。

萆薢,大生地(蛤粉炒),知母,澤瀉,龜板,麥冬,黃柏,赤苓,半夏,丹皮,牡蠣,懷山藥

又丸方:

大生地(砂仁、陳酒拌蒸),冬朮(土炒),黃連(鹽水炒),苦參,天麻,懷山藥,丹皮(鹽水炒),川芎,芡實,龜板(酥炙),牡蠣(煅),澤瀉(鹽水炒),黃柏(鹽水炒),知母(鹽水炒),半夏,萆薢(鹽水炒),赤苓,麥冬(元米炒)

上藥為末,用建蓮粉四兩,神麯四兩,煮糊搗丸。

淵按:此方治腎虛濕熱遺精極妙,然須胃納尚旺者。若穀食式微,連、柏等苦寒宜斟酌。

高,淋濁而兼遺滑,耳聾目花。肝腎大虛,不宜滲利,法當固攝。

沙苑子,懷山藥,補故紙,茯神,家韭子,芡實,龍骨,牡蠣,朝暮服威喜丸三錢。

淵按:純屬虛象,宜加熟地、山茱萸。

蔣,腎藏精,肝藏血,膀胱主疏泄,故前陰一物也,而有二竅。二竅不並開,水竅開則濕熱常泄,相火常寧。若房事過度,則相火旺而精血不藏,混入水竅,為血淋竅痛焉。

大生地,元精石,丹皮,龜板,五味子,川黃柏,血餘炭,沙參,知母,麥冬,茯苓,阿膠

高,脈細固屬陰虛,若下垂尺澤,是相火下淫,故精血下流,小溲便數,溺竅疼痛,大便乾結也。補養腎陰,兼清相火為法。

大生地,龜板,黃柏,大黃(酒炒),木通,小薊炭,阿膠(蒲黃炒),焦山梔,甘草梢,知母,茯苓,元明粉,車前子,牛膝

白話文:

遺精淋濁門

多種藥方皆針對遺精淋濁等症狀,醫師們根據病患的具體情況,開出不同的處方。藥方中包含熟地、阿膠、龜板、天冬、血餘炭、芡實、秋石、沙苑子、冬葵子、韭菜子等補腎益精、固澀止遺的藥材。

李氏認為,男子若能守住「北門之籥」(指腎氣),則陽氣得以固守;若能調動「坤土之陽」(指脾土的陽氣),則濕濁得以化解。濕濁化解則精氣旺盛,陽氣固守則精氣得以保存。但若肌肉消瘦,則如同城垣傾頹,元氣受損,需大補元氣。

蕭氏認為,多數病症源於情志鬱結,導致肝腎陰虛,出現小便頻數、身體關節不適、頭面麻木等症狀。治療應以養陰熄風、補益腎水、舒緩情志為主。

淵氏認為,若病症因七情鬱結所致,則心火不能下交於腎水,導致腎關不固,需心腎同治。

張氏認為,十四歲發育過早的男子,常因保真之氣不足,導致內虛外盛,時常出現內熱、疲倦乏力等症狀,需培補先天之本,調理後天之氣,並注意保養。

薛氏根據脈象和症狀判斷,病患為腎陰虧損,濕熱相火下淫上擾,導致清竅閉塞。治療應補腎陰、清相火、清金和胃、利水化濕。

此外,還有一丸藥方,主治腎虛濕熱導致的遺精,但需考慮病患的胃納情況。

高氏認為,淋濁兼遺精、耳聾目花者,多為肝腎大虛,不宜使用滲利之藥,應以固攝為主。 若屬純虛,則需加用熟地、山茱萸。

蔣氏認為,腎藏精,肝藏血,膀胱主疏泄,房事過度則相火旺盛,精血不藏,導致血淋、竅痛。

高氏認為,脈細屬陰虛,若下垂尺澤(指脈象),則為相火下淫,導致精血下流,小便頻數、溺竅疼痛、大便乾結,需補養腎陰,兼清相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