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王旭高臨證醫案》~ 卷之四 (7)
卷之四 (7)
1. 遺精淋濁門
嚴,淋濁三年不止,腎虛濕熱不化。陰頭碎癢,筋骨微疼。六味補腎,能化濕熱。耐心久服,莫計效遲。
大生地,懷山藥,茯苓,山萸肉,五味子,麥冬,益智仁,丹皮,澤瀉,湘蓮肉
須,精濁連年不斷,兼有血塊淋漓。肝腎大虛,八脈無以固攝,濕熱混亂不清。舌苔白膩。法當脾腎雙補,固攝下焦。
懷山藥,茯苓,菟絲子,阿膠(赤石脂炒),血餘炭,五味子,杜仲,沙苑子,金櫻子,蓮鬚,旱蓮草
淵按:肝腎八脈之虛,由濕濁混淆,精血頻下。若不先清濕熱以寧相火,徒事補腎固精,所謂不清其源而欲塞其流,能乎否乎?
顧,遺精無夢為腎虛,咳嗽寒熱乃風邪,腹脹納少兼肝氣。此三者當先何治?曰:咳嗽盜汗出,不宜治肺;肝氣橫,不宜伐肝;然則治其腎乎?
六味丸去澤瀉,加陳皮、白芍、沉香、牡蠣、芡實、湘蓮肉。
又,遺精屬腎,不寐屬心。心火刑金則咳,心陽下陷則遺。陰虛則盜汗,肝虛則結瘕。法當交濟坎離。
大生地,遠志,芡實,茯苓,白芍,黨參,龍齒,棗仁,懷山藥,龜板,六神麯,麥冬,牡蠣,五味子,丹皮,建蓮肉
丁,水竅精竅,異路同門,二竅不並開。水竅開則濕熱常泄,相火常寧,精竅常閉。若水竅為敗精瘀濁阻塞不通,則濕熱不泄。病已二載,頗服滋補,使濕熱敗濁漫無出路,致下焦濁氣上攻及胃,時時噯氣,腹中不和,二便不爽,失下行為順之理。診脈細肢寒,腎陽與胃陽不布。法宜通陽滲濕,益腎化濁。
補故紙,韭菜子,茯苓,萆薢,小茴香,菟絲子
又,症勢仍然,前方加減。
照前方加桂枝、白芍、龍齒、牡蠣。
又,雜藥亂投,諸病不除,中氣早戕,故腹中不和,大便不暢。至於本病清濁淆混,亦脾虛濕熱所致。
萆薢,益智仁,半夏,陳皮,黨參,黃柏,石菖蒲,烏藥,砂仁
又,九竅不和,腸胃病也。胃以下行為順,腸以傳導為職。腸胃失司,則噯氣,腸鳴,頭眩,大便難,小溲渾濁,肛門溺竅皆癢。
白朮,苦參,茯苓,陳皮,香附,澤瀉,六神麯,桃仁,火麻仁,檳榔,青皮,茵蔯草
又,濕熱濁邪,混入清氣之中,無路可出,外則肌膚生瘰,如粟且癢;上則頭眩;下則溺竅後陰俱癢,精濁時流,大便艱澀。三焦俱受其邪,虛實混淆之病也。疏泄濁邪從下而出,復入交濟坎離,虛實同治。
朝服控涎丹十四粒,陳皮湯送下。暮服磁朱丸三錢,沙苑子湯下。
淵按:借控涎丹以瀉中焦濕熱痰濁,磁朱丸以交濟坎離,可謂善於騰挪。
王,病起膏淋,變為石淋,今又成血淋矣。蓋腎虛精不藏聚,濕熱相火蒸灼,致精化為濁,濁凝成塊;陰傷日久,血亦下注,故見血塊也。填補陰髓以化濕熱,法當滑澀兼施。
白話文:
遺精淋濁門
嚴某,淋濁三年不止,是腎虛導致濕熱無法化解,伴隨陰部奇癢、筋骨微痛。六味地黃丸可以化解濕熱,需耐心長期服用,不要急於求成。藥方包含:生地黃、山藥、茯苓、山茱萸、五味子、麥冬、益智仁、丹皮、澤瀉、蓮子肉。
須某,多年精濁不斷,並伴有血塊排出,這是肝腎嚴重虧虛,導致經絡無法收攝精血,濕熱交雜不清,舌苔白膩。需同時補益脾腎,固攝下焦。藥方包含:山藥、茯苓、菟絲子、阿膠(用赤石脂炒)、血餘炭、五味子、杜仲、沙苑子、金櫻子、蓮鬚、旱蓮草。
淵氏按:肝腎經絡虛弱,因濕濁混淆,導致精血頻頻流失。如果不清除濕熱以安定相火,單純補腎固精,就好比不治本而治標,效果甚微。
顧某,遺精無夢是腎虛,咳嗽寒熱是風邪,腹脹食少伴隨肝氣不順。這三種病症應該先治哪個?答:咳嗽盜汗不宜治肺;肝氣橫逆不宜瀉肝;因此應該先治腎。藥方為六味地黃丸去澤瀉,再加入陳皮、白芍、沉香、牡蠣、芡實、蓮子肉。
又,遺精屬腎虛,失眠屬心火。心火過盛傷肺則咳嗽,心陽下陷則遺精。陰虛則盜汗,肝虛則形成腫塊。需調和心腎。藥方包含:生地黃、遠志、芡實、茯苓、白芍、黨參、龍齒、酸棗仁、山藥、龜板、六神丸、麥冬、牡蠣、五味子、丹皮、蓮子肉。
丁某,尿道和精竅雖不同,但相關聯。尿道通暢則濕熱常排出,相火常安寧,精竅常閉合。如果尿道因精液瘀濁阻塞不通,則濕熱無法排出。此病已兩年,服用過很多滋補藥物,反而使濕熱瘀濁無法排出,導致下焦濁氣上逆犯胃,經常噯氣,腹部不適,大小便不暢。脈象細弱,手腳冰冷,腎陽和胃陽不足。需溫陽利濕,益腎化濁。藥方包含:補骨脂、韭菜子、茯苓、萆薢、小茴香、菟絲子。
又,病情未見好轉,上方加減。加入桂枝、白芍、龍齒、牡蠣。
又,服用過多雜藥,諸病未除,脾胃受損,因此腹部不適,大便秘結。而本病精濁混淆,也是脾虛濕熱所致。藥方包含:萆薢、益智仁、半夏、陳皮、黨參、黃柏、石菖蒲、烏藥、砂仁。
又,九竅不和,皆因腸胃病變。胃以消化吸收為職,腸以傳送為職。腸胃功能失調,則出現噯氣、腸鳴、頭暈、便秘、尿液混濁、肛門及陰部瘙癢。藥方包含:白朮、苦參、茯苓、陳皮、香附、澤瀉、六神丸、桃仁、火麻仁、檳榔、青皮、茵陳蒿。
又,濕熱濁邪混雜在清氣中,無法排出,體表則出現瘰癧,如粟米般大小且瘙癢;頭暈;下焦則尿道及陰部瘙癢,精濁時常排出,大便秘結。三焦皆受邪氣侵犯,虛實夾雜。需疏泄濁邪從下排出,再調和心腎。早晚服用不同藥物:早上服用控涎丹十四粒,用陳皮湯送服;晚上服用磁朱丸三錢,用沙苑子湯送服。
淵氏按:用控涎丹瀉去中焦濕熱痰濁,用磁朱丸調和心腎,可謂用藥恰當。
王某,起初是膏淋,轉變成石淋,如今又變成血淋。這是腎虛精液不能收藏,濕熱相火蒸灼,導致精液變濁,濁氣凝結成塊;陰液受損日久,血液也隨之下注,因此出現血塊。需補益腎陰,化解濕熱,並配合澀精止血。